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和評劇這五大劇種之外,還有哪些戲曲影響比較廣泛?

灰空間H


中國戲曲,首推崑曲。

元代後期,南戲流經崑山一帶,與當地語言和音樂相結合,至明初有崑山腔之稱。明嘉靖間魏良輔對崑腔加以改革,建立委婉細膩、流利悠遠,號稱“水磨調”的崑腔。

梁辰魚寫了第一部崑腔傳奇《浣紗記》,擴大了崑腔的影響,文人用崑腔新聲撰作傳奇,演唱者日益增多,居諸腔之首。迅速取代盛行於北京的弋陽腔,發展成全國性劇種。

昆班初期多演全本傳奇,一本有四、五十出,須兩晚以上或更多時間才能演完。明末清初,藝人從劇中選其特別精彩的一出或數出,充實、豐富,成為獨立演出的短劇,“摺子戲”由此誕生。摺子戲內容生動,表演細緻,彌補劇本冗長、拖沓,通過藝人對戲劇人物的精雕細琢,出現了生、旦、淨、醜等本行為主的應工戲,如生、旦的《琴挑》《斷橋》《小宴》;旦的《遊園》《驚夢》《痴夢》;淨的《山門》《嫁妹》;付、醜的《狗洞》《下山》等,是觀眾百看不厭的精品。

乾隆末年興起其他聲腔劇種,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崑曲終於被新鮮、通俗見長的徽班與京班壓倒。

當下,崑曲恢復發展、培育新人,目前在浙江、江蘇、北京、上海、湖南等地都有崑曲院團,古老劇種煥發出新的光彩。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崑曲為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氍毹長談


中國第各大劇種按參與人數,流行區域排名,1,豫劇,長江以北及湖北,廣東浙江山海江西,臺灣,東南亞。

2,越劇,流行區域,主要上海,浙江,安徽,山東南部,江蘇,福建,湖南東部,河南南部,臺灣。

3,陝西梆子(秦腔),流行區域,陝西,山西,內蒙西部,甘肅,新疆,青海,四川北部。

4,柳琴戲,山東 ,江蘇,安徽,河南,東三省,河北南部等,發展分支了柳子戲,茂腔,五音戲,呂劇,四平調,山東魚鼓,山東琴書,徐州琴書,淮南淮北琴書,河南墜子,蓮花落,蘇州評彈,部分越劇曲牌等等。

5,京劇,流行區域主要是,北京,天津,山東北部,內蒙東部,山西,河北,(京劇在全國都有專業劇團,但基本都解體,戲迷群眾甚少,沒有特定的固定流行區域)。

其他的如黃梅,川劇,漢劇,粵劇,評劇,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山東梆子,徐州梆子,淮南淮北梆子,呂劇,越調,曲劇,崑曲,臺灣高山戲,湖南花鼓,贛劇等流行區域範圍較小。


樸寧


按照劇種的流行區域、從業人員、社會影響力、群眾受歡迎程度排名,除五大劇種外,比較有影響的還有:

1、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的最大劇種。

2、晉劇:流行於山西中部、北部以及內蒙古、陝西、河北等省的大部分地區等。

3、川劇: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

4、河北梆子:流行於京、津、冀地區

5、粵劇:流行於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

6、淮劇: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區。


太原治白斑醫生


撇開這個所謂的五大劇種不談,如果這個情況確實存在的話,除此之外,在中國戲曲史上,影響力深遠的劇種非秦腔和崑曲不可。


從中國戲曲開始形成,崑曲以高雅的的風範迅速獲得了士大夫文人的青睞,從而長時間佔據了中國戲曲的領袖地位,而且影響了中國戲曲整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為中國戲曲的奠定了基礎和樹立了標杆。一直到清乾隆初期,崑曲以“雅部”一枝獨秀的姿態統治著中國的劇壇,成為了中國戲曲研究院鼻祖。

