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今年國慶期間,重慶不僅多次登上熱搜榜,還穩坐接待遊客最旺城市榜首的位置——接待旅遊人次高達3859萬,創造了187.6億元的總收入。


蒸蒸日上的旅遊業拉動著消費增長,這也對消費品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唐良智市長在調研江津區消費品工業時就強調,消費品工業是重慶的傳統優勢產業,要豐富品種,提升品質,創建品牌,“堅定不移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

結合市長所言以及國慶期間的遊客見聞,或許,我們可以在短視頻鏡頭之外,看到重慶的消費新發展。

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涪陵榨菜:從一顆青菜頭到國民榨菜

一位朋友來重慶旅遊,剛下飛機,他就跟我分享飛機餐裡有我的家鄉美食——涪陵榨菜,還調侃“吃了一頓奢侈的飛機餐”。

這種吃榨菜的“炫富行為”,源於前段時間中國臺灣的一檔政論節目。一位嘉賓在節目中爆出猛料:“中國有一個榨菜的股票,叫pei(涪,實際上念fu)陵榨菜,現在經濟不好了,大陸人都吃不起榨菜,所以涪陵榨菜的股票最近跌得很厲害。”

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這段視頻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曬出花式吃榨菜的方法。短短兩天,微博的話題閱讀量接近7億。在話題不斷髮酵之後,烏江涪陵榨菜官微也站出來表態:“買不起,送!”

有新聞報道顯示,涪陵榨菜年產銷量已近50萬噸,產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歐洲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並稱為世界三大名醃菜。涪陵榨菜傳統制作技藝也被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重慶涪陵是一座被青菜頭堆起來的城市。數據顯示,全涪陵有一半以上的人服務於榨菜產業,60萬農民靠種青菜頭為生,涪陵區青菜頭種植涉及23個鄉鎮,種植面積達72萬畝,年產量160萬噸。

去年,陳敏爾書記和唐良智市長走訪涪陵榨菜集團時,陳敏爾書記就談到,要把涪陵榨菜的品牌做得更響,同時要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從一顆青菜頭到國民第一榨菜,涪陵榨菜早已化作一張農產品名片,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江小白:重慶美酒新名片

今年的朋友圈攝影大賽,除了必去的打卡點,還有許多人分享了一張從江北T3航站樓出來後,在過街走廊上拍的出租車群像。大家模仿的是日本攝影大師鏡頭下的重慶一角。

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出租車車廂頂上的廣告燈都打著“江小白”的招牌。如果你問出租車司機,重慶的名片除了火鍋,還有什麼可以推薦,他或許會告訴你“喝江小白撒”。

除了美食、美景,江小白是近年來重慶新添的一張美酒名片。

攤開中國白酒的地理版圖,重慶隱藏在中國酒的黃金產地——往西80公里,到達瀘州;往南100公里,就到了茅臺鎮赤水河。

藉著天賜的福地,重慶也曾釀造過家喻戶曉的高粱酒。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有關於“巴人善釀,郡出名酒”的記載;《江津縣誌》也提到,明朝嘉靖年間,江津白沙鎮產的高粱酒行銷全國。

因此,江津白沙鎮被視為重慶小曲高粱酒的發源地,是中國小曲清香酒的主要產區之一。江小白的酒莊恰好建在此地,大概是想一方面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釀酒基因,另一方面也希望復興這座昔日的美酒名鎮。

9月,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到江津調研消費品工業,考察江小白等消費品企業時,他也談到,企業要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產品提質升級,把好味道、好品牌傳播到全世界。

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從江小白的一系列動作來看,在將“味道和品牌傳播到全世界”這件事上,它確實下了不少工夫。紮根白沙鎮之後,江小白從重慶、成都出發,一路向東,最後在全國四散開來。重慶高粱酒的名號也隨之傳向全國各地,甚至也被帶到韓國、印度、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江小白把產品和品牌向外推廣的同時,也在傳播重慶城市文化。比如,把重慶作為背景,融入動漫作品《我是江小白》中;在《火鍋英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取材重慶的電影中,植入重慶高粱酒產品,隨著火鍋一起傳向全國各地。

冷酸靈:重慶第一牙膏品牌的冷熱酸甜

奇怪的是,那位來重慶旅行的朋友並沒有找我推薦火鍋店,反倒問起在哪兒可以買到火鍋味的牙膏。

原來,在今年5月的天貓“國潮來了”活動中,冷酸靈聯合小龍坎火鍋推出了一款火鍋牙膏,竟然還分了微辣、中辣和變態辣。這款牙膏上線三天,就賣出近4000支。

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其實,冷酸靈是一個有歷史的重慶本土品牌。它是登康公司旗下產品,登康的前身是重慶牙膏廠。

30多年前,牙膏廠遍地開花,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家。那是民族牙膏品牌的“黃金時代”。與此同時,高露潔、佳潔士等國際大品牌也相繼進入中國,搶佔市場份額。尤其是20世紀末,各大外資品牌發動了價格戰,許多民族牙膏品牌被殺得措手不及,短短兩年時間,一大半的民族牙膏品牌敗下陣來。

也曾有外企開出5000萬美元的高價,試圖收購冷酸靈。為了保住民族品牌,登康公司斷然拒絕,“一定要保住冷酸靈!”後來,憑著對專利技術的重視,並通過科技創新應對市場變化,冷酸靈才保住了本土品牌第一的位置。此後,堅守著專業化就是差異化的理念,冷酸靈“抗牙齒敏感專家”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上個月,在降稅減費專題調研中,唐良智市長一行也對登康公司進行了深入調研,他強調,要大力支持消費品工業等製造業企業用足用好減稅降費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將資金用於產品研發創新等方面,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冷酸靈的轉型是重慶本土傳統產業轉型的一個縮影,也是國貨崛起的一個縮影。

今年,藉著國潮大勢,冷酸靈還打造了一座“牙膏博物館”。博物館裡既有“冷熱酸甜”的經典復古風格,還有以後母戊鼎、東漢陶俑等文物為靈感而設計的牙膏跨界產品。這些充滿了文化底蘊的國潮風,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重新關注。

跟著市長看重慶,細數各行業的新名片

一位外國遊客曾評價重慶是“中國未知的超級城市”,他的評價或許是對重慶過度讚譽,但從遊客的觀察視角,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座城市的新面貌。

城市宣傳,消費品先行。在一座城市的文化宣傳中,消費品最容易被受眾感知,因為它蘊含的不只是企業文化、品牌文化,還有城市文化底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