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長什麼階段需水最多?玉米生長各階段需水情況?


玉米生長一般分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個階段。各階段用水量差別很大,尤以穗期,處於“吃長飯”階段,所以用水最多。




苗期是指播種至拔節這一階段。這期間根系發育較快,地上莖、葉生長較慢。玉米出苗後不怕旱而怕澇,因此,在種玉米前澆一次水後,在輕微乾旱的情況下,不宜澆水。這樣更有利於根系發育和下扎,並達到壯苗的目的。原因是地上乾旱,地下溼潤,根只能找溼潤的地方生長,促使根系多生根,並增長下扎深度。同時使根莖增粗,達到壯苗的目的。苗期用水量佔整個生長週期的10%左右。



玉米從拔節至抽雄的這一段時間稱為穗期。這期間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時進行。特別是大喇叭期前後,植株、葉片進入生長鼎盛時期,同時營養器官旺長、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分化形成,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水,保證葉片增大,莖杆墩實,以達到穗大,籽粒飽滿的目的。穗期的需水量佔整個生長週期的60%以上。



而到了花粒期,玉米植株生長基本定型,也就是說由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階段轉入以生殖生長為主。這期間植株不再發育,而是把自身的養分輸送到籽粒發育、生長、飽滿上。因此,需用水分較少。但為了植株延長生長週期,旱時也必須及時澆水,花粒期需水量佔玉米整個生長週期的30%左右。

總之,玉米生長週期中,穗期不但時間長,而且是發育階段,沒有健壯的植株,不會結出穗大粒滿的玉米。這期間用水量最多。


泰山農家人


大家好!我是碩媽121.很高興和大家探討今天的問題。

我的祖輩父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也生活在農村。我的父輩也依然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耕種。我也從事著每天和糧食打交道工作。

說起玉米的種植我也不陌生。記得小時候沒到暑假最熱的時候,都會跟著媽媽頂著大太陽下地給玉米施肥,除草,補充水分。玉米什麼階段澆水,什麼階段需要的水分最多,我現在告訴大家。

發芽出苗階段和苗期階段生長慢,需水量小。拔節孕穗期生長旺盛,葉面積增大,溫度升高,需水增多,特別抽雄前後,是玉米一生中需水最多、耗水量最大時期,是水分“臨界期”,此期缺水造成“卡脖旱”,灌漿到成熟仍要求較多水分,促進灌漿,增加粒重。

為此我詳細的整理了一份書面材料,供大家參考。

1.播種出苗期

玉米從播種發芽到出苗,需水量少,佔總需水量的3.1%-6.1%。玉米播種後,需要吸取本身絕對乾重的48%-50%的水分,才能膨脹發芽。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即使勉強膨脹發芽,也往往因頂土出苗力弱而造成嚴重缺苗;如果土壤水分過多,通氣性不良,種子容易黴爛也會造成缺苗,在低溫情況下更為嚴重。播種時,耕層土壤必須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才能保證良好的出苗。

2.幼幼苗

玉米在出苗到拔節的幼苗期間,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面蒸騰量較少,所以耗水量也不大,約佔總需水量的17.8%-15.6%。這時的生長中心是根系,為了使根系發育良好,並向縱深伸展,必須保持表土層疏鬆乾燥和下層土比較溼潤的狀況,如果上層土壤水分過多,根系分佈在耕作層之內,反不利於培育壯苗。因此,這一階段應控制土壤水分 在田問持水量的60%左右,可以為玉米蹲苗創造良好的條件,對促進根系發育、莖稈增粗、減輕倒伏和提高產量都起到一定作用。

3.拔節孕穗期

玉米植株開始拔節以後,生長進入旺盛階段。這個時期莖和葉的增長量很大,雌雄穗不斷分化和形成,幹物質積累增加。這一階段是玉米由營養生長進入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植株各方面的生理活動機能逐漸加強。同時,這一時期氣溫還不斷升高,葉面蒸騰強烈。因此,玉米對水分的要求比較高,約佔總需水量的29.6%-23.496。特別是抽雄前半個月左右,雄穗已經形成,雌穗正加速小穗、小花分化,對水分條件的要求更高。這一階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間持水量的70%-80%為宜。

4.抽穗開花期

玉米抽穗開花期,對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如水分不足,氣溫升高,空氣乾燥,抽出的雄穗在2-3天內就會“曬花”,造成有的雄穗不能抽出,或抽出的時間延長,造成嚴重的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這一時期,玉米植株的新陳代謝最為旺盛,對水分的要求達到它一生的最高峰,稱為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這時需水量因抽穗到開花的時間短,所佔總需水量的比率比較低,約為13.8%-27.8%。這一階段土壤水分以保持田間持水量的80%左右為最好。

