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蔡一張餅做了600年,百姓愛吃皇上也愛吃!

河南新蔡一張餅做了600年,百姓愛吃皇上也愛吃!

頓崗油饃成為明清宮廷美食

河南新蔡一張餅做了600年,百姓愛吃皇上也愛吃!

新蔡可伸樓名廚侯先生向作者展示油餅

河南新蔡一張餅做了600年,百姓愛吃皇上也愛吃!

香酥可口,百吃不厭

河南新蔡一張餅做了600年,百姓愛吃皇上也愛吃!

可伸樓頓崗油饃酒店,由頓崗油饃的第十五代直系傳人楊曉偉所創辦。

頓崗油饃又叫沈崗油饃(現在沈崗隸屬頓崗鄉)。據《新蔡縣誌》及《楊氏家譜》記載,頓崗(沈崗)油饃源於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是由居住在新蔡東沈崗的楊氏族人發明創制的。楊氏始祖友才公,字同心,原籍山東濟南府棗林莊。因避元末之亂,於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年)由魯遷豫。明洪武初年,沈崗為新蔡境內的九保之一,是連接鳳陽府與汝寧府間的交通要道,來往商旅熙熙攘攘,投宿用餐者絡繹不絕。楊氏在耕讀之餘,設店經商,招待賓客。為方便商賈遠程攜帶,楊氏族人創制了一種不僅味醇可口,而且不易變質的油饃,此即“沈崗油饃”的由來。

楊氏一族崇文重教,詩書傳家。傳至明中後期,六世祖楊可伸官居光祿寺署丞(據乾隆六十年《新蔡縣誌》載,掌管宮廷祭祀和皇家御膳),遂將家鄉名吃“沈崗油饃”推介至宮內,以皇家御膳的標準並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對油饃進行了改進,規範了油饃的製作流程,形成了獨特的製作工藝,深受萬曆皇帝喜愛,從此油饃走進了宮廷成為宮廷貢品。自此,“沈崗油饃”名聲大震,響徹中州,於是就有了“明清兩朝為宮廷貢品”記載,在河南享有“北有道口燒雞,南有沈崗油饃”之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