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的前身

頤和園的前身

京畿水利圖描繪的清漪園景色

乾隆皇帝醉心山水,一生六下江南,對江南風景的鐘愛讓他一生花了不少的心思在皇家園林的設計、種景上仿照蘇杭,以打造北上江南,清漪園就是其中的一座。

公元1749年,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在遠離紫禁城十五公里西北郊的甕山西湖一帶,乾隆皇帝徵集成千上萬的民工大修工事,要求他們剷起淤積湖底的淤泥,徹底清淤、疏浚、擴大。今天,這片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規模龐大氣勢壯觀的昆明湖,就是當年的民工們一鎬一鎬歷經一個冬天挖出來的。如此宏大工程,乾隆想做什麼呢?今天,我們翻閱《萬壽山昆明湖記》,還能看到當年乾隆皇帝大修工事的目的所在:甕山西湖工程有三個目的:第一,整修水利;第二,操練水軍;第三,皇太后的六十大壽即將到來,所以要利用疏浚西湖的機會,修建寺廟,為母親祝壽。

先說說整修水利,從元代開始,北京城的主要水源就是來自西郊玉泉山的泉水,清朝大內宮廷的飲用水以及西苑太液池、紫禁城護城河的水都來自玉泉山。自康熙朝始,北京西郊陸續修建了暢春園、靜宜園、靜明園、圓明園等幾座皇家園林,園林用水量大,由於水源上游被大量截流,京師水源不足,甚至影響到京城通往大運河的漕運用水。所以,在京西整修水利,開闢新的水源已成當務之急。乾隆早在一年前,就派人前往京西一帶考察了水文地理,發現西山一帶幾十股泉水都可供利用,這些寶貴的水源經過專門修建的飲水石槽彙集到經過開挖、疏浚和加深、擴大的西湖,最終形成了一個面積達三千三百餘畝人工水庫,讓京師用水和運河漕運從此有了充足的水源。1750 年,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將疏浚後的西湖命名為昆明湖,甕山改名為萬壽山。

操練水軍就自不必說了,在京城如此開闊的湖面訓練水軍,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所在,光緒年間,這裡依然有水軍在此整備、操練、演習。

頤和園的前身

乾隆時期清廷畫師張廷彥所畫清漪園景明樓

最後說說為母祝壽,乾隆把甕山更名為萬壽山,又為篤信佛教的太后修建大報恩延壽寺,這已經是在為龐大的祝壽建築計劃作提前的熱身。隨後,亭、臺、樓、閣、堂、橋、榭等一系列附屬建築陸續開工修建,乾隆十六年六月,萬壽山、昆明湖一帶的湖山建築正式被乾隆命名為清漪園,並建立清漪園管理機構,頒發印信。公元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園歷經十五年陸陸續續的建設終於告成,奠定了今天頤和園的主體規模。

乾隆建造這座園林,規模龐大,耗費巨資,他在心目中構造了一個龐大的移天縮地工程,這麼一個大手筆,饒是當年的大清朝國力已是空前繁盛,作為皇帝的他,也不敢一股腦地拋出來供群臣商討。所以,自始至終他採取了一個擠牙膏式的從局部突破的方式一步步完成了宏偉藍圖的生根落地:以整修水利,操練水軍為由疏浚、擴大甕山西湖,冠冕堂皇有理有據的充分理由,任誰也不能反對;而要為母祝壽,修建寺廟,當然也合情合理,無可厚非;湖有了,寺廟也修建起來了,沒有亭、臺、樓、閣、堂、橋、榭的點綴裝飾,當然也說不過去……等一切的合情合理都變成現實的時候,好了,一座湖光山色磅礴大氣的錦繡園林也就拔地而起了,乾隆最終以他的狡黠心眼步步為營地完成了一個計劃,不光將蘇杭風光移動了來,還網盡天下風景奇觀,南湖島上的望蟾閣,取自湖北的黃鶴樓,後山的四大部洲為藏式建築,連接東堤廓如亭和南湖島的十七孔橋,就是依照北京的盧溝橋修建而成,而且顯得更加威武壯觀。饒是如此,在修建這座皇家園林當中,仍然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議論,甚至作為皇帝的乾隆也因為自康熙時起就大規模修建園林,致使人力物力消耗極大而昭告天下往後將不再修建皇家園林,以示帝王勤儉愛民之心。然而,乾隆最終食言了,而大規模地沿昆明湖與萬壽山,興建亭臺樓閣以示點綴。

我曾無數次地流連頤和園,每次都要在水木自親這個地方久久停留,依湖修建的江南建築,極盡江南水鄉風光,讓人慾罷不能。就是這麼一個湖光山色極盡秀美的皇家園林,乾隆卻始終不敢流連,每次御臨,上午至,中午回,不敢過夜,怕招嫌非,算是對當年自己違背諾言的一種自律和反思,獲得天下人的諒解。

