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朱元璋的子孫已經上百萬人了,為何清朝一個不留?

用戶66243619


朱元璋18代100多萬子孫,多數死於李自成、張獻忠等“七十二家”起義軍之手,滿清雖曾兩度進行大清洗,但並末達到絕滅的程度,只是其後代的結局卻太過悲慘。

朱元璋有百萬子孫可信嗎?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據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上彙報時講:截至當年8月份,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已生育子女共94名。到了萬曆年間,已達5000多個皇族後代。

嘉靖年間,山西有封爵的朱姓皇室後代有1851名,萬曆年間河南有5000多個皇族後代。據當代歷史學者推算,明代皇族人員增長率是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以上。所以,預估朱元璋的後代子孫人數已超100萬。

朱元璋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子孫?

歷史上,多有人說朱元璋冷酷無情,但是他對子孫後代卻好的無以復加。一方面,大殺功臣,為子孫鋪路;另一方面,則大封宗室王親,25子封王、16女封公主。或許,因為殺的功臣過多,所以朱元璋想要依靠子孫來拱衛朱家江山吧。

獲分封的子孫,其後代10歲起,就可以享受到高出朝廷高官7倍的俸祿,成年結婚時還有住房、冠服、婚禮等福利費用,而死後更有一筆豐厚的喪葬費。

正所謂:“溫飽思淫慾,飢寒起盜心。”這些有錢有閒無所是事的富貴子孫,自然就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繁衍後代的事情上。例如: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一人就生育子女94名,孫子輩163名,曾孫輩510多名,整個王府當主子的就達到上千人之多。

朱元璋這麼多子孫靠誰來養?

當然要靠全國百姓和土地來養,因此給國家財政增加了巨大的負擔,而全國的大量土地和財富又集中在朱氏皇族人的手裡。如:明朝中期,景王、潞王各有4萬頃良田;福王有2萬頃良田;桂王、惠王、瑞王等各有3萬頃良田;吉王更是高達5萬多頃。當時的朱氏皇族,就佔據了整個河南土地的一半之多。

如此以來,讓天下大多數老百姓吃什麼,喝什麼?老百姓能不嫉恨這些朱氏皇族嗎?所以,當天災來臨之時,國家沒有賑災的餘糧,又沒有富餘的軍餉,而這些朱姓皇族又不願意拿出,靠什麼來安撫百姓,又靠什麼來強大軍力,各地起義也就更加以平定。

朱元璋的百萬子孫是怎麼被殺的?

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義軍點燃全國烽火之時,也就預示著這些朱姓親王、郡王、將軍們好日子的終結。享受了200多年的福報,也該嚐嚐苦果的滋味。

據太原總兵姜瓖親眼目睹:農民軍,“凡所攻陷,卻掠焚燬,備極慘毒,而宗藩罹禍尤甚!”

崇禎末年,李自成揮軍進入山西,每到一地,必先捕殺皇族,掠其財富以為軍助。山西平陽陷落後,西河王等全族300餘人遇害;汾陽失陷後,搜殺“宗紳”,造成“彼汾一方,幾成羅剎鬼國”;太原被佔後,李自成軍“捕晉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悉殺之”;因“恐分支宗人為變,閉門搜捕,得千餘人,殺之海子堰,若殲羊豕”;大同被佔後,代王朱傳齊等皇族4000餘人被殺,此事在姜瓖的啟本有記載。

期間,僅李自成軍就殺掉山西朱姓子孫1萬多人。同時,再加上張獻忠軍“所到之處,諸王掃滅”等特性,滅襄王朱翊銘全族、誅殺楚王朱華奎全族等。

“凡王府宗支,不分順逆,不分軍民,是朱姓者,盡皆誅殺。”

當時,起義軍對待朱元璋的後代,無論乞降、獻出財富,還是以死相抗,盡皆誅滅。對此,史書多以“殆盡”、“合族”、“皆”來記載明皇室後人的遭遇。再如:張獻忠攻佔常德 ,“榮王室殆盡”;重慶,蜀王朱至澎 “合宗被害”等。

