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你不能只是坐在那兒,把所有人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重,然後把這叫作愛。——《壁花少年》


作者 | 達芙妮&五花鹿


01 女性在愛裡的迷失和困惑

前陣子看了一部電影:《十二夜》。

陳奕迅和張柏芝主演,提取了一段感情中,最有代表性的12個夜晚,講述了一對男女相遇、相戀、分手的一整個過程。

陳奕迅飾演——和前任爭吵分手的Alan,

張柏芝飾演——被前任劈腿的Jeannie。

兩人在某個生日聚會上相遇,一拍即合。

其中Jeannie的整個經歷,和我周圍許多女性朋友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

剛在一起時,兩人充滿熱情。Alan儘管忙於工作,也每天熬夜打電話給Jeannie說情話,一早起來穿越半個城市給她送早餐。這讓Jeannie陷入一種熱戀的眩暈。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但慢慢地,交往的時間長了,Jeanie發現,Alan沒有以前那麼熱情了。他開始挑剔她的衣品和朋友,連聽到她電話裡的噓寒問暖,也會不耐煩。

於是她很慌張,想用更多的付出來維持關係。

Alan加班爽約,她體貼地想趕去他公司陪他加班,又怕他嫌她麻煩,半路返回了家;

Alan要出差,她連夜求了很久的人,幫他拿回修理的電腦,才知道他早已延後了出差的安排……

這些付出反而讓Alan感到束縛,想要逃離。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後來在一場吵架後,兩個人分了手,她陷入了強烈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沒用。

最後,她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克服了悲傷,約了Alan見面,面對面說了一長段深情的自我反省:

我以前經常埋怨每一段的男朋友,其實問題是我自己。

和你分開後,有段時間我很恨你,我那麼喜歡你,你沒理由這樣對我,所以可能我說了一些不應該說的話。

說完後,她請求兩人複合。

但她一抬頭,看到Alan卻早已熟睡了。

這似乎是很多女性在關係中的慣有模式:不斷討好付出、不斷自我懷疑、不斷緊抓著關係。

這一個現象,背後除了男女的一些心理機制、養育背景差異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女性很容易把自己的價值,定義在愛情上面。

這與我們多年來提倡的觀念有關。

我們提倡男生成功,卻提倡女性服務好別人,兩個性別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被讚賞,有價值。

所以很多女性一旦分手和得不到愛了,就像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開始自我否定和質疑。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02 愛而不得,讓自我破碎

武志紅老師曾經分享過一個案例:

一個男性娶了一個溫柔似水、百般付出的妻子。

有一天,他說了句要和老婆離婚,結果一向溫和的妻子一下子受不了,把還很小的兒子叫過來,當著老公面往死裡打兒子,直到他答應不離婚為止。

因為在妻子看來,離開了婚姻,她整個人生都完了,整個自我都破碎了。

當一個人的價值,被定義在關係裡,那麼關係好不好,決定了她自我價值的高低。

關係好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棒棒;關係不好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差勁。

而事實上,除了關係破裂之外,愛而不得,也是關係不好的一個常態。

尤其是在這種常見的“女追男逃”的中國式關係模式裡,女性更容易體會到,不被愛的感覺。

於是她們的自我價值,在破碎的邊緣遊走,不得不依靠緊緊抓住對方,來讓一切維持穩定。

這與我們千百年來傳遞下來的觀念有關。

即使是女性為主角的宮鬥劇,更是如此。

《甄嬛傳》中蔡少芬飾演的皇后娘娘烏拉那拉氏·宜修心思縝密,城府頗深,精通醫術,不論怎麼說,都是個人才。

然而這樣一個人才,卻因為爭奪不到皇帝的愛而被成為笑柄。

她不能恨皇帝,不能恨一個男人可以後宮佳麗三千的社會制度,於是只能轉而去恨去陷害跟她共享一個男人的所有女人,想以此讓皇帝更關注她。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這些宮斗大戲的滑稽在於:在最高權力的集中地,女人卻像一群被放在鬥獸場上的動物一樣,拼得你死我活,互相恨得咬牙切齒。這本身就是對女性的殘忍。

