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距離林書豪在臺灣大型佈道現場灑淚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我仔細看了他這個分享會近一個小時的視頻,聽著前面那段內容,思維尚可跟上,但越往後聽,就愈發察覺自己除了英語不行無法進入楊侃公司謀得職位之外,我對中文的理解似乎也存在問題,甚至在向來讓我引以為豪的邏輯思維能力上也出現了一絲自信的裂紋,後來我花了一點時間才緩過來,畢竟一個熱衷東洋文化的人應該不配談信仰,聽不懂也是正常的。

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效仿網絡上絕大多數通稿所為,在聊林書豪落淚的話題時,避而不談後面那漫長的30分鐘,把焦點集中在前20分鐘內。

在這方面,你們看到的報道大抵沒有什麼偏差:在聊到自己自由球員市場無人問津的前景時,林書豪流淚了。

他說俗話說得好,人在谷底呢,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往上爬,只不過,“我感覺我每年都在谷底。”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谷底”二字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因為總有人會反詰道:

難道一個擁有哈佛學位,在NBA打了9年,生涯總收入超過5000萬的籃球運動員,在30歲的時候暫時拿不到一份NBA合同就算是谷底了嗎?要知道NBA球員的平均工齡不過5年不到而已。

如果這就算谷底,那我追了林志玲十年她還嫁給別人了該怎麼算?

關於這個觀點其實並沒有什麼可以反駁的,因為這本就是無稽之談,這時候就應該搬出魯迅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無法理解林書豪失落情感的人呢,大致上和那些無法理解1996年遭遇下崗的大媽們為什麼那麼熱衷兒子報考公務員的人一樣,僅從自己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以及自己意淫中獲得美好生活的方式出發,就去判定他人現實生活中掙扎與否的,無論是向上指責百萬富翁,還是向下指責庸碌百姓,都只是將自己的無知最大限度的暴露在魯迅1927年的掃射之中——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在這個問題上和你們達成一致之後,我們還是有理由挖掘下林書豪之所以認為自己今日陷入谷底的原因。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林書豪在佈道會上說:“我最終極的夢想是成為我想成為的球員。”

說自己本不想來亞洲,因為他知道自己需要帶著微笑面對大家,和大家分享“我覺得不配”的總冠軍。

什麼樣的球員配得上那個總冠軍呢?

加里·佩頓到了生涯末年,投奔湖人組成F4,衝冠失敗,而後又轉投熱火,才終於遂了心願。

無論佩頓自己怎麼想,他是否覺得配,作為俯瞰歷史的旁觀者和鍵盤俠,我們都隱約能夠窺得這樣一個道理:

佩頓的總冠軍,和胖子的奶子一樣,毫無意義。

毫無意義可能有點誇張,畢竟佩頓比之書豪,在熱火2006年的那個冠軍中還是做出了不少貢獻,但比之他自己此前更為光輝燦爛的生涯,這個冠軍的加成意義已經不大了,這可能也是杜蘭特們選擇離開的原因,對於超級球星們來說,只有在自己在球隊裡扮演足夠重磅角色的時候拿下的那個冠軍,才對整個生涯具有更決定性的意義。

對於書豪這樣的普通球員來說,他們的標準線當然要比巨星們低得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在內心深處沒有一條線,譬如書豪,未必希望自己就是一個冠軍球隊中的核心人物,但他也渴望在其中扮演一定分量的角色,這個角色也許就是範弗利特在今年總決賽中所扮演的角色,但事實是,他只是坐在板凳上看完了整個總決賽。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那麼書豪究竟認為自己本該成為什麼樣的球員呢?

