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地名,是城市發展的脈絡

是歷史的活化石

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

也有時過境遷的煙雨滄桑

是城市變遷的刻痕印記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在沒有影像甚至沒有地理座標記錄的年代

地名成了歷史的見證者

簡單而又濃縮地記錄著這座城的過往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那些以人名命名的地方:

荊公路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荊公路 ,是撫州市歷史最悠久的街道之一,自命名至今,已歷經85度春秋了。

荊公路的命名,是非常恰當的。“荊公”二字,既響亮,又莊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世稱王荊公、王文公。

更為重要的是,荊公路所在地段,與王安石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荊公路從撫州五峰之一香楠峰的餘脈鹽埠嶺中間穿過,路的東側是擬峴臺(宋時坐落於東文昌門和南順化門城牆相曲處,今荊公路水廠內),西側是王安石故宅後改王荊公祠遺址(今鄧家巷)。

大公路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民國21年(1932)底,當時的江西省政府整修省道南(昌)臨(川)、臨(川)(南)豐公路,將銜接線穿過撫州城區,由東門外至南門外,全長約3公里。次年2月竣工通車時,將從行易橋(文昌橋)至今撫州市人民醫院全長約2公里多的路段,命名為大公路。

同叔路,紀念北宋文學家晏殊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若士路,紀念明代戲曲作家湯顯祖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穆堂路,紀念清代政治家李紱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慎齋路,紀念清代史學家紀大奎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梅庵路,紀念教育家李瑞清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城區有個別名叫羊城。相傳撫州為“五虎攥羊”之風水寶地,發展到現在,以“三羊開泰”來比擬,是更為相宜了。

梅庵路,又名羊城路,是撫州老城區一條重要的道路。

曾鞏大道,紀念北宋文學家曾鞏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王安石大道,紀念北宋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湯顯祖大道,紀念戲曲家湯顯祖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陸象山大道,紀念世稱象山先生的陸九淵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那些以動物開頭的地名:

馬家山廣場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牛角灣菜市場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羊城廣場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鳳凰城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鳳崗河溼地公園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那些以數字命名的地方:

一字亭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二仙橋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三元樓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又因百年前的舊社會撫州城裡經常鬧土匪,土匪抓到以後,要被砍頭,頭顱就掛在鐘鼓樓(三元樓)上示眾,所以撫州民間流傳一句俗語:我是找不到人,要不我去下鐘鼓樓。這是一句罵人的土話,意即人死了。

四眼井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坐落在六水橋路西端的四眼井。因井面有四個孔眼,故稱。相傳有承春閣(公元885年建)時就有此井,即始建於唐代,且有一巷以此井為名,稱四眼井巷。據說當時居住在井周邊的居民就非常多,所以要4個打水孔才能方便大家取水,要不然打水孔少了取水就不方便了。四眼井在撫州百姓心中有著別樣的分量。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如今,四眼井沒有了,被水泥抹平了。那個四眼井圈也看不到了。但是由於井名己成為地名,四眼井仍然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為撫州城裡一道遠逝的風景。

五皇殿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六水橋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七勝街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八面山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九里鋪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十字街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千金陂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在文昌橋上游河中,有個一條用石塊砌成的長壩,大家都叫它千金坡,現在大多數人不知道它的來歷,其實那是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易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由於撫州城地勢低窪,故經常發生水患。作為一個重要的農業地區,水利建設在撫州一直被人們所注重。自唐代以來,撫州古代勞動人民即修建了許多大型的水利工程,如撫州城及臨汝二水系的述陂、博陂、華陂、土塍陂、冷泉陂、茭陂、千金陂,還有宜黃縣的永豐陂,崇仁縣的梓陂,南豐縣的孤蘭陂、桑田陂、博陵陂、鄱陽陂,等等。其中以千金陂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唐朝天下大定,周法猛為臨川刺史。他經過訪問民情、求賢問策,在對撫河源流兩支水系進行一番悉心考察之後,便親自組織民工在臨水系的宜黃河上修築了述陂、博陂兩座,便是撫河水利工程千金陂的雛型。顏真卿在撫州撫州刺史任上曾撰書《千金陂碑》志,記述了當年防洪築堤的情況,那也就是說,在顏真卿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千金陂”的習慣叫法或正式名稱了。但是,此陂屢遭洪水衝擊,屢廢屢修,廢置千金,故名千金陂,或稱千金堤。不過,今日所看到的千金陂,實多為明萬曆年間所築。對於千金陂,歷代文人題詠甚多,留下了不少優美詩章。如清代文學家李來泰的《千金陂》詩云:“土塍已續華陂績,渤海平原次第尋。冉冉溪光抱城珥,畇畇原野地流金。五峰雲色頻來往,萬壑秋聲自淺深。木葉桃花無恙否?靈山風雨亦潮音。”就連八大山人在參加夢川亭詩畫會題有的十首詠景詩中,也作過一首七言古詩《千金陂》(詳見胡亦堂《夢川亭詩集》康熙戊午年刊刻本)。

萬壽宮(撫州會館)

↓↓↓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坐落於市區城外大公東路中段南側的撫州玉隆萬壽宮(撫州會館),始建於明代,是為了紀念東晉著名水利專家、道教大師許遜。許遜(公元239年-374年),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創淨明道派。撫州玉隆萬壽宮的稱謂有幾種,撫州玉隆最早稱為文興庵,是撫州名寺正覺寺的下院,始建於明洪武中期,後被損毀,清嘉慶年間在廢墟上重建,建成之後文興庵“面靈谷,背芝山,右攜月塘,左引金湖,為港東巨觀”(舊時撫州城郊分為五廂,文昌橋以東五里稱港東廂)。有根據門坊橫額上所題的“玉隆別境”四字而稱其為玉隆萬壽宮。現存建築為清代所建,“撫州會館”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清光緒年間由撫州府所屬六縣(臨川、金溪、東鄉、崇仁、宜黃、樂安)商人集資所建。是江西境內保存最好的一處萬壽宮,也是我國保存最完整、建築藝術性較高的萬壽宮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建成後就成為六縣商人來撫經商的聚集地,因此人們就稱之為“會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撫州玉隆萬壽宮門坊上在文化大革命時被黃泥糊住的圖案和字跡還未清理,文物登記人員就以“撫州會館”之名進行了登記,“撫州會館”也由此而來。撫州玉隆萬壽宮是撫州僅存的最大的古建築群,也是江西省境內保存最好的一處萬壽宮,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撫州古建築瑰寶。清代撫州境內興建了大批的萬壽宮,據《臨川縣誌》(光緒版)記載,當時僅臨川一縣就建有11座萬壽宮,可以看出當時萬壽宮道教香火之盛。撫州玉隆萬壽宮曾多次遭到破壞,2001年至2004年,市政府投入了160萬元資金分兩期對其進行保護性維修。維修後的玉隆萬壽宮雄偉壯觀,基本恢復了原有的光彩。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隨著時代的發展

一個個新地名橫空出世

一些老地名在城市的發展建設過程中

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作為一個地方集體記憶的載體

地名不僅僅是地理信息的標誌

更是歷史人文的記憶

熔鑄進每一個當地人的生命裡

撫州地名趣談,揭示地名不為人知的真相

撫州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

有無數的老地方變了模樣

有一些逐漸淡出人們視線

還有一些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但它們所承載的記憶

卻讓人久久難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