這種模式可以稱得上“為關係而生,為關係毀滅”的典範。

而到了現代,也有許多人教導女孩子們用聽話、懂事,甚至勾引的方式來維護關係,以關係為人生重事。

並且關係一出問題,就和她們說:是你做錯了,才有這樣的下場。

本質上,就是在告訴她們,關係的問題都是你的錯,是你太差了所以不配得到好的關係。

這也會造成一個習慣:指望僅僅通過關係,來獲得幸福和認可。

而一旦一個人不去主動給自己製造幸福,只會拼命付出,來換得關係中的那個人為自己負責的時候,受苦是很大概率的事情。

因為你受不受苦此時完全取決於男性的道德感和同情心,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但卻是很多女人為自己製造的處境。

以至於一直愛、一直不得,所以自我一次次破碎,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03 愛而不得,是黑化的契機

當愛而不得成為一種常態,於是有了兩種結果:

第一種,內心有了怨氣,但還是選擇壓抑,默默繼續付出,以期待有一天能得到回報;

第二種,放棄討好,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

從傳統觀念上,第二種變化,是一種女性的黑化:從用關係好壞來評估自己,到拋下這套評價系統,盡情投入自己的生活,自己定義自己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不會黑化,而是麻木地過下去。

真正黑化的,是在精神上有覺醒的人。

而一個女人能真正黑化,可能會發揮出巨大的能量。

如果非要舉一個例子,民國女子張幼儀就是了。

她是民國離婚第一人,不是主動離婚,而是被她的丈夫徐志摩逼迫離婚。

在那個時代,張幼儀算是遭受奇恥大辱。

更可惡的是,她的丈夫徐志摩是個愛情教的信仰者,愛起別的女人來,其用情程度可以載入史冊,因為徐志摩的兩個戀愛對象可堪稱中國近代最有魅力的兩個女人:林徽因和陸小曼。

一個氣質無敵,一個風情無敵。

不懂文學不夠風流的張幼儀,被徐志摩稱為“土包子”。

在我看來,她無疑遭受過最痛苦的婚姻和愛情。

“不被愛”的、被終結關係的張幼儀,可謂是父權社會定義上“最失敗的女人”。

而直到有人逼著她失去所有時,她才猛然明白:她成不了最風趣的小姐,最風華絕代的名伶,但她必須成為她自己。

於是她重拾因為婚姻中斷的學業,去歐洲深造,後來她創辦銀行,創辦製衣廠,事業上非常成功。

在後來,她還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不僅擁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且家庭美滿,並且得到社會的尊重,這其中包括她的前夫徐志摩。

張幼儀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

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外一個人。

她和前面張柏芝飾演的Jeannie,無疑是走向了兩個結局。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在我看來,被人愛當然很好。

但如果愛情的幻滅能讓我們成長,讓我們拋下依賴、順從的人設,這更是讓我們走向穩定幸福的第一步。

畢竟沒有人會永遠愛一個過分討好的人。

人不能指望依靠愛情去尋找幸福,愛情也不等於幸福。

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佷平凡的一部分,人類對愛情的誇大想象,鑄成了很多悲劇。

在這種誇大裡,似乎自己是個無助的小孩,渴望著被一個人拯救;似乎有了愛情,我們就可以不用面對孤獨、人生的意義,可以避免決策人生的命題並扛起責任。

而真正的愛,是在人格穩定的基礎上,一種心甘情願的、有餘力的付出。

張幼儀看上去最不懂愛情,但她才是最具備愛的能力的人。

她不懂文學和風情,但是她盡職盡責地照顧好了她跟徐志摩的兒子,並且沒有因為離婚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

這樣的愛也許不夠浪漫,但卻真實地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更持久穩定的幸福感。

從這個角度上看,黑化會讓人對愛的理解更加立體、開闊,也讓人更加自由、自信,但我們都知道,黑化的過程很痛苦。

究竟如何,才能一步步做到呢?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04 黑化到最後,我們會更加自由

一般情況下,愛而不得會讓我們有各種心理過程。

如果能走完以下3個心理過程,才算是真正地黑化。

① 憤怒期

這時期,我們腦海中會有各種想法:

為什麼會是這樣,為什麼要這樣對我?