5.灌漿成熟期

玉米進入灌漿和乳熟的生育後期時,仍需相當多的水分才能滿足生長髮育的需要。這期間是產量形成的主要階段,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作為溶媒,才能保證把莖、葉中所積累的營養物質順利地運轉到籽粒中去。所以,這時土壤水分狀況比起生育前期更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灌漿以後,即進入成熟階段,籽粒基本定型,植株細胞分裂和生理活動逐漸減弱,這時主要是進入乾燥脫水過程,但仍需要一定的水分,約佔總需水量的4%-10%來維持植株的生命活動,保證籽粒的最終成熟。





碩媽121


玉米是高產作物,植株高大,莖葉茂盛,一生中生產的有機營養物質多,因此需水較多玉米生長週期中的幾個需水量大的階段為:造墒水、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灌漿期。

造墒水 玉米在種植時如果缺水會造成苗不全、苗不齊、苗不壯。玉米播種土壤的水分為田間持水有量的65%-75%之間,播種時若是土壤的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必須造墒後播種,夏玉米也可播後澆“矇頭水”。

拔節期 玉米的拔節期地面上的莖葉和地下的根系生長旺盛,雄穗和雌穗開始分化需水量增大,土壤的含水量如果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就要澆地了。拔節期澆水有利於雌穗的分化和莖葉的生長,可以減少控乾和穗粒數的增長。

大喇叭口期 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是追肥的好時期同時也是澆水的好時期。這時候是玉米生長的重要時期,水肥管理都要跟上。如果田間的墒情不好,對後續的生長造成一系列影響。

抽穗期 玉米抽雄開花期前後,葉面積大,溫度高,蒸騰蒸發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這時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低於70%就要澆水,每畝澆55~60立方米。這時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結粒;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幹物質生產。有利於籽粒灌漿,減少籽粒敗育,增加穩粒數和提高千粒重。灌抽穗水一定要及時、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發現葉片萎蔫再灌水就晚了。據試驗,抽雄穩前後短期乾旱,引起葉片萎蔫1~2天再灌水的,也會減產20%。

灌漿期 灌漿期是玉米的營養物質向籽粒輸送的關鍵時期,如果缺水的話會造成秕粒增多影響到玉米的產量,這都不是我們想看到。

以上五個玉米的生育期可以說對水分的要求都不低。這五個階段如果缺水的話要及時澆地。但不是每個階段都要澆水,水分過多對玉米也不是一件好事比如說現在已經是玉米的灌漿期如果幹旱的話可以澆水但是要酌情因為水分多的話會造成玉米貪青晚熟影響產量。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有些區域的種植戶在玉米的苗期和大喇叭口期之間澆一次水,就可以了,有些區域的種植戶在這個基礎上在玉米的抽穗期前後再澆一次水,這個都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定的,沒有一個具體的嚴格要求。

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玉米各個階段的需水情況,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有不妥當的地方希望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多多指教。


小憫農


這個時候需要水份




田園小夏


玉米屬高杆作物,植株相對其他作物來說,還是比較高大的。為了供給較大的植株生長,玉米的根系也是非常的粗壯,但是側根系扎的不夠深。較大的植株,對於水份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從玉米苗期開始,對水份的需求是越來越大,直到玉米進入抽雄期的時候,玉米的需水量達到了最大量。


到了玉米抽雄授粉期間的時候,對於水份的需求佔整個玉米生育期的30-35%左右,這個時期,也是需水巔峰。所以對於北方缺水地區,一般特別關注玉米抽雄授粉階段的補水。這個時候,如果出現了脫水情況,那麼減產是肯定的,甚至可能出現絕收。

玉米的整個生育期的需水提升是比較快的,一般在玉米整個苗期到小喇叭、大喇叭期對於水份的需求12-35%,隨著玉米苗一邊長,需水一邊增多,而到了玉米抽雄授粉、灌漿期的時候,基本上也就達到的最大需水量,然後在米粒成熟的時候,需水量在逐步減少,但因為這個時候的植株最大最旺,所以需水量沒有減少多少。



雖然,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個需水的峰值,但是對於玉米生長的各個時期,也必須做到玉米生長所需的水量。不然,你只保證需水多的時候澆水,而忽略其他階段,那肯定也會出現玉米減產絕收的可能。所以說,我們在給玉米澆水的時候,要保證整個生育期的均勻需水。


