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如果說中華水塔是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那麼中亞各國的“水塔”毫無疑問就是南天山山脈(天山山脈在伊犁河谷南北分野)。作為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天山山脈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不僅將我國新疆一分為二(南側塔里木盆地,北側準噶爾盆地),還是中亞各條主要河流的水源地,如楚河、伊犁河、塔拉斯河、澤拉夫尚河和錫爾河,以及阿姆河多數支流(源頭在帕米爾高原)。它們從幾千米海拔的南天山出發,經過千溝萬壑、草原沙漠,顯示出了強勁的生命力,這些長短不一、命運各異的河流,都曾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相同的慷慨,孕育出了不朽的人類文明。甚至在幾千年後的今天,中國新疆和中亞諸國的許多文化、信仰、風俗,全都能從這裡找到“根”,找到自己最初的源頭。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天山山脈是中亞錫爾河、楚河、塔拉斯河、阿姆河的水源地

錫爾河,在中國古代史籍中,被稱為“藥殺水”、“真珠河”或“質河”。它是從南天山山脈流下的中亞最長的河流(阿姆河是流量最大的),這是本文的主角。作為中亞文明的母親河,錫爾河包容過西逃的北匈奴,養育過突厥、葛邏祿、粟特等民族,承載過這些民族的各種榮耀與恥辱、輝煌與沒落…,這條最富於傳奇色彩的河流穿過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哈薩克斯坦三國,不僅肩負起為沿河兩岸灌溉和發電的職責,幾千年來,還在廣袤的錫爾河流域創造出了眾多古老而燦爛的人類文明。最終經圖蘭低地注入即將消失的鹹海,成為其倚重的水源之一。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錫爾河流域地形圖

作為中亞最長的河流,錫爾河全長3019公里,流域面積21.9萬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46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336億立方米。正所謂“源遠才能流長”,錫爾河之所以能橫貫大半個中亞,正是得益於錫爾河上游的兩大支流:北支納倫河和南支卡拉達利亞河。其中北支納倫河發源於我國與吉爾吉斯斯坦邊界附近的中天山冰川,臨近伊塞克湖。南支卡拉達里亞河,發源于吉爾吉斯斯坦與我國新疆烏恰縣的西天山分水嶺,均為積雪融水補給為主南天山冰川融水為輔。這兩條支流為錫爾河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水源,納倫河和卡拉達里亞河在費爾幹納盆地東部的納曼幹附近匯合後始稱錫爾河。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錫爾河在費爾幹納盆地的上游流域圖

與漠因庫姆沙漠地區南北能夠各有一條自成體系的河流(即西側塔拉茲河和東側楚河)不同,克孜勒庫姆沙漠地區僅只有錫爾河一條大河。形成這種局面,很大程度是因為費爾幹納盆地這個強大的集水區存在。而費爾幹納盆地西側狹窄的出口:庫賈恩峽谷,則使得來自費爾幹納盆地的河水,不得不呈單線流入克孜勒盆地(即飢餓草原)。當然河流水系是合而為一,還是一分為二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水量。從這個角度來說,塔拉茲河和楚河的水量加起來,也只是錫爾河的零頭了。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錫爾河流域地緣潛力最大的就是費爾幹納盆地

錫爾河流域最具潛力的地區,無疑是費爾幹納盆地了。通常錫爾河在費爾幹納盆地的部分,被定義為河流的上游,在這裡河水大量用於灌溉。而在流出費爾幹納盆地之後,錫爾河並沒有順勢貼著突厥山脈北麓繼續流下去,而是向北轉了個幾乎90度的彎,沿著費爾幹納盆地西側的山前低地,偏西北方向,呈弧狀向卡拉套山方向靠攏。在即將進入卡拉套山集水區後,錫爾河又一次向北校正了自己的方向,轉了一個90度的彎。這兩個90度彎之間的錫爾河段,被劃定為中游。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錫爾河流域水系圖

這種改變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從朝向和集水區的體量來看,克孜勒盆地東北側的情況,都要明顯好於西南側的突厥斯坦山脈。正是這種“風與水”關係的大背景,以及在體量上明顯佔優的庫馬拉山、恰特卡爾山、塔拉斯山、卡拉套山上西流而下河水的不斷引導之下,錫爾河干流用兩次近乎90度的轉向,向東偏移自己的流向。而錫爾河中下游,與兩側山地之間的地理關係,也極大的影響了整個板塊的地緣結構。具體的表現在錫爾河東岸,尤其是中游能夠從塔拉斯山及其以南山地中,獲得支流補給的區域,更容易形成綠洲農業區。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孕育在錫爾河中游支流奇爾奇克河谷的塔什干,位於古絲綢之路的節點位置