隨著發端於元雜劇的梆子戲秦腔在秦腔大師魏長生三次挑班進京,從而開啟了中國劇壇長達百年的歷史事件“花雅之爭”,在此期間崑曲和秦腔此消彼長,最終以秦腔為首的“花部”戲曲開始在京城的戲曲舞臺上大行其道,佔據了中國戲曲的主導地位,從此以後一直到京劇的形成,秦腔的劇壇盟主地位都無法撼動。而恰恰相反在這一時期是中國戲曲發展的第一個春天,秦腔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和促成了各個劇種的形成和完善,尤其是對中國梆子戲各劇種起到了絕對的影響力,故而秦腔也就確定了其中國戲曲梆子腔的鼻祖的地位。



自四大徽板進京給乾隆皇帝祝壽,中國戲曲開始了大融合大發展的時代,最終徽板吸收借鑑了崑曲和秦腔的優秀元素和基因,形成了京劇。在這個過程中,崑曲和秦腔所做的貢獻是無以復加和不可磨滅的。

崑曲自打“花雅之爭”失敗,最終退出京城的戲曲舞臺,退守江南一隅,直至今日難有昔日的輝煌。


秦腔在京劇形成以後,開始了它漫長的由老秦腔向現代秦腔演進的過程,其開放的耗散結構反過來吸收借鑑京劇、崑曲等兄弟劇種的優秀基因,並結合五路秦腔和甘肅派秦腔的特色,最終形成了現代秦腔完美的面貌,並開始由陝西甘肅兩省向現在的新疆、青海和寧夏區域滲透發展,最終形成了在西北影響深遠,群眾基礎深厚,劇目結構龐大,表演技藝精湛的西北最大的劇種。

今天,秦腔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受到的衝擊不小,但是總體來看,秦腔依然是西北大地上群眾基礎最強的傳統藝術形式,是西北人不可磨滅的文化符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西北兒女的故里情長。


秦腔鬚生


在我們常說的“五大劇種(”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和評劇)之外,要說影響廣泛的戲曲劇種,首先當屬秦腔了,用當之無愧來講,一點都不誇張!

按照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詞條解釋,“秦腔”一詞有兩個含義。廣義的,是“北方梆子腔的統稱”;狹義的,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影響西北最為廣泛的植根最為深厚的歷史非常悠久的古老陝西地方戲曲劇種。

從廣義上說,絕無託大秦腔之意,但從歷史上講,作為北方梆子腔鼻祖的秦腔,對包括京劇在內的北方其他梆子腔劇種的形成和發展所起的巨大奠基和推動作用卻是不容置辯的事實……無論是傳統劇目,還是聲腔板路,還有其他……

從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來講,在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94年),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魏長生三次晉京,秦腔奠定了梆子腔的鼻祖地位。此後,在廣闊的神州大地上,秦腔的影響非常深遠。據成書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秦腔史稿》介紹,“直到今天”,許多南方(廣東)的地方劇種的老藝人仍然說,秦腔是他們的鼻祖。

另外,當代著名作家秦牧在其文藝隨筆《藝海拾貝》中,以廣東某地方劇種演出的《秦香蓮》為例,講到了戲曲的推陳出新時,對其與眾不同的故事結局(秦香蓮不只是含冤告狀,而是學成武藝疆場殺敵報國,最後回京報仇雪恨……)稱讚有加。其實,這個結局並不是“推陳出新”,而是秦腔《秦香蓮》(最早叫《賽琵琶》,後來改編又叫《鍘美案》)的最早藍本……

當然了,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古老秦腔藝術,在今天的發展也離不開對其他劇種和其他藝術形式的學習。從劇目的移植來說,建國後,從崑曲移植了《十五貫》,從越劇移植了《紅樓夢》,從豫劇移植了《卷席筒》、《秦香蓮後傳》、《朝陽溝》,從評劇移植了《劉巧兒》、《祝福》,特別是在文革中,對樣板戲的移植,更是擴大了宣傳和影響…… 從表現形式看,自八十年代起,隨著迪斯科、太空舞的大膽引進等等,古老的秦腔藝術又重新煥發了強大的力量和勃勃的生機!