他在自己演講中反覆提到了這一點,他說自己等了8年,8年前正是林瘋狂發生的那一年。

我不知道你怎麼看那一年的林瘋狂,對我而言,那是我看球以來最刺激的一年,超越黃曼巴單騎挑小牛,超越羅斯砍下50分的夜晚,超越2017利文斯頓劈扣騎士,甚至超越史蒂芬森試圖引發樂邦ASMR的那輪系列賽,書豪在那一年的故事超越上述所有身殘或者腦殘志堅的經典,跨越時空在我的海馬體裡狠狠刻下一道痕跡。

我依然記得那一場對陣湖人的比賽,書豪在最後一節連續單挑成功的時候,我和你們一樣達到了高潮。而當林書豪對猛龍撞開阿米爾·約翰遜打進2+1的時候,我手中的菸頭已經開始搖擺,呻吟是不可少的附帶產品;而當林書豪指點江山,回頭望一眼都快跪下的德安東尼然後示意全隊沉底線給勞資拉開空間時,我在思考這個劇本該怎麼寫,但是我的大腦顯然已經進入了停滯狀態——然後林書豪投進了那個三分球——我嚎叫了起來,老孃撞開房門,衝進來,表情嚴肅道:

“怎麼了怎麼了?”

沒怎麼我親愛的老孃,林書豪來了而已。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我當然不會是唯一一個被林書豪征服的人。

湖人和尼克斯的比賽正在進行時,魔術和老鷹的比賽已經結束了,一幫老鷹球員下場就問記者:“林是啥數據?”

記者通報曰“林當時的數據為22+5”,這幫沒底線的傢伙就都叫喚了起來,然後就都衝去看這場比賽的電視直播去了;魔術跟隊記者則表示:“我不知道林書豪幹了啥,but he stopped the whole media room!”

我這個人對於任何情緒化的時刻都有一種追根溯源的習慣,為何我會看到林書豪的表現後會如此高潮迭起?

一般人認為高潮這種情緒是天生的,其實不然,沒有刺激就沒有感知,沒有持續不斷的精準的刺激就沒有最終的高潮。興奮是一碼事,高潮則是另一碼事,很顯然,在當時,林書豪摸到了所有人的G點,而且一摸就是7場,輕重緩急的手法也都把握得非常好。

一個黃種人,一個普通的邊緣球員,7場比賽場均28+8+2,率領球隊7連勝,然後自己成為了全美乃至全球最紅的體育明星,當時我樓下虹橋浴室裡的大姐都聽說過林書豪的名字。

他是怎麼做到的?他的數據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是大蘋果大場面天工造化,還是內特·阿奇巴爾德靈魂附體?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細究了一下根源,首當其衝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他屬於這個以黑人為主的聯盟中絕對意義上的少數民族,白人出個頭都會引發大規模的關注,何況黃種人。

很巧,我也是一個黃種人,再細分一下,林書豪父母來自臺灣,那麼我高潮的理由便又多了一層。

這是深埋血液之中,歷經9年義務教育之後就已經根植吾輩心靈的同氣連枝之感。

血濃於水,糖漿更勝一籌。書豪在皮膚和血緣上天然的吸引力是基礎,更為重要的是書豪講好了一個故事。

這是一部old school的好萊塢式電影,講的是一個underdog突然站出來拯救全世界的故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會一眼喜歡上這樣一個故事,這樣的橋段反覆出現在各種電影中,《變形金剛》的男主本是個矮窮醜,《阿甘正傳》的男主就是個弱智,《當幸福來敲門》花了一個小時展示威爾·史密斯究竟有多慘。這就是全世界人民喜聞樂見的所在,勵志可以刺激到每一個終究對生活還抱有希望的人的神經——你看,他也能成功。

而且林書豪拿下這28+8+2的7場比賽,球隊是7連勝。對於一支此前8勝15負的球隊來說,7連勝,其中還有幾場是缺少了小斯或者安東尼或者兩人都不在。這樣一支球隊,在這樣一種境況下5連勝了,而且你還要換算上本賽季只有66場,7連勝的分量有多重,大家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更為重要的是:林書豪之前,紐約是聯盟最爛的站樁單打型球隊之一,林書豪之後,這支球隊的頭上頓時掛上了團隊的光環,精神層面的提升才是最大的意義——至少從自我暗示的角度來說是這樣的。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勵志流電影所必備的情節:非吾不能也,實在是世無伯樂或人間險惡。險惡的環境才能反襯出小人物成功的偉大,林書豪身高191(控衛中算是中上身高),體重90公斤(控衛中不錯的體重),臂展196(中規中矩),原地摸高2米50,彈跳90公分。進NBA之前的體測數據表明書豪是一個標準的NBA級別運動員體格啊,按照莫雷的說法,他在選秀的時候就發現書豪的運動能力應該至少配得上一個15順位。

