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看的書法會被書法家們說成是俗書?

子衿書法


最近有朋友問我,一些書法家,他們所寫的字,其實是非常端莊秀美的,但是好多人說這種書法並不是真正美的藝術,他們只是媚俗書法的表現,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當人們認為一種藝術風格是美的時候,它能夠被大眾所接受,這就說明大眾的審美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和這個藝術作品所呈現出來的觀點是一致的。

而如果一個比較有發言權威的藝術家認為這種藝術並不能真正的代表書法藝術所應該具有的風姿神韻,那麼就說明在大眾和這個藝術家之間的藝術審美觀點和水準存在著明顯的鴻溝。

而在當今的美術批評的語境之下,所謂的比較媚俗的書風,其實就是較符合傳統書法的一方面,而所謂比較不媚俗的,或者說新潮的書風,則更傾向於以西方為代表的藝術審美。

在一些藝術批評者看來,好看的藝術作品並不能真正的說就是一副好的書法作品,好看並不等於藝術。好看的字也並不等於是書法,他只能說是書寫較為秀美端莊的字跡罷了。

這種說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有偏頗之處,他們的問題就在於這些欣賞者往往是以藝術應該不斷向前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忽視了藝術創作過程中對於傳統的繼承和創新的問題。

一個好的藝術家,他所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應該具有雅俗共賞的審美特質,或者說,它既有大眾所能夠接受的一面,也有藝術創作上比較高水平的一面,這雖然看起來是比較難的,實際上只要藝術家們能夠做到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歷史繼承性,有自我的藝術創新和藝術自覺,就可以達到這種境界。

當然,我們並不排除一些書法家所寫的字,是較為死板和呆滯的,比如說明清兩代,有一些書法家所寫的館閣體書法,這種字體是比較呆板的。

我們承認一些館閣體書法家,他們寫的字雖然是館閣書法,但卻具有非常雅健的藝術風格,能夠在整齊之中突出靈動。這是比較好的館閣書法。但是一般甚至低水平的館閣藝術還是比較呆板的,並不能說只要是館閣體,他的書法功夫和藝術功底就是好的。

很多館閣體,單個字自拿出來看,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而之所以能夠產生一種比較秀美的感覺,完全是因為章法組合所組成的氣韻,在形式上給予人的一種視覺衝擊,在藝術上並不具有創新性。

而評價一幅藝術作品是否是俗書還是雅書,具體的來說,是應該看一個藝術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個人氣質,以及精神涵養,如果他是一個較具有高水平的藝術家,那麼它所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審美就是比較高的,在其平淡的風格之中找到恰當手段來表現他的個人心境。

但是一般的藝術家他們要麼在平淡之中沒有奇崛,而是將死板的書風作為一種普遍的共性加以表現,呈現出較為板滯的一面 或者過分的追求奇絕的效果,引人注目的視覺衝擊力,這方面的代表有一些被稱為美術字的書法,他們死板至極。也有一些被稱為醜書的書法,它們分別走向了平淡和奇絕這兩個藝術中的極端。而一個真正好的藝術家應該是處於這兩個之中的,他們應該處在平淡和奇絕之中。如何把握這個度,就成為考驗一個藝術家能力的表現。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個人的書寫功力,是需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書寫訓練才能逐步提升的。書法之雅也是要經過一個漫長過程的求索才能實現的。

首先,從自己學習書法的經歷談談好看的書法往往被書法家說成是俗書這個問題。我從小喜歡書法,堅持練字多年,20來歲時在蘭州上學期間,每天晚上騎自行車到靜寧路小學參加省書協舉辦的書法培訓班,同學們覺得我寫的字很好看,我還給每個室友贈送過作品,這些作品到現在他們還保存著。參加工作後,一直保持了練字的習慣,2000年左右即成為省書協會員。從2001年開始給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展覽投稿,希望能成為一名中書協會員。投了幾次稿都沒有入展,心裡想,大家都認為我的字是比較好看的,但為什麼不能入展呢。我專門到省城去請教一位曾經的書法老師,他也是隴上書法大家。他看了我的習作後說,太俗了。我請教怎麼能脫俗。他說,一是向古人的法帖學習,認真臨帖,不要受時人甜媚書法的影響;二是多讀古代書論,提高對書法藝術的認識;三是博覽群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四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功近利。從此,我埋頭臨古,注重“用頭寫字”,並把博覽群書特別是學習古詩文作為自己的必修功課,還在《定西日報》上開辦了“老槐世說”專欄,堅持一辦就是十多年。通過不懈努力,俗氣稍脫,終於於2007年加入了中書協會員。

其次,書法的雅與俗也是相對的。即使是古代的書法大家如柳公權者,米芾評曰“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對雅與俗的認識,與觀賞者的書法水平、綜合素養特別是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係。我原來看不出虞世南、禇遂良等古代書法代表人物的作品好在哪裡,慢慢才體悟到其中的妙趣。

