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古鎮——天龍

黔中古鎮-天龍

黔中古鎮——天龍

黔中古鎮-天龍

天龍古鎮坐落在滇黔公路上,距安順城二十八公里,現已成為與天台山伍龍寺相配套的旅遊景點了。


黔中古鎮——天龍

安順市平壩區天台山伍龍寺


天龍鎮古時候稱飯籠鋪,地處西進雲南咽喉要地的一塊壩子裡,山環水繞,宜守易退,是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奉朱元璋“調北征南”戰略命令入黔的軍官張、陳、沈、鄭四大姓駐軍屯田後擇地興建的;是一座用石塊鋪路建拱橋,以石板當瓦蓋頂、石頭當磚砌牆建房屋的屯堡村莊;民風淳樸、古風猶存;滇黔公路穿鎮而過,貴黃高等級公路和滇黔鐵路也擦鎮經過;自去年對外開放後,慕名前往瀏覽參觀者逐漸增多,目前每天要接待五百多人。


黔中古鎮——天龍

尚國棟在安順市平壩縣天龍學堂


以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後頭村為主的天龍古鎮,存有防禦功能較強的石圍牆、石拱門、石板房和古驛道,貫穿古鎮的一條小河沿岸邊上有古人開鑿取水、井坎石頭上已經磨出深深繩印的一口口泉井、刻有花紋落有題款的石拱小橋,映入眼簾的是“石頭的屋頂石頭的房,石頭的街面石頭的牆,石頭的碓窩石頭的磨,石頭的井臺石頭的缸。”村裡的街道上有接待郵差、軍隊和客人的茶驛站;石巷道里有各戶人家厚實的八字槽門上刻字的垂花門罩,三合院、四合院,還有三教寺和鄭家堂;有屯堡人使用的石碾子、石磨、石碓窩、石缸等。鎮上的人跳地戲、演花燈、唸佛法、唱教歌、對(唱)山歌等,說起話來北方口音很濃只是 舌音較重、還不時夾帶“言旨話”和“歇後語”,走起路來不慌不忙,一幅悠閒自得的樣子;男子或荷著鋤頭,或扛著犁耙牽著牛,要趕早去種田;婦女們有的(已婚婦女)挽起髮髻、有的(未婚少女)梳成長辮子,大多身著滾邊繡花開斜襟的大袖子長袍衣服還要扎絲頭腰帶系圍裙布,或提著竹籃去採茶,或挑著谷芽去育秧;白髮蒼蒼的老人家穿著長衫,有的在家門口含飴弄孫,有的坐在街道的長石凳上拉家常話農桑;讀書的孩子已經上學,學齡前的孩提無憂地嬉戲,展示晉代陶潛描繪的“桃花源”中“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的圖景。


黔中古鎮——天龍

安順市平壩區天龍古鎮


古鎮後面是青山綠水及其田壩上金黃色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茶園合成的田園風光,不遠處就是曾經被古人稱作“孤峰突兀”的天台山,山頂建設有遠觀似城堡走進才知是寺廟的伍龍寺。明朝徵南大將將伍文定途經黔中地區時題《龍窩清暑》詩讚嘆道的“異代遐荒皆古穴,明時官道即龍窩。青山壁立雲峰互,綠樹煙深鳥跡多。潤浹石田連日雨,歡騰村郭近秧禾。濫竽推轂專征伐,預喜和風入凱歌”的,似乎就是天台山及其天龍古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