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手錶 J050

手錶:或稱為腕錶,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上計時/顯示時間的儀器。手錶通常是利用皮革、橡膠、尼龍、不鏽鋼等材料,製成錶帶,將顯示時間的“表頭”束在手腕上。

一、手錶的起源

時間是個抽象的名詞,在遠古,人們最早只是從天明天暗知道時間的流逝。大約六千年前,"時鐘"第一次登上人類歷史的舞臺:日晷在巴比倫王國誕生了。它是根據太陽影子的長短和方位變化掌握時間。而鐘錶的出現,則是十三世紀中葉以後的事。

1270年前後在意大利北部和南德一帶出現的早期機械式時鐘,以秤錘作動力,每一小時鳴響附帶的鐘,自動報時。當時最精確的機械鐘要數

1920年問世的邵特鍾,它一晝夜誤差只有千分之一秒,被當時的天文臺用來作天文鐘。

1806年,拿破崙之妻、皇后J.約琵芬為王妃特製的一塊手錶,是目前知道的關於手錶的最早記錄。這是一塊注重裝飾、被製成手鐲狀的手錶。當時,男人世界裡風行的是作為身分、地位象徵的懷錶,手錶則被視作是女性的飾物。

1885年,德國海軍向瑞士的鐘表商定製大量手錶,手錶的實用性獲得世人的肯定,逐漸普及開來。、由於當時的技術還不是很高,機械鐘怕震,一次小地震就可能使它停擺或產生較大的誤差,精度不是很高。20世紀30年代石英鐘問世了,它一晝夜誤差只有萬分之一秒,充當了天文鐘的角色。60年代末,手錶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1969年,日本精工手錶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石英電子手錶,日誤差縮小到零點二秒以內。

1972,美國的漢密爾頓公司發明了數字顯示手錶。自從石英技術出現後,許多製表師將石英機芯與寶石和貴金屬結合成一體,融合成既華美又實用的裝飾品。

再到後來人們發現某些物質的分子或原子有更為穩定的計時功能,於是出現了原子鐘。世界上第一臺原子鐘1949年在美國造出。原子鐘運行3000多年才產生1秒的誤差,所以目前天文臺使用的都是原子鐘。

手錶製造業新技術層出不窮,機械手錶卻並未壽終正寢,產量雖然大減,製造技藝卻得以保存。特別是瑞士的鐘錶廠家,在石英手錶獨佔鰲頭的今日,仍對機械手錶情有獨鍾,堅持生產高檔機械手錶,並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

手錶的分類:

一、按表的外型戒樣分類:

按照手錶外形大小來分的話可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按外形開頭也可分為圓的,方的,長的以及橢圓等異形的形狀,

二、按錶針的結構來分

1、二針表:只有時針和分針,沒有秒針,一般多用於女式手錶和薄形手錶。

2、短三針表:表面上只有時、分、秒三針,但秒針較短,多裝於表面中心與“6”點位置之間。

3、長三針表:表面上有時、分、秒三針,秒針較長,裝於表面中心部位,目前手錶大部分都是長三針表。

4、多針表:有四針、五針和六針表,屬特殊用途的手錶,例如航空表,除能計時功能的時、分、秒針外,還有秒錶功能的分針、秒針。

三、按表機的性能特點來分

1、防震表:在擺軸上下安有防震器的手錶,在一般震動下能保護擺軸不受損壞,國產手錶後蓋上刻有“防震”或“FANGZHEN”字樣,進口手錶後蓋上刻有“INCABLOC”或“CHOCKPROOF”等字樣表示防震,但也有不註明的。

2、防磁表:遊絲和擺輪採用具有一定防磁性能的材料製成的表,這樣就相對減少了許多外界磁場對手錶走時的干擾,進口手錶的表面或後蓋上用英文“ANTIMAGNETIC”或用“NON、MAGNETIC”來表示防磁性能。

3、防水錶:在手錶的柄頭、表玻璃、後蓋等處採取了密封措拖,以防止水或水蒸氣進入表內的手錶叫防水錶。手錶防水性能的好壞就是指以上部位的密封程度。進口手錶的防水一般在後蓋上刻有“WATERPROOF”“RAINPROOF”“SHOWERPROOF”字樣,也有在表面上註明3ATM字樣,表示該表防水功能能達3個大氣壓,一個大氣壓表示防水深度10米,3ATM表示該表防水功能30米。

四、以機芯的結構和用途來分:

1、自動錶:表機內有一套自動上條裝置,自動上條裝置的自動錘隨著手臂的活動而轉動,帶動齒輪上條,自動錶有全自動和半自動之分,一般自動手錶在表面或後蓋上注有“AUTOMATIC”字樣。

2、日曆表:表面上除能指示時、分、秒時間外,還附有一套日曆機構,能指示日期、星期、月份、星辰移動等的手錶。

3、鬧錶:附有鬧時裝置的手錶,能在預定的時間發出音響信號。

4、航空表:這種表機芯結構比較複雜,比普通手錶多了一套航時測時裝置,這使它既能同一般手錶一樣用時,分,秒針指示時間。必要時又可以利用計秒裝置,計算出某一工作過程中經歷的時間是多少,一般航空表的表面上有五個或六個針,還有停針和回零裝置,進口航空表多在表面上注有“CHRONOGRAPH”字樣。

5、航海表:航海表是在普通手錶的基礎上裝上活動的航海表盤而成,表面上注有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名稱和地區的子午線,當船行駛到某一地區時,可按當時所處位置的經度,以格林威治時間推算出當時所在地的時間,航海表的表面注有“NAVIGATOR”字樣。

