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陝西由淺綠色向深綠色轉變,由陝西綠向陝西美轉變

陝西生態空間特色鮮明,熠熠生輝。大秦嶺的腹腰在陝西,主峰在陝西,精華在陝西。大秦嶺之北是黃河,之南是長江,而陝西是全境在黃河與長江干流之間的省份。秦嶺是黃河第一大支流——渭河與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分水嶺。華山是秦嶺最具人文氣質的一大支脈,是渭河與(南)洛河的分水嶺。河流滋養著文明,而河流的根脈在生態空間,陝西生態空間涵養著漢江、渭水、南洛河,以及涇河、洛河、延河、無定河……秦嶺是陝西體量大、功能完整、價值高的生態空間,這裡不僅有世界四大頂級生態寶貝——大熊貓、朱䴉、羚牛、金絲猴,而且有中華四寶——秦嶺水、森林、文脈、美景。秦嶺之水,滋潤西安,滋潤關中,滋潤大半個陝西,且沿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總乾渠,一路北上滋潤北京,滋潤京津冀,滋潤華北大平原,秦嶺之水,堪稱是“秦嶺第一寶”。陝西國土空間,約70%是生態空間。陝西生態空間質量和顏值,不僅關係自身的農業空間和城鎮空間的永續發展,也關係全國生態空間安全。

曾幾何時,天生麗質的陝西生態空間,因過度擠壓,嚴重透支。重建優美的生態環境,恢復昔日的生態自信,一直以來是陝西人心中的夢想。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新路標,生態保護修復策馬揚鞭,初步在生態空間上向世界呈現“陝西綠”:綠芯秦嶺綻放生機,關中大地園林化、城市森林化,延安黃土變綠海,榆林草灌鎖沙丘。然而,當下的“陝西綠”是“淺綠”而非“深綠”,特別是在陝北長城嶺,渭北唐嶺(唐帝陵),秦嶺山體坡腳,還存在明顯的綠色斷裂帶。現在是“陝西綠”,還不是“陝西美”,距離生態空間高質量、高顏值的要求,還存在巨大差距。推動陝西生態空間由“淺綠色”向“深綠色”轉變,由“陝西綠”向“陝西美”跨越,是建設美麗陝西的現實要求,也是必由之路。

生態空間五大陣地

在陝西生態空間上,不僅有森林、草原、溼地,還有荒漠,以及地質遺蹟、風景名勝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合在一起,共同構成生態空間上的林業五大陣地。

——森林。森林生態系統是陝西生態空間面積最大、最為重要的部分。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全省森林面積887萬公頃,佔國土空間(森林覆蓋率)43.06%。陝西森林分為兩大部分:秦嶺(巴山)森林和黃土高原森林(關山、子午嶺、黃龍山)。天然林承載了生態空間穩定的群落、完備的生態功能、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陝西生態空間的“綠寶石”。陝西天然林面積562萬公頃,約佔森林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中,三分之二分佈於秦嶺巴山。秦嶺巴山是漢丹江所在,中國核心水源地所在。陝西森林特別是黃土高原上的森林,集體林居多、國有林較少,純林居多、混交林較少,針葉林居多、闊葉林較少,以中幼林居多、成林較少,林分質量不高,森林生態系統尚處在恢復當中,森林生態服務功能有待提升。

——草原。資料顯示,陝西草原544萬公頃(部分與森林重疊),佔國土空間26.48%,主要分佈在榆林、延安,天然草地約佔96%,且絕大部分為國有草原。草原生態系統是陝西生態空間第二大生態系統,是防止沙漠化的前沿陣地,在維護黃土高原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進入新世紀以來,通過封山禁牧,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陝西草原生態系統逐步得以恢復。

——溼地。全國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顯示,陝西有4個溼地類12個溼地型,8公頃以上溼地面積30.8萬公頃,佔國土空間1.5%。陝西地處內陸腹地,山地面積較大,溼地面積較小。但是,由於陝西橫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陝西溼地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2006年,頒佈實施《陝西省溼地保護條例》,溼地保護修復邁向制度化。目前,全省已建立9個溼地自然保護區,43個國家溼地公園,溼地保護地面積佔溼地總面積的39%。

