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明代之時,鎧甲武備的發展已經成熟、定型,達到中國歷史上的巔峰。與此同時,雖然火器在明代時得到空前的發展,還出現領先世界一個世紀左右的獨立槍炮部隊建制——“神機營”。但是,刀劍之類的冷兵器並未就此式微,仍然在明軍軍備中佔據主要的地位,當時不論是騎兵、弓箭手、牌手等,還是裝備火器的特種部隊,皆配有一把腰刀,以作輔助之用。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明代京城禁衛軍中設三大營,為神機營、五軍營及三千營。神機營是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比歐洲在公元1510 年時成為建制的西班牙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

明朝時期,軍中戰刀按形制可分為短刀、長刀和腰刀。腰刀中,按血統劃分,又可分為宋朝、蒙元、日本三種。(腰刀,即佩戴在腰間的單面長刃的短兵器)

明代茅元儀在其著作《武備志》中寫,宋朝時所用的“刀八色”,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至明代還有所用的僅剩四種,“即長刀、短刀、鉤鐮刀、偃月刀。後一種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偃月刀屬於長柄刀的一種,刀身或柄頭上多有雕刻、裝飾,重量一般較重,故不為戰用,而是訓練、儀仗、侍衛所用,因在《三國演義》中成為關羽的兵器而出名。

雖說歷經蒙元一代,宋朝“刀八色”缺失甚多,但明朝軍刀,還是有受其影響,如明代腰刀中的雁翅刀,正是由“刀八色”中宋手刀演化而來。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手刀是“刀八色’中唯一的短柄刀,刀柄短粗,刀身短且刀頭寬闊,厚背薄刃,刀尖較銳,有一定破甲能力,便於單手使用,是宋軍當時攀牆攻城的利器。

雁翅刀,明朝步戰用刀,刀柄短,刀背厚,刀頭寬,刀體重,適合單手握持,刀身弧度大多是在根部佔直刃三分之二處開始朝上彎曲,因此刀身弧度,再加上呈鋸齒波浪狀的刀刃頭部,看上去和大雁翅膀頗為類似,故名“雁翅刀”。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雁翅刀前承宋手刀,後啟清代、民國砍刀,其刀身形制和其餘腰刀相比,差異略大。

雁翅刀承襲宋手刀,但在明朝並不吃香,《玉海》有載:“乾道元道十一月二日,命軍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為一料。”(料,古代時,以一定數量的物品為一計算單位,稱為一料)和動輒數以萬計的雁翎刀比起來,三千一料的雁翅刀不可謂不少。

雁翎刀,形制上屬於腰刀,盛行於明朝,刀身較平直,刀尖呈略上翹的圓弧形,刀尖至刀背15~20cm處多開刃,一般稱為反刃。明乾道元年時,南宋軍器監新造而成,因刀形有如大雁翎毛,故得名“雁翎刀”。雁翎刀和雁翅刀雖然只一字之差,但血統卻天差地別,雁翅刀是純正的漢家血脈,而雁翎刀則在漢家之中又融合了蒙元血統,是以元代遊牧彎刀為基礎而產生的。(明朝早期的雁翎刀有部分無反刃,明朝中後期,有反刃的雁翎刀方才定型,後至清代,部分雁翎刀的反刃甚至會縱貫整個刀背)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送毛伯溫 嘉靖帝作

蒙元軍隊多以騎兵為主,在日長月久的馬戰生涯中,他們發現造型符合流體力學的彎刀在實戰應用中更利於劈砍,且容易收刀,故彎形的刀刃逐漸成為軍刀的統一形制。明腰刀中,除雁翎刀外,柳葉刀也有著蒙元血脈。和雁翎刀相比,柳葉刀從刀身根部就開始彎曲,刀身弧度大,刀尖部寬,而雁翎刀自刀身根部為直刃三分之二才開始向上彎曲,刀身弧度較小,刀尖窄且略往上翹。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雁翎刀盛於明朝,並一直延續至清朝,如今所指的腰刀多指雁翎刀。圖為現代工藝仿製的清代雁翎刀形制。

在明朝名將戚繼光的所作的《練兵實紀》中的腰刀圖解中,明軍所用的腰刀即是柳葉刀形制。但如今出土的“戚家刀”實物,刀尖處的刀背上開有反刃,形制上卻是雁翎刀。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登州戚氏”軍刀,通長89釐米,柄長16釐米。刀上部刻“萬曆十年,登州戚氏”八字,可以看出是萬曆十年,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所鑄。

除宋朝的雁翅刀,元、明結合的雁翎刀、柳葉刀外,明朝還曾生產日本的“倭刀”。明朝時期,倭患大起,倭寇皆手持長倭刀,有著“斫一刀,十數槍齊折”的威力。為對付這等利器,戚繼光故研發鴛鴦陣,使用狼筅、鏜鈀等武器剋制。

但其實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倭亂還未大興之時,明廷就已經見識到倭刀之利,特下令仿製。史料記載,明洪武十三年時,設“軍器局”,製作的各類軍刀,其中就有“倭滾刀”之名。後明武宗正德年間,“兵仗局”又製作“倭腰刀萬二千把,長柄倭滾刀二千把。”(倭患在洪武年間時就已有,但當時明朝國力強盛,海防強大,故未能興起如明朝嘉靖時期時的大亂)

“倭滾刀”即仿倭刀,是以日本刀為原型所製作的單手刀,形制上屬於腰刀,外型上接近柳葉刀,但刀身弧度要小,刀頭形狀也不一致。從記載上看,明代早期就已經開始仿製倭刀,所製造的數目也不在少數,但在明代繪畫石刻中,很少見到仿倭刀。從如今出土的實物中看,明代仿倭刀的佔比還遠不如雁翅刀,更不用說和雁翎刀、柳葉刀相比。故此可以推斷,明代仿倭刀雖然出現較早,且一直有製造,但並不是明軍中的主流裝備。

漢、蒙、日,受三族血統影響的明代軍刀

▲明代的“倭滾刀”形制,和日本刀的形制十分相近。

腰刀輕便好使,既可輔助其他軍器,又可防身殺敵,故在明朝時,身兼宋、元、日三家血統,盛極一時,成為當時軍中使用最廣泛的制式裝備。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