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寫在前面

總有一座城市,會讓你覺得像第二故鄉一樣,每年都要去一次。去看看哪裡的街道、聽聽那邊的鄉音,再吃一頓想念依舊的地道美食。在你的心目中,這個第二故鄉是哪裡呢?

送別了9月擁擠的人群,在10月徐徐的微風之中再次來到鷺島廈門 。這次,為街邊的人,也為巷口的話。但是最讓我期待的還是那幾家想要一一打卡的廈門美食餐廳。

【關於行程】

DAY 1 : 抵達廈門 、味友、入住如墨民宿、曾厝垵、從聿書店、鑫阿強曾厝垵大排檔

DAY 2 : 頂澳仔貓街、沙坡尾、吃堡、南普陀、 廈門 大學、思嶼

DAY 3 : 廈門 八市、薑母鴨強煎蟹、 中山路、膏鴨鍋

DAY 4 : 植物園、鐵路公園、東園私廚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實用信息】

入秋後的廈門紫外線依舊很強,所以防曬的事情不是疏忽。而且秋季廈門會有些蚊子,尤其計劃去海邊和植物園的朋友,記得做好防蚊的措施。 廈門交通便利,機場有高崎,就在島內。動車的話有廈門北站、 廈門站, 廈門北站車次比較多,但是廈門站去各個景點會比較重要。

在本次的行程裡,植物園是需要門票的,門票30一人,不算貴。 廈門大學的話,需要提前網上預約,預約方式是在公眾號“U廈大”上進行操作,入園時記得帶上身份證。奇特的行程均是免費開放的,也不需要預約。

第一天,吃喝玩樂是從下車的那一刻開始的

廈門站,相比於廈門北站應該是遊客更喜歡選擇的抵廈站點。因為從這裡出發,不管是去曾厝垵、植物園、 中山路,還是鼓浪嶼都比廈門北站要近、要方便。當然,對於我而言選擇到廈門站不僅是為了早些去景區,而是更快的抵達第一家餐廳,味友。

味友,是一家有著近30年曆史的以閩南菜為主打的 廈門 本土餐廳,他家在 廈門 火車站旁的世貿商城裡就有一家分店。商場和火車站僅幾步之遙,我們拖著行李便去了店裡。餐廳在商場的5樓,店面很大,裝修也是非常典型的閩南風格。除了一入門即可見的閩南紅磚,牆面還繪製了老 廈門 的趕海勞作和生活場景。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在味友,第一道要推薦的菜就是鴨肉面線,這是一道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 的必點菜品。鴨肉面線是一道老廈門人生活中常見的美食,上菜時是一碗麵線和一碗番鴨湯,吃的時候則必須把鴨湯承認面線碗內,這樣才是一道喝的到鮮美鴨湯、吃的到細軟面線的好味道。除鴨湯麵線之外,鄉土匙子炸也非常有特色,有點類似 廈門 海蠣煎同 福州 海蠣餅的合體。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作為一家主營閩南菜的本地餐廳,味友自制五香卷、土筍凍和 廈門 沙茶味這些閩南本土味道都非常的正宗。火車站世貿商城的味友餐廳在商場的5樓,有單獨的包廂。總體來說餐廳價格也不貴,人均在80元左右,很適合剛到廈 的遊客品嚐地道閩南味。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在味友就完餐之後,我們就開始前往曾厝垵了。從廈門站出發,去曾厝垵只需要花5塊錢坐B2路公交車就可以到了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在廈門 ,ins風基本上可以說是民宿市場的主流,家家大同小異,不過如墨則是有著別具一格的設計。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就曾厝垵來說,他似乎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爭議。在本地人的眼中,曾厝垵不過是一條擁擠的美食街。雖說在曾厝垵也能吃到大部分的廈門小吃和閩南特產,但街道上更多的還是那些國內夜市最常見的臭豆腐、烤魷魚等食品。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但其實,曾厝垵裡還是有許多文創小店,就像是從聿書店這樣非常適合打卡的店鋪這裡不在少數。多年風雨後,曾厝垵確實有著其獨到的魅力之處,陸續吸引下八方的來客。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走在曾厝垵最熱鬧的國辦路上,有一家謝霆鋒都來打過卡的網紅餐廳,這就是鑫阿強曾厝垵大排檔。雖說點名叫大排檔,但其實這是一家室內自助點菜的餐廳。餐廳分上下兩層,裝修風格也結合了諸如閩南花磚這樣的本土元素。如果你先選擇點海鮮的話,可以直接在一樓先選現殺,餐廳提供各種新鮮的海貨。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如果要問在鑫阿強該店什麼菜,那麼海鮮是絕對值得推薦的。香煎蟹和沙茶龍蝦,不僅選用了新鮮肥美的海鮮,做法也是結合了廈門的薑母鴨和沙茶口味,非常有地域特色。醬油水小鮑魚,也是在閩南地區非常常見的吃法。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除特色的海鮮做法之外, 同安封肉也是來廈門必嘗的一道本地菜,這是一道廈門傳統宴席上少不了的美食。相傳,這是一道為紀念閩王王審知被敕封而創制的美食。做法也就是將豬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塊,配上香菇、蝦米、板栗等佐料後用紗布包裹後下鍋蒸煮,因形如大印,又和封王典故有關,所以也叫封肉。不過鑫阿強在傳統的做法上略有改進,使這道菜的口味更加的大大眾化。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鑫阿強曾厝垵大排檔就在曾厝垵鬧市區的國辦路旁,招牌很大非常好早,餐廳人均消費大概120元每人。飽餐完之後,便是隨著散去的人流,為明天的廈門尋味記積蓄力量。