我知道,自己的字還帶有不少俗氣,我將不忘初心,堅持努力,探究書法藝術之美。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我的作品,請方家指正。


老槐筆墨


好書法一定要藏奇藏巧,這樣也才有看頭,有噱頭,有內涵,有餘味。而印刷體一樣的正書,雖橫平豎直、結構勻稱,規規矩矩、四平八穩,但因美得過於直白,便顯得空洞而了無趣味。



我個人始終認為,各種書體的出現雖有先後之分,但兩千年的孕育發酵,各自之間早已成為“血親”,相互影響啟發,有著千絲萬縷扯不斷的關係。宋代之後,正書與妍美不再流行,而“會意”的拙書地位逐漸抬升,一直到明清時期,正書被徹底“館閣”,變成了所謂的俗書。



俗書的俗,就是美得不夠抽象,或者說美得太直白,不能給人更多立體的、多元的、持久的審美體驗。就像是寫詩,直不如隔,隔不如藏。以田英章楷書為例,看他的書法視頻教程,他這一撇還沒寫完,看過練過歐楷的朋友就知道他的捺一定會是那樣的。所以不少朋友認為,田英章的楷書就是當今俗書的代表。



為什麼這麼多次蘭亭書賽,寫正楷入圍者寥寥,而大獎獲得者往往是清一色的“拙書”“醜書”,其實是眼光層次、審美角度、評判標準的問題,這也正說明在今日的書法界,仍然是正不如奇、妍不如拙,“俗書”仍舊不入上流。

至於“主流”之中有沒有、有多少是故弄玄虛濫竽充數的,相信歷史終究會沉澱過濾出“真相”。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好看的書法作品被稱為“俗書”,這很正常,因為我們大部分都是俗世中人,寫的通俗一點當然容易被大家接受,因為大部分人都喜歡結構好看、風格秀美的的書法作品,寫成這樣才更加通俗易懂,當然雅俗共賞的書法作品也是有的,只是極少數。

王羲之手札《姨母帖》

這個不是當今才有的,歷代都有這樣例子,寫的好看的書法家的作品大都會被批評為俗書,比如唐代的書法家歐陽詢、元代的書法家趙孟頫,清代的館閣體、黃自元書法,現代啟功先生的書法等等,但凡秀美一點,都會被認為俗。

而結構寫的並不好看的則被一度的讚揚,比如王羲之的手札、王獻之行草書、顏真卿行書、楊維楨的行書、蘇東坡、米芾、黃庭堅的行書、金農的六分半熟、魏碑、漢代隸書等等,這些看起來並不好看,卻都被評為大師。

王獻之書法

這樣的事情不僅僅在書法家,畫家也一樣,注重寫實的工筆畫家出名的很少,大師很多都是寫意的畫家,如齊白石、吳昌碩。

音樂方面我覺得也是這樣,抖音上的流行歌曲大家都喜歡唱,比較通俗、耳熟能詳,而美聲唱法、歌劇、鋼琴、古箏、古典音樂則很少人願意去聽。

蘇東坡書法

簡單易懂的容易被接受,但從他們專業人士的角度來說,則是另一個樣子,他們要追求一種高度,我們達不到。

你覺得呢?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不二齋,關注更多精彩。


不二齋


(彭曦2019.9.9)

雅俗共賞是藝術的奢望,也是終極目標.既適合於己,又滿足於專家學者,同時讓不擅於此之人也欣賞。

她展露的是一種包容性.

因為創作的主體是人,那麼,除了人的品行、學識、修養,以及技巧的錘鍊以外,對雅和俗的深刻認識也直接影響著書寫的效果.

對作者來講:

"雅"就是淡泊名利,不趨炎附勢.不為成名成家、入展獲獎、迎合市場和取悅評委而創作.

"俗"就是貼近生活、親近自然、不矯揉造作,把自己置身於普通百姓之中.

對作品來講:

"雅"就是追求清新典雅,一種書卷氣,一種陽春白雪似的高雅品位.

"俗"就是自然天成,純真爛漫,不飾雕琢,一種適合大眾的品位.

這種包容性的"度"很難把握,需要長期的累積和調整去不斷完善.

雅是一種境界,俗乃是本真。

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講究的是中和之美。

但必須是先做一個既"雅"又"俗"的人,而後方能創作出雅俗共賞的大作.