在這些支流河谷中,最重要的河流就是奇爾奇克河。奇爾奇克河谷所孕育的重要城市,就是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其實從單一農業條件以及人口潛力來分析的話,塔什干及其周邊的錫爾河中游右岸地區,是比不上費爾幹納盆地的。但塔什干之所以能在烏茲別克斯坦內部城市中競爭勝出,得益於它處在天山北麓古絲綢之路北線中的節點位置(前面維達講過古絲綢之路的另外一個重要節點:楚河盆地的碎葉城)。同時在烏茲別克斯坦領土的最西邊,還有遠至鹹海的阿姆河三角洲,塔什干就處於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東西縱深的地緣中心地位。也正是這種交叉形成的區位優勢,造就了塔什干的首都地位。也是葛邏祿等突厥語遊牧民族活動之地,據中國史書記載,昭武九姓中的石國建都就是如今的塔什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為什麼是位於烏哈邊界的塔什干的原因了。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錫爾河上、中、下游的劃分示意圖

如果說錫爾河在拐第一個彎時,還能夠在其右岸看到相對密集的農業綠洲區,那麼當錫爾河拐出第二個90度彎,開始接收卡拉套山補給水源時,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以卡拉套山的海拔和體量來說,已經不足以為錫爾河提供像樣的淡水補給了。這也是導致錫爾河的中、下游水道逶迤曲折,經常改道,一些水道於乾旱季節消失在沙漠中,而在洪水季節河水則會溢出低矮的河岸的原因。不過卡拉套山也是錫爾河在注入鹹海之前最後的補給希望在了。在以後的征程中,錫爾河註定只能在克孜勒沙漠中孤獨的前行。如果不是在中、上游地區收集到了足夠多的淡水,錫爾河是不可能在自然損失(蒸發、滲透)四分之一的水量後,還有機會和阿姆河一起,彙集出一個巨大的鹹海湖的。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錫爾河和阿姆河的水量消耗圖

儘管卡拉套山西南麓的降水情況不容樂觀,沿克孜勒庫姆沙漠的東北緣穿行,沿途幾乎無支流匯入,很難形成象樣的農業綠洲,但比起在沙漠中孤獨延伸的下游地區,卡拉套山與錫爾河之間的這片區域,多少又有些優勢了。乾旱而又有些地形雨補給的環境,使得卡拉套山與錫爾河之間,有條件部分抵禦部克孜勒庫姆沙漠的侵襲,形成一片三角形的荒漠草原帶。中下游河段也成了在錫爾河哈薩克斯坦重要的灌溉農業區之一,灌溉面積達220萬公頃,但也正因為灌溉用水量大,加之中下游氣候乾旱,無支流匯入,導致錫爾河注入鹹海水量逐年減少,鹹海水面不斷萎縮。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卡拉套山西南麓草原是哈薩克人進攻錫爾河中游的跳板

對於從哈薩克丘陵方向南下滲透而來的遊牧部落來說,這也意味著他們在進一步滲透天山山麓,進攻錫爾河中游的山前綠洲城邦前,最後一個繼續前進的跳板了。事實上,在哈薩克汗國的歷史中,也曾經在此築“突厥斯坦”城。只是當1678年準噶爾汗國佔據了從錫爾河到額爾齊斯河之間,所有的山前綠洲(包括塔什干),並試圖繼續沿錫爾河向中玉茲部腹地滲透時。以突厥斯坦城為中心的錫爾河下游右岸地區,也曾成為哈薩克人和準噶爾人博弈的焦點地區。當然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錫爾河:一條從天山而來,承載了中亞民族榮耀與恥辱的傳奇河流

錫爾河的未來如何:水利學家說它會消失,歷史學家說它會永生

作為“中亞母親河”的錫爾河,從南天山一路消耗,最終注入鹹海,不但肩負沿岸的農業灌溉,還要負責水力發電,在“鞠躬盡瘁”後,錫爾河也因為“過勞”而使得自身嚴重“縮水”,直接引發了鹹海“滅頂之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