第二天,圍著沙坡尾我們轉了一整天

一大早,我們從如墨民宿出發,前往廈門大學旁的頂澳仔貓街。作為一條以貓咪為主題文化的文藝小街,頂澳仔貓街在節假日的時候總是摩肩接踵。好在今天是工作日,又趕個大早,貓街相對遊客比較少,也比較安靜。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作為作為廈門文藝小清新的代表地之一,貓街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拍照的地方了。在看似老舊的街道內,牆面彩色的塗鴉幾乎出現在貓街的各個角落。在街內,還有可愛的貓咪主題博物館,想想那些喜歡吸貓的人來到這裡一定欲罷不能。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沿著貓街一隻走,就能走到大學路的路口,從這裡就可以走到這次我最想打卡的 廈門 新晉網紅地,沙坡尾。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沙坡尾,主要是藝術西區、大學路和避風港三個主要的地方組成。這一片區,原本是廈門漁民的一個避風漁港,在17年之前,這裡依舊發揮著避風港的作用,港內停靠了許多的漁船。隨著雙子塔等周邊的建設需求,避風港也有了大規模的整改,如今才有了這般模樣。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在避風港和大學路之間,是一拍經過修繕的廈門老房子。這些二三層高的小洋樓都開起了餐飲和文創品店,它們幾乎各個都有著自己標籤和風格,每一家店都很適合駐足、拍照。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到了沙坡尾,一定要記得沿著沙坡尾路走到廈港海洋文化展示廳。在展示廳的門口空地,便可看到避風港對岸的全景,也就是下圖的樣子了。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然後從沙坡尾路經過廈港海洋文化展示廳之後,路過一處停車的場就能來到一棟藍色的大樓腳下,這裡就是沙坡尾的吃堡。吃堡的前是身星鯊魚肝油廠,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這座老工廠搖身一變,化身為廈門 首座閩南名小吃聚集地。取名為吃堡,其實就是一個吃貨的城堡。從吃堡的一樓一直到四樓,各種地道的閩南風味,任你選擇。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在吃堡,你基本上可以吃一天。作為土生土長的 泉州 人,安海的土筍凍、菜粿必須推薦,其它諸如面線糊、醋肉、地瓜粉團、海蠣煎喝魚卷也都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家鄉味道。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除了泉州 , 漳州也是閩南文化和美食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果湯、五香卷、滷麵、豆花粉絲,這些都是我曾今特地跑去 漳州 尋覓的美食。不過如今不必再去漳州 ,在沙坡尾的吃堡裡就能一網打盡,而且都很正宗。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沙坡尾的吃堡怎麼能少的了 廈門 味道,沙茶麵市來 廈門 不可不吃的廈門美食,在吃堡點一份沙茶麵,這樣才夠完美。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對於愛好美食的人來說,吃堡真的是一處神奇的所在。從未想過可以不出大門,在同一棟大樓裡享盡一個區域的全部美食。品類齊全不說,家家都是正宗口味,而且很多還是老字號的品牌。飯飽之後,還可以選擇繼續打卡南普陀和 廈門 大學,這兩個點距離吃堡都是步行10分鐘以內的事情。

