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馮順弟這個名字幾乎無人知道,但胡適的名字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鋒,引領了中國近現代文學的發展,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可以說是中國鼎鼎大名的文學巨匠,而馮順弟正是這位巨匠背後的女人。是她一手培養了胡適這位文學大師。

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胡適在《四十自述》一文中回憶過自己的母親馮順弟對自己的教育。他說母親的教育對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現在所獲得的一切都是母親給予他的,他的品德和德行都是母親教給他的。

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雖說胡適是一位文學大師,但他的母親卻是一位大字不識一個,出生貧寒的窮苦女人。但她品德高尚,待人和氣。17歲那年,有媒婆登門提親。提親的人正是胡適的父親胡傳,那時的他已經年近50,曾有過兩個妻子都因病去世。

馮順弟的父母對這門親事十分不滿,但馮順弟卻不以為然,她認為胡傳是一個愛戴百姓,為人正直善良的好官,因此她願意嫁給胡傳為妻。就這樣,1889年17歲的馮順弟出嫁。兩年後,胡適出生。但是一家人的幸福時光還沒有過太久就遇到了甲午戰爭的爆發,胡傳因在朝為官,被朝廷徵派去廈門抵禦外侵,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那一年馮順弟才剛剛23歲。

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23歲的馮順弟成為胡家的掌櫃。她要養育比自己大17歲的大女兒,大兩歲的大兒子,還有兩個雙胞胎兒子以及他的親生兒子胡適。這樣的辛痠痛苦可想而知。且她的繼子女生性貪玩好色,經常辱罵胡適的母親,即使這樣,胡適的母親依舊仁慈大度。給童年的胡適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胡適的一生。

馮順弟雖自己沒讀過書,但她卻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胡適三歲時,馮順弟就開始教他認字。還不到4歲就將他送到學堂讀書。胡適沒辜負母親的期望,他十分喜歡唸書,經常在學堂待到很晚才回家。馮順弟還經常教育胡適,要認真讀書,用知識和才學改變中國現狀,定要像父親一樣,愛國報國。

17歲嫁半百老夫,23歲喪夫守寡,大字不識,卻用母愛養出一代大師

胡適14歲那年,馮順弟就送他去上海讀書,他雖捨不得兒子,但卻不在兒子面前掉一滴眼淚,只教育他要在上海好好唸書,念不好就不準回家。後胡適又去美國留學,這一切的一切都因有母親馮順弟的支持。

馮順弟有一次在家中感染重病,千叮嚀萬囑咐,不得告訴胡適,怕耽誤他的學業,她處處為兒子的讀書著想,甚至變賣自己的首飾,為給兒子買書。這一切的犧牲都沒有白費,1917年胡適在美國獲得35個榮譽博士學位後歸國,成為北京大學特聘教授。

子欲養而親不待。不幸的是,第2年馮順弟就因積勞成疾去世。聽到這個消息後的魯迅悲痛欲絕,寫下悼念母親的文章《先母行書》。馮順弟用一生的言傳身教,改變了胡適一生。我們常說,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這一點在馮順弟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胡適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