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峽縣:中藥材種植大王沈文武熱血扶貧

(記者翟建定 李波 裴金武)八百年前,宋代著名居士薛紅麗在遊歷八百里伏牛山時,看到西峽縣漫山遍野奼紫嫣紅盛開的山茱萸,欣然題下"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鄉"詩句。其實,薛居士只是只見曇花不窺全貌的一名得道居士,還遠未發現西峽縣星羅棋佈的崇山峻嶺密林裡,野生中藥材數量達279科1328種,佔本草綱目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五,被當今中內外專家學者讚譽為‘天然藥庫’。

西峽縣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地帶,具有盛產中藥材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千百年來,藥農們山採石斛,溝摘銀花,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是,野生中藥材大多生長在山高林密、不易攀爬的懸崖峭壁上,山民們只能是守著寶山受窮。

生於山村,長於山村,沈文武對家鄉有著特別的眷戀,對鄉鄰更有著特殊的摯愛

2012年,35歲的沈文武已經是身價千萬的 西耐冶金輔料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一次回家探親時,意外的聽到本村村民程全生家傳來一陣陣淒厲的哭叫聲,他忍不住前往探望,原來是程全生上山採摘石斛,攀爬時不慎失手摔斷腳踝骨,家裡沒錢送他去醫院,只能在家裡忍受痛疼挺著。沈文武看在眼裡、痛在心上,自小到大,他親眼經歷和看到了不少藥農因為在山上採藥失足摔下斷胳膊斷腿甚至喪命的悲劇。望著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森林,沈文武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想法讓山上的寶庫下山,一定要讓父老鄉親們不再守著寶山受窮。

2013年,沈文武在經過充分的考察論證後,毅然投資千萬成立了西峽縣向日葵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萬事開頭難,合作社成立之初,很多鄉親並不買賬,都認為地裡種植的藥材怎麼能和大山裡的野生藥材相比。沈文武遍訪有經驗的老藥農,並高薪聘請藥材種植專家,培育山藥材嫁接種植技術,很快就掌握了野生中藥材下山種植技術。起初,他採取土地流轉和荒坡開墾的方式,自建以丹參、桔梗、苦參等名貴中藥材為主的基地2000畝,由於管理科學規範,2014年,2000畝中藥材基地就為他收穫了一千萬元高額回報。

花香蝶自來。沈文武以實際行動征服了觀望的鄉鄰,他們紛紛找到沈文武要求以土地入股加入合 作社,而這也正是沈文武造福鄉鄰的初衷,當年,沈文武的向日葵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種植規模達到6000餘畝,2000餘戶藥農與合作社簽訂了種植協議。2015年,加入合作社的藥農年畝產效益均在7000元以上,相當於種植傳統農作物的五倍。剛才提到的藥農程全生,不但依靠種植中藥材還清了家裡的欠款,還為大兒子建了新房,娶了媳婦,如今一家人其樂融融,還計劃再把家裡所有的承包地都種成中藥材。

科技為本,誠信為魂,堅持‘產業扶貧、公益營銷’’是沈文武矢志不移追求的兩大目標

早在做保護材料行業時,沈文武就深深明白,市場是一隻無情的指揮棒。為降低生產成本,規避市場和技術風險,最大限度的保護藥農利益,沈文武十分重視中藥材種植模式創新和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他斥資800萬元成立了嘉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積極與河南省農科院聯姻,聘請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和經驗豐富的老藥農,致力於種子優化改良、種苗繁育、種植技術創新等相關科研項目。2015年,他帶領科研人員一班人,成功的研發出天麻溫室標準化種植技術,實現了將天麻坡地種植改良為溫室箱式種植的歷史性突破,不但降低了天麻種植對林木資源的依賴,也使天麻種植全過程可測可控,大大提高了種植產量和優級品率。

西峽縣不但有‘天然藥庫’的美譽,還是全國著名的獼猴桃之鄉。近年來,獼猴桃產業規模已經達到十多萬畝,但是獼猴桃田間套種項目一直沒有進展,群眾只能靠獼猴桃收益,一旦遇上連續的乾旱或者雨澇天氣,群眾一年的辛苦和投入也就血本無歸。沈文武心繫鄉親,他多次找到西峽縣委縣政府,爭取縣委縣政府支持,由嘉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起獼猴桃林間套種中藥材項目實驗,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沈文武和他的一班科研人員經過反覆的論證和實驗,終於在2016年套種丹參、桔梗成功。在可預見的未來,西峽縣琳琳琅琅的十萬畝獼猴桃林間,將是沈文武的數千箇中藥材基地。

酒香不怕巷子深。沈文武種植的地道中藥材不但遠銷國內外,還吸引了臨近陝西、湖北兩省13市縣的上萬戶藥農前來取經,沈文武都不藏不掖,傾囊相授,他希望伏牛山的中藥材不僅僅是香飄國內外,更希望所有的貧困戶都能通過種植中藥材發家致富,真正實現長效脫貧奔小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