後來,滿清入關後,再次對朱元璋的後代進行誅殺。大清建國後,常有人以朱元璋後人身份“反清復明”,因此朱元璋後代再次遭到大清洗。就算跟隨鄭成功跑到臺灣的一些皇族,在康熙收復臺灣後,也遭到殺害。如:益王朱怡鎬、瀘溪郡王朱慈著、奉南郡王朱和睦、舒成郡王朱慈喜等族人。但並未達到絕滅的程度,如:雍正皇帝曾將明宗室後裔朱之璉封為一等侯,入正白旗令世襲等。

想當初,窮苦出身的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之時,目的就是為了消滅元朝存在的特權階層,維護廣大窮苦百姓的利益。然而,當他推翻元朝後,卻又將子孫們變成了特權階層,從而為大明江山埋下了禍根,也為子孫後代埋下了禍患。


祥子談歷史


朱元璋的子孫上百萬人,有人已經回答的非常好了,那我就不說了。我來說說問題的關鍵,清朝為什麼一個不留?

清朝滅亡後遺留了將近14萬皇室貴族。在1912年,辛核革命把滿清推翻,清朝不復存在。遺留下的14萬皇室貴族去了哪裡呢?

逃亡海外

滿清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封建王朝。在清末,世界經歷了工業革命,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更加頻繁。特別是,被外國蹂躪過後,清朝的人從新認識了世界。知道了,天下還有比中國更好的地方。在溥儀宣佈詔書退位後,樹倒猢猻散,有錢的家庭,為了活下來,帶著自己的錢財逃亡海外。南洋日本居多,但是更有錢的家庭,會移居歐洲美國這些遠點的國家。


那英

隱姓埋名改漢姓

辛亥革命爆發後,同盟會提出驅除韃奴,恢復中華。作為皇室貴族都怕被清算,被屠殺。沒錢的家庭逃不出去,就只能隱姓埋名,改漢姓。比如愛新覺羅在滿語中是金的意思,就改為金氏,當然還有改成,羅、艾、駱、趙等姓氏的。那拉氏就改為漢姓那或者南。那英就是葉赫納拉的一支,而且和慈禧是同族。像吳京也是烏拉那拉氏的後裔,正黃旗。佟佳氏也改成佟,像佟大為就是這個姓氏的後裔。所以滿清的後裔,並不是一個沒有,而是隱姓埋名,改名換姓。在新中國建立後,政策變好,很多滿清遺留的人才開始慢慢恢復自己身份,很多人連自己的族系都無法理清。


吳京

所以,清朝並不是一個都沒留下,而是他們把自己隱藏了起來!
關之琳


青史照人


明末朱元璋的子孫有百萬人之說,其實並非誇大之辭。

朱元璋吃過不少苦,受過不少罪,看他的一生,就是翻身農奴把歌唱的逆襲典型。小時候放過牛,割過草,受過地主的欺負;十幾歲的時候當過和尚,要過飯,嚐盡了人間心酸;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當了兵,開始了刀口舔血的日子。


老一輩受過的苦,遭過的罪,老朱再也不想讓子孫後代們再受了,他要讓子子孫孫們過著衣食無憂、幸福快樂的生活,於是他給子孫後代提供了三份特權福利:

一是薪水高。不用工作,照樣拿錢;生病了,公家報銷;結婚了,公家贈豪車贈別墅;死了,公家發放喪葬費。

二是不用交稅。領了這麼高工資,但不用交個人所得稅,也不用交人頭稅,所有稅賦一律減免。

三是不受法律約束。皇族子弟不受普通法律約束,所謂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老朱家並不適用。不僅如此,大臣不論級別多高,見了皇族子弟都要跪拜。


老朱生了24個兒子,個個都是藩王,老朱的想法很單純,咱們老朱家的子孫們,都是一家人嘛,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讓老朱的江山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親兄弟也會鬧家包子,這不,江山剛剛過了幾十年,燕王朱棣就開始與侄子搶奪江山了。

朱棣奪取了江山之後,擔心別的藩王效仿他,於是將藩王的軍政大權全部上收,以後不用你們管理國家替朕分憂了,你們只管生孩子就好了,福利待遇一律不變。


這些藩王們,現在啥事沒有了,也沒有任何想法了,整天吃吃喝喝、縱情享樂,過起了醉生夢死、貪圖享受的幸福生活。他們的任務就是多娶老婆,多生孩子,反正不用擔心沒錢,國家有的是!

