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浙江省,位於我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自古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歷代均為富庶之地,也是我國著名的才子之鄉,省會杭州更是有“地上天堂”的美譽。浙江,因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又稱浙江而得名,作為省名始於元末。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當時今浙江與蘇南等地併為江浙行中書省,元末至正三十二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設浙江等處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是明代“兩京十三省”之一。浙江設省後,建制、區劃較為穩定,明清時均轄有十一個府,其中浙江現有十一個地級市中有十個能與其對應,這十一個府中有七個以州為名。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杭州府,元朝時期為杭州路,1366年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省省會,治錢唐、仁和兩縣。到明末,杭州府共轄有錢塘縣、仁和縣、餘杭縣、臨安縣、於潛縣、昌化縣、富陽縣、新城縣、海寧縣等九個縣,清朝時基本承襲明制,轄地未變但清乾隆時海寧縣升為了海寧州,至清末轄八縣一州。現在,杭州市為浙江省省會。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湖州府,元朝時為湖州路,1366年改路為府稱湖州府,以烏城、歸安兩縣為附郭。湖州府明末時轄有烏程縣、歸安縣、德清縣、武康縣、長興縣、孝豐縣等六縣及安吉州,其中孝豐縣為成化年間由安吉縣所析置,安吉縣正德年間升為安吉州。清朝時期,湖州轄地未變,僅安吉州於乾隆時降為縣,至清末湖州共轄七縣。現在,湖州市為浙江省地級市。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衢州府,元朝時為衢州路,1359年改路為龍游府,1366年改稱衢州府,府治西安縣。明末時,衢州府轄西安縣、龍游縣、江山縣、常山縣、開化縣等五縣,清襲明制。現在,衢州市為浙江省地級市。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處州府,元朝時為處州路,1359年朱元璋改處州路為安南府,不久又改為處州府,府治麗水縣。明末時,處州府轄麗水縣、縉雲縣、青田縣、遂昌縣、松陽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景寧縣、宣平縣等十縣,其中雲和、宣平兩縣為1452年由麗水縣析置,景寧縣由青田縣析置。清襲明制,民國初廢府存縣,現在麗水市為浙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溫州府,元朝時為溫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溫州路為溫州府,府治永嘉。明末時,溫州府轄永嘉縣、樂清縣、瑞安縣、平陽縣、泰順縣等五縣,其中泰順縣為瑞安、平陽兩縣地於1452年析設,清朝時溫州府增領玉環廳,玉環廳為清雍正年間析台州府太平縣所置,清末時轄五縣一廳。現在,溫州市為浙江省地級市。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台州府,元朝時為台州路,1367年改路為府,府治臨海縣。明末時,台州府轄臨海縣、寧海縣、天台縣、仙居縣、黃岩縣、太平縣等六縣,其中太平縣為1469年析黃岩縣地所設。清朝時,台州府太平縣析置玉環廳劃歸溫州府,至清末仍轄六縣。現在,台州市為浙江省地級市。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嚴州府,元朝為建德路,1358年改路為建安府,不僅改稱建德府,洪武八年(1375年)又改建德府為嚴州府,府治建德縣。明末時,嚴州府轄建德縣、桐廬縣、分水縣、壽昌縣、淳安縣、遂安縣等六縣,清朝時嚴州府建制未有變化。民國初廢府存縣,建國初曾兩次於建德縣短暫設建德專區,現在建德為杭州市代管縣級市。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