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搭檔之間的組合規律分析

德雲社號稱有400多相聲藝人,那麼搭檔就是200多對;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他們是怎麼組合在一起的?究竟是什麼能人在背後幫助他們兩兩配對呢?是自由“戀愛”還是組織安排呢?背後都有什麼有趣的故事發生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下這個話題。

德雲社搭檔之間的組合規律分析

相聲搭檔組合的首要原則:三觀一致,互相欣賞!

相聲演員捧逗之間搭夥就和夫妻過日子是一模一樣的,甚至比一般夫妻待在一起的時間還要長,所以三觀一致就顯得極其重要。

三觀一致,首要一點是互相尊重。每一個人成長的環境不同,而三觀正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培養的;不同的成長環境造就不一樣的三觀,所以兩個人的三觀完全一致很難,關鍵在於是否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然後在細節方面求同存異,在日常相處中慢慢磨合;即便觀點不同,也要學會尊重對方,理性溝通,這是決定兩個人能夠搭夥走多遠的關鍵。

三觀一致,基本保障是在利益分配方面達成一致。捧逗之間的利益分配有三七分、四六分、五五分等等,合作之前必須取得一致意見,並能夠長期保持下去,不能說變就變。有的演員隨著名氣的變化,心態會有波動,自己名氣大了,就想多拿點;自己名氣小了,又不想少拿點,這樣的搭檔肯定是不長久的。

三觀一致,要轉化為藝術見解上的互相包容。不同的相聲演員對於同樣一個作品,甚至是一個包袱的處理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千萬不能霸道的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搭檔就是錯的,那樣既不尊重搭檔,也不尊重藝術。理性的演員在處理分歧時都是臺上見,這一場按照你的意見演,下一場按照我的意見演,看臺下觀眾的反應,也看自己的感覺,哪一種處理方式最合適就用哪一種,事實勝於雄辯。

德雲社搭檔之間的組合規律分析

在三觀一致的的基礎上,捧逗之間要互相欣賞;就像談戀愛一樣,最起碼要看著不討厭才有可能長期相處下去,用現在流行語講,就叫有眼緣;既包括外在的長相,也包括內在的人品、藝術風格等等。

相聲搭檔組合的次要原則:強調反差,取長補短

從外形上來說,如果一個演員是胖子,那另一個肯定要瘦一點,不然把舞臺壓垮了咋辦?一個高一點,另一個就得矮一點,不然觀眾都得仰視,多累!一個帥氣一點,另一個就得差一點,否則就怕臺下女生控制不住情緒;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講,就是要製造“反差萌”,先萌你一臉血再說相聲就容易多了!

從能力上來說,如果逗哏演員有明顯的弱點,最好為他配一個能補齊他弱點的捧哏,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沒文化的肯定要配個有文化的,不會唱的最好配個會唱的等等。

德雲社演員的搭配方式

德雲社搭檔之間的組合規律分析

德雲社的演員早期的搭檔方式是領導安排。因為那時候人員不多,可供選擇的餘地很小,郭德綱就根據自己的經驗,根據演員不同的特點,安排合適的在一起搭檔。比如岳雲鵬和孫越、何雲偉和李菁、高峰和欒雲平、徐德亮和王文林等固定搭檔都是郭德綱安排的,效果都很好。

在德雲社的人員越來越充足以後,自由組合的機會越來越多,很多演員在學員班事情就成為了固定搭檔,一直維持到現在,比如張九南和高九成、尚九熙和何九華、董九力和李九天等。也有的是在工作中自由組合的,比如張雲雷和楊九郎、燒餅和曹鶴陽等。

德雲社搭檔之間的組合規律分析

德雲社還有一些特例搭檔,比如郭麒麟和閻鶴祥,絕對的父母之命。郭德綱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為自己的兒子挑選了一個能力最強的搭檔;雖然他事先徵求了閻鶴祥的意見,但是閻鶴祥根本沒有說“不”的機會,而郭麒麟事先都不知情,只能被動接受,這就是郭德綱的強勢之處。

德雲社搭檔之間的組合規律分析

孟鶴堂和周九良的搭檔也很特別,就和相親差不多,

介紹人是于謙。孟鶴堂先偷偷摸摸的去看了周九良幾眼,覺得還行;然後周九良也觀察了孟鶴堂一會,覺得不錯,然後就在一起了,風風雨雨也快十年了,不得不佩服於謙的眼光。

一些失敗案例

我們看到的都是大紅大紫的搭檔們,他們在紅火之前已經搭檔了至少三年以上的時間,這是基本規律;相聲界有一句行話叫“搭夥三年,不火自賺”,意思是搭檔三年,就算不火也能夠賺錢了,因為能力和默契都已成熟,到了該有收益的時候。

但是,也有很多撐不到三年,或者是到了三年依然熬不過去的失敗案例,比如最近剛剛退出德雲社的侯鶴廉,他和搭檔王筱閣正好搭檔三年了,但是三年間一直磕磕絆絆,終於沒有熬得過去,以侯鶴廉離開這種方式徹底散夥,令人嘆息。

德雲社搭檔之間的組合規律分析

德雲社還有一些經常換搭檔的演員,比如韓鶴曉、劉九思、李九春、姬鶴武、馬鶴琪、趙雲俠、楊鶴靈、孫九芳等等,每一個人背後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故事,你能從中發現一些什麼規律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