到了明朝中期,地方政府已經快供不起皇族了,一年的收入將近一半需要供養皇族,很多地方政府入不敷出。

到了明朝末年,皇族成員已經有百萬之眾了,這些皇族不是姓朱,而是姓“豬”,這些豬們,天天混吃等死,好逸惡勞,更有的利用特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


後來,農民起義爆發,李自成每攻佔一處,必先殺光皇族,攻佔山西平陽後,殺了平陽王三百人;攻佔太原後,皇族幾乎被殺絕。

在起義軍屠殺皇族的用語中,很多使用了“絕”、“盡”、“合族”字,只要是姓朱的皇族,不管是投降還是反抗,抓到一律殺殺殺。

清朝入關之後,明朝皇族後裔境況並沒有改善,雖然康熙號稱“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受以職銜,裨其世受祀事。”,但說的好聽,乾的卻不是人乾的事。

康熙抓到了皇族後裔,往往“弄真為假”,明明抓到真的皇裔,但非說這是冒充的,然後一刀把真的咔嚓了,再換個假的當皇族後裔,朱三太子就是這樣被殺掉的!


一半秋色


沒有上百萬,幾十萬還是有的。


要把他們屠戮殆盡很正常,畢竟在朝代的更替當中,前朝的皇室很少能夠有好下場。少部分人會被關押起來,基本上絕大部分都會被殺掉。

朱元璋為百萬子孫打下基礎

朱元璋號稱是得國最真正的皇帝,從最底層要飯郎,中間還做過和尚,到最後成為開國之君。中間經歷的困難不可謂不多,感受黎民之苦不可謂不深。

朱元璋為了能夠讓子孫無窮無盡,他制定了兩點的規劃要求。第一點在子孫後代的俸祿上面,第二點在子孫後代的起名上面。

在當時的明朝規定當中,如果是皇室後裔,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工作。只要年滿10歲,就可以從國庫當中領俸祿。到了適婚的年齡,還給撥款結婚。

到後來藩王的福利,甚至直接和子女的數量多少掛鉤。本來生孩子就已經獎勵很多錢了,如今生得越多獎勵越多。因此朱元璋的幾個兒子拼命的生,整個朱氏大家族也呈幾何倍數增長。

此時就遇到了一個問題,如何給孩子起名字?古代起名字都是講究輩分,因此朱元璋考慮到後代子孫無窮無盡,於是提前制定了一個名字規劃表。


他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第二個字為指定輩分外,第三個字取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部首造字。

比如說朱允炆一脈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這是輩分上面用字。再比如第三個字以燕王係為例,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見深→朱祐樘。這是燕王朱棣家第三個字,都是取的五行為偏旁部首的字。

朱元璋這一設想是非常之好,但是後來卻出現了問題。因為人數實在是太多了,常用的五行偏旁部首的字已經用完了,於是開始去找生僻字,最後乾脆自己造字。

如果有心的人可以發現,明朝皇室後裔取的字,其實和元素週期表有很大的重複。難道明朝皇帝就知道元素週期表了嗎?其實並非如此。


而是當年元素週期表傳入中國的時候,化學家徐壽想把它翻譯成漢語,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字眼。這時候明朝皇帝后裔取得字就進入他眼中,正好拿過來直接使用。