我那麼任勞任怨,他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憤怒是為了否認

不想承認自己眼瞎了,不想承認自己白付出了,不想承認自己真的受傷了,無法承擔愛情幻滅的責任。

想通過把責任完全推到對方身上,把對方從天使化為惡魔(防禦機制:理想化和貶低),讓自己處在受害者的位置上,不停憤怒。

此時的憤怒是一種保護,因為如果此時太快接受“我的付出沒有用”這個現實,那對未黑化的女性而言,免不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攻擊:

是我太沒用了,是我太差勁。

所以,憤怒無可厚非。

但問題是,很多女性會長期處於憤怒期。

不想接納現實,於是停留在關係裡一邊抱怨,一邊試圖用繼續付出來維持,滿臉愁容,對生命也漸漸厭倦。

這與女性長期處於的社會氛圍分不開。

一是女性長期被灌輸愛很重要、關係很重要的思想,導致其信仰破滅;

二是女性潛意識深處需要男人為其負責的思想,容易一出問題就會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三是人格的新生也需要外界的很多支持性的力量和環境,比如家人朋友。但很多家人朋友的認識可能並沒有超過失戀者的認知水平。

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愛而不得,但很多女性還不得不繼續停留在關係中委屈自己的原因。

如果她們的憤怒能被自己和他人接納,那麼才能進行下面兩個階段,進入到真正的黑化中。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② 抑鬱期

能進入抑鬱期的人,說明我們開始學著接納現實,允許糟糕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此時期的特點:允許自己抑鬱,允許自己充分悲傷,允許自己充分心碎。

抑鬱是一個哀悼期,意味著我們在心理上與戀愛對象進行分離

,分離之後我們才能避免繼續糾纏在憤怒期,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或者和伴侶建立新的關係秩序。

一個艱難的時期,但也是人格成長的一個契機。

在這個階段,女性們往往久違地脫離關係,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甚至開始擁抱自己,重視自己的情緒,這是愛自己的第一步,也是脫離用關係定義自己的第一步。

能走到這一步,一般是需要很多幫助。

例如突然看到了一篇讓自己頓悟的文章,學了一門取悅自己的課程,有朋友和家人陪伴我們,允許我們表達真實的情感等等。

尤其是對於長期處於痴戀的女性而言,意識到自己也能有獨立存在於愛情中的感受和思想,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而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恢復理性時,就是進入到了下一步。

③ 接受期

已經充分悲傷,接納了現實過後,你會開始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

雖然很難過,但日子要朝前走。

此時的難過不再會像之前那樣難受和悲傷,你已經和對方心理上發生分離,能從更客觀的角度去看待愛情和對方。

這時,你也許還在關係裡,但你會開始捍衛自己,發展自己,並因此獲得對方的尊重。

而如果你早已離開了關係,那麼你會享受一個人的自在。

並且在下一段關係中,你也會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情緒,無論開心,還是失落,並作出調整:

在感情的熱戀期,你也許還是會飛蛾撲火,但到了疲憊的時候,你也會適當地休息和溝通,而當意識到關係對你的傷害太大,你也能更快地脫離。

更重要的是,你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學習新的東西,享受更好的生活,並且不會因為關係好壞而過度攻擊自己。

你會離幸福、自在的人生越來越近。

因為,你已經不需要用和另一個人的關係質量,來定義自己了。

而過後,你的人生會完成一個完整的蛻變:從憤怒的黑色,變成開闊的彩色。

更舒展,更自由,更容易得到穩定的幸福感。

女性黑化三部曲:終其一生,沒有人會愛一個討好的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