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試試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遇見過很多人,可是我們仍舊過不好這一生。”

確實,為了錢和夢,我們不得不在人生的修羅場上廝殺。別人說讀書可以明智,我們就拼命的學習;別人說經歷豐富可以提高認識,我們就到處遊走增加見聞;別人說掌握大量信息才可以奪得先機,我們就不停的搜索資料。但是結果卻是,我們累成了狗,卻依然沒有活得像個人樣。

其實,毫無原則的追逐別人的經驗,自己沒有產生新的認和,別人的經驗就不過是一襲華美的袍,裝點了你的人生,卻於你的人生沒有絲毫真正的改變。

真正要讓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對你造成正面的影響,這都需要深度思考。只有你進行了深度思考,曾在你生命中與你相遇的東西才會紮根在你的生命,煥發出生命的色彩,生長出真正屬於你的、對你的人生有用的東西。

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思考只能停留在淺層,無法進一步深入,不是我們不想進行深度思考,而是我們不知道如何進行進行深度思考。

任何一件事情的表面總是千纏萬繞、層層包裹,沒有一定的技術和耐心,我們是無法到達事物的本質的。但是蕭亮在《深度思考》中幫我們從入門構建起深度思考的“六步養成法”,為我們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創建了思考的底層邏輯,幫我們破解99%的淺思考困局。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試試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作者蕭亮,是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著名人力資源專家。他曾任職於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長期為谷歌、微軟、臉書、甲骨文等世界級企業提供顧問服務和專業支持,是腦力開發、思維培訓領域的學者。在這本書裡,他著重講到了在現在漫天的信息,“權威”的信息真的權威嗎?權威的信息真的對你有用嗎?我們要怎樣摒棄“理所當然”、用真正不受束縛的方法去思考那些對我們有用的信息。

一、我們有哪些思維誤區?

1、以為愛思考就是會思考

我們經常以為愛思考的人就是會思考,其實那只是你的內心戲豐富。比如對方來你家做客,你堅持請別人吃飯,別人不吃,你就會得出許多荒謬的結論:嫌我做的飯不好吃、瞧不起我、不想和我做朋友……其實原因只可能是對方肚子不餓。

這種愛思考的人不僅內心戲豐富,還喜歡瞎操心,有強烈地控制慾。他們把別人弄的很累,也把自己折騰得夠嗆,等到遇到真正要思考的事時,卻像一隻無頭蒼蠅,拿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

2、以為最關鍵的可能是無用的信息

我們總是容易被表面眼花繚亂的景象所迷惑,以為別人呈現給我們的就是我們想要的。現在的廣告鋪天蓋地就是想擊中我們的要害,吸引我們自投羅網,讓我們誤認為他們說的正是我們急需要的,但等我們接受了別人的建議,才發現那些東西無關緊要,甚至成了我們生活的累贅。大多時候別人提供的信息其實與我們的需求並不匹配。

3、別人給出的答案以為是自己的思考

人類天生具有惰性,總希望一切能手到擒來,自己能一步登天,但是所有的獲得都必須付出艱難的探索與跋涉,這就與我們天性不符,於是現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公司與個人,不停販賣自己的思想與答案,像什麼“30天讓你月入過萬”、“我是怎樣年入百萬”的乾貨大行其道,事實證明我們報了很多課程,虛心地學習了很久,自己的境況卻沒有任何好轉,反而變得越來越窮,越來越焦慮。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試試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4、隨大流,以為大家想要的,也是自己想要的

時代快速發展,昨天還跟我一起遛狗吃火鍋的朋友,今天卻發現他已改頭換面搭上了時代的順風車,把自己拋棄了。於是我們痛定思痛,看別人幹嘛我們就幹嘛,渴望一夜暴富,結果我們卻摔得很慘。

5、以為思考了,就是正確決策

有時候,我們以為不思考一味跟風會失敗,我們仔仔細細地思考過了,情況就一定會有所不同。但是事實證明,我們太天真了。因為再好的戰術,都頂不過一個錯誤的戰略。

6、把思考當做說服別人的武器,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良藥

有一種人總是逞口舌之快,以為說服了別人他就贏得了全世界。但是不顧事實的謬論,他贏得越爽快,失敗得就越迅捷越慘重。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他們從不堅信自己是對的,他們總是不停的在現實裡試探,找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現實中相同的問題,並不是寫在考卷上的題目,他們總有著千差萬別的細微差別,任何時候都要以事實出發,用辯證的方法去有針對性的作出決策。

二、怎樣去進行深度思考?