明朝百萬皇室被屠戮

朱元璋有著26個兒子,只有兩個兒子沒有拿到藩王稱號。但凡成為藩王,每年的供奉都超過萬旦。再加上之前所說,藩王的俸祿和子女數量直接掛鉤,因此後裔也越來越多。

但是俸祿增長的同時,勢必要剋扣農民的血汗。其中皇室人口增加最快的在山西,黎民百姓生活最苦的也都在山西,皇室人員被殺最多的也是在山西。

其實李自成的部隊一直是紀律嚴明,但是輪到朱元璋的後裔之後,似乎就開始下狠手了。在山西的晉王和代王等多位郡王,他們在山西留下了幾萬人的後代。李自成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當年李自成大軍攻克太原之後,有“捕晉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悉殺之。”“恐宗人為變,閉門搜捕,得千餘人,殺之海子堰,若殲羊豕”。

剛到了太原,就抓了400多人的晉王宗室,全部送到西安殺掉。後來又擔心宗室人叛變,挨家挨戶的搜索,又找到了幾千人。全部都殺掉,就像殺羊羔一樣簡單。



李自成大軍打到大同之後,在短短的6天時間裡面,代王一脈4000多人被屠戮殆盡。所以明朝皇室被屠戮殆盡,不僅僅有著清王室的功勞,李自成還下了很大的力氣。

而一向殘暴的努爾哈赤,在進入遼東地區之後就開始屠城政策。比如在攻打開原之後,整個城內10萬多人,基本上都被殺光。以及後來的揚州十日,更是慘無天日。

當時清軍有兩大任務,第一個就是阻擊李自成部隊,第二個就是四處搜刮錢財。而整個國家當中,最有錢的就是明皇室的後裔。再加上朱元璋起名這麼明顯,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清皇室的目標。

雖說當時但凡是明朝皇室後裔,基本上都被清軍搜刮一遍。搜刮的過程當中,自然會流血,因此也使很大一部分的明皇室後裔被殺。但是由於基數實在是太大,殺光是不可能的,最多是一些比較有錢的郡王。

南明皇室的苟延殘喘

李自成在崇禎17年佔領北京城之後,崇禎皇帝在煤山自殺。後來清軍入主中原,明朝皇室帶著滿朝文武,逃到了淮河以南地區和清政府對峙。

崇禎皇帝去世之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監國,後來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弘光。揚州十日之後,南京淪陷,弘光帝被捕。


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宣佈稱帝,改國號為隆武。雖然後來曾經組織過短暫的北伐,但是收效甚微。再加上鄭芝龍等人降清,隆武皇帝氣得絕食而亡。

眼看著絕大部分都要落入清政府手中,大西軍和明朝皇室聯合起來,擁立桂王朱由榔稱帝,改國號為永曆。同時鄭成功也在沿海地區起義,不斷去騷擾清政府。

此時的起義達到了高潮,可惜後來由於三王內訌,剛剛形成的局勢轟然倒塌。再加上後來吳三桂進入緬甸,緬王主動的把永曆帝交出。第二年永曆帝和太子被殺。

雖然後來鄭成功東征收復寶島臺灣,以此作為抗擊清政府的基地,仍然打著永曆帝的稱號。不過後來清政府佔領了臺灣,延平王鄭克塽投降清政府,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明朝宣佈徹底滅亡。

在南明皇室的四帝一監國的過程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的皇室後裔被殺。因為此時不殺不行,剛開始殺他們是為了搶錢,現在殺他們是為了穩固地位,畢竟斬草要除根。


這些村子自稱是朱元璋後人

其實很多朝代是非常忌諱奪權這一字眼,他們都把自己歸屬為正統,認為是繼承了前朝的皇位。尤其清朝是少數民族,更需要得到來自這種正統的稱號。

雖然剛開始清政府要把明朝皇室殺戮殆盡,但是等到地位穩定之後,就開始了提出了優待政策。甚至乾隆皇帝還親自給朱元璋掃墓,掃墓的時候還要行三叩九拜大禮。

位於南京的明孝陵,正是朱元璋的埋身之地,如今上面還刻著治隆唐宋幾個大字。意思是明朝堪比唐宋時期,明朝什麼樣子難道皇室心裡沒有個數嗎?會這麼不要臉?

