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皖、赣、浙三省交界之处,群山并列,川谷崎岖,自古就有“山限壤隔之地”之名,古徽州就诞生于此。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徽州,一草一木都流露着北方平原上所没有的温婉与沉静,一砖一瓦则表现着江南古镇中所没有的大气与苍凉。青山逶迤,绿水蜿蜒,粉墙黛瓦,云海雾渺渺,置身于如此仙境,倒像是怎么也睁不开眼般,甘愿醉在这天地间的水墨韵趣中。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徽州的美,是凝重的,也是诗意的。若宏村那般,月沼呈半月型,水波不惊,水面如镜。四周的古徽民居映在水中,斑驳乏灰的粉壁,在月沼里微微荡漾,叫人思绪幽幽。

红顶商人,耕读传家,儒者风范

他们的审美和建筑风格影响了大半个江南

以至于人们说“无徽不成镇”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三大徽班进京,最终形成京剧

他们对文人和艺术的追捧

给扬州八怪和新安画派以良好的生存土壤

从建筑,到绘画,到曲艺,到市井传说

徽商的影响早已不止在商场

关于他们,能说的很多

今天我们想象一下,自己来自徽州,“徽”字,含有美好之意。将其拆解开来,里面有双人,有山,有文,或许是一个山水田园里的人文家园。在宋以后的历史上,徽州也是中国文人出处最多的地域之一。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如今,这里早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华,曾经的古徽州散落在两省三地。徽州的名字也已逝去,易名为黄山,徒留人们对“皖南已无徽州府,空留青山笑皇天”的长叹。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这里是安徽黄山脚下,新安江和它细密的水系潺潺流过村头。桃花源的向往,在这里找到了人间的印证。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古徽州一府六县,下辖之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皆为群山怀抱。这里是适合旅行者赞叹,隐居者避世,逃难者藏身之所。

美则美矣,但要养活一大家人口世世代代,生存乃至昌盛,那就太难为这片山重水复,遍布肥力不足的酸性红壤土之地了。徽州”山九而田一,丰亦不足食“。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年纪尚轻便要离乡经商的无奈,因此早婚风气在徽州极为盛行,坊间有“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的说法,实际上,不少人在更小的年纪就已经完成了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

明末话本小说集《八段锦》中,休宁徽商陈鲁生的父亲曾做主为他娶了一房妻子汪氏,汪氏腹中有五个月身孕时,陈父竟要打发儿子出门,说“男儿之志在四方,岂毙于妻儿枕边!”

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年仅13岁,就从家乡徽州绩溪出发,孤身一人出门闯荡,沿着代表着未来无限可能的新安江,一路飘向杭州。几十年间在异乡,商海沉浮,家国兴衰,最后同那个令人心碎的时代一样,纵有心重振光辉,却难逃无力回天。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歙县,石潭村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当生活平静下来,他们意外地发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流露着北方平原上所没有的温婉与沉静。他们欣喜于这片新的天地,振作精神,慎重而考究地为族人、子孙选择长久的安居之地。

歙县,深渡镇凤池村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来自中原文明里厚重的儒家文化开始在这山越之地沉积,中原大族密不透风的宗族秩序,严格的忠孝仁义礼节,也都在这里一丝不苟地展开

黟县,宏村

汪氏家族的居住地

(摄影©孤城)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黟县,西递

胡氏家族的居住地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歙县,石潭

吴氏家族的居住地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歙县,阳产

郑氏家族的居住地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婺源,菊径村

何氏家族的居住地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婺源石城,程村

程氏家族的居住地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02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倚庄园”徽州古村落的格局大致如此。青山绿水,粉墙黛瓦,与皖南山区时常荡起的低空云雾搭配在一起,世外桃源的景象便跃然眼前。

黟县,宏村奇墅湖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然而,这一砖一石堆垒起来的美丽,背后却深藏着不为人知的苦楚。

青山环绕,为徽州提供了避开乱世的屏障,但同时也扼住了徽州人生存发展的咽喉。

山岭连绵不绝,耕地开发困难,即使勉力垦辟,在弱酸性的土壤上播种谷物,收获也要大打折扣。

何时归梦?梦里故乡忆徽州

▲徽州地区多种植适合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油菜。如今在婺源,油菜的经济价值已经超出了农作物的范畴,高颜值的油菜花海每年春天都吸引着万千游客纷至沓来。

唐宋以后,迁入徽州的移民急剧增多,粮食生产捉襟见肘,全境百分之七十的口粮要到江西和江浙外购。为了获得换取食粮的钱财,徽州人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靠山吃山,以贾代耕:伐竹木、辟茶园、植桑麻、制墨、制研、割漆、造纸、烧瓷……

为了把生产好的货物运送出去,人们又凿石开路,在重山峻岭中劈出一条条通往四面八方的商贸走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