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假日,各種“爆通訊錄”上你的身了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是出借人的活命錢,子女上學的學費,看病的醫療費。——催收是一個有崇高使命的職業。

通訊錄是一個人的出身(血緣關係:父母,兄弟姐妹,姑姑,舅舅等。也有鄉里鄉親。),是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裡面有小學,中學,大學的老師同學。也有工作後單位的領導,同事),也是一個人未來無限可能的源泉和支撐(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

通訊錄在現在的商業裡看來,就是數據資源了吧,這個比喻不太準確。

21世紀數據就是核心生產力。歷史上,人口,技術,電力等曾經是核心生產力。記得哪位商業大佬這麼說過。

通訊錄很重要!

這個節假日,各種“爆通訊錄”上你的身了嗎

催收方式中有一種很奇葩的技術手段:爆通訊錄!

或者通過話務中心工作人員撥打借貸人自己上傳和運營商提供的通訊錄名單,

或者往戶籍地,工作單位,住址發律師函,傳票以此達到爆通訊錄的目的。

爆通訊錄的目的是要毀壞借貸人的社會形象,以逼迫借貸人還貸來修復形象嗎?

對借貸人的社會關係廣而告之:他是個無能的人。結果是 大家遠離他,孤立他,甚至以“多數對少數”的邏輯來虐殺他。

如果他是暫時沒錢,或許這樣能逼出錢來。如果他此時是破產,窮困潦倒,這樣就是把孫行者壓倒了五指山下了。

還是寄希望於借貸人的通訊錄聯繫人發揚“雪中送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品質替借貸人還錢?

市場經濟時代,商品交換原則無孔不入,看漲不看跌,人人是風控專家的空間裡。爆通訊錄,這個技術手段真的是個概率成功事件。

如果這個人真的有價值,專業機構有著專業風控團隊,有著大數據支持,早就給出天使投資了,或者其他支援,以求“一本萬利”。

假若沒有,抱歉。群眾的眼睛不比專業機構的差。

媒體上,有人捐建希望小學,資助優秀的貧困大學生。請注意:小,有無限可能。貧寒但優秀。

這種做法的合法性(個人隱私的保護是否是選擇性的),對社會大局的利弊比例(債能追回多少,有多少人因此家破人散,輕生或走上不法之路)暫且不談。對出借人的血汗錢,活命錢,採用這麼不嚴謹的態度是應該反省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