其實這並不是明朝皇室所刻,而是康熙命人所刻。甚至他每次出巡的時候,只要路過南京,都會給朱元璋去掃墓。如果要尋找原因,可以從祭文當中發現端倪。

原來康熙每次去祭祀,都在強調清朝並不是奪了明朝的江山,而是光明正大的繼承。因為明朝是由於李自成而亡,南明政府也沒有人承認他們,所以清政府順應天意建立清朝。



甚至在清朝雍正年間,雍正皇帝在全國尋找朱元璋後裔,其中就找到了一個叫朱之璉的人。他是康熙31年進士,時任雍正時期的亳州知府。

他的父親是明朝簡王朱桂的後裔,是洪承疇部的監軍,跟隨他一起投降了清朝。當時雍正皇帝在全國尋找朱元璋後裔下落,在苦尋無果的時候,朱之璉主動上書告訴自己的身份。

雍正皇帝為了體現清皇室的優待,甚至封他為一等候。雖然有個侯爵的稱號,但是俸祿就還是那麼一點點,只是名字好聽罷了。其實也是雍正皇帝為了顯示清政府的優待。

其實到了現在還是有很多明皇室後裔,比如說河南山村的一戶人家,他們自稱是明皇室的後裔。甚至還拿出了明朝帝王窯燒製的罐子作為佐證,以及600年前製作的朱元璋畫像。

還有的村子為了證明自己是朱元璋的後裔,甚至還拿出來了龍椅。當然不是正大光明殿裡面坐著的,而是當年朱元璋坐過的。不過是真是假,目前也不好鑑定。
其中朱元璋後裔比較出名的人物當中,朱鎔基總理是其中之一。


史之策


在清朝之前,明朝作為一個由漢人統治的王朝,老朱作為草根皇帝,打下大明江山實屬不易,更希望子孫代代享受榮華富貴,明朝滅亡時,朱元璋的子孫們卻連苟活在世的可能性都沒有,清朝時期只要發現有明朝朱元璋的後人,就一律斬草除根,不給他們任何活命的機會,為何清朝會如此決絕呢?

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後,他便迫不及待進行封藩,自己的子孫後代去各個藩地駐紮,讓明朝的基業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而且朱元璋還制定了一個規矩,就是朱元璋的皇室子孫們在十歲之後就可以領俸祿,他們不需要任何勞作。雖然朱元璋制定的這個規矩完全是封建帝王專制的作風,對於百姓來說十分不平等,但是在皇權至上的年月,階級等級森嚴,也無所謂平不平等,只能說朱元璋的後代子孫命好,可是他們後來也因為是朱元璋的後代而遭到了屠殺。朱氏子孫的人數龐大,到了後期已經形成了上百萬人的規模,而這完全是因為朱棣登基後所造成的。

為什麼要怪罪朱棣呢?因為在朱棣登基後,他結合自己的經歷,發現藩王對於朝廷的政權威脅太大了,所以他在篡位後就一直在觀察是否有藩王之間聯合的情況出現,避免藩王們抱團和朝廷作對,因為有這樣的擔憂,朱棣就規定藩王不可以碰面,這些藩王平日裡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就只能賦閒在家生孩子,反正生下來的孩子有朝廷養活,就這樣朱氏子孫的人數開始暴漲,人數如此龐大的情況下,也給大明經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這些朱氏子孫平日裡不勞作,對於大明也沒有太大的幫助,完全就是明朝的寄生蟲,但是明朝的規矩擺在那裡,所以這些明朝的王孫貴族們就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

在清軍和明軍對抗的過程中,當時清朝軍隊只有十萬人,雖然他們作戰實力強大,但是人數不佔優勢,雖然在戰場上佔據了上風,但是心中還是沒底的,畢竟他們人數不多,如果明朝的子孫們聯合起來對付清軍,在人數上也是拼不過的。而且清朝政府很擔心民間反清復明的組織會以明朝子孫名義起兵造反,這樣造反不僅師出有名,也可以得到百姓們的支持,到了那個時候清朝自然會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在清朝時期,只要發現有明朝後裔,都是斬草除根不留後患,朱元璋的子孫後代被清軍屠戮殆盡。不知老朱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呢?


