血管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3個生活常識保護血管不“生鏽”

關於血管健康問題,有句話叫做

“一個人的動脈有多老,他就有多老。”

意思就是

血管一旦出現看不見的“老化”

就可能導致全身

各個系統和臟器隨之衰退

也可以理解為,血管一老

全身自然就跟著老了……

血管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3個生活常識保護血管不“生鏽”

那麼,血管為什麼會“老化”

又應該怎樣去預防呢?

今天就讓小毓來為大家講講吧~

血管堵塞人體成“堵城”

血管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3個生活常識保護血管不“生鏽”

公眾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腎臟疾病和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等都屬於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範疇。當我們的血管內皮受損,血管壁發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狹窄,血栓就像拋錨或發生車禍的車輛,血液過於粘稠,就像車流量過大。

血管一旦發生“擁堵”,輕則引起疾病,重則致死。當動脈血管堵塞75%以上時,血流量過少,就會引起胸悶、氣短、頭暈、頭痛等不舒服的感覺。即使血管只堵20%—50%,動脈硬化的斑塊有時也會突然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中風、心肌梗死,造成死亡。這也是造成不少中青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血管“生鏽”的4大危害

血管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3個生活常識保護血管不“生鏽”

我們過去更多地是關注身體臟器健康問題,而對血管本身的健康問題關注較少。其實,血管老化還會對血管帶來以下問題:

血管變脆、變硬: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會加速血管硬化,反過來動脈粥樣硬化又會進一步升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動脈硬化會導致動脈內膜下脂質沉積、內膜增厚,從而導致血管腔狹窄,造成內臟或者肢體缺血。

血管堵塞:動脈堵塞可以造成其供血臟器或肢體缺血壞死或功能減退,如急性腦梗塞;慢性腦供血不足,可以造成嗜睡、記憶力減退、精力不能集中等問題。

頸動脈斑塊:頸動脈斑塊主要指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多數為動脈狹窄,為全身動脈硬化的局部表現,病人往往同時伴有顱內動脈和心臟冠狀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並導致相應症狀。另外,它還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靜脈曲張:

長期體力勞動者、職業上要求長期站立者(教師、交警、售貨員、理髮師、廚師等),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可引起靜脈曲張。

這幾種行為最傷血管

血管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3個生活常識保護血管不“生鏽”

不良生活習慣是血管健康的大敵,具體包括:

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

人攝入過多營養,多餘的脂質和養分等難以排出體外,聚集在血管裡。一方面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引發血栓。

吸菸傷血管,十年難恢復:即使吸菸不多,10年後也會出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即使戒菸,要過10年才能完全修復血管內皮的損傷。

吃鹽和糖過多,血管壁變皺:正常的血管就像裝了清水的玻璃杯,是很清亮的,但當人吃了過甜過鹹的食物後,血管壁細胞變得皺皺巴巴的。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發展成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

熬夜族,激素傷血管:熬夜或情緒過於激動時,人長期處於應激狀態,不斷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會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液流速變慢,血管表示“壓力”很大。

不運動,垃圾囤積在血管:如果缺乏運動,血液中的廢物排不出去,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就會囤積在血液裡,使血液變得濃稠骯髒,在血管中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等“不定時炸彈”。

口腔細菌也傷血管:口腔細菌產生的毒素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損傷血管內皮。因此,大家千萬別以為刷牙事小,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每年洗牙,樣樣都不能少。

3個習慣護血管健康

血管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3個生活常識保護血管不“生鏽”

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油、高鹽、高糖“三高”食品,多吃清理血管垃圾的食品

,如山楂、燕麥、黑木耳、洋蔥等食品,這些食品能夠疏通血管,讓血管壁保持彈性。同時,醋也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食品,在日常飲食中也要適當攝入。

少坐多動,會讓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管阻塞概率。此外,早睡早起,保持情緒穩定,可讓血管休息好,遠離菸草,可讓血管少受傷。

很多人血稠是因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濃縮所致,但只要補充水分,血液很快就會“變稀”。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裡,把成年人日均建議飲水量從1200毫升(6杯)上調到1500~1700毫升,相當於7到8杯水,這對於預防血稠也有很大的幫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