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棋王》才知道:人生在世,有點“癖好”多重要

《棋王》是當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說,也是“尋根文學”的代表作,王蒙曾經評價,這部小說是“對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潛力的一種禮讚。”陳丹青說“阿城是作家裡的作家。

阿城以平實細緻的文筆為讀者塑造了棋王王一生的形象。他不高大,不驕傲,不傳奇,只不過是出身農村的普通青年。

看完《棋王》才知道:人生在世,有點“癖好”多重要

1.初識棋王:先謀生,再謀棋

這篇作品是以第一人稱寫的,但我只是個敘述者和旁觀者,並不是主角棋王。在去插隊的途中,我與棋王在火車上相遇。

我看到車裡的人都在說笑哭泣,只有一人在角落中孤坐。他邀我下棋,我本想拒絕,可是他已經擺好棋盤。

他叫王一生,是人們口中的棋呆子,學生們之間的象棋對決,王一生總是冠軍。

除卻下棋,王一生非常關心我吃飯的事情,因為我父母均已不在,吃飯都成問題。他便詳細問起我如何填飽肚子的經歷,說:“混可不易。一天不吃飯,棋路都亂。”

阿城在小說中寫到:“人一迷上什麼,吃飯倒不是重要的事。”這也符合人們對於一些專心致志的描述,還有廢寢忘食的成語。可是王一生卻不是這樣,他對於吃非常執著,甚至有些過分,連一個米粒也不會放過。

喉結一縮一縮的,臉上繃滿了筋。常常突然停下來,很小心地將嘴邊或下巴上的飯粒兒和湯水油花兒用整個兒食指抹進嘴裡。若飯粒兒落在衣服上,就馬上一按,拈進嘴裡。

阿城用他精細的文筆向我們展示了吃的細節,王一生在吃這件事上,可謂毫不馬虎,非但沒有一絲文雅,反倒顯得粗俗。這是因為王一生雖然下棋好,但並不代表他出生於書香門第之類的好世家。

看完《棋王》才知道:人生在世,有點“癖好”多重要

王一生的家,一貧如洗。無意間,他接觸到象棋,便一發不可收拾,自己用紙剪成棋盤和旗子找人拼棋,棋藝越來越好,本可能進少年宮的象棋組卻被母親反對。因為一家人都指望著他靠好好讀書,將來賺錢。

母親讓他記住“先說吃,再下棋。”這和我們現代很多父母的想法是一樣的,有興趣愛好可以,但是別耽誤學習,愛好不能當飯吃。

王一生長大賺錢,可是母親卻早逝。臨去世,王一生的母親撿人家的牙刷把給他磨了一副棋,晶瑩透亮的,只是沒有刻字。此後,王一生一直隨身帶著這副無字棋。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任何事情都不敵吃上一口飽飯,只有身體康健,精神才能充實。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塑造的思特里克蘭德,為了追求繪畫可以丟掉工作,拋棄家庭,不顧道德,不顧世俗,甚至到了令人生厭的地步。與之相比,阿城筆下的王一生,更為貼近生活的本來面目。

人們會在乎父母,會在乎未來,在乎每天有沒有飯吃,在沒有任何物質保障的前提下,人是很難獲得精神愉悅的。理想之火於心中不滅,但是還需要有堅實的軀體承載這顆心。

看完《棋王》才知道:人生在世,有點“癖好”多重要

2.棋逢對手:尊重需要儀式感

王一生請事假,一路找人下棋,找到我所在的農場,在這裡他遇見了遇見象棋高手腳卵。

腳卵本名倪斌,是大城市來的知識青年,個子高高瘦瘦的,出生於象棋世家,渾身一股文人氣息,對王一生倒也客客氣氣。

腳卵把父親送的古董象棋拿出來用,他認為,和王一生下棋,值得。

下棋間,一群人吃了蛇肉。言語間才知,王一生沒吃過螃蟹,而腳卵家專門有人料理燕窩。一個貧苦小子和一個富家少爺,就在這荒山農場擺開了棋局。王一生光著身子,而腳卵穿著筆挺。棋逢對手,腳卵表現出的是發自內心的尊重,洗漱乾淨,穿著筆挺,這種儀式感是對象棋也是對王一生的尊重。

王一生勝,腳卵對他說:“天下是你的。”

最後腳卵告訴王一生,去報名參加運動會,有棋類,肯定不成問題。

這部小說裡沒有壞人,對手不是敵手,對對手的尊重是拼盡全力去競爭。在比賽中獲得成績,就會有好的調動機會,腳卵不怕王一生壓過自己,而是把運動會的消息坦白相告。

王一生回到自己的農場,一晃半年過去。

臨近比賽,大家請假到總場觀賽。一行人吃吃停停,累了就躺在路邊的草地上,昏睡過去。

雖然那時的日子艱苦無比,又沒有明確目標,

可是那時的人單純善良,一群人在一起,吃一餐飯、走一程路就很快樂。

到了總場才得知,腳卵因為身高優勢被分到球類比賽組,場裡指望他進球得分。腳卵痛苦不已,他不喜歡籃球,認為那是野蠻的運動。

事情就是這樣,並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在一個組織中,被安排到合理的位置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看完《棋王》才知道:人生在世,有點“癖好”多重要