歷史課課代表


上百萬誇張了,最多幾十萬,明朝皇室沒有那麼強悍的生育能力。

雖然我很推崇朱元璋,但不得不說,老朱在對待自己子孫這一點上,實在缺乏遠見。

朱元璋出身貧苦,他出生入死,打拼半輩子,建立大明,堪稱草根逆襲的典範。

但凡自己過了苦日子,都不想讓自己的兒孫再受苦,朱元璋也是如此。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朱元璋當了皇帝后,照例封賞子孫,這也是歷代慣例。

不過,朱元璋對待子孫的政策,與任何朝代都不相同,這基於他對歷史教訓的汲取。

1,西漢和西晉兩個朝代,皇帝都把兒子封到地方做藩王,這些藩王不僅擁有自己的地盤,自己的人口,自己的財政,甚至擁有自己的軍隊,人、財、物、軍權皆備,而且世襲罔替,實際上是一個個獨立王國,從根本上說是西周分封制的殘餘。

分封制是什麼結局?周室衰微,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西漢和西晉也沒能避免這一弊端,藩王制導致各大王國尾大不掉,不服中央,終於舉兵造反,西漢的七國之亂險些顛覆中央政權,西晉的八王之亂則直接葬送了整個王朝。

2,唐朝和宋朝兩個朝代,皇帝的兒子也封王,但他們全部集中在京城居住,不就藩,也就是說不到地方上做王,沒有地盤,沒有人口,沒有財政,更沒有軍隊,什麼權力都沒有。

唐朝、宋朝的皇族出了幾代便不作為宗室,逐漸成為平民,避免了宗室人數的無限擴張。唐宋的宗室成員在政治上的限制較少,可以自己參加科舉,入仕為官,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皇室後裔的身份成就功業,也減輕了國家財政負擔。

唐朝、宋朝不重用宗室,也導致了皇帝勢單力孤,容易被文臣武將挾持。唐朝後期的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宋朝的文官集團,都對皇權形成了極大制約,甚至反咬一口,滅了皇帝。

朱元璋是個聰明人,他借鑑漢晉唐宋的教訓,制定了獨具特色的宗室制度。


1,分封而不賜土,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就藩,不像唐宋一樣關在京城,但也不像漢晉一樣擁有土地,他們除了擁有王府和田宅,沒有大面積的封地。

2,列爵而不臨民,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王爵,爵位很高,而且在地方就藩,但他們不像漢晉藩王一樣,他們不參與地方政事,不治理百姓,顯得比較超脫。

3,食祿而不治事,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即士農工商),朱元璋的兒子享受著極為豐厚的俸祿,但不像唐宋宗室一樣可以自由從業,他們不需要幹任何工作,也禁止幹任何工作,只管拿錢就行,完全意義上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4,世襲罔替,朱元璋的兒子們被封王后,這些藩王的長子仍可繼任為王,其他兒子降等封爵,就像皇位一樣世襲罔替,只要大明不滅,王爺有後,就永遠是王爺,絕對的金飯碗。

朱元璋建國之初,在全國各地封了26個王,本來人數不多,但老朱的數學可能是和尚教的,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兒子生兒子,兒子的兒子再生兒子……一直生下去,會成倍增長。

所以到了明朝末期,全國的皇族宗室已經有數十萬人,這些人啥活不幹,拿著高薪,還經常欺男霸女,干預地方,惹得不僅民怨沸騰,地方官也對他們頭疼不已,基本上是相當於國家養了一群只進不出的蛀蟲,給財政帶來沉重負擔,最終轉嫁到百姓頭上。

明末李自成掀起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再加上張獻忠集團,兩大勢力四處攻城略地,明朝的藩王成了直接受害者,他們的富貴奢侈引起農民起義軍的極大仇視,面對如狼似虎的義軍,他們毫無還手之力,財富被劫掠一空,一家老小的全交代了,基本上“十室九空”。