淺思考在本質上屬於靜態思考,理想化地認為思考的條件恆定不變。深度思考則屬於動態思考,即認為任何用來思考的條件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所以真正的深度思考,是建立在具體事物上的動態思考之上,能夠在運動之中層層剝去事物的表象,找到事物的內核,也就是在複雜的情況下,能夠透過表象看到本質。

在《深度思考:透過表面看本質的六步思考法》就詳細介紹了定義、抽離、辨別、篩選、設計和反饋這六步的養成,幫我們打造深度思考的能力。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試試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1、定義

定義就是我們如何用我們的知識、思維區別我們所掌握的信息,分辨出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

定義外部信息就是要找出有用信息中的微小錯漏,從多方面去考察問題本身,包括人性的複雜和任何小概率事件。

當然,要做到準確定義外部信息,並不是隨隨便便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這是有許多硬性條件的。首先我們有具有足夠的知識,去解析這些有用信息,然後要具有刨根問底、不達到終點不罷休的耐心與專注。

但是在判斷這些信息之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侷限,包括個人的立場、傾向性、猜測、有意和無意之間大腦對信息的改造,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儘量加固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以一個更開放、更開明地態度來處理這些信息。

如何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跳出固有的侷限,作者提出了以下八項改進心智模式的方法:

學習

自省

總結教訓

通過更換環境來變更思維路徑

避免選擇性觀察

情景規劃法

從深度會談到深度思考

堅持與持續的修煉

我們都是從一步步的學習當中進步、在與外部交流中獲得新的認知、在不斷的行動中獲得自己的經驗,真正做到能夠成為獨立思考的“思想家”,我們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要使自己的推論“明確化”,清楚自己產生某種觀點的原因和依據;

第二,希望並主動尋求別人討論自己的觀點,歡迎他們來發現推論中的破綻;

第三,希望他人提供不同的看法,特別是想聽到、看到不同觀點所憑藉的依據;

第四,主動增加新的信息渠道,隨時修正自己的結論。

通過不斷練習,我們對事物做出了定義的能力越強,思考就越精準。

2、抽離

思考是一個我們大腦與外部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定義是整理、簡單化外部信息,而抽離是放空、簡單化自身思維。

常言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必須把自己從事物中抽離出來,才能一個更客觀的態度來審視事物,才能以一個全局性的眼光看明白事物的整體趨勢。抽離是一個轉換視角、並使自己大腦放空的一種反向思維模式。

正確思考的姿態有三點:

1、不偏離思考的主要目標(目的純粹)

2、長久、深入和重複的練習(持續思考)

3、規避複雜和表情的無關現象(直達本質)

思考需要目標明確,長久、深入和重複的練習,並不斷提升思考的深度,掌握返璞歸真的技巧。

愛因斯坦說:“每當我的頭腦沒有問題思考時,我就喜歡將已經知道的定理重新驗證一番。這樣做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讓自己有個機會充分享受一下專心思考的快樂。”

我們平時思想上又太多的干擾、陷入思考的死衚衕時,腦子會越思考越狹隘,這時候不如放空,具體該怎麼做呢?

第一,當你覺得大腦力有不逮時,就卸下重擔,享受些許輕鬆時刻;

第二,定期安排不思考的階段,讓大腦徹底休息,以調節思維的敏銳性;

第三,不是任何事都有思考的必要。比如今天吃什麼,朋友已經決定了就隨她吧,沒有必要去考量其中的每一種營養成分對身體是不是有用。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試試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抽離,讓自己暫時的做一個甩手掌櫃,充分享受,不用去考慮它的意義。你會發現這一個最放鬆的狀態,你的大腦也感到最愉悅,絕妙的點子會輕鬆地冒出來。就像巴菲特、喬布斯這樣的商場精英,他們都有度假的習慣,遇到實在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去放鬆放鬆。這就像房子住久太髒了,我們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房間的面貌就會馬上煥然一新,同樣,我們的大腦也需要不定期的除陳革新,使他永遠保持活力。

3、辨別

當我們用定義整理好外部信息、用抽離調整好自己的內部狀態之後,我們就要從這些有用信息當中辨別哪些是無用的、哪些是看似有用其實是受固化思維影響的、哪些是可以接近事物本真的內容。

信息都有它的時效性,但是我們在一個特殊的情況下制定的規則,往往被我們視為一種理所當然、不可打破的規則。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忽視這方面的掣肘,但這正是我們急需要打破的。

喬布斯在蘋果一體機上市的時候,大膽的去除了軟盤驅動器。但在當時,設計師和廠商,包括用戶都已經習慣了軟盤驅動器的配置,雖然A盤因為儲存能量小很少被用到,但大家都認為那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甚至設計師都已經習以為常的接受了它作為一個擺設,不肯將它去除,喬布斯針對這個問題毫不客氣的指出:“我知道你們對可能植入的這些功能有幾千個很酷的主意,當然我們也能夠做到。不過,我們不要這些主意,那太寒磣了。創新不是對一切都說Yes,而是保留它最重要的功能,對其他的一切說No!

強大的辨別思維能力包括:

1、掌握儘可能多的事實;

2、掌握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

3、熟悉各種思維邏輯。

要從大量的無關信息和干擾因素中進行理性的推敲與甄別,就要我們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擁有各種不同的思維模式,能更靈活地用多種方法分離出有用信息。如果我們害怕被慣性思維引導,可以從對立的角度思考和理解事物,看有沒有新的發現。最具體的應該是拋開以前的成見,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聯繫現實進行分析,剔除無用信息。

4、篩選

篩選就是真正做決策的時候了,最終保留哪些最核心的信息,就取決於這一步。篩選的標準要遵從兩點:嚴格做到最精簡,有利性要面向未來。怎麼理解呢?