大家沒有找到王一生的名字,看來他沒有報名比賽,眾人覺得可惜。

兩天以後王一生出現,原來因為平日表現不好,王一生沒有報名成功。

當他得知已經塞了兩天,即將決賽,自己沒有機會上場時,他說:“也好,奪地區冠軍必是各縣高手,看看也不賴。”

王一生是真的愛棋,與名聲無關,能看看高手對決,就心滿意足。真的喜歡一件事,不一定要掙個名頭,與之相關的消息,都會令人欣喜。

腳卵找到了文教書記,以自己的古董象棋作為交換,為王一生贏得參加比賽的機會。對於腳卵來說,王一生沒能參賽比自己沒能參加還難受。他懂得王一生的才華,不甘心這才華被埋沒。

大家都為王一生能參賽而歡呼,王一生卻決定不參賽。他不忍心腳卵拿著父親留下的棋去做交換。他只說:“這次比賽決出高手,我登門去與他們下。”

王一生在乎的是與高手過招,至於是否為官方比賽,毫不重要。熱愛是融入骨子裡的,能與實力相當的人切磋,就心滿意足。

看完《棋王》才知道:人生在世,有點“癖好”多重要

3.無冕之王:花花世界謀心安

接下來是三天的比賽,王一生鑽在棋類場地外,觀察每個選手的棋路。第三天決出前三名。腳卵領來第二、第三名到王一生面前。

兩人表示出來很多天,要回去。王一生則說可以和二人同時下。由於兩個人都沒下過盲棋,王一生說,他們可以看明棋,他自己盲下。

事情順著人群傳了出去,人們都以為王一生是不服氣,所以來挑戰。於是,百十個人圍上來。冠軍派人來說,也要下。越來越多人圍過來看熱鬧,最後竟有上千人跟著跑來跑去,奔去賽場。又有人參與進來,最後九人與王一生同時下棋。

冠軍沒有來,而是在家裡,命人傳棋。

陣勢擺開,王一生坐定,在走棋之前,他將一個書包交給來我,說裡面是母親留給他的無字棋,無論如何,不能丟。

這是文中最表現親情的部分,對於王一生來說,揹著那盤棋,過世的母親就沒有走遠。

人群裡有人當志願者,用紙做了棋,向人群展示場內的情況。

太陽快落上時,兩個人站起身來,向王一生鞠了一躬,表示甘拜下風。

王一生的姿勢沒有變,仍舊是雙手扶膝,眼平視著,像是望著極遠極遠的遠處,又像是盯著極近極近的近處,瘦瘦的肩挑著寬大的衣服……

我怕王一生身體頂不住,送去水。他的眼睛像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會兒才認出是我。

人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候,眼睛已不是眼睛,不能見到眼前之物,他的所有思想都集中於一處,全力迸發。

天黑了,只剩下三盤棋。不久,便只剩下冠軍那一盤。不知是傳棋的人耽擱了還是因為什麼,人們一直等不到冠軍的棋挪動。過了許久,才見一個老者,有人攙扶著,慢慢走來,原來他就是本地的冠軍。

王一生則孤身一人坐著,似無所聞,似無所見。半晌,老者咳嗽一聲開始言語,將王一生的棋路誇讚一番,懇求和棋。

王一生並沒有馬上回答,並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已經渾身麻木,語言功能也需要恢復,在別人的攙扶下,慢慢張開嘴又合上,“啊啊”半天,終於說出“和了吧。”

王一生雖然沒有參加比賽,卻一人同時戰九人,成為名副其實的棋王。

小說並沒有寫王一生今後的生活,或許那些並不重要。他的這一場全神貫注,已然是最好的結局。

看完《棋王》才知道:人生在世,有點“癖好”多重要

阿城在小說的結尾寫到:“衣食是本,自有人類,就是每日在忙這個。可囿在其中,終於還不太像人。”

至於如何“像個人”阿城並沒有寫,想必王一生便是他承認的人。除卻喜吃,還執著於內心的那份喜愛。無論外界如何變幻,心中還可以堅守一份樂園。在這樂園中,所有哀愁都不見,所有快樂都顯現。這便是一個完整的可以稱為人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份信仰,這種信仰無關宗教名,無關功名,而是一種理想。對於王一生來說,信念之火從未熄滅,理想一直在心間。有口吃食,能繼續下棋,就是完滿一生。

反觀如今的人們,物質充足,甚至過剩,人們不再珍惜口食,也不再珍惜自己的精神食糧。各種信息充斥著人們的視野,不管真真假假,人們閉著眼睛慌忙前行,恐怕被時代落下。人們的身體被推搡著前進,精神卻沒有跟上。看似文娛活動多樣豐富,實則發自內心去愛去全情投入的少之又少。

我們需要停一停,想一想,找到自己願意真心對待的,讓人內心安寧的事物。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幻,我心自巋然不動。於浮華的花花世界中,找到心安之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