後來李自成敗了,清軍又緊接入關,在全國推行“剃髮令”,留髮不留頭,又大舉清除明朝殘餘勢力特別是皇族宗室,那些僥倖躲過李自成、張獻忠的宗室再次遭到清廷清洗。

要說明朝宗室一個不留,也是言過其實,漏網之魚總還是有。不過越是漏網之魚,越不敢公開承認身份,否則會被趕盡殺絕,加上清朝以後明朝宗室的“玉牒”(相當於宗室戶口簿)消失了,已無法查證究竟誰是明朝宗室,所以才會有明朝宗室“一個不留”的說法——至少在戶口簿上一個不留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準確的來說,朱元璋的後代沒有百萬之多,所有的皇親國戚加起來了,估計也沒有百萬。

而現在不少人認為這個朱元璋後代太多,是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畢竟這些皇族,都享受著這個生下來的俸祿。可是這個說法只說對一半,因為根本還是士紳世族對土地的控制和稅收的影響。

簡單對比一下,八旗子弟在康熙年間大概是有四十萬到六十萬人,到了雍正年間,這個數字逼近百萬。

可是雍正一朝,卻是稅收年年遞增,原因就是因為雍正的新政,那就是士體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納稅。也就是說將這一部分財富收回朝廷手中。

士紳世族不納稅,他們的土地不納糧,這是從宋朝開始,最早可以追溯到晉朝。這是朝廷給的特權,世家大族,有功名的人,其地可以不要納稅。

這就會造成交不起稅的農民,不得不將地賣給這些人,成為這個傭農。而朝廷的納稅土地,便是年年減少。

這是封建制度的弊病,也是到雍正一朝才解決的問題,而這一點,也讓雍正被讀書人和官紳罵慘了。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明朝王爺對於朝廷的危害,其實遠比不上這些官紳世族,何況嘉靖年間,有些王爺死後,這個土地是直接還給農民的。

也就是當時張居正就看到這個問題,可是張居正沒有將改革一改到底,其改革只能說是大明朝緩了口氣。


而明末朱元璋的後代王爺什麼的,確實幾乎被殺盡,起初是被農民起義軍所殺,因為李自成他們只要誰有錢就殺誰。

後來八旗入關,由於明朝皇室的不合作態度,清軍便是開始了屠殺政策。朱元璋的子孫,除了少數倖免之外,全部被屠殺。


小司馬遷論史


據說明末的時候朱元璋的子孫達到百萬人之多,其實際數據也無從考證,我們來看一些材料吧


明朝皇室人口大爆炸

朱元璋稱帝后把朱氏子孫在生養方面的潛能發揮到了極致,他本人就有二十六和兒子,十六個女兒。他又鼓勵後代孫多生子女,不用參加工作,且只需按人頭領俸祿。明弘治五年(1492年),山西巡撫楊澄籌上報一驚人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城王朱鍾鎰有一次刷新了老朱家的生育記錄,截止本年八月,共生子女九十四人,孫一百三十六人。這僅僅是慶城王一府,這個數據就是明王朝皇室人口爆炸的縮影,據王世貞推算,沒過十幾年,明宗室人數就會增加百分之五十,另外徐光啟推算,過三十年就會達到增加一倍,朱元璋建國之初,“初封親郡王、將軍四十九位”。宗室人數總共有五十八人,永樂年間增加到一百二十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加到了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一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又增加到八萬多人(《洪武皇帝大傳》)。而據安介生等人口史專家的推算,到明末,朱元璋的子孫已經繁衍到近一百萬人之多。所以一百萬明室子孫是這麼來的,那麼我們想一下,如果明王朝再延續五百年會怎麼樣?地球可能會被壓垮,確實很龐大的明室族群,朱氏子弟


地方利益最大獲得者

皇族往往和鉅商勾結在一起,資源共享,利益共享,進行行業的壟斷。利用自己的關係,向朝廷要一些特殊政策,轉批給商人,再從商人處分得鉅額利益。地方上所有最賺錢的行當,都被他們給壟斷了。所有稀缺自然資源,比如土地、山林以及礦山,只要是有利可圖的,皇族就會向皇帝乞請或者直接巧取豪奪,把這些資源佔到自己的手裡。