——荒漠。根據陝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成果,全省荒漠化土地280萬公頃、沙化土地135萬公頃,分別佔國土空間的13.6%和6.5%(與草原面積有交叉重複)。主要分佈陝北長城嶺一線,包括榆林的定邊、靖邊、橫山、榆陽、神木、府谷、佳縣、米脂、子洲、綏德、清澗,延安的吳起等。近年來,多措並舉防沙治沙,年均治理沙地105萬畝,流動沙地基本消除,沙區植被蓋度由1.8%恢復到60%,植被改善氣候貢獻率達38.6%。

——大地景觀。大地景觀是由多種地貌類型、多種生態系統組合而成的特殊地理單元,也是陝西生態空間的特色部分。包括西嶽華山、壺口瀑布、黃河蛇曲、鎮巴天坑、柞水溶洞、靖邊丹霞地貌等各類特色地質遺蹟、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目前,全省地質遺蹟357處,已建19處地質公園,70.5萬公頃;35處風景名勝區,20.8萬公頃,二者合計佔國土空間的4.5%(與其他自然公園有交叉重複)。大地景觀,不僅包含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也包含人類活動形成的特色景象及構築物。

生態空間六條戰線

在生態空間上,在五大陣地上,林業部門的工作,可以細分為六個方面,也可稱之為“六條戰線”,即生態保護、生態恢復、生態重建、生態富民、生態服務、生態安全。

——生態保護。保護的都是生態關鍵,生態核心,生態精華,生態寶貝。大秦嶺擁有原始森林,完整森林,被譽為中國森林寶島,綠色水庫,生物基因庫,自然博物館,生態秘境,野性天堂。理所當然,秦嶺也是陝西生態保護的首要陣地。陝西頒佈《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各類自然保護區為基礎,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沙漠公園等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9大類256個自然保護地,全省國土空間18%納入了保護地體系。陝西組織“青山保衛戰”,將秦嶺巴山、隴山千山、子午嶺黃龍山,全部生態空間納入主戰場。

——生態恢復。除秦嶺核心保護區外,全省大部分生態空間,原有生態系統曾經遭受重創,留下的是殘敗的天然次生林。正是這些以天然次生林為主的生態空間成為生態恢復的主陣地。天然林保護工程,就是保護天然林,保護天然次生林,就是恢復“次生林”的生機與活力。封山育林,飛播造林,森林撫育,都是促進生態恢復的重要舉措。殘敗的天然林是“淺綠色”,恢復起來就會轉變為“深綠色”。最近20年,陝西綠由“淺”轉“深”的區域,集中在秦嶺巴山、子午黃龍等區域,這是停止採伐天然林,實施生態恢復的最顯著成果。“三年植樹,不如一年禁牧”。在陝北森林草原地帶,實行封山禁牧是生態恢復的有效路徑。

——生態重建。原有的生態空間,過去通過開山墾殖、圍湖造田等方式,不少已被轉化為農業空間,加之過度開墾、過度放牧,原有的生態系統崩潰,這部分區域要重歸生態空間就需要開展生態重建。主要措施包括退耕還林、還草、還溼,植樹造林,綠化國土,以及通過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實現“沙退人進”。延安是全國退耕還林的一面旗幟,全域退耕帶來了全域綠色,延安南部的“深綠色”是天然林恢復與退耕還林的疊加效應,延安北部的“淺綠色”是退耕還林帶來的生態重建效應。榆林在毛烏素沙地南緣,通過防沙治沙開展生態重建,目前基本架構已經建立,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人工林草植被向天然林草植被演化,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長期不懈的努力。

——生態富民。據統計,陝西84%的貧困人口集中在生態空間,生態脫貧道阻且長。積極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效益補償、生態護林員補助等多種方式,讓居住在生態空間的人民群眾在生態建設中,分享生態紅利和經濟收益。