就是對於可有可無的部分,暫不明確它對目標的有用性時,一概予以去除。對於有些前期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和金錢的部分,不要因心理上無法捨棄就保留,而是要考慮未來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得於利,也就是及時止損,為思考減負。

做出這些決定是要有極大的勇氣和魄力的,不能有絲毫的模稜兩可,因為在做決策的時候該斷不斷,最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篩選過的信息雖都是針對目標有明確的有用性,但這都是些凌散的信息,我們要通過有目的性的重組,使之為目標服務。要賦予這些信息以正確的邏輯,可以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處理:

第一,集中和歸類。把這些信息經過整理,讓我們需要得出的結論一目瞭然。

第二,系統化應用。重組信息是為了挖掘它們最大的價值,讓它們能夠為己所用,最好能體系化的做到重複使用。

第三,查漏補缺。經過系統化的分析,看看還有哪些信息需要繼續補充,然後我們就有針對性的去搜索這方面的信息。

深度思考走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看到事物的本質。找尋事物的本質,就是為了知道我們前進的方向,制訂指導性的戰略和實際行動的戰術。

5、設計

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有其目的的,都是為了服務於我們的動機。當我們探到事物的本質之後,就要用它來制定最根本的戰略。戰略一旦確定不可動搖,所有的行動都要服務於這條戰略。而依據戰略而制定的戰術,只有根據實際的情況,不斷地加以修正和調整,在一個動態的情況下去實現最終的目標。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試試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在設計戰術的時候,我們同樣要收集信息加以分析,確定當前符合現狀的行動方案。收集信息就是用各種搜索方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準信息。不僅要搜索,還要集成、整理和分類,及時將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定義、抽離、辨別和篩選,最後還要歸類、去粗、留精,加上可供檢索的標籤,以便自己隨時取用。

設計要聚焦於當初的核心目標,不必強求完美,但大方向不可改變,可以用階段性總結成果的方法不斷完善前進的步驟。

6,、反饋

在實際行動之時,我們有時候會走著走著偏離主線(也就是制定的戰略),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回頭檢視,及時予以修正。現實中有太多的干擾因素影響我們向目標邁進,比如外部世界情況的變化、情感因素的介入,過於忙碌而無暇總結、行到遇挫而自我懷疑等等,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應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決策和行動的過程很重要,但結果更重要,因為結果是驗證思考的唯一標準;

第二,行動編離目標十分常見,沒必要耿耿於懷,但要形成跟蹤檢查執行效果的習慣;

第三,制定跟蹤計劃,最好的辦法是定期和階段性的進行總結,為此可以設立執行清單,記錄和檢查行動與目標的一致性。

反饋機制就是要做到事前有計劃,事中有監督,事後有分析,好的保留,壞的儘量避免用於指導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因為我們每一次的前進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有無限靠近目標才有可能成功。

三、如何利用深度思考去成就我們的人生?

很多人把思考當做說服別人的武器,而不是解決問題的良藥,這導致一些聰明的腦袋在生活中百無一用。用深度思考是為了探到事物的本質,為我們的目標確定大方向和具體行動方案。所以成功就是使用這種笨辦法,一步一步找到正確的方向,一步一步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腳踏實地的前行,任何拿來主義都不切實際,因為現實千差萬別,每個人的理解與執行也不盡相同,只有自己根據當前情況思考的結論,才可能適合當時。

想要成功,最根本的是確定“大方向”,方向在這裡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你所做的事情是你擅長的,二是你所做的事情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確定大方向後就是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思考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你擁有哪一種“非我不可”的優勢能力?

第二,你能否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質?

第三,你有沒有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思考和行動力?

與其拿出全部的精力投入一個領域100%的要素中,不如用80%的精力來學習其中20%的精華,抓住它的本質,處理好它的核心要素。

為什麼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試試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成功的關鍵不是你讀了哪些書、認識了哪些人、有什麼背景、想做什麼事情、思考了多少,而是你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之後,有沒有采取準確、直接和決定性的行動。

《深度思考:透過表面看本質的六步思考法》這本書從定義、抽離、辨別、篩選、設計、反饋六個方面一步步幫我們構建思維的底層邏輯,讓我們能從海量的信息、層層包裹的表象上剔除迷感我們的假象,像剝洋蔥一樣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質,然後基於事物的本質設計出我們的行動方案,並在行動中不斷修正具體的行動細節。

雷軍曾說“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飾戰略上的懶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管多麼艱難,我們都要探到事物的本質之後,再做出行動上的部署。但是一旦找到事物的本質,行動部署被確定下來之後,所有的調整隻能在戰術上,戰略上不能有絲毫動搖,不但如此,當在行動中有些行為偏離了戰略的軌道時,一定要及時糾正,使行動迴歸正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