明末的血腥屠殺

明朝末年,各地起義軍蜂擁而起,每到一處,首要任務,斬殺皇族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進入山西境內,每到一處,先捕殺皇族,攻陷平陽之後,西河王等三百餘人,無一倖免,全部遇害。攻佔汾陽後也是如此,以致彼汾一方,慘成羅剎鬼國。據數據統計,李自成僅在山西一地,就殺了10000朱家子孫。

張獻忠也是更加殘忍,崇禎十四年,他攻取襄陽,在南城樓手執襄王朱翊銘,朱翊銘跪地乞求生路,接著“殺之城上,焚城樓,投屍於火”。崇禎十六年,張獻忠克武昌,俘獲了楚王朱華奎。這次,他想出了個新花樣——活沉西湖

總而言之,明朝末年,各起義軍隊伍只有看到朱元璋的後代,不論跪地苦苦哀求,或是交代寶藏地點,都最終難逃一死,一律誅滅。反而清軍還好一點,為了安撫明朝的遺老遺少,還特意對明皇室


故史新時刻


題主所說重點,不在明朝太祖皇帝的子孫是否真有百萬後人。重點在剋意假說: 滿清皇族後裔當時是否〈被〉一個沒留了?這是否有誤導大眾?有不負責任之嫌?

真相是 : 大清帝國被粵人孫中山先生所倡導的革命推翻時,專注統一中國結束軍閥割據之局。並沒有致力窮追猛打滿清皇族遺民的。

滿人在奴化統治漢人270年間,養尊處優有特權讀書寫字,大部份不學有朮,享受優越主子待遇,皇朝一朝傾覆頓然徨恐失措。為保命趕急攜財富四散躲逃,他們全換上漢姓遠走隱入民間。為保命越近滿朝皇族的自然逾怕暴露身份了。 (注/有關滿人改漢姓的對照資料請自行網上搜看)

所謂一個不留,是有所暗示嗎!?

(下圖~清朝末代皇帝傅儀照-傳載網上違權請刪)






眾人皆醒他未醉


作者 錢sir

百萬子孫吃垮國家

朱元璋的子孫雖然不一定有百萬之多,但是人數絕對值非常多的,因為整個國家都在供養獨家的子孫,一個省的財富來供養朱家的子孫都不夠到。

朱元璋年輕的時候吃了很多的苦,所以說他對他的子孫非常好,規定了很多的福利政策,即便是最低等級的成員也是有一份比較可觀的收入的,他們什麼都不要幹,都能吃得好,穿得好,而這些東西自然是要從平民百姓頭上颳得,那麼朱元璋沒有想到是他的子孫成幾何級數的增長,到了明末的時候已經接近百萬之巨,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樣龐大的族群是整個國家都負擔不起的一群人,

朱棣上位 藩王只能造人

並且因為朱棣本身就是因為藩王造反成功上位的,所以說他對法王的防範也是非常的嚴苛的,這些藩王在封地上並沒有任何的權利,唯一的權利就是娶女人生孩子,於是他們就娶女人生孩子,並且生一個孩子之後就有相當可觀的俸祿,朱家的子孫生孩子成了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有一個名叫朱濟炫的,一下就生了100多個孩子,而且這些孩子長大之後都是不認識的,真是一件相當搞笑的事情,這些藩王的子弟們佔據了大量的土地,與當地的農民形成了強大的矛盾,

自然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到一處就要殺一處的藩王,這些人都是大地主大財主,殺掉他們就可以賺得金錢,當時最受寵幸的福王就被李自成弄成了一鍋湯。

子孫凋零,淪為平頭百姓

而清朝入關之後,對於這些法網也沒有手軟,等到了順治時期,清朝的地位已經比較穩固了,他們就對明朝的宗室大開殺戒,等殺的差不多了,就隨便找了一個子弟,繼承了延恩侯的爵位,就這樣一直混到了清末,基本上已經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區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