但是他卻落選NBA了,而且一下就是一個半賽季的冷板凳。

所以林書豪之前的遭遇只有兩種可能:

1、NBA球探的水平有限,他們是客觀的在犯錯誤;

2、NBA球探的水準還是很高,不過呢,在NBA,真的存在歧視,一者是種族歧視,一者是出身歧視,哈佛大學及其所在常青藤聯盟在籃球方面實在是弱爆了)。

而這兩種歧視,就是林書豪這個小人物所面臨的險惡環境。

他在紐約得到了一次機會,將之放大,回饋給予機會的人,拯救了斯派克·李的臆想世界。

小人物如夢如幻的成功,便是林書豪為什麼能給我們帶來高潮的原因。林書豪的出現,是“美國夢”的體現,是美式英雄的成長映射,是每一個小人物都有機會獲得成功的精華提煉。無需責怪漫威電影《美國隊長》為什麼要花那麼多的膠捲來描繪隊長之前的瘦小和羸弱,因為這是必須的套路。但是美國隊長還需要往身體裡注入一些奇怪的物質,林書豪則幾乎沒有任何預兆。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林書豪的身上居然沒有父母雙亡從小沿街乞討街頭鬼混受盡欺凌的往事,也沒有持槍打劫鋃鐺入獄女友拋棄沉迷毒品的舊聞,更不存在初入聯盟四肢骨折軟骨全無苟且偷生的經歷,他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平坦的人生,一份不錯的求學經歷。

他身上唯一可以讓人移情自身的就是前文所述的“被無視”。

所以林書豪取得的成功足以讓人為之振奮,不光是中國人而已。我想書豪本人也相當振奮,所以他才會在8年後依然對那段美好時光念念不忘,轉而認為自己在隨後的職業生涯中一直處在低谷,一直在“等待”。

看起來這確實接近事實,因為林瘋狂的謝幕,就源於一個半月後的膝蓋受傷賽季報銷。

隨後林書豪帶著毒藥合同奔赴火箭,打滿第一個賽季之後,傷病開始頻繁光臨這個男人,胸肌拉傷、膝蓋扭傷、背部拉傷、連續4次腳踝扭傷、腰部拉傷,林書豪也因此失去了首發位置。

然後他去了籃網,投奔林瘋狂時期的尼克斯助教阿特金森,後者現在已經是籃網的主教練,從當時各種消息來看,阿特金森算是書豪在NBA的貴人,非常賞識書豪,事實他也給了書豪一個首發控衛的位置,這本該是重溫舊日美好的最佳契機。

然而只為籃網打了5場比賽之後,他便腳筋拉傷宣佈休戰。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然後就是復出,再連續三次傷病反覆,期間還夾雜著背部緊張和腳踝扭傷。

6年時間,林書豪受傷已達到13次。

在去年第一次受傷恢復期間,他仍然對未來充滿著期待,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這也是他在美利堅大受歡迎的原因之一——他從未喪失信念:

“我花時間禱告也提醒自己別忘了上帝的應許,他的計劃是完美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我就是身處於他要我在的處境,他的旨意將被完成。”

但他的上帝真的很嚴格。

在經歷反覆受傷之後,林書豪自己的耐心也消失殆盡:

“有時我感覺無比振奮,有時我又有強烈的挫敗感,有時我甚至想向上帝怒吼,藉此發洩我的憤懣。”

“為什麼我在訓練中付出這麼多,開發了新的投籃方式,得到了想要的位置,找到了合適的主帥和體系,卻不得不把巔峰浪費在養傷上?”