也許你會說:“陽春之曲,和者甚寡”。我想說,若你的創作還沒有到那一步,謹記!不要去寫一些連咱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懂的東西。

(下圖為我創作的字畫)











四官殿人書畫


為什麼文人墨客都稱之為酸,還不都是“吃醋”找別人的問題多的是藉口。






鷹山老石頭


都說楷書最好看,但有個別書法家說楷書太呆板,只有草書和行書最有靈性。鑑於此,有的人就對楷書另眼看待了。有的所謂的書法家們到底會不會寫楷書,是沒人知道的。



明明大眾看著好,有的人卻不說好,不知道他們的審美是不是疲勞了,還是腦子出了問題……

在某些人看來,醜書才是真正的好書法。還有人說,臨摹字帖都是小孩子們做的事,成年人臨帖不被別人笑掉大牙的,所以說,想臨帖的人就不再臨帖了。俺認為,學書法,不臨帖怎麼能行呢!




書法寫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認準的路,就要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不要聽別人說三道四。這就是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從不掖著藏著。最後,俺再說句心裡話,不就是學書法學寫字嘛,哪來那麼多清規戒律啊!有的人把學書法說得神秘兮兮的,其實不是那回事!學書法,只要認真深入臨帖就可以了,臨到一定程度時,再弄點個性進去,不就可以了嘛。學書法,只有不願意臨帖的人才會尋找捷徑,尋覓速成之道。俺認為。。。

好了,俺說了不少了,也不知道是否符合題主的口味。


亦涵9966


這問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首先討論一下什麼叫“好看”。我認為“好看”就是“美好的”代詞,是被大眾稱道並接受的某種事物,如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之類的作品,大家都喜歡稱讚,則可統稱為“好看”。

“好看”是人們對好作品的肯定,何罪之有?大約人群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有愛美傾向或叫愛美情結。把這現像以一個“俗”字貶得一文不值,大概不大好吧。莫非人們要愛醜才讓某些什麼什麼“家”的名人認可、開心?這種心態實在可怕。

其實,一個真正的潛心學問的人決不會自視高人一等。他一定是虛懷若谷,心胸寬闊,善於與人交流學習的人。古人尚有“若聞善事心先喜,得見奇書手自抄”的情懷,生活在21世紀的在學界有一定聲望的人更應以善意對人。這樣自己從事的事業才會一歩步向更高境界發展。

倘若自視甚高,時時認為自己的一字一畫統統是陽春白雪價值連城,別人刻苦用心寫出畫出的作品都是下里巴人狗屁不值,那就不恰當了。

現而今的書法家們若能為後進者指導襄贊,讓他們不斷增強自信,則是中國書法界之幸,是傳統文化之幸。


8618685170428518


包括書法家們的日常字,其實都是俗書,都雅不到哪去!

可能有人會問,在說書法,你說日常字幹嘛?你要分得清寫字與書法!

我指的是行書,行書的實質,就是有書法功底的人,自然狀態,甚至情緒高亢下自然書寫的!古代的軟筆行書名貼,無一例外――自然書寫!

硬筆行書,雖無軟筆的表現力,也應如此,因為這是行書的魂——自然書寫,當然,僅是一家之言而已。


俗書沒啥不好的,俗,有通俗的一面,當然,也有庸俗一說。古人說書法“唯俗無藥可救!”所以,現代人學字,不論硬筆軟筆,都奔雅去了。

軟筆,寧願醜,拙,不願規矩,倘若規矩一點,唯恐被罵館閣體,美術體,被罵俗書~

硬筆,大都取法乎上,不論是否適合硬筆,所以,時下硬筆描古高手甚多,導致迴歸到自然書寫的微乎其微——而倘若說起硬筆,大多都又知道,硬筆主要是實用,這就很奇怪的!

作為硬筆日常行書,寫的格調太高,太奇怪,別人都不認識,這肯定不行!

倘若寫的太雅,那麼,你試下一分鐘能寫幾個字?怕是很難達到實用效果!

再者,俗與雅,本身就是任憑世人說的,某個風格再美,寫者多了,就俗了,看得多了,也就膩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某個風格,寫者少了,奇了怪了,古拙了,就雅了!想明白,就這麼簡單!

倘若寫的傳統,不奇不怪,規規矩矩,大抵就是指時下所謂的媚俗。

其實,練字,不要太在意旁人觀念,尊重自己的真性情與審美即可。

我寫的就是俗書,練的就是俗書!要講實用,首先要俗。其實,大家的日常字,有不俗的嗎?


行書一點通


毛澤東都說過,糟很還是好得很。是非自有曲直,公正自在人心,明知現階中華書法正派藝術是走向低谷之勢,有少數人主張提倡漢學習漢楷的學者們為拯救中華文化書謉、傳承和弘揚書法藝術之基而不懈奮鬥之時,就是邪氣日盛的怪書、醜書反對派的難受之日,古代社會也如此,什麼奸臣切命,主上蒙塵,犲狼當道,賢不被用,沫殺人才;近代史上,若不推翻三座大山,文化革命若不打倒四人幫,交白卷也是英雄,何只是書壇藝術呢?無容置疑,是誰把它帶到低谷,都這麼卓越的藝術又在這麼高權職上,把書藝純種地帶進藝術的怪圈裡,談雅與俗,笑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