頤和園的前身

乾隆傾盡智慧與熱情修建起來的這座清漪園,顯示了在國力空前繁盛的時期,作為皇帝的他遊刃有餘地倚靠財力充分舒展胸襟揮毫自然的張揚個性,這一點他顯然表現得極是積極和瀟灑,在銀兩的花銷上出手闊綽,甚至根本不計損耗,即便遭到朝野的強烈議論,也要堅決地推倒重來,在所不惜。如在大報恩延壽寺中修建的高達九層的延壽塔,這座仿照杭州六和塔和南京報恩寺的延壽塔就在已經修到第八層的時候,突然莫名地接到旨意要求拆掉,事後估算,建塔拆塔共花去白銀三十七萬餘兩,是修建整座清漪園總花銷的近十分之一。諸如此類的還有至今擺放在樂壽堂前的那塊青芝岫,這塊長八米,寬兩米,高四米,重達二十多噸的巨石,乾隆在把它搬進院中以作為樂壽堂前的屏風時,因為石頭體量太大,無法通過院門,乾隆皇帝乾脆不顧太后的反對,拆掉院門,以遂心願。今天我們當然不能站在我們的角度上對乾隆的這一豪潑舉措隨意指責什麼,這麼一座宏大工程,皇帝以自己的審美和意志去嚴苛工程的完美佈局,本身無可厚非,這是一個志得意滿的盛世皇帝在與自然地理的較量中實現自我完勝的一種勝利延伸,是向母后皇太后獻上壽禮的一次極致完美表達,我們還苛責什麼呢?

頤和園的前身

清人繪萬壽山風景全圖

在這座恢弘的皇家園林中,處處顯示和蘊含著對孝心的宣揚和詮釋:從空中俯瞰,昆明湖宛如一個桃形,是獻給太后的一顆壽桃,十七孔橋連帶著南湖島,就是這顆桃子的溝勒;樂壽堂那栽滿的玉蘭樹,也是乾隆的母親十分喜愛的,乾隆特意命人從南方引進,種植在清漪園中;清漪園後溪河的蘇州街,是由太監、宮婦們扮演的一條買賣街,乾隆奉母南巡時,在蘇州的山塘街,其水鄉景色和山塘河兩岸的店鋪給皇太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就在清漪園中為母親修建了這條買賣街,作為送給母親的禮物;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長達七百二十八米的長廊,竟然也是依照皇太后的生辰時日修建;甚至時不時地乾隆還會在聽鸝館為喜歡聽戲的太后唱起大戲……從而將兒子向母親表達的孝意推向了高潮,同時也將自己百善孝為先,以孝治天下的君王姿態演繹出來,彰顯天下。

皇太后在這裡,身心無疑得到了一次極好的棲息,這裡環境優雅,視野開闊,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經過人工的精巧佈局,儼然已是一派北上江南風光。它的東邊是圓明園,南邊有暢春園,西邊一直往前延伸,還有靜宜園、靜明園,再加上萬壽山、玉泉山和香山,北京西北郊的幾座皇家園林就這樣完美組合在了一起,形成彼此勾連、相互映襯、氣勢恢弘、極是壯觀的“三山五園”,足不出戶,秀色美景,盡收眼下,置身京師,已是如在江南,西湖的蘇堤春曉、斷橋殘雪,山塘街的水鄉秀色、繁華鬧景,還有亭、臺、樓、閣、堂、橋、榭,所有散落在江南的古蹟名勝都可以在這裡找回原型,其輕鬆便利,省去了多少鞍車勞頓與風塵之苦?

頤和園的前身

清末民初繪頤和園全圖

夏天,北京酷暑難耐,紫禁城封閉乾熱的氣候無疑讓這些來自關外的皇室極感不適,自康熙時起在北京西北郊修建的幾座皇家園林,顯然讓他們嚐到了置身自然的甜頭,乾隆繼位後,不甘人後,利用豐裕的庫銀在動工修園上不遺餘力,清漪園以其湖光山色極富江南風韻的迤邐風光成為了清朝一座不折不扣的夏宮,至今這座皇家園林仍然有著The Summer Palace的名號,馳名中外。

作為修建者與園林景緻精心佈局設計者的乾隆,自然十分喜愛這座園林,他一生來清漪園遊覽禮佛一百三十二次,並在乾隆四十五年七十壽辰之時,在此迎接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接受這位西藏宗教領袖的祝壽。作為一個合滿、漢、蒙、回、藏等於一體的多民族統一國家,清朝對各民族實現了有效治理,民族往來,日益密切,一些蒙藏的高僧都可以在朝為官。就是在皇家建築中,各種宗教的佛堂寺廟也是隨處可見,缺一不可,清漪園的宗教建築之多,在皇家園林中數一數二:在萬壽山後山,就有一片藏傳佛教建築群——四大部洲;在前山的最高處,還有一座由彩色琉璃瓦裝飾,色彩富麗,造型莊重的佛教建築——智慧海;至於園中各處供奉的佛教、道教、藏傳佛教等各種佛像,更是高達一萬五千一百二十尊,宛如一個佛的天堂。

乾隆、嘉慶、道光時期,清漪園經歷著清朝的繁榮安定給它帶來的無限榮寵,天朝的地大物博,幾十年如一日地依靠著巨大的慣性給它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給養。歷史的車輪在加速前進,世界的格局正在發生著急劇變化,東西方之間的文明已日益格格不入地在拉開著強烈差距,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噴薄而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