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打響“仲景”品牌 做好健康產業

“中國的中醫藥產業根源在河南,潛力在南陽。”這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南陽中醫藥產業給予的高度評價。

南陽市負重前行,通過舉辦一屆醫藥節會接補鏈條、膨脹規模,通過醫藥節平臺,聯姻科研院所,聯辦生產、加工企業,實行訂單種植,加速了南陽中藥材產業的種植、開發與研究,致力推動產業上檔升級,使南陽中醫藥產業逐步構建起了中醫藥診療、保健、教學、種植、加工、營銷、科研、文化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

“三個園區”帶動發展

得新時代風氣之先,南陽在全國發展格局中找準特色:大力發展以“醫”為主體的醫療醫藥產業、以“養”為特色的養老養生產業、以“健”為支撐的健體康體產業和以“智”為引領的智慧健康產業。 圍繞特色中醫藥產業,打造了“三園”項目,即醫聖祠張仲景健康文化園、新城區張仲景健康產業園、紫山張仲景健康養生園,誓把“中醫聖地”建成“養生之城”

醫聖祠張仲景健康文化園。圍繞醫聖祠,在周邊約300畝土地上建設仲景公園,打造中醫朝聖拜祖地,建設中醫藥文化交流窗口和中醫藥旅遊景點,將此區域建設成一個集中展示醫聖文化和南陽中醫藥文化、培訓中醫中高端人才、傳承弘揚醫聖醫術和醫聖精神的中醫藥文化旅遊園區。

紫山張仲景健康養生園。是南陽主要的康養基地。位於南陽市西北30公里,包括紫山、麒麟湖、冢崗廟水庫、寺溝水庫“一山三水”,總面積44.8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0平方公里。定位是利用天然的自然資源優勢,建設養生養老、旅遊休閒、中醫藥特色體驗基地等。

新城區張仲景健康產業園。位於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新城片區,約21平方公里,該園區是新城區的三大功能區之一,本著“高位啟動、科學規劃、創建一流”的原則,將該園區定位於智慧康養基地、中醫藥產業基地、科技創新基地、中醫藥文化交流基地等。

“五座小鎮”養生天堂

“仲景養生小鎮美啊,仲景養生小鎮惹人陶醉……”撐旱船表演中,說書人響亮的唱著自編自導的唱詞,和著九曲迴腸的調子,旱船也在左右搖擺、上下翻飛;人群的另一邊舞臺上,身著紅色紗裙的女唱將演唱豫劇曲目,曲調婉轉,蕩氣迴腸。

10月19日,十一黃金週剛剛過完,但是西峽縣仲景養生小鎮餘熱未減,來自西安的700多名遊客組團來到小鎮遊玩。小鎮位於西峽縣城東北區域,佔地逾1370畝,規劃設置六個功能區:旅遊配套區、養生文化體驗區、休閒娛樂區、主題遊覽區、休閒度假區及社區服務區。、

將中醫藥資源和旅遊資源相結合,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西峽縣仲景養生小鎮應時應景而生。目前,全市共規劃建設7個養生小鎮,5個已經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設,其中建業•十里湖山、後莊仲景醫養小鎮、恆大•麒麟湖頤養小鎮和藍城紫山頤養小鎮項目均已開工。西峽仲景養生小鎮已經率先投入運營,在今年的十一黃金週期間已經接待了數以萬計的各地來賓。

“八大宛藥”享譽全國

南陽有“天然藥庫”之稱,歷史記載有2436種中藥材,中藥材種植品種79個,面積170萬多畝,“八大宛藥”名揚全國,是全國著名的艾草之鄉、辛夷之鄉、山茱萸之鄉,其中艾草產品市場佔有率更是佔全國70%以上。中藥材種植年產值60億元,有規模以上中藥加工企業39家,獲得GMP認證的中藥企業10家,銷售收入近百億元。

南召辛夷、西峽山茱萸及天麻、桐柏桔梗、方城裕丹參、內鄉黃姜、鎮平杜仲、唐河梔子、鄧州麥冬、社旗板藍根為主體的十大中藥材科技示範基地;還有柴胡、二花、丹皮、銀杏、五味子等二十多種中藥材發展勢頭良好。其中,南召辛夷全國市場佔有率為70%,西峽等縣的山茱萸全國市場佔有率為60%。西峽山茱萸、南召辛夷、方城裕丹參已通過國家原產地認證。規範化種植的中藥材面積已有200萬畝,年產值達23億元,約佔全市農業總產值的5%,在一些中藥材集中的種植區,中藥材收入已佔到農民年均收入的50%以上。山茱萸年產量415萬公斤,約佔全國的60%,辛夷花年產量840萬公斤,約佔全國的70%。山茱萸、辛夷、裕丹參等4箇中藥材基地已獲國家GAP認證和原產地保護認證。

近年來依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一批中藥龍頭企業迅速崛起,湧現出了宛西製藥、福森藥業等馳名品牌中醫藥加工企業11家,中醫藥已成為南陽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其龍頭企業宛西製藥在河南、安徽、福建等地建立了六大中藥材基地,生產車間全部通過國家GMP認證,主導產品六味地黃丸全國市場銷量第一,並出口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專業濃縮丸生產基地,連續多年被認定為中國製藥工業百強、中國中藥企業50強。(全媒體記者呂文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