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十年的安全駕駛經驗(二)

《文章轉自網絡》

整理了十年的安全駕駛經驗總結第一部分發出,收到了很多朋友的贊,也有很多朋友指出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原作者成文較早,部分內容有所變化在所難免,下面就第一部分中留言討論比較多的問題再跟大家澄清一下:

關於點火過程,早期的車輛都是鑰匙啟動,現在很多新車型都是一鍵啟動,可能自檢等待過程已經提前處理,大家參考自己的車型情況具體掌握,插鑰匙點火等幾秒鐘也耽誤不了什麼時間。

我個人的習慣就是上車,鑰匙插進去啟動車內供電(自檢),然後系安全帶,掃一眼儀表盤有無異常信號,點火啟動。

關於提前打轉向燈,有朋友指出提前200米適合高速,在城市道路有點太早,這個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是路口轉向,提前200米完全正常;如果是變道轉向提前200米的要求確實很難達到,但是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做好觀察,轉向前必須確認目的車道視鏡盲區內沒有車輛,而且儘量提速轉向,避免對車道原有車輛行車的影響。

關於氙氣大燈,裝氙氣大燈一定要裝透鏡, 不鼓勵以遠光對射的方式懲治遠光狗,現在大燈技術也在進步,比如LED燈,希望未來能有不刺眼的燈光技術。

關於前擋貼膜, 有朋友指出前擋玻璃都是夾膠玻璃,肯定不是平常一砸就碎的那種,前擋貼膜和安全無關。個人認為前擋貼膜主要還是為了防止前擋照射的紫外線,如果一定要貼最好選擇透光率比較好的膜。

關於四輪定位和動平衡,四輪定位是通過調節懸掛連桿來校正四輪的前束、傾角等參數,需要整車上臺子,四輪一起調整。影響到整車的行駛性能,就如調整人的內八外八和O型腿X型腿。動平衡是調整輪胎的重心平衡,保證旋轉穩定性。補胎會把輪胎從輪轂上扒下來,再裝回去時,由於輪胎和輪轂都會存在重心偏差,裝回去可能會抵消偏差也可能會疊加偏差,所以要動平衡。而一般情況下補胎是不需要四輪定位的,除非輪胎是出事故撞壞的。

多謝諸位車主的指正! 下面是第二部分

整理了十年的安全駕駛經驗(二)

16.儘量避免開夜車

關於夜間行車,我有幾點心得:

(1)經常切換遠近光,可以預知前面行人、車輛。

(2)尾隨同速度車輛,保持 2 秒的安全距離,既省心又放心,只需緊盯前車尾燈、剎車燈即可,白天跟車是危險的,夜間跟車是安全的。

(3)儘量避免夜間趕路,我跑長途,一般都是早上出發,頭腦清醒。

(4)跟車時,必須使用近光燈,這一點,組隊出行時非常重要,否則前車後視鏡裡一片光芒!

(5)晚上,需要把車內後視鏡扳一下,調整到防炫狀態,中高檔轎車都是自動防炫,我的小捷達是手工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後視鏡有這個功能!

曾經有過一次夜間行駛鄉鎮道路的體驗, 走過之後唯一的感受就是以後打死也不在漆黑的夜間走這種道路了。給大家補充幾點,

堅決控制速度, 鄉鎮道路都是開放的, 自行車機動車等還有尾燈,能夠在比較遠的距離發現,路上的行人只有在近光燈照射範圍內才能發現,一般也就十幾米的距離,如果再趕上會車導致的短暫視盲,就更可怕了,速度最好控制到40以下,千萬別用人命來考驗自己的反應速度。

行車儘量靠中間不要貼路邊,防止看不到的路邊行人,無尾燈車輛,路邊雜物等各種危險。如果遇到會車,減速貼邊,安全第一。本地車還好,外地車在夜間鄉鎮道路一旦出現事故,不管有理沒理絕對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17.國道,安全距離 100 米,高速,安全距離 200 米

很多人開車,喜歡緊跟前車,以為這樣速度快一些,其實,這種想法挺幼稚的,學過物理的朋友都知道:當兩車相對速度為零時,兩車速度是相等的。換句話講:

你距離前車 200 米與距離前車 50 米,速度是相同的!既然想通了這一點,那又何必緊追不捨呢?!

