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Capcom那些死於變革的系列終結作——《恐龍危機3》

本文截選自UCG475

前言

對於一個走向終結的遊戲系列來說,最可惜的並不是在輝煌中離去,而是在無法違抗時代的潮流中走向末路。

不過時代流轉,遊戲市場也在產生著變化,終點並非一定是終結,比如近期Capcom就提出了“將喚醒沉睡的IP列為公司優先任務之一”的口號,雖然有炒冷飯之嫌,但仍一些經典系列的復活增添了一定的可能性。

在UCG475期“那些死於變革的系列終結作”盤點中,我們選取了三部有代表性的Capcom名作,它們曾經在過去抵抗過、奮鬥過,但也難逃消散在歷史長河的命運。

在此我們並非蓋棺定論,而是帶著懷念的心情回顧這系列終結作,並希望它們能夠走出過去陰霾重新活躍在遊戲舞臺上。

接下來我們談談三部作品中的第二部——《恐龍危機3》。

Capcom史上最慘痛的失敗之一——恐龍危機3

谈谈Capcom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恐龙危机3》

結局:十六年內沒有推出任何續作

原名:Dino Crisis 3

平臺:Xbox

發售日:2003年6月26日

身處2019年的“《生化危機》系列”粉絲,剛剛玩完令人懷念的《生化危機2 重製版》,又即將迎來強調聯機的《Project Resistance》,可以說是相當滿足。然而恐怕只有少數粉絲在午夜夢迴時才能想起,曾經有一個名為《恐龍危機》的遊戲系列,是《生化危機》的姊妹作。

恐龍和喪屍,在西方文化中是兩大經久不衰的生存恐怖要素。《恐龍危機》初代誕生於1999年,首發於PS平臺。該作由《生化危機》之父三上真司擔任遊戲導演兼製作人,日後的《逆轉裁判》之父巧舟擔任主策劃和編劇(之一)。儘管遊戲風格和《生化危機》十分相似,但將遊戲中的主要敵人從喪屍改為恐龍後,整個遊戲給玩家帶來的體驗煥然一新,遊戲因此在全球狂銷240萬套,主角蕾吉娜也一舉成為全球玩家心目中的女神。

谈谈Capcom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恐龙危机3》

一年後發售的《恐龍危機2》則由巧舟擔任導演,小林裕幸擔任製作人。在小林裕幸的堅持下,遊戲的玩法與初代和當時的“《生化危機》系列”產生了極大不同,改以爽快的戰鬥作為賣點,雙主角制、靈活的操作以及全新的戰鬥和交易系統的引入,讓遊戲不再是一款強調生存恐怖的動作冒險遊戲,樂趣更接近於日後“《生化危機》系列”的傭兵模式。不過2代的轉型不算成功,全球銷量僅為120萬套,相比前作打了對摺。

2代雖然銷量有所下降,但全新的玩法仍受到了一些新玩家的肯定。這導致Capcom決心在《恐龍危機3》中繼續大刀闊斧地改革。《恐龍危機3》在開發過程中也受到了外界的干擾,在遊戲初期企劃中,遊戲的舞臺是城市,玩家要與恐龍交戰並救出倖存者。但在“911”之後,製作組完全摒棄了這一設定,直接將遊戲時間設定於五百多年後的2548年,舞臺改為一艘巨大的宇宙移民飛船“奧茲曼迪亞斯號”。

谈谈Capcom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恐龙危机3》

由於平臺改為當時機能最強的Xbox,遊戲的畫質無可挑剔,並收錄有著名導演神谷誠製作的近1小時CG動畫。然而該作的最終銷量竟然暴跌至3萬套(截至2003年末),媒體評價和玩家口碑慘不忍睹,導致這個百萬系列直接神隱。

《恐龍危機3》的失敗之處首先在於劇情跳躍幅度太大,長達五百多年的跨度讓本作和之前的系列作品完全切割開來,令老玩家十分不爽。至於封閉的宇宙飛船裡變異恐龍橫行,也是很令人無語的設定。系統方面本作延續了2代的玩法風格,又加入了噴射揹包、狀態升級等新要素,還加入了當時主機遊戲中少見的主視角射擊操作(雖然這個狀態下只能開槍而無法移動),這些都是本作的亮點。

谈谈Capcom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恐龙危机3》

但遊戲存在極為嚴重的視角問題,為了保持安全距離,玩家往往要拉開與恐龍之間的距離,這使得玩家大部分時間內都要靠自動瞄準來攻擊沒有進入當前畫面的恐龍,樂趣自然無法談起。以至於本作有個很著名的“音樂遊戲”梗,簡單來說就是聽到戰鬥音樂響起就開槍,等戰鬥音樂結束再停手。此外本作作為敵人登場的恐龍數量稀少,即使算上BOSS也只有7種而已。

谈谈Capcom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恐龙危机3》

為了自圓其說,《恐龍危機3》中登場的恐龍都是基因改造後的原創恐龍,這點也是令玩家不太滿意的地方。

2019年是“《恐龍危機》系列”誕生20週年的紀念年份,雖然一直都有消息稱系列初代有望推出高清重製版,但在如今E3和TGS均已結束的今天,很明顯這只是玩家一廂情願的想法。那麼下一次見面會是什麼時候,25週年的2024,還是30週年的2029?我們不得而知。

谈谈Capcom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恐龙危机3》谈谈Capcom那些死于变革的系列终结作——《恐龙危机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