是啊,為什麼呢?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為籃網效力的第二年,書豪復出參加球隊的第一場常規賽,在比賽還剩不到5分鐘,球隊落後10分。

作為此前25分鐘砍下18分4助攻的領袖,當然需要繼續爭取追回比分的機會。

需要更快。需要衝擊籃筐。依靠這種衝擊,此前林書豪已經7罰7中。

然後他就摔倒在地板上,捂了下自己的膝蓋,然後衝著趕上來的隊醫搖了搖頭,他說:“我完了。”

連續5遍“我完了”之後,書豪失聲痛哭。

而過去8年他所經歷的這一切,對於他來說,再也回不去的2012,就是所謂的屬於林書豪的低谷。

在流著眼淚的演說中,林書豪要求大家做到下面幾點;

第一、不要放棄。

第二、不要妥協。

第三、不要絕望。

這三條雞湯都是極好的,但這三條都是在他歷數過去8年自己如何面對那些不公之後提出的,從他嘴裡說出的那些“種族或者出身歧視”、那些“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在需要的時候投不進球而別人沒我努力卻在場上刷刷得分”的困惑中,我們絲毫無法得出這最後三條結論,然後書豪還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到這三條,我同樣無法從邏輯上進行轉進,因為林書豪的做法之一是“每天腳踏實地”,但前面他自己已經作為一個實證證明了每天腳踏實地的最後結果也未必能夠咋樣,書豪碾碎邏輯環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他在演講後30分鐘裡所闡述的東西:只要你信上帝,你就能做到這三條。

不好意思,無意冒犯,這麼嚴格的上帝,我是不太敢去信的。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我不反對別人能夠從林書豪的後30分鐘演說中得到啟發,我一項覺得,如果你身處低谷和困境,抓住任何一根伸過來的稻草都應該是無可置喙的選擇。

但我還是想說說他前20分鐘流淚的那部分內容,那部分描述自己掙扎人生的內容,那部分他其實並沒有解釋也不打算解釋的困惑。他的這部分演講讓我更多想到羅斯,另一個遭遇漫長嚴重傷病史的男人。羅斯和書豪截然不同,書豪是小人物取得成功後重新被摔向谷底,羅斯則是天之驕子被命運揉搓,但最終的結局似乎也並無不同,他們都在受傷之初和前幾次傷愈復出之後表達了自己“我會回來的”心境,但在人入中年,飽經滄桑之後,他們也都表達了幾乎同樣的情緒:“算了吧,就這樣吧。”

這也是為何在夏天還沒有過去,各支球隊仍在調整的時候,林書豪就開始宣佈“我感覺自己已經被NBA放棄”的緣故,以及為何他在反覆受傷之後重燃希望之火又立即倒下的瞬間會流下眼淚,如果這都不是絕望,我不知道什麼才是絕望,如果這都不是妥協,我不知道什麼才是妥協,如果這都不是放棄,我不知道什麼才是放棄。

在這次受傷之前,書豪單腳落地的瞬間,他拼命地向前伸出一隻手來,好像想要抓住什麼。

卻又什麼都沒抓住。

製造“林瘋狂”,贏得總冠軍的書豪什麼會哭?

像極了一切為夢想而奮鬥卻最終失敗的人們,這個過程當然足以令人動容,卻同樣對普通人的人生具備一些別樣的啟示意義。

林瘋狂時期,林書豪自己經常喜歡引用一句來自《聖經》的文字:“sufferingproduces character, and character produces hope, and hope does not disappointus。”

——患難鍛造品格,品格帶來希望,希望永遠不會令人失望。

這是一句非常有意義的話,但是仍值得反覆揣摩,因為從患難到最終不會令人失望這幾步走之中,會倒下一波又一波的人,很大的一波人會倒在第一步:患難鍛造品格。

因為我們已經見過太多患難鍛造出來的軟弱、怯懦,這些永遠不會帶來希望,至多使人不敢絕望。所以一切妄圖在林書豪身上深挖硬撅所謂意義的媒體,都是別有用心地在給他人挖坑。當你的偶像終於開始學會放棄、妥協的時候,你應該有所覺悟,有時候那才意味著下一段包含希望的人生開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