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地鐵上盯著"外國朋友"20分鐘,媽媽的處理方式讓對方會心一笑

寶寶地鐵上盯著"外國朋友"20分鐘,媽媽的處理方式讓對方會心一笑

每一位家長教育小朋友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是任其發展,"野蠻生長";有的家長是會給小朋友定好條條框框,不允許孩子有一點出格的情況。

不同的方法培養出的小朋友的性格、三觀也一定是不用的。因此,家長們的教育方式是會影響小朋友的一生的。

而小朋友都是有好奇心的,當孩子的好奇心干擾到別人的時候,家長的處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有一個寶寶就因為好奇,在地鐵上盯著"外國友人"二十分鐘之久,可媽媽的處理方式讓這位朋友會心一笑。

寶寶地鐵上盯著

網友小李私信給我們她最近的一段經歷:小李平時上班都是坐地鐵,那天在上班的路上,高峰期地鐵上的人特別多,人擠人。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地方落腳,站穩後,小李發現身邊的座位上有一位外國朋友,坐在一群中國人堆裡非常顯眼。而她的身邊坐著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很明顯,這個小寶寶對這個跟自己膚色、髮色都不同的人非常的"感興趣",就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位外國朋友看。

相信不管是誰被其他人盯久了都會覺得很不自在,那位外國朋友也感受到了有一束目光"追隨"著她,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沒說什麼。

就這樣持續了將近二十分鐘,寶寶的目光就沒有離開過。後來孩子的母親也發現了寶寶一直盯著別人看,臉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但馬上就冷靜下來,對孩子說"你知道麼,一直盯著別人看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會讓別人不舒服的。你這樣一直看那個阿姨,她會很難受。所以,以後不可以這樣做了。你是不是覺得那個阿姨跟我們不一樣,覺得很有趣呢?那我們去跟她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跟她合照好不好?"

小朋友聽後自然是連忙點頭答應。這位媽媽跟外國朋友說明情況後,外國朋友很爽快地答應了,雙方以愉快地笑臉結束了這段"相遇"。

寶寶地鐵上盯著

面對這種情況,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會直接嚴肅地教育孩子"不要盯著人家看!",或是對此完全置之不理。

可是第一種處理方式,會磨滅小朋友的好奇心,讓孩子漸漸地不敢對外界的事物感興趣,會導致小朋友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

而第二種處理方式,會讓小朋友變得越來越沒有禮貌,不懂得最基本的禮儀,以後很難和別人相處得來。

所以,上面提到的那為媽媽的做法是非常提倡大家學習的。既滿足了小朋友的好奇心,又沒有影響到其他人的情緒。

其實,小朋友對什麼事情都好奇,都想"一探究竟"是好的表現,說明小朋友的大腦是活躍的。

不過,這時候家長們對小朋友的"好奇心"的處理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時期方法也是不同的。

寶寶地鐵上盯著

第一個,零到一歲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小寶寶的行動能力還不是很強,初期的時候只能躺在那裡對自己是視線範圍內的物件作出反應,這也是好奇的表現。

稍稍大一點的時候,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就會開始亂爬的,活動的範圍大了,就會對更多的東西感興趣。就會總是亂抓東西、咬東西。

這個時期家長們可以在寶寶的床頭上掛一些小玩意,多準備一些顏色鮮豔的玩具。當然,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誤食這些東西,確保寶寶的安全。

寶寶地鐵上盯著

第二個,一到二歲的時期

這個年齡的小朋友幾乎都會走路了,剛剛學會走路的他們會極其渴望戶外的世界,總是想到外面去玩。

而室外的花花草草、形形色色的人流車流以及各式各樣的建築,都會讓孩子覺得很新奇。所以,家長們可以多帶小朋友出去走一走,給他們講講他們看到的都是什麼東西。

寶寶地鐵上盯著

第三個,二到三歲的時期

這麼大的小朋友已經大致有一個自己對世界的概念了,很多東西在他們大腦裡已經有印象、畫面了。

那麼當他們看到、聽到與自己意識裡不同的或是新的東西的時候,就會產生疑問,然後會向身邊的大人求解。這個階段就是父母聽到最多的"為什麼"的時候了。作為父母,一定要耐心、正面地回答小朋友的問題。

寶寶地鐵上盯著

小朋友對什麼都感興趣,都好奇,這是好的現象,代表著寶寶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有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的。

不過,面對孩子的好奇,家長們一定要妥善地處理,不要一棒子"打死",也不要因為小朋友的好奇而給其他人帶來困擾。大家是怎麼看待小朋友的好奇心的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