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對英國人來說,沒什麼問題是

一杯茶解決不了的。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有一項統計表明:在二戰的某段時間內,英國政府採購的物資中,茶葉的重量僅次於子彈。丘吉爾還曾特別要求,要給英國士兵以充足的茶水供應。而二戰後期的英國坦克上,甚至還專門配備了煮茶的器具。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圖源自紀錄片《走進工廠》

據英國茶飲組織的調查報告,在今天,英國人每年要喝掉600億杯茶,年人均消耗量達到了3.88斤。可以說,“下午茶”已經構成了英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一切瞬間為茶而停。”——一首英國民謠

那麼,為什麼在歐洲大陸氤氳在一片咖啡香氣中時,英國人偏要獨樹一幟,喝起茶來了呢?


源起中國

我們知道,中國人喝茶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爾雅》中便已有了關於茶的記載,而唐朝時更有陸羽的《茶經》這樣專門論述茶的著作問世。中國的飲茶風俗甚至還東傳日本,催生了日本的“茶道”。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英國飲茶的習慣,正是從中國來的

甚至英語中“tea”的發音(還有荷蘭語、德語、法語),都是源於中國福建方言(其實英語裡也有“cha”的說法,這與從中國不同地方接觸茶有關)。

茶葉向來與陶瓷、絲綢並列為中國出口貨物中的“拳頭產品”。中國茶葉銷往歐洲的最早記錄,是在明朝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荷蘭人來到中國澳門,販武夷茶轉運到歐洲。在荷蘭人的帶動之下,飲茶之風迅速波及周邊國家,包括英國。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澳門,大三巴牌坊

那茶又是怎樣成為英國的國民飲料的呢?

主要原因有兩點——

  1.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咖啡貿易”中敗給了荷蘭東印度公司
  2. 皇后凱瑟琳的大力推廣

兩個“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這個名字大家應該不陌生。

這裡首先強調一點:所謂“東印度”、“西印度”,指的可不是印度的東邊和西邊——當初哥倫布發現美洲,以為自己到達的是印度,於是就這樣叫了下去,而東邊真正的印度則稱為“東印度”(所以諸位要注意了:所謂的“西印度群島”,指的並不是印度西邊,而是美洲加勒比海附近哦~)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西印度群島

那麼顧名思義,“東印度公司”專門與東方的印度、中國等做生意的公司。關於它,我們需要知道兩點:

  • “東印度公司”不止有一個——荷蘭、英國、法國、葡萄牙,甚至是丹麥、瑞典,都曾是成立過東印度公司;
  • 其次,雖然也被冠以“公司”之名,但它的權力要比今天單純作為經濟組織的“公司”大得多,實際上,它可以說是征服在偏遠地區的代言人——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甚至還能代表政府與外國締結條約、發動戰爭,可以說是個小國家了。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

其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數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而英國人和茶的緣分,就和這兩家公司之間的一場較量有關——

“咖啡爭奪戰”


咖啡自從17世紀從阿拉伯半島逐漸傳入歐洲之後,就迅速征服了整個歐洲社會,包括英國。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不過,在1700年之前,全世界就只有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也門擁有大規模的咖啡栽培,再通過摩卡港運出(著名的摩卡咖啡即得名於此)。並且機智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為了能夠壟斷利潤,就只向外出口煮熟過的

咖啡豆,使其無法在其他地方生根發芽。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摩卡港想象圖。圖源網絡