高速公路規定安全距離為 200 米,肯定有依據的,不要隨意挑戰規則,因為規則都是用血總結出來的,如果你試圖挑戰,只能成為反面教材。

有次,我送媳婦回上海,在沿海高速上,前面發生了 6 車追尾,我是第 7 輛,我躲過去了,有幸運的成分,但是更主要的是我給自己預留了絕對安全的距離。我發現事故後,第一時間急剎車,等快停下時,我往右打了一下方向盤,切到了另外一個車道,後面又是急剎車的聲音,那天是正月十五,下小雨,真是萬幸,急剎車時,車子是什麼狀態呢?後面的枕頭、水果,都飛到儀表盤上來了,事後,我安慰媳婦,別緊張,她告訴我:我絕對相信你。

在高速上,假如遇到可控情況,例如前面有施工,需要減速,此時,我不會急剎車,我會先輕踩兩次剎車,通過剎車燈提醒後面車輛減速,防止他們追我的尾。在高速上,我既不喜歡尾隨別人,也不喜歡被人尾隨,所以,我時而減速,時而加速,確保自己處於最有利的位置。(點評:原文如此,這樣做有點累,也確實有一定的好處

我遇到最慘的一次事故,是在連霍高速洛陽段,一輛車子直接飛到了橋下,原因是他從應急車道超車失敗,撞到了護欄上,車身旋轉以後,翻過了護欄,嚇的我渾身發抖。

在高速上,經常遇到在應急車道換備胎的,99%的都存在違章行為,有的不擺放三角架,即便擺放也達不到 150 米的安全距離,按照規定,車內人員必須到護欄外等候,但是多數都在圍觀,其實,有些時候,上帝是不會給他們第二次機會了。

特別是在京滬高速上,因為大車太多,小車超車多數會選擇應急車道,如果你擺放的三角架距離太近,不等反應過來,已經把你撞飛了。

點評:150米建議每個人都牢記心中,儘管99%的人做不到這一點,我會給路上遇到的每一位做到的司機豎大拇指,專業!150米不僅是自己安全,也讓其他路過的車輛有了充足的反應時間,利人利己!

18.高速行車時,不要太靠近護欄。

在高速公路上,小轎車多數時間在最左側車道行駛,因為緊靠護欄,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1)車道最左側,積累了很多螺絲、釘子之類的輪胎殺手。

(2)距離護欄太近,稍微馬虎一下,可能就蹭到了護欄,這種事故太多了!

我有個同事,她開車時非常靠左,甚至左輪胎都壓到白線了,她說已經養成了潛意識的習慣,改不了,我們經常組隊自駕,每次從後面觀察她的車,我都替她捏一把冷汗。

後來,我總結了一條經驗給她:在最左側行駛時,讓自己的身體正對車道中間的白色箭頭,此時車輛處於最安全的位置:既在車道中間,又略偏右。

在路上仔細觀察一下,很多司機都有這種陋習,關鍵是自己還意識不到!

19.行車時,注意每一塊交通提示牌。

每一處交通提示牌,都不會是多餘的,關於交通提示牌,我有三點感悟:

(1)能學到很多知識,舉個例子:走京昆高速時,途徑綿陽,有個旅遊提示牌寫著:李白故鄉,我明白了!

(2)能提前預警,如前方施工、事故多發地、前方急轉……每看到這種提示,我都會變的小心翼翼,該減速的減速,該變道的變道,在內蒙古的高速公路上,看到過這麼一個提示牌:此處路段,共發生過 11 起車禍,累計 6 人死亡。

(3)能預防違章,例如,青蘭高速,從青島到濰坊路段限速 120,從濰坊到濟南路段限速 100,中間只有一處提示牌,如果錯過了這個提示牌,可能就習慣性的以為限速 120,如果繼續按照 120 的時速跑下去,罰單就飛來了。

20.長途出行,線路規劃不可少。

兩個家庭,拼車旅遊,駕駛員對路線把握不準,在超車道停車看路牌,被大客車追尾,小轎車瞬間起火,兩個男人從窗戶爬出來了,而大火奪走了他們的妻子、孩子。

在百度裡輸入“停車看路牌,車禍”,可以搜索出 N 多類似的慘劇……

我推測,有兩種可能:

(1)駕駛員不知道應該在哪個出口下。

(2)駕駛員知道在哪個出口下,不小心走過了。

如何才能規避類似事故風險呢?我談幾點個人愚見。

(1)行車線路,必須提前規劃。2011 年,我從日照開車到成都,我先在 GOOGLE地圖上篩選線路,最終確定:日東高速-連霍高速-京昆高速。我就篩選出來兩個關鍵點:開封、西安,導航也很重要,但是隻能起輔助作用,根據線路規劃,我們可以延伸很多細分計劃:在哪裡吃飯、在哪裡住宿、在哪裡加油……如果把線路完全交給導航,我覺得內心沒有安全感。

(2)行車時,預知 2 公里的線路變化,這一點,導航很關鍵,通過導航可以瞭解下一個服務區的距離,下一個出口的距離,從而不斷自我提醒,導航是用來看的,而不是聽的。

有這麼一個天價車禍:一輛標緻 307 臨時變道下高速,被正常行駛的勞斯萊斯撞飛了,事故是標緻 307 的全責。這個事故原本就可以規避的,如果標緻 307 的司機提前 2 公里就做好下高速的準備,那麼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通俗一點講,線路規劃,類似公司的年度計劃,2 公里規劃,類似公司的周計劃,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完美的線路策劃,可以規避很多交通事故,這遠比嫻熟車技更重要!

21.在高速公路上,絕對不能倒車。

按照最新交規規定,在高速路上倒車一次扣12分!

上週,在天涯論壇上看到一起交通事故,一輛黑色轎車錯過了出口,在超車道上倒車,長達 3 分鐘,後面有輛白色小轎車在躲避時,先撞到了左邊護欄,又撞到了右邊護欄,車毀人亡,黑色轎車逃逸,雖然沒有發生刮蹭,但是黑色轎車要負刑事責任,上海警方已經發出了通緝令。

切記:錯過了出口,就去下一個出口繞一下,千萬不要倒車,害人害己!

TIPS:如果高速兩側都有服務區,一般情況下都有地下通道可以聯通兩個服務區,也可以在就近的服務區通過兩個服務區間的地下通道完成錯過出口的掉頭。

22.不要組隊跑高速。

有個婚車隊伍,第一輛車追尾了大貨車,後面的婚車連續追尾,根本原因就是安全距離不夠,縱然清一色豪車,照樣面目全非!

有些車友搞自駕遊,也喜歡在高速上組隊跑,很拉風,其實,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一旦發生事故,就是連環追尾。

組隊跑高速,安全距離並非最大隱患,最大隱患來源於內心焦慮,有次,俱樂部搞活動,從北京到秦皇島,路上車輛特別多,車隊很快就被衝散了,我著急跟上前車,總是盲目超車,後面的車輛為了跟上我,也盲目超車,非常危險,在服務區休息時,我向隊長提議,能否分頭行頭,大家在高速出口集合。

後來,我們經常搞自駕活動,哪怕只有兩部車,我們也是分頭行動,約好中途在哪個服務區休息,在哪個出口集合,大家都沒有心理壓力,速度快慢都可以,120與 100 的速度差別只是一泡尿的時間而已。

切記:不要組隊跑高速,因為你的注意力不在安全駕駛上,全在車隊身上了。曾在連霍高速上遇到老外的房車隊伍,他們都是各自跑各自的,然後在洛陽服務區集合。

23.安裝行車記錄儀,預防碰瓷。

行車記錄儀,安裝很容易,跟導航差不多,有個支架貼在玻璃上,有個車載電源插頭,能夠清晰拍攝行車視頻,行車記錄儀用處很大。

(1)遇到碰瓷的,可以作為證據。

(2)遇到交通事故,便於劃分責任。

(3)拍攝沿途風景,例如穿越沙漠時,行車記錄儀能把全程拍攝下來,特別震撼。

24.小辣椒,提神利器。

跑長途時,經常犯困,打瞌睡,進服務區用涼水洗臉、喝紅牛、喝咖啡……效果都不佳,該困還是困。

有次,和媳婦去上海,她買了一包泡椒鳳爪,超級辣,原本犯迷糊,咬點辣椒瞬間就清醒了,簡直是精神抖擻!