——生態服務。居住在城鎮空間、農業空間上的城鄉居民,羨慕美麗的生態空間,需要親臨其境體驗生態空間上的優美生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新時代“美麗經濟”在生態空間上悄然興起,特別是秦嶺巴山生態資源豐富,要優先發展生態旅遊、生態康養、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等生態服務業,讓城鄉居民走進美麗的生態空間,讓美麗的生態空間提供美麗的生態服務。

——生態安全。生態空間自然資源,包括林地、草地、溼地、林木、野生動植物等,被損毀抑或是流失,林業有害生物、森林草原火災是生態空間安全的大敵。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草原防火,打擊“五亂”,生態空間資源管控,皆是維護生態空間資源安全職責。合起來即是“一管三防”:生態空間資源監管和防蟲、防火、防盜。實施分級負責、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常態監管,確保生態空間資源安全。

生態建設五項保障

實現生態空間高質量、高顏值,需要全面推動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加快知識創新和技能提升技能,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增加資金支持力度,建設高素質的生態綠軍,形成上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支撐保障體系。要立足一個空間,統籌五大陣地、六條戰線,做好五項保障。

智能保障——為生態空間高顏值提供新的智能機制。新時代新林人,面對全新的生態空間,加快知識創新、技能升級,轉換智能模式,大勢所趨。用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能,精準把握生態空間規律,精準識別生態空間特徵,精準制定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建立健全生態空間數據調查、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創新服務平臺和生態空間科學技術保障體系,不斷提升生態空間知識和技能服務能力。

人文保障——為生態空間高顏值提供社會評價機制。在文化上,需要從一“業”向一個空間的轉變,建立起與生態空間高顏值相適應的生態空間文化,讓更多的人瞭解生態空間,愛護生態空間。要創新發展模式,拓寬傳播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美麗陝西生態空間新形象。要結合植樹節、愛鳥周等主題活動,普及生態空間文化,培養生態空間意識。秦嶺、華山、驪山、終南山、太白山、寶塔山,黃河、渭河、漢江、延河、無定河,黃帝陵、炎帝陵、華胥陵,以及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皆是陝西自然生態空間重要標識,與之相對應的秦嶺文化、華山文化、驪山文化、終南山文化、太白山文化、寶塔山文化,黃河文化、渭河文化、漢江文化、延河文化、無定河文化,華胥文化、炎帝文化、黃帝文化,以及秦嶺四寶——大熊貓、朱䴉、羚牛、金絲猴文化,將是陝西生態空間文化的重要板塊。

資金保障——為生態空間高顏值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生態空間上的五大陣地、六條戰線,皆需要資金保障。生態空間高顏值,就是提供生態產品,生態環境,這是普惠的民生事業,公共服務,需要公共財政支撐。進一步完善生態空間保護修復補償機制,生態資源收費基金和有償使用的徵收管理辦法。加強金融組織合作,發揮生態富民、生態服務領域資本吸引力,形成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激發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內生動力。

制度保障——為生態空間高顏值建構政策法律體系。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空間,特別是永久生態空間。在原有森林、草原、溼地、荒漠化治理、大地景觀五大陣地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與生態空間六條戰線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要將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歸口統一保護。要建立生態空間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生態空間法律監督,組建生態空間綜合執法隊伍,綜合行使生態空間行政執法權。建立健全生態空間全領域、廣覆蓋的山長制、林長制,生態空間目標考核機制與責任追究機制,用法律制度確保生態空間建設管理高質量。

組織保障——為生態空間高顏值鍛造過硬“生態綠軍”。從一業到一個空間,是全方位多角度跨越式轉變。要立足生態空間,將五大陣地、六條戰線深度融合為一體,再造組織結構和組織流程。要樹立生態空間主人翁意識,發揮生態空間建設主力軍作用。創建特色的“生態綠軍”文化,建設過硬的“生態綠軍”風紀。“生態綠軍”要有秦嶺四寶一般的精神魅力。要像大熊貓一般謙遜、博愛,像朱䴉一般和美、高遠,像金絲猴一般機智、拼搏,像羚牛一般守正、團結,將“四寶精神”合力一起。創造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生態產品,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為美麗中國貢獻陝西力量,為美麗陝西貢獻林業力量。(作者系陝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