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眾所周知,我國從擁有核武器開始,便奉行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被動核威懾戰略,這是我國對維護世界和平作出的莊嚴承諾。而奉行這樣的被動核威懾戰略,對我國的核武器建設提出了比其他核大國更高的要求。只有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命中精度、突防能力、殺傷威力這些關鍵要素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才能讓心懷不軌的敵對國家投鼠忌器,達到真正的“保衛和平,阻止戰爭”的目的。那麼目前我國核反擊力量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僅有的三個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國家之一

核武器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到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核打擊模式,這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互為補充、互為犄角,構成了完整穩固的核威懾力。但是,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不僅對於技術要求很高,關鍵還很費錢,核武器的日常維護、定期更新、報廢核彈頭的拆卸及無害化處理,還有就是核武器載具的更新換代,日常使用維護等等,費錢不是一般得多。五常裡的英法已經放棄了三位一體的核威懾模式,其中法國採用了兩位一體的核威懾模式,英國乾脆只剩下了海基核威懾力量。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國還維持著三位一體的核威懾模式。

在70週年閱兵式上,我國全新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亮相,暨35週年閱兵之後,再一次震撼了世界。尤其是長期停滯的空基核打擊力量得到了全面更新之後,我國的三位一體的核打擊體系終於穩固,不再跛腳。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分析一下我國三位一體核反擊體系中的陸基核反擊力量。

目前,我國的陸基核反擊力量已經全部更新完畢,形成了固液、固機形態共存,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局面。

世界少有的液體洲際導彈——老樹發新芽的東風5B

東風5B是我國第一代洲際導彈東風5的最新改進型號,也是唯一的一型液體洲際導彈,採用固定發射井發射。也是我國目前射程最遠,載重量最大的洲際導彈,與很多人認為的不同,目前裝備的東風5B是全新生產的,並不是屬於80年代的老彈。2006年,可攜帶分導式多彈頭的東風5B導彈試射成功,並隨後投入現役。服役後經過多次改進後,技術水準已經屬於世界先進水平。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35週年閱兵式上的東風5

據英國《簡氏導彈與火箭》披露,東風5全長32.6米,彈徑3.35米,起飛重量183噸,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固定發射井發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東風5A)或15000公里(東風5B),可攜帶1枚3000公斤的威力為300~4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或4~6枚分導核彈頭(東風5B),命中精度300(東風5B)~2000米(東風5A)。東風5的體積和重量遠大於東風31系列和東風41,是我國目前陸基固定發射井方式發射的主力型號。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發射井裡的東風5

東風5B與原型相比具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在射程上超過了美國民兵3(13000公里),略低於俄羅斯SS18 MOD6的水準(16000公里);在打擊精度方面,東風5B達到了美國民兵3的水準(300~450米),接近SS18 MOD6的水平;在戰鬥載荷上,由於作戰側重點不同和技術上的差異,東風5B的載荷( 4000公斤)並沒有達到SS18 MOD6的水平(8800公斤),但是超過了民兵3。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需要注意的是,當東風5於1986年設計定型的時候,美國最後一款液體燃料洲際導彈大力神2早已退出現役,全部更換為固體燃料洲際導彈,目前僅有中俄兩國還保有液體燃料洲際導彈。雖然固體燃料洲際導彈具有易貯藏、體積小、結構簡單、生存能力強和反應速度快等優點,但這並不表示液體燃料洲際導彈技術水準就差。液體燃料洲際導彈仍然具有燃料能量密度大、比衝高,發動機工作時間長(可達固體燃料發動機的2倍以上)的優點,射程和載荷也都遠遠高於固體燃料洲際導彈。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發射井發射的東風5

東風5B在性能指標上與美俄同類洲際導彈相當,東風5作為中國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洲際彈道導彈,填補了當時的國內空白,滿足了作戰需求,而新型號的東風5B在東風41服役前是我國戰略核打擊力量最重要的籌碼。而且即使東風41服役,東風5B以其更遠的射程和更高的載荷仍在我國陸基核力量上佔有一席之地。

我國固體和陸基機動核導彈的開山之作——東風31系列遠程核導彈

作為我國遠程陸基機動核反擊力量的開山之作,東風31系列遠程核導彈目前擁有保留東風31、東風31A和最新的東風31AG三個型號。

在1999年首次亮相的東風31遠程核導彈只能說是解決了我國遠程陸基機動核反擊力量的有無問題。東風31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彈重在40噸左右,射程僅達到8000公里,堪堪達到了洲際導彈的門檻。戰鬥載荷在1200公斤左右,可以攜帶一枚100萬噸級的熱核彈頭,不過當時並不具備攜帶多枚分彈頭的能力,打擊範圍相對有限,突防能力也比較薄弱。且因為採用漢陽HY4330拖掛式底盤,只能在公路上使用,基本不具備越野能力,生存能力有限。因此裝備數量有限,很快便被改進型的東風31A取代。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PS:我國彈道導彈的劃分標準和國外略有不同,只有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彈道導彈才算是洲際導彈。所以早期型的東風31在我國並不算是洲際導彈,只算是遠程核導彈。東風31的海基版本就是同樣大名鼎鼎的巨浪2。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東風31A作為東風31的應急改進型號,使用了芳綸纖維複合材料的發動機殼體,大幅度降低了火箭發動機重量,同時使用新一代的N15高能推進劑,射程得到了很大提高,從8000公里提升到約11200~12000公里(根據戰鬥載荷而定);另外通過整體的信息化改造,大幅度減少了操作人員、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最大戰鬥載荷基本沒有變化,不過採用了分彈頭設計(最多可攜帶3枚),更能適應未來戰爭快速響應的需要。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外形上最大的改進就是用漢陽HY4330A拖掛式底盤取代了東風31使用的半掛拖車,對地形的適應能力明顯提升,在快速反應能力上相對於東風31有較大的提升。不過東風31A並不具備無依託發射能力,畢竟對於強調打擊精度的遠程彈道導彈而言,發射前必須測量發射陣地的準確經緯度、海拔高程乃至精確的重力加速度,顯然,彼時國內的技術條件並不允許東風31A具備無依託發射的能力。事實上,直到更先進的東風31AG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無依託發射能力。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東風31AG是與東風41同步發展的一款新型陸基機動固體洲際導彈,雖然號稱是在東風31A基礎上重大改進而來,但實際上已經是一型全新的導彈,和東風41一樣屬於我國第三代洲際導彈。相對比東風31A,其主要改進有以下幾個大的變化:

東風31AG的發射筒相比東風31A直徑更大,長度更長,使得東風31AG能打擊更遠距離的目標。而直徑的加大很可能是導彈前部整流罩因為容納突防系統而變大,這意味著東風31AG所攜帶的分彈頭數量將會增加。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從外觀上可以清晰看到,東風31AG的發射筒外表設置了加強筋。此外,東風31A的三個起豎液壓支柱被簡化為一個獨立的液壓起豎支柱,而且作用點向前大幅移動。這兩點都從側面印證了東風31AG的重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據悉,東風31AG仍然採用兩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仍保持在11200~12000公里之間,但是東風31AG能在最大射程仍能維持最大戰鬥載荷不變,因此再末端殺傷力上要優於東風31A。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另外,東風31AG強化了末端突防能力。首先雖然東風31A攜帶3枚左右的分導式多彈頭,但是飛行彈道卻是拋物線式的,彈道相對固定,因此很容易被敵方反導系統所攔截,突防能力很有限。東風31AG對此進行了大幅改進,每個分導式多彈頭可以進行末段蛇形機動,極大地提高了末端突防的成功率。在制導方面,此次東風31AG採用了星光修正技術、三浮陀螺和新一代北斗導航等複合制導,大幅提高打擊精度,圓概率誤差大致在100米左右。確保了能對敵方深埋地下的加固型彈道導彈發射井進行精確摧毀。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洲際導彈分彈頭

在底盤方面,東風31AG採用了越野能力更強的8軸整體式TEL越野底盤,越野機動性更強,而且該底盤集成了諸多輔助工具,車組能夠獨立完成發射前的所有操作(包括各類參數),機動部署過程中停車將導彈豎起即可發射,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無依託發射能力,反應速度和生存能力較東風31A大幅提升。

另外,由於東風31AG導彈的尺寸並沒有東風41大,據推算東風41導彈全長20米(包含底座和安全帽),東風31AG導彈全長約15米,所以東風31AG發射車的駕駛室為整體式,沒有像東風41導彈那樣發射筒探出車體前部,駕駛室被分割成左右兩個部分。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趕超白楊M的東風41——中國陸基核反擊力量新的擎天柱

東風41是目前我國對外公佈的戰略核武器中最先進的,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是我國第二代固體燃料洲際導彈,彈重據悉在63.5噸,最大射程據公開資料披露為14000公里,射程基本能覆蓋全球任一地點。另外,東風41也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無依託發射能力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東風41的戰鬥載荷增加到1600公斤,略高於俄羅斯的白楊M(約1500~1600公斤之間),可裝載一枚550萬噸當量的熱核彈頭或6枚65萬噸當量分彈頭或者10枚15萬噸當量的分彈頭。

制導方面採用了“三軸液浮慣性陀螺+數字式空間計算機的捷聯制導方式”,其實就是計算機化的慣性制導,慣性制導的最大好處就是無法被幹擾,應該還有北斗衛星導航,命中精度方面比俄羅斯的白楊M要好,圓概率誤差預計在100米以內,較高的命中精度有利於保證分彈頭在末端機動變軌的情況下的命中精度。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東風41的底盤採用的是泰安HTF5980A型16軸全動超重型TEL運輸起豎發射一體式底盤。該型底盤系引進白俄羅斯相應技術消化並加入大量國產先進技術研製而成。研製過程中汲取了俄軍白楊M使用的MZKT-79221底盤重心高易翻車的教訓,將駕駛室和駕駛室中間的發動機安裝位置整體下移,留下更多車體空間讓東風41導彈發射筒貫穿佈置在駕駛室中間,降低整車的重心,從而降低過彎時出現翻車事故的概率,具有良好的公路機動性和越野能力。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早期曝光的東風41底盤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俄軍白楊M使用的MZKT-79221底盤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重心比較高,容易翻車(下圖2)。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白楊M使用的MZKT-79221底盤容易翻車

東風41在2012年7月24日首次試射成功, 並陸陸續續裝備火箭軍(當時還叫二炮)。現役規模巨大,僅這次參與檢閱的就有16輛車,理論搭載核彈頭數量達到了160枚(按單彈最高10枚分彈頭計算),這顯示了東風41的成熟度已經非常高,已經正式承擔起了戰略值班任務。

大閱兵看我國陸基核反擊力量,讓“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更有威懾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已經實現了更新換代。尤其是路基戰略核力量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和美俄技術持平。成為保衛國家安全和制止戰爭的有力武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