6、潛水錶:潛水錶是一種用於水下作業的專業用表,具有較嚴密的防水功能,它的外觀各部件都經過特殊加工,錶盤也比較大,字塊和指針都帶有夜光,因而在水中能承受水壓以及看得清時間。

7、秒錶:它是一種專用測量時段的計時儀器,外型大小與普通懷錶相似,它能記錄和顯示短暫的時間間隔,也可以把秒數,分數,甚至小數累加起來,其記錄時間間隔的起始和終止都是採用手動控制,這種專用計時錶叫秒錶,秒錶在工業生產,醫療衛生、科研和體育比賽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五、按錶殼的材質來分:

1、全鋼表:整個手錶和外觀殼用不鏽鋼製成,它具有較好的抗腐蝕性能,並具有一定的防鏽能力,全鋼殼堅硬耐磨,使用壽命長。

2、半鋼表:它的後蓋是不鏽鋼,上框是銅鍍鉻或鍍其它耐磨美觀的金屬、半鋼表新的時候外表光亮潔白,但使用久了鍍層易脫落,露出底層黃銅,易被腐蝕,影響美觀和質量,但半鋼錶殼加工容易,成本低,因此應用也比較廣泛,龍其低檔手錶多使用半鋼殼。

3、鍍金錶:是在半鋼殼上框鍍了一層金或者金合金,鍍金手錶使用較普遍,鍍金層通常在2-20微米之間。鍍金錶殼色彩美觀,但時間一久金層同樣會磨損,露出底色,影響美觀,一般進口手錶鍍金層10μm以上的有的在錶殼的表耳邊註明,鍍金錶殼的後蓋大多用不鏽鋼製造。有些鍍金錶的上框也用不鏽鋼製造,但成本較高。

4、鋁合金表:它的錶殼,包括錶帶用鋁合金製成,外觀鍍色,鋁合金錶殼重量輕,也容易加工,成本低,但不耐磨,容易腐蝕,多用於低檔手錶。

5、K金錶:也叫金殼手錶,整個錶殼用K金製成,K金是黃金和其它金屬的合金,目前最常見的是18K金手錶(即含金量75%),也有12K,24K金殼表。由於價格昂貴,因而用K金製作錶殼的大多數是高檔次品牌手錶。

6、陶瓷手錶:用氧化鋯和氧化釔粉末構成的高科技陶瓷,硬度高,耐高溫,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不易磨損,而且輕盈光亮柔順,色澤不變,使用時不損皮膚。

7、鎢鋼表:硬度高、耐磨損、外觀線條分明、光潔明亮、稱為“耐磨損材質”

8、鈦金屬表:鈦金屬是一種高強度材料,材質比較輕,它比鋼輕45%,但強度更勝一籌,鈦金屬即使在鹽水中浸泡,也不會出現腐蝕,如果它的表面有磨損,一種無形的薄膜會馬上形成使其長期保持美觀,鈦金屬有防皮膚過敏的特點,因此鈦金屬是製作手錶外觀尤其是潛水錶外觀件最理想的使用材料。

9、碳纖維:呈黑色。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絕大部分都是用聚丙烯纖維的固相碳化合成,其生產過程大致可分為:預養化、碳化、石墨化幾個步驟。成品的含碳量基本在90%以上,碳纖維研發生產的門坎很高,從原絲的生產到碳化工藝都有很複雜嚴格的技術要求,世界上有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可以生產碳纖維,但論規模與品質和產能,日本還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國。在製表業界,碳材料目前主要應用在錶盤和錶殼的製造上,採用碳纖維材料製作的手錶,多用於運動款式,以彰顯時尚的個性和稀貴的特徵。

10、塑膠表: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延伸性、尺寸穩定性及耐化學腐蝕性,較高的強度、耐熱性和耐寒性;還具有自熄、阻燃、無毒、可著色等優點,缺點是和金屬相比硬度不足,這導致它的外觀較容易刮花,但其強度和韌性很好,無論是重壓還是一般的摔打,只要你不是試圖用石頭砸它,它就足夠長壽。不耐強酸,不耐強鹼,不耐紫外線,耐弱酸,耐中性油

10、 其他外觀手錶:包金錶,貼金耳表,石殼手錶,木質手錶等等。

六、按機芯分類:機械錶和石英錶

基本鐘錶知識:

一:手錶的精度測試:

1:晝夜誤差(日差):是24小時內間隔確定的,能說明表的精度質量,用第一晝夜的基實校正值和第二晝夜的校正值比較。

2.晝夜誤變差:是兩個相鄰晝夜誤差的變差,也叫日變差,反映表的走時穩定。

3.平均晝夜誤差:用一個晝夜誤差和平均幾個晝夜誤差相比,找出平均晝夜誤差的差來確定。

4.晝夜誤差的瞬間值:也叫瞬時日差。

二:測試技術指標:

1.等時性誤差:就是24小時日差和滿弦日差,位置最差數。(符號是Ⅰ否,也就是隨發條的鬆緊程度不同的走時誤差。

2.位置誤差:也叫位差,是不同位置,發生的誤差(符號是P)。

3.溫度誤差,也叫溫度係數,(符號是C)等溫度為36度和20度時,之瞬時日差被(36-20)除以差數,所得數值為溫度係數,即溫度每變化一度手錶的誤差變化。

什麼叫手錶 J050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