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以後的西方繪畫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執爸KkIQ1093


如果說文藝復興時期(14——16世紀)是西方繪畫的第一個發展高峰,那麼,19世紀以來,無疑是西方繪畫的第二個發展高峰。

進入19世紀以來,西方繪畫領域先後誕生了著名的四大流派,分別是以戈雅、籍里科、德拉克羅瓦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大衛、安格爾、布格羅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以米勒、庫爾貝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風格,以莫奈、馬奈、德加、雷諾阿為代表的印象派風格。

新古典主義·布格羅《塞納斯夫人肖像》

其中,除過新古典主義風格是一種復古風格,以古希臘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作為標準之外,其它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派三種風格,是一種相輔相成,層層遞進的關係,前者為後者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後者在創作中的技巧、思維、理念等,都有前者的影子。

浪漫主義·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

浪漫主義風格較多的借鑑了17世紀的巴洛克風格,在作品中追求奢華大氣的格調,注重表現生命意識裡的崇高激情,頌揚個體生命自身的價值,以藝術來倡導個性的解放。

在構圖上追求變化,筆觸奔放熱烈,在設色上不拘一格,重視色塊之間的對比效果,目的是讓畫面展現出飽滿的感情色彩。

現實主義·庫爾貝《沐浴》

現實主義繪畫風格的興起,跟19世紀流行的現實主義文學有很大關係。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狄更斯、契訶夫、歐亨利、傑克·倫敦等大作家倡導:藝術中要展現出真實的細節描寫,用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日常生活來反映社會生活。用現實性和具體性的故事來感染讀者,讓讀者身臨其境,是現實主義的根本。

在繪畫上,米勒、庫爾貝、盧梭、迪亞茲等畫家,對這個藝術理念非常推崇,於是,把取材對象定位於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用真實的細節來刻畫他們的精神狀態和生活面貌。

印象派·雷諾阿《亨利奧夫人》

印象派的興起,跟巴洛克風格和現實主義風格都有很大關係。

巴洛克風格強化了色彩和筆觸的作用,把色彩和筆觸看成了表達內心情感的需要,因此,在設色和用筆時,適當運用了誇張效果,喜歡錶現具有動感的場景。

印象派正好吸收了巴洛克風格的這些優勢,同時,把光影效果加入到色彩中,探索出了光怪陸離的畫面感。

立體派·畢加索《夢》

另一方面,現實主義畫家為了表現現實生活,常常喜歡走到室外,直接抓取某個瞬間的生活場景,這種方法同樣被印象派吸收過來,因此,我們能看到,印象派畫家非常喜歡錶現室外迷離夢幻的光影世界,進一步放大了色彩的藝術作用。

到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後印象派在印象派的基礎上橫空出世,在藝術思維上跟以前大大不同,直接促使西方繪畫進入了現代繪畫的領域。

20世紀誕生的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派、表現象徵主義、達達主義、波普藝術等,都屬於現代藝術的範疇。


鴻鵠迎罡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夜巡》

西方美術史上,19世紀的油畫流派,包括以畫家大衛,安格爾為首的新古典主義油畫流派

以畫家籍裡柯,德拉克洛瓦為首的浪漫主義油畫流派

以畫家米勒,杜米埃,庫爾貝為首的現實主義油畫流派

以畫家莫奈,梵高,塞尚,高更為首的印象派油畫

以羅塞蒂,米萊斯為首的拉斐爾前派

以列賓,蘇里科夫,克拉姆斯柯依,列維坦為首的俄羅斯巡迴畫派



個人拙見,同一時代,不同的地域,文化,社會背景,時代要求,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流派,藝術宗旨

比如法國的印象派,俄羅斯巡迴畫派,是誕生於同一時期,都誕生於19世紀70年代初

但是,印象派,巡迴畫派的繪畫思想,風格卻是大相徑庭

印象派誕生於法國,但是當時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成功,社會矛盾相對暖和,所以印象派,並不是反映社會現實問題,而是致力於研究畫面的形式美感,光與色彩的形式美感

而俄羅斯巡迴畫派,當時俄國的社會現狀很黑暗,一大批文學家,畫家,致力於在藝術創作中,反映俄國當時社會的黑暗現狀,俄羅斯底層老百姓的人間疾苦,是大眾關心的焦點

畫家列賓的作品《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深刻真實再現了俄國底層老百姓的痛苦與不幸

西方美術史上,19世紀以來,西方繪畫藝術的發展趨勢:

1從新古典主義油畫流派,繼承了意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的古典油畫風格,說明19世紀,繪畫藝術發展的趨勢,延續了傳統藝術

2浪漫主義油畫流派,說明19世紀的繪畫藝術趨勢,開始注重畫家的想象力,開始注重色彩的趨勢,已經初見鄒形

3從現實主義畫派,巡迴畫派,都是現實主義繪畫風格,說明19世紀西方繪畫藝術的趨勢,已經從古典主義虛空飄渺的神話,理想美境界,真正落到實處,開始接地氣地表現生活中真實的現狀

4而印象派,是西方傳統寫實古典油畫,現代抽象藝術之間的橋樑,分界點

印象派,特別是後印象派,畫家梵高,高更,塞尚的油畫風格,突破客觀寫實再現的油畫風格,開始表現主觀化,個性化的藝術語言

說明19世紀之後的西方繪畫,開始逐步突破客觀寫實的束縛,開始大膽創新地表現畫家主觀的創新藝術語言

西方現代藝術畫家,如蒙克,馬蒂斯,畢加索,都深受印象派主觀藝術風格的影響。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十九世紀在西方是個重要時段,歐洲正在鬧革命。

西方繪畫的風格也發生了變化,開始多元化,題材多樣化,由傾向客觀寫實轉向主觀表現。

其中分水嶺是印象派。因為,印象派之前都是在室內畫,對自然光色表現不科學,而後來物理光學的研究發現,使得畫家們對色彩有了更近一步的瞭解;題材多是神話,宗教,歷史,肖像等,往往比較重大,而印象派開始了什麼都可以如畫的時代;十九世紀照相術的發明也改變了過去人們對繪畫的要求和理解。印象派開始到戶外直接面對自然寫生,消解了寫生和創作的分界,這是一,其二就是注重表現豐富的光色世界。

印象派的第一次畫展是在1874年4月15日,巴黎卡普辛大道上的攝影師納達爾的工作室裡。印象派代表畫家有莫奈,馬奈,雷諾阿等。

後來又有一派反對印象派的被動表現自然,這就是後印象派(他們是印象派的反對者)。不少教科書都把後印象派歸到印象派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後印象派強調造型,筆觸,色彩,等等元素對情感情緒的表現,甚至是追求畫面中題材之外的本質規律(放棄繪畫的文學敘事性),開始畫主觀的風景,顏色裡面開始帶有情緒了。代表畫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從此後來的畫家受到這三人的影響就萌生了更加繁多的流派,諸如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立體主義,野獸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達達派……

莫奈的睡蓮,梵高的向日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