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深山行醫40餘年 吉安遂川鄉村醫生用醫者仁心呵護群眾健康

在遂川縣東北部山村衙前鎮,只要提及鄉村醫生彭述均,大家都會蹺起大拇指,心生敬意。他近40年如一日,紮根在山村行醫治病,用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踐守著救死扶傷的諾言,把濃濃深情融入每一名患者的心田,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山村鄉親健康的奇蹟,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醫德之歌!

他每年參加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交流大會,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也多次獲得有關衛生部門優秀鄉村醫生表彰,事蹟傳錄入編《中國當代醫藥名人》《中國名醫名術大典》等辭典。


紮根深山行醫40餘年 吉安遂川鄉村醫生用醫者仁心呵護群眾健康


鄉村醫生彭述均給人看病

立志做一名能為患者解憂除疾的好醫生

1952年10月,彭述均出生在遂川縣衙前鎮的雙鏡村。20世紀60年代末,由於當時家庭困難,他中學未畢業輟學回家務農,業餘自學古代蒙學《三字經幼學》古文,研究先父曾讀過的中醫古籍,並向姑父討教中醫草藥知識,1972年婚後隨岳父待診中醫骨傷、外科。1978年後獨立從事診療中醫骨傷、外科病治療,在從事醫療實踐數年後,已經完全可以勝任職業要求時卻赴全國醫學院校脫產進修、培訓,他在江西中醫學院進修骨傷系,學成後,他又回到了家鄉這片熱土,回到山區鄉村幹起了鄉村醫生,立志做一名能為患者解憂除疾的好醫生。

從那時起,彭述均背上藥箱開始了行醫路,他立足中醫,刻苦鑽研醫學知識,但不拒絕接受現代醫療科學,自費向全國著名專家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本領,掌握了中醫骨傷、外科病的治療方法,臨近鄉村群眾找他看病,他都對症下藥,基本藥到病除,守護著當地父老鄉親的健康,也贏得廣大鄉鄰的信賴和讚譽。

行醫準則:不論貧富 都要認真治好病人

中醫近儒,仁愛為本。彭述均一直把行醫根本“不論病人是貧是富,都要認真治好”作為他立身做人、行醫做事的最高準則。病人就是親人,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病人就是上帝,和顏悅色,耐心細緻,不厭其煩。

40年,他出診次數高達15萬人次,總行程達30多萬公里。騎壞了6輛自行車、摩托車,背爛了5個藥包,遇上一些困難家庭收費能免就免,藥物也只是收取成本費。

日前,幾番周折後,記者在遂川縣衙前鎮圩上吉人藥房大堂坐診處見到了這名穿著白大褂、微笑中透著剛毅的花甲老人,他正忙著給病人看病。沒說上兩句話已快到午飯時間,他約好要到雙鏡村送藥給病人換藥,飯也沒吃就急著騎上摩托車趕去。

在該縣衙前鎮雙鏡村鍾世有家裡,鍾世有妻子正躺在床上。彭醫生一邊換藥一邊詢問病情,而在身旁的鐘世有總是囁嚅著這麼兩句話:“彭醫生啊,多虧你哦!不然我們老兩口還不曉得怎麼過哩,我被你治好撿回一條命,現在可以照顧生病的妻子。”原來,前些年鍾世有患有冠心病,全身浮腫,在大中城市醫院瞭解到醫治要做手術,需十多萬元花費,因當時家庭貧困便拒絕了做手術。回到家中,鍾世有就到彭述均那裡醫治,用中藥調理,一年後大部分症狀消失,第三年還能像正常人一樣上山從事木竹生產。今年鍾世有已79歲高齡,一直陪伴護理著有病的妻子。彭醫生看他們夫妻倆已經年老,行動不便,不管寒冬酷暑,只要老人有需要,彭述均總是隨叫隨到,給他們送藥,噓寒問暖。

多年來,他救治了無數患者,並儘量降低患病群眾的治療費用,每年免除困難戶和孤寡老人醫療費數千元。

用醫者仁心呵護山區群眾的健康

為了不讓彭述均繼續吃苦,老伴和兒子多次勸他。“60多歲的人了,晚上也敢騎摩托車走鄉村山路。一年到頭賺不到錢,還那麼危險,說不讓他幹了,就到自家兒子開辦的藥房坐診就是,他就是不聽。”

老伴和兒子的抱怨並不是沒有道理。有一年,他去新江鄉橫石村一患者家上門治病,騎著摩托車出診,半路連車帶人摔出四五米遠,所幸沒有摔到山下去,只是右手背磕出一個口子;每年冬天,山高路滑,山裡鄉民一個電話他就有診必出。冬春之交,流感蔓延,自己打著點滴,還要給村民看病……這樣的情況在彭述均40年的鄉村醫生生涯中早就習以為常了。

彭述均只知道,他是醫生,是土生土長的山裡人,他自己身體還很健康,而山裡有不少留守老人走山路都打晃,平時讓他們去十多公里以及幾十公里的鎮醫院看病不現實,他不能丟下山中老人們不管。山路崎嶇,紅土地上留下了彭述均的足跡,他用行動讓生命閃光,用醫者仁心呵護山區群眾的健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