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成功,為何要將後宮妃子全部斬殺乾淨?

貓眼觀史


殺人必定有殺人的道理,無緣無故殺人,怕是也會遭天譴!

登基已經勝券在握,但是除了登基,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他處理,當時的朱棣是冷靜沉著的,如果要是他著急稱帝,卻會誤了大事。

至於他為什麼先把建文帝留下來的宮中美女絞殺乾淨,就不得不承認他打的如意算盤,一來他是想借機拷問,當時建文帝的下落。

另一方面,朱棣也是想借她們之口,親耳聽到他想要的答案,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安心的登基稱帝,殺人滅口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朱棣作為地方藩王,自此徹底改變了明朝的歷史,當時的靖難之役,是一個極其成功的造反案例。

他要說造反,怕是對於一個即將要稱帝的準皇帝來說,不僅面子上過不去,而且也會遭受深深的輿論譴責,嫡長子繼承製直接讓一些皇室成員越來越邊緣化。長此以往,弊端越來越明顯,何況是面對朝廷中,那至高無上的皇權,有誰能不向往?

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將宮中的異姓勢力打壓之後,就將自己手中的權利分封,分別交給除嫡長子之外的其他皇子,讓他們擔任地方藩王。

老朱的想法很好,既能夠保證將來大明朝穩定,又少了將來為了皇位兄弟相殘的局面,實力相當,相互制約反而更好。但是上天卻突然開了個玩笑,原定的太子朱標,卻先朱元璋一步而去世,兒子去世那就傳孫子唄,但是這對於朱允炆,無疑是極大的負擔。

朱允炆性格膽小優柔寡斷,自然也對割據一方的藩王叔叔懼怕忌憚,他越是如此害怕,反而就事與願違。

朝廷的權力之爭從來不會同情弱者,成王敗寇的道理亙古不變,作為皇帝的朱允炆,手底下還是有幾位明事理的大臣,就打算讓皇帝朱允炆削藩,本想以絕後患,但卻因為用錯方式,反而招致叔叔們反感。

當時的燕王朱棣,作為朱允炆的一大首要目標,自然也被瘋狂打擊,朱棣內心也憋了一肚子火,對於這個找麻煩的小侄子,除了有點頭疼他可一點也不怕。

聰明的朱棣騙取朱允炆的信任之後,發動靖難之役,帶兵直接南下直指南京,三年的叔侄之爭也該有一個結果,燕王朱棣也想給這個侄子一點教訓,可是他低估了這個朱允炆。

朱允炆自知實力不濟,為了保持自己最後的尊嚴,留給朱棣的反而是大火燃燒的皇宮,以及朱允炆那不為人知的下落,最終也只有兩具形似朱允炆和他皇后的焦黑屍體。

講道理,即使朱允炆死了,朱棣也是沒有權利繼承皇位的,但是朱棣看著這唾手可得的皇位,拋棄又難免覺得可惜。

為了能夠讓自己名正言順的當上皇帝,必要的準備工作一點不能差。知道這件事內幕的人,宮女嬪妃無疑是最有知情條件的,朱棣除了利用她們套取應有的價值信息,當然也為了以絕後患,畢竟人言可畏。

趕盡殺絕的目的:一方面杜絕閒言碎語,明成祖朱棣可不想遭人詬病;另一方面,他也怕朱允炆,如果在這些女人的肚子裡留下龍種,那朱棣將來可有處理不完的麻煩,要是被將來的侄孫興師問罪,那這叔叔可就當的太沒面子了,以絕後患還不如一殺了之。

朱元璋在世就生性多疑,朱棣無疑將這一特徵遺傳的最為明顯,父子倆同樣也嗜好殺戮,歸根結底也不過是為了自己手中的權力!


大國布衣


沒聽說過……估計沒這事。因為朱棣缺乏這麼做的動機,如果說殺掉所有妃子是為了斬草除根,防止留下建文帝的後代,那有一件事無法解釋——建文帝是有後代的,而且安然活到了英宗時期……

《明史》記載,建文帝有兩個兒子:長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

在朱棣攻佔南京時,朱文奎七歲,城破之後失蹤,下落不明。而朱文圭當時只有兩歲,似乎沒什麼威脅可言,所以朱棣留了他一命,把他圈禁在鳳陽(限制在居住地點不得外出,相當於長期監禁,不過生活條件比進監獄好)。後來到了英宗時才放出來,這時候朱文圭已經五十七歲,沒多久就死了。

帝惠帝二子。俱馬後生。
太子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為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
少子少子文圭。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為建庶人。英宗復辟,憐庶人無罪久系,欲釋之,……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幾卒。

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朱文圭很有可能有後代……所以朱文圭既然沒被斬草除根,就說明朱棣不認為有斬草除根的必要。

順便說下,朱文圭被圈禁五十年後,基本喪失了生活常識,據說剛被放出來的時候,連牛馬都不認識。

所以雖然逃過一死,但活著的日子也不好過……


北門猿


<strong>殺人滅口,以正視聽

朱棣靖難最後時刻,打進了京城,包圍皇宮之後,朱允炆焚燬宮殿之後不知所蹤。於是,歷史上一個巨大的疑團誕生,建文帝到底死沒死?

朱棣攻入京城的時候,下令不入皇城,退守龍江驛。朱棣不想殺了朱允炆,雖然說他造反是造反,但他打著的旗號是“奉天靖難”,是因為朝無正臣,內有奸佞,自己起兵是奉了太祖遺訓進行的。所以他起兵,名正言順,如果他殺了建文帝,那麼他就是名正言順的造反了。他留給朱允炆時間,讓朱允炆自盡或者退位。朱允炆的做法則是既不讓位,也不自盡,燒燬宮殿,說明他不想讓位,那麼他也只能跑路了。

很多皇帝上位以後,會把後宮的妃子都納入自己後宮,畢竟,裡面都是美女。而朱棣則不同,登上皇位之後就開始屠殺後宮,僅有幾個人倖存。那麼朱棣為什麼要將這些弱女子都清洗乾淨呢?

首先,朱棣怕這些女人懷著朱允炆的孩子,這會威脅到他的地位。這些孩子,絕對是比朱棣更有權力去做皇帝。

其次,名聲,朱棣造反,名聲就已經很差了,皇位來路不正,自己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然後又霸佔侄子女人,這顯然會遭人說閒話。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文帝生死問題。建文帝如果沒死,那他一定是跑了,那麼對於朱棣來說是個壞消息。具體原因,相比大家都十分清楚。朱棣屠殺的並不僅僅是朱允炆的妃子,還有宮女太監,以及一切可能看見朱允炆有沒有死的人。朱棣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那麼就下定決心讓全世界知道朱允炆已經死了。那麼他要做的就是殺光這些可能知道朱允炆還活著的人,畢竟,讓人永遠閉嘴的方式就是殺。宮中僅有幾個人倖存,因為他們說自己親眼看見朱允炆死了。朱棣便留著他們,讓世人知道,朱允炆死了,現在只有他才能當皇帝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避免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