南普陀寺是閩南地區香火最為旺盛的佛教寺廟之一,寺院同廈門大學僅一街之隔。在寺廟後的山頂,就可以俯瞰廈門大學的全景。南普陀始建於唐末,中軸線主體建築,寺廟建築的一大特色就是屋簷上精緻的飛龍和各色瓷雕。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南普陀依山而建,面朝大海,主要供奉著觀音菩薩 。院內的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南普陀免費開放,寺內的素,面是不錯的美食選擇。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廈門 大學裡一定記得打卡的就是芙蓉湖、芙蓉隧道和建南大禮堂。在芙蓉隧道里是各種有趣的塗鴉,如果你穿過芙蓉隧道,就是 白城 沙灘,不過我由於時間的問題,沒有去。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夜晚穿過熱鬧的中山路,在距離鷺江賓館的不遠處就能打卡到曾志偉三次光臨的一家明星餐廳,思嶼閩菜。他們家主打老 廈門 特色菜,有包廂、也有露臺,在餐廳的一樓可以現選現點新鮮的海鮮。就連一樓的招牌,看著都像一隻螃蟹。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他們家最紅的,估計就是薑母鴨了。這是一道閩南非常有名氣的美食。在思嶼,鄧超、曾志偉、吳孟達、伍佰和張韻藝等明星都來光顧過,他們很多人都是為這道薑母鴨而來的。在我看來,一鍋薑母鴨,無論是鴨肉還是薑片都是精華。砂鍋內煎煮,鴨肉多餘的脂肪早就被溫度榨乾,鴨皮略顯舒脆,一點也不肥膩。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肉燕,本事福州宴席上不可少的一道“喜菜”。在思嶼,將肉燕和紫菜等一起煮,也非常有特色。此外,店內的沙茶海鮮和滷水小海鮮也非常的值得推薦。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第三天,廈門市井味超濃的行程

行程的第三天,因為想去的餐廳都在中山路的附近,所以我們今天也就罷活動範圍規劃在了廈門八市和中山路。穿過中山路,或者從夏禾路走過,在夏禾路和開禾路的交匯處,就能來到這個地方, 廈門 第八市場,本地人都簡稱其為“八市”。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從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這個地方便是廈門著名的海鮮集散地。每天,這裡的商戶出售新鮮的海貨,任憑 廈門 的食客挑選著。兒時在廈門長大,對於這條街的記憶便是嘈雜和海鮮的味道。如今,離開廈門已經十多年,八市或多或少有些報變化,但他依舊如往。熱鬧的街、嘈雜的人,八市保留著廈門最為市井的風景線。在這裡,感受的是老 廈門 的生活律動。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如果你去廈門中 路是為了看騎樓,那麼八市周邊的騎樓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畢竟這裡才是電影鏡頭最愛取景的地方,之前熱播的《飛馳人生》就有在這裡的片段。八市周邊的騎樓沒有經過大規模的修繕,他們保留了老 廈門 的記憶。和 中山 路相比,這裡才是最有地道的 廈門 騎樓。走過 廈門 的許多街道,八市的街才是最有 廈門 味道的街。當然,思明電影院這棟老騎樓也是非常有看點的。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走過思明電影院,在思明東路78號就能打卡一家視野很棒的薑母鴨強煎蟹,餐廳就在思北小學對面的三叉路口。樓上的餐廳視野非常好,能夠看到人來人往的中山路。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海蠣煎和土筍凍也是閩南的特色小吃,同五香卷一樣,他家的做法非常地道,口味也很正總。五香卷和土筍凍都配上了甜辣醬,這吃法也是在閩南地區最常見的了。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晌午的米飯,深夜的火鍋,在清晨特別渴望能有一碗粥。雖說去薑母鴨強煎蟹的時候已經是十點多,但是一碗鮮美的海鮮粥才是我最期待的。海鮮粥裡的花樣不算太雜,明蝦和海蟶是主打。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中山路和鷺江道的交匯處便是大海,在海的那一頭就是 鼓浪嶼 。以前這裡是遊客去 鼓浪嶼 必走的碼頭,不過當東渡開放之後,這裡也就成了市民的專屬 通道 。不過這絲毫沒影響到遊客對 中山 路的喜愛。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正午時分的中山路或許缺少了那般熱鬧,遊人稀少的街道上卻難得為拍攝幾張騎樓照片讓了一條道。當夜幕來臨之後,這裡便開始喧囂了起來。南來或北往的客人,商鋪密集的叫賣聲,和深夜才出攤設點的那些老 廈門 味道則是打開了 中山 路的另一面。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正是在入夜之後,準備在膏鴨鍋貼個秋膘。膏鴨鍋,這個名字可能會讓你想起一種廚具,高壓鍋。其實它是一道以薑母鴨為火鍋鍋底,以煮膏蟹為主的 廈門 新式火鍋。這種吃法,我也是第一次聽說。膏鴨鍋門頭不算太大,但是室內的就餐空間還是很大的,主要在二樓,一樓是海鮮櫥櫃。