如今,跑長途必備泡椒鳳爪,辣的我嗷嗷叫,然後喊著要水喝,人就清醒了,除了泡椒風爪外,我們還帶保溫水壺,在水壺裡放上枸杞、紅棗,扣上蓋悶一悶,特別好喝,進服務區的時候,再添點熱水即可。

25.車速過快過慢,都很危險

人們往往有個誤區:越慢越安全。

其實未必,如果大部分車輛都需要超你,其實你更危險了!

在路上行駛,與其他車輛接觸的機會越少,自己越安全。當車速過快時,你需要挨著超別人,當車速過慢時,別人輪流超你,這兩種情況都增加了與其他車輛接觸的機會,從而增加了安全隱患。

在高速上,經常有車輛低速行駛在超車道上,無論你按喇叭還是閃燈,他都無動於衷,我發現主要是兩類:要麼是女司機,要麼正在接電話。在他們看來,速度降下來了,安全了,其實更危險了,因為大家都是高速行駛,為了超你需要臨時變換車道,萬一有司機沒判斷準你的速度,就把你追尾了!

無論什麼情況,開車時都不能打電話,人在打電話時,注意力比酒後駕駛還差,不要心存僥倖,我開車時,如果有電話,我都讓同伴去接。

26.切記,莫飈車

我剛買捷達時,手總是癢癢,路上遇個車就想 PK 一下,捷達素有“城市小流氓”的美譽,車身輕,提速快,的確很有成就感,紅綠燈起步,我基本上都是第一個衝出去……偶爾超個 A6、PASSAT,還要炫耀好久,感覺他們不過如此!

後來,我開過一段時間的 VOLVO,與捷達差 10 倍的價錢,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分錢,一分貨,在高速上,同樣是時速 120,捷達發飄,風噪掩蓋住音響,剎停距離需要 70 米,而 VOLVO 基本沒啥感覺,車身特別穩,車內很安靜,剎停只需 40 米,一切遊刃有餘,甚至有種感覺:120 太慢了。

為什麼好車總喜歡超速?主要原因是車身太穩,感覺不到速度快,有時感覺開的很慢,一看錶,竟然 160 了。

感受過兩者的不同,我再也不敢拿捷達招搖了,認清自己很重要,如今我依然開著我家小捷達,不過心態平和了,既不調戲別人,也不接受別人的調戲。

用經濟型轎車去飈高端轎車,是拿自己的命作為賭注,我師傅建議:在高速上,捷達跑 100 是比較合理的,30 萬以上的中高檔汽車,時速 120 還算可控的。

我參加過 VOLVO 安全講座,四點很震撼:

(1)時速 150,相當於射箭的速度,一旦發生事故,萬物皆箭頭。

(2)時速 160,發生事故,生還率幾乎為零,不管什麼車。

(3)安全座椅可以提升兒童車禍時 70%的生還率。

(4)安全氣囊必須配合安全帶使用,否則安全氣囊是炸彈。

27.高速路、下坡路,先剎車,後離合(手動擋車型)

關於先踩離合,還是先踩剎車,網上一直爭論不休,我也是手動檔愛好者,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1)在新手階段,無論什麼路況,先踩剎車,後踩離合,這是培養駕駛員的應急意識。等自己車感越來越好時,可以參考如下幾條。

(2)高速路、下坡路,先踩剎車,後踩離合,當離合踩下去時,車子相當於處於空檔狀態,沒有了發動機的牽制,速度會突然加快的,特別是在高速上,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忙著去踩離合是幫倒忙,切記,在高速上,除了換檔,任何時候不能踩離合,有些車禍就是因為下坡時先踩了離合,使車子瞬間失去了牽制力,從而翻車了。