著迷大鄉村


說到玉米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一起來分享一下玉米種植經驗吧!在我們這裡不用大棚玉米生長期一般為150天左右。玉米種植是在清明前後10天種植,種植時先把塘打好,打塘的株距是60至70公分。然後把農家肥放入塘中把玉米種子放在農家肥兩邊粘土 ,在用細土把農家肥和玉米種子蓋上,每塘放二顆即可。放玉米種子時一定要粘土不能放在農家肥上面,如果放在農家肥上面農家肥發酵後就會把玉米秧苗的根燒爛導致秧苗死亡。種下地後的三至四最好有一場大雨這樣土質溼潤玉米容易發芽長出土面。等到玉米出土40天至50天左右在施肥一次,因為在種植放入的農家肥已經失效了,在不施肥玉米苗就會變黃。在這個時間段水分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水源方便就可以澆水一次,要是水源不方便靠天吃飯的地方就看著天要下雨了就趕緊施肥或者等下了雨在施肥。最後就是在玉米苗很快要出花粉前10天水分和施肥都很重要。在這個時候一定不能缺少水分和施肥,如果缺少水分玉米會受到一定影響。那麼即使玉米成熟了也是很多奄枝不寶米的可能,所以必須在這時期澆水施肥。




在永善


任何農作物都有生長的關鍵時期,花生開花期,小麥抽穗期,玉米喇叭口期,都是決定豐收的重要時期。

玉米喇叭口期是需要水分最大的時期,此時如果缺了水,就抽不出穗,也就受不了粉,更結不了棒子,所以如果遇到乾旱,一定要澆水,確保玉米度過危險期,確保豐產豐收。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玉米分為苗期,花期,和育穂期,成熟期四個階段,在育苗的早期需要灌溉水,提苗,這樣苗期的玉米生長迅速可以更快的進入拔節期,

花期的玉米不需要澆水灌溉,因為花期是授粉期需要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

育穂期要保持水份充足這樣玉米穂才會顆粒飽滿

最後最不需要水份的就是成熟期,此時玉米產量基本定型,過多的水份只會造成玉米大範圍的倒伏,百害而無一利





鄆城小劉


題主這個問題非常的好,盲目施水不可取,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

我的觀點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玉米的生長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按照耗水量的大小可以總結為前期少、中期多、後期較多、成熟期較少。

前期少

從玉米的播種到玉米開始拔節叫做玉米生長的前期。

在這個階段玉米的需水量並不大,在播種的時候澆夠底水就可以了,比較常見的方式是單獨在種子播種的區域澆水,目的是為了保證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水份。

玉米前期主要是向下紮根,根越多、扎的越深能吸收的養分也就越多,玉米也長的牢固,所以這個時候過多的水份並不利於玉米根部的生長。

中期多

從拔節到抽雄、吐絲我們稱之為玉米生長的中期。

從玉米開始拔節玉米進入快速生長期,不僅玉米植株越來越高,各個生殖器官也快速生長和發育,而且因為葉子變得越來越大,光合作用的轉換也越來越快,所以玉米的耗水量跟前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在這個階段滿足玉米的水份要求非常的重要。

後期偏多

吐絲到灌漿我們稱之為玉米生長的後期。

玉米開始開花、吐絲,這個時候我們掰開玉米棒子可以發現玉米的子粒已經形成,這個時候是玉米子粒生長的重要階段,灌漿的好壞、時間的長短決定了玉米果實的質量。

這個時期相對於中期來說,玉米的耗水量加大,需要保證玉米水分的充足,。

成熟期較少

灌漿到成熟我們稱之為成熟期。

到了這個階段玉米的耗水量就開始變得小了,不過保持良好的水份條件還是能夠起到延長玉米灌漿的時間,增加產量。

總結

俗話說:“有收無收在於水。”由此可見水份對於農作物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這並不代表水足夠農作物就一定高產,我們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還是應當根據玉米的生長需求來進行灌溉。


老王談三農


任何農作物都有生長的關鍵時期,花生開花期,小麥抽穗期,玉米喇叭口期,都是決定豐收的重要時期。

玉米喇叭口期是需要水分最大的時期,此時如果缺了水,就抽不出穗,也就受不了粉,更結不了棒子,所以如果遇到乾旱,一定要澆水,確保玉米度過危險期,確保豐產豐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