薑母鴨鍋底,是店裡的招牌。本來擔心會略帶辣味,好在熬煮後的番鴨鍋底一點辣味也沒有。餐廳為了保障每一隻顧客點的螃蟹都能有肥美的蟹膏,每隻都是現殺現滿,只有膏油滿意,才會被端上顧客的餐桌。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火鍋以各式海鮮為主,喜歡的朋友可以點一份海鮮 燈塔 ,裡面有明蝦、鮑魚、扇貝、花蛤和章魚。這些海鮮在上桌時都是活的,就算是在如鍋的時候,你也能看到章魚還是活的。除海鮮 燈塔 之外,還可以單點一份波市燉龍蝦。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吃火鍋自然少不了牛肉,餐廳內除了勁道的牛肉丸之外,還有雪花牛肉粒也很推薦。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膏鴨鍋選用的都是最新鮮和上好的食材,膏蟹番鴨火鍋也非常適合秋冬食用。秋風就要來了,正好帶著朋友去膏鴨鍋貼一貼秋膘。

第四天,廈門的小清新其實就私藏在這裡

又是一大早,在曾厝垵的街口解決完早飯,我們便叫車前往植物園了。從曾厝垵去植物園不算遠,打車費用不到20塊錢。植物園是我一直想去,卻都沒去的一個地方。景區門票30,入園後可以花10塊錢買一張景區交通票,可以坐車前往植物園內的各個景點。我是比較建議大家搭乘園區觀光車的,因為植物園裡多少坡路,走起來還是比較幸苦的 。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植物園很大,如果你想每個點都逐一去打卡的話,花一天的時間絕不誇張。不過,我並不建議用那麼長的時間浪費在植物園裡。如果你想節約時間,又不想錯過最美的點,那麼去多肉植物區和熱帶雨林區兩個地方就可以了,這兩個地方是植物園最出片,最適合拍照的地方。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在鐵路公園走完一段路程之後,便前往這次廈門之行最後一家想要打卡的餐廳,東園私廚。在廈門的中山路附近,有一傢俬房菜,居然獨自擁有一套百年的老別墅。沒錯,這就是位於思明東路65號的東園私廚。東園私廚在一棟有著精緻庭院的別墅內,別墅建於1927年,接近百年的歷史。這家藏匿在巴洛克 風格別墅內的私房餐廳以閩南菜、創意菜為主大,是黃景瑜都打卡過的高端私房餐廳。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除了豪華的就餐環境,餐廳的菜名及做法也非常的有創意。例如這道別墅鹽烤魚,將去完內臟的時令鮮魚用鹽包裹,烤完後就像一個大面包一樣。上桌之後,還會淋上酒再次點火,敲開被烤的硬化的食用鹽,去掉魚片便是鮮嫩的魚肉。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而法式香螺則是完美的將法式牛角包的口感同新鮮的香螺完美結合,處理後的螺肉重新放入殼內,然後被酥皮的牛角包緊緊的裹住。螺肉略點淡淡的芥末味,口味非常的飽滿。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限量版神仙雞和招牌槐豬肉燒鮑魚也是必點,前者是餐廳的限量私房大菜,而後者鮮美細膩,鮑魚個個都鮮美多汁。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紅鱘糯米粉也是閩 南非 常常見的一道私房菜,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一份鱘飯搭配燉罐。無論是正餐還是夜宵,都再合適不過了。

美食和美景中發現廈門

這樣的一傢俬房餐廳其實不算太貴,160元的人均價格其實有著非常高的性價比。如果你多人一同來廈門旅遊或者好友聚餐,選這家餐廳一定超有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