但是,僅靠也門一個地方,供應阿拉伯半島還算足夠,但卻無法滿足新興的歐洲市場的需求

不過,有需求,就會有供給。

後來就有一位叫做巴巴布丹的印度人巡遊此地,離開的時候,他偷偷在頭巾裡放了幾顆咖啡種子,終於打破了阿拉伯對咖啡種植的壟斷,在印度的

卡納塔卡邦(Karnataka)成功栽起了咖啡樹。這個邦至今仍是印度最重要的咖啡產區,而那位巴巴布丹也成為了印度咖啡的祖師爺和守護神。

此外,當時也還有其他地區在偷偷種植咖啡,只不過它們規模都不大,依然無法撼動也門摩卡咖啡的統治地位

直到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登場。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荷蘭東印度公司舊址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總部設立於東南亞的爪哇,第一次將茶從澳門販賣到歐洲的就是它的船隊;鄭成功收復臺灣,也正是從它手裡奪回來的(此外,它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公司——有人曾統計過其巔峰時期的市值,相當於今天近8萬億美元,遠遠超過蘋果、谷歌)。

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將咖啡移植到了爪哇島(Java),開闢了在也門之外大規模種植咖啡的先例。之後,低價的爪哇咖啡迅速席捲了歐洲市場,在銷量上擊敗了長久以來的霸主摩卡咖啡。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電腦工程師們對爪哇咖啡一定不陌生······沒錯,Java就是爪哇

而當時主營摩卡咖啡的,正是英國東印度公司。

經過荷蘭人這麼一折騰,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再也無法從咖啡貿易上賺取更多利潤,此後便將貿易的主力商品從咖啡轉移到了中國茶葉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166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從東南亞購買中國茶葉,後來就直接到中國廣州購買,運回到本國的利物浦,並轉賣到其他國家及北美殖民地。

當時英國人購買的以紅茶為主。由於顏色呈黑色,所以紅茶在英語裡被稱作“black tea”。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人逐漸開始飲茶。


不過,茶最初在英國流行的時候,是作為藥物來販賣的。

而促使其轉變為世俗飲料,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的,是當時英國的一位皇后——

凱瑟琳(Catherine of Braganza)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她原來是葡萄牙公主,1662年嫁到英國,成為了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

她本人嗜好飲茶,來到英國後,她就把喝茶的習慣也帶到了英國。據說,他當時嫁到英國時的嫁妝中,就包括221磅的紅茶,和一套精美的中國茶具。(關於英文tea的來歷,還有一個說法,是和凱瑟琳的這次出嫁有關:她當時在給茶打包到運輸箱裡時,在上面貼的標籤是Transporte de Ervas Aromaticas,即葡萄牙語的“進口芳香草本植物”——注意看它們的首字母大寫~當然了,這也只是一個傳聞)

在她的帶動下,茶成為了宮廷王室的飲料,並逐漸獲得英國社會中女性們的效仿(當時英國的咖啡館不讓女性進,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茶代表了當時英國的女權),繼而隨著茶葉價格的下降,逐漸蔓延至全社會。


結語——被英國茶杯攪動的歷史

我們知道,英國人喝紅茶,都會在裡面加上牛奶和糖。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但糖最初在歐洲是稀缺產品。只是依賴於罪惡的黑奴貿易,美洲的甘蔗種植園才源源不斷地產出糖,讓歐洲的平民吃得起。可以說,白色的糖其實浸滿了奴隸的血。

另一方面,茶葉從東方來。

為了獲得更加廉價的茶,英國人在印度阿薩姆(常喝飲料的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日本橫濱等地設立新的種植基地和工廠,以圖和中國的茶形成競爭,來壓低價格。但是,在正常貿易的過程中,英國的貨物(主要是紡織品、金屬製品等)始終在中國賣不出去,而中國的茶葉卻又是他們的重要需求,因此在雙方貿易中中國長期保持著出超地位——據統計,從1781到1790年,中國輸往英國的商品光茶葉一項就達到9600萬元,而同時間段裡英國輸入中國的全部商品才只有2600萬元,這樣一來就導致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

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而開始強行向中國輸出鴉片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虎門銷煙

可以說,英國人的飲茶史,也是一部充滿罪惡與血淚的殖民史。

飲料中的歷史——東印度公司與英國人的下午茶


參考書籍:

《生津解渴——中國茶葉的全球化》,陳慈玉

《簡明中國通史》,胡凡主編

如您喜歡本文,期待您的收藏、轉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