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為經,五德為緯,三垣二十八宿五行必須搞清楚

繼續寫天星風水的基礎知識。先把上一篇文章的尾巴講完。上文說到,穴場太極並不是指穴點,無論是挖到太極暈或者五色土。

穴形和龍脈的搭配離不開陰、陽二字。著落在“陰來陽受,陽來陰受”八個字上。穴形的陰陽是以其形體的凹凸來論的。有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之分。外在其形則有窩、鉗、乳、突四種。只有獲得了真氣,其外形才真。

葬乘生氣,生氣就是一太極。凹凸就是陰陽就是兩儀。窩、鉗、乳、突就是四象。楊公曾經想用三百六十五種形體來框定穴形。實在也是窮盡不了,因為大自然的造化廣大。

好了,言歸正傳。《青囊經》上說:四七為經,五德為緯“。四七,四七二十八,解釋成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也可。解釋成七政,七曜也行,七政麗於天,七曜穿行於四象二十八宿。其實在古代,人們就利用五行認識了天上五星的各重天。

四七為經,五德為緯,三垣二十八宿五行必須搞清楚

太陽系中,地球離我們最近,水星和金星在地球和太陽中間,最外面依次是要木星和土星。土星相當於最高,古代我們先民就認識了太陽系中幾個跟我們地球關係最密切的幾個星球。

大家看下面這張圖,實際情況是不是跟圖很符合。以地球為觀察出發點,月亮最下,金、水兩星在太陽之間,太陽在中,火、木、土三星在天之最高。

四七為經,五德為緯,三垣二十八宿五行必須搞清楚

大家可能會以為是硬湊的,那麼可以來看看河圖,河圖從北右旋逆向來看,水北、金西、火南、木東,土最外最遠放在中宮。是不是跟太陽系自然位置一樣,這就是我們先民的智慧,這也是長期觀測、觀察的結果。

四七為經,五德為緯,三垣二十八宿五行必須搞清楚

所以河圖也是我們最早的天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隋代的《步天歌》。我們炎黃子孫是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

我們民族也是最早把星空擬人化,星空對應地上人事,統治階級更是把神權天授發揮得登峰造極。這也是造成我們古代天文學慢慢落後的原因。歷朝歷代是禁止百姓觀天象的,天文曆法、星卜堪輿是禁止百姓學習的。特別在明朝,初年就頒佈了“習歷者遣戌,造歷者誅死”的命令。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這就是先賢用自己身處的社會人事和人間生活來構建一個星空體系。用的是“星官”系統。學習堪輿,除了跋山涉水來觀地,更要步天察天道,天星風水對天文知識要求更高。

下面就來說說三垣四象二十宿。這就是世界上獨特的星宮系統,三垣局。

四七為經,五德為緯,三垣二十八宿五行必須搞清楚

三垣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就是天上皇帝的寢宮,紫微星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因為在地軸上,從地球上看,此星指北永遠不動,所有星辰圍繞它運轉。紫微星號“斗數之主”,化氣曰尊曰貴。

太微垣就是皇帝和大臣們一起處理政務的地方,所以星名多用官名。天市垣就是天上的集市,又名天府、長城。這就是中華星宮系統。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移動的軌道,就是黃道,先賢將黃道附近的星空分為東西南北。分別用吉祥靈獸來命名,這就是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胄、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古人把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成一種動物形象,這就是四象,我們堪輿時就要完全符合這個規則。

經過古人的長期觀測,發現二十八宿各星座間位置恆久不變,又環繞日月五星,就把它想象成星空中的二十八家客棧。日月五星在其間穿行。利用這個二十八宿就可以定位五星的座標。觀四方天象,就可以分晝夜、寒暑的交替和陰陽氣數的變化。對應地上,就可劃分地球上各個區域,叫分野。

二十八宿各有五行,以木、金、土居前,火、水居後,日月居中。比如東方蒼龍七宿,以角為首,所以角屬木,亢屬金,氐屬土,房日兔,心月狐,尾屬火,箕屬水。這是為什麼呢?這跟七曜穿行二十八宿有關。通過座標就可確定曆法時間了,下文為大家講解一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