(3)在低速行駛時,倘若有緊急情況,直接踩死剎車(不考慮離合),在成都時,我左轉,結果衝出來了一輛電瓶車,我第一反應就是把剎車踩死,直接熄火。

(4)在低速行駛時,倘若情況是絕對可控的,例如排隊等紅綠燈,則是剎車、離合同時踩下(離合略先),用剎車控制速度,慢慢滑行。這種情況主要有兩類:排隊、到達目的地。

有朋友問,咋這麼複雜啊?其實一點都不復雜,當車感有了,相應的感覺自然就找到了,平時在路上,是先踩剎車還是先踩離合,我根本都不會去考慮,全是潛意識行為。

為什麼要談到離合的使用問題呢?因為很多老司機下坡時,喜歡空檔滑行(踩下離合相當於空檔),原因是省油。如今,都是電噴車,空檔滑行根本不省油,反而有危險,長時間踩剎車,容易引起剎車片過熱,從而剎車失靈。

山路下坡時,應該是帶檔緩降,採取點剎策略,我經常走山路,發現大部分司機都是一直踩著剎車下山,這是很危險的行為。

28.進隧道,必須開燈、減速

從西安到成都,途經秦嶺隧道群,太震撼了,540 座橋樑、136 座隧道,剛開始還挺新鮮的,後來鑽隧道鑽的想吐。

我先後 8 次經過秦嶺隧道,這裡經常發生交通事故,堵車更是家常便飯!隧道,為什麼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呢?

(1)隧道入口溼滑。

(2)隧道視線不行,縱然開著燈也白搭,因為隧道出口太亮、太耀眼。

(3)很多車輛通過隧道時不開燈,如同幽靈一樣神秘。

(4)在隧道變道、超車。

王妃戴安娜就死於隧道,原因是:司機酒後駕駛、未系安全帶、超速行駛、在隧道內變換車道。由此可見,如果您不遵守交通規則,縱然是頂級奔馳,照樣白搭!

關於隧道,我有幾點感悟:

(1)進入隧道前,必須先開燈,而且不要使用自動大燈,自動大燈是進入隧道後才開燈,讓隧道內的車輛提前感知到我們。我有個朋友,她是專業車手,都不知道進隧道需要開燈。

(2)進入隧道前,先減速,時速降到 60 左右,踩著剎車進隧道,因為從隧道外看隧道內,一片漆黑,裡面情況如何都是未知的。2008 年,朋友開車經過嶗山隧道,剛進隧道,就發現了警示三角架,為了躲避三角架差點撞牆,特別驚險。

(3)進隧道後,絕對不能超車,特別是汶川那邊的隧道,都是雙向車道,嚴格按照隧道要求限速去跑,耽誤不了幾分鐘。

(4)進隧道後,頻繁切換遠近光,有些車輛不開燈,通過切換遠近光可以發現他們。

(5)在經過隧道群時,最好嚼口香糖,預防耳鳴,很多司機穿越秦嶺隧道群,都會感慨:咋發動機聲音變了?其實,不是聲音變了,是你耳鳴了!

29.吃了感冒藥,絕對不能開車。

2011 年 5 月,我從濟南迴家,早上 6 點出發,因為感冒,順便吃了感冒藥,出了濟南,到了青蘭高速,我就瞌睡的不行了,睜不開眼,我就擰擰自己大大腿,基本處於半迷糊狀態,車子走 S 路線。青蘭高速雙向 8 車道,平時車輛很少,我躲過一劫,到了萊蕪服務區,我在車上睡到 10 點才出發,想想都後怕。

30.長途旅行,必須攜帶拖車繩

去騰格裡沙漠,我的小捷達陷了,隨行的另外一輛車也沒攜帶拖繩,我們一行 6人展開自救,挖沙子、推車子,都沒用,越陷越深,而且總是在半離合狀態下加油,離合片磨損特別嚴重,都有糊味了,離合越來越高。

後來,遇到沙漠裡的電力施工隊,他們用四驅皮卡把小捷達拖出去了,這個事,給了我幾點感觸:

(1)長途旅行,必須攜帶拖車繩,既方便自己,又方便別人。

(2)手動檔車子淪陷時,不要盲目自救,要等待拖引。

(3)在沙漠裡停車時,一定要停在下坡處,其實小捷達跑沙漠遊刃有餘,人們總是自己嚇唬自己,認為兩驅車跑不了沙漠。

這一期的內容歡迎大家繼續留言,我們挑選部分精彩留言給大家發送小禮物!

更多精彩,還有下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