雖然在今天,因為多種藝術形式的巨大沖擊,中國戲曲的發展都很不景氣,作為古老的秦腔藝術,“三千萬父老齊吼秦腔”的輝煌固然不再,但在廣闊的西北地區,秦腔藝術的群眾基礎雄厚,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對四川內蒙山西河南西藏等周邊地區,也有著相當的影響……中國戲曲之花四季鮮豔,古老秦腔藝術魅力永恆,我們衷心祈願,用馬克思的話說,願更多的人都能更多的得到戲曲“藝術的享受”,成為“有藝術修養的人”!


如義齋人


流行於江浙的崑劇也很受人歡迎

一:崑劇是隻採用崑腔這一單一聲腔演故事的劇種。一般而言,著重表達戲曲聲腔時用崑山腔,表達樂曲、尤其是脫離舞臺的清唱時用崑曲,而將指表演藝術的戲曲劇種,則稱為崑劇。

二:崑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三:“水磨腔”。這種新腔奠定了崑劇演唱的特色,充分體現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細曲”)中,具體表現為放慢拍子,延緩節奏,以便在旋律進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現了“贈板曲”,即將4/4拍的曲調放慢成8/4,聲調清柔委婉,並對字音嚴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個字,注意咬字的頭、腹、尾,即吐字、過腔和收音,使音樂佈局的空間增大,變化增多,其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相對而言,北曲的聲情偏於跌宕豪爽,跳躍性強。它使用七聲音階和南曲用五聲音階(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崑山腔的長期吸收北曲演唱過程中,原來北曲的特性也漸漸被溶化成為“南曲化”的演唱風格,因此在崑劇演出劇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單支曲牌的摘用,還有“南北合套”。“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況是北曲由一個角色應唱,南曲則由幾個不同的角色分唱。這幾種南北曲的配合使用辦法,完全從劇情出發,使音樂儘可能完美地服從戲劇內容的需要。

崑山腔融合北曲與弋陽腔、海鹽腔等南曲諸腔於一爐,並加以提煉,其音樂上的藝術成就是史無前例的。在節奏上,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現了贈板,使音樂佈局的空間增大,變化增多,其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徐疾以及咬字發音有“豁、疊、擻”、嚯”等腔法的區分以及各類角色的性格唱法。

四:崑曲的音樂、表演技巧對現代全國大部分聲腔劇種都有深刻的影響。如:京劇、越劇的表演就受到崑曲的很大影響。京劇的各類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崑曲奠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此外,京劇、川劇、婺劇、桂劇、湘劇、祁劇、贛劇等劇種中仍然保留著崑曲的部分劇目、聲腔和曲牌。


軟糯酥懵


除了五大劇種之外,我覺得影響力比較大的還有以下七個劇種:秦腔、崑曲、徽劇、漢劇、川劇、粵劇、皮影戲等。下面我就用比較簡短的語言來介紹下這些劇種,排名不分先後的哦:

一、秦腔


秦腔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劇種,根據史料記載,它最遲在十六世紀就已經形成並且有了一定的影響。秦腔在西北五省非常有名,特別是陝甘寧地區,現在還有很多人非常喜愛秦腔。在歷史上,秦腔曾經覆蓋了我國的很多地方,比如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梆子戲,大部分都是由秦腔結合當地的特色形成的。

二、崑曲


儘管崑曲現在發展得不太景氣,但在歷史上,崑曲非常有影響力。崑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時期,當時已經有了崑山腔,也就是崑曲的前身。到了明朝中期,崑曲已經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了文人墨客競相為其寫詞的熱門劇種。後來崑曲成為了明清皇宮的御用戲曲,更是受到人們的喜愛。

三、徽劇


大家都知道,京劇的形成離不開徽劇的奠基,在清朝中期,正是四大徽班進京,這才直接促成了京劇的形成。徽劇形成於安徽的徽州、池州、太平一帶。徽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徽州文化,是個非常富有文化氣息的劇種。

四、漢劇


京劇的形成跟漢劇也有關係,漢劇的聲腔也屬於皮黃腔,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漢口一帶的楚調已經是西皮二黃合流並奏。而在四大徽班進京後,許多漢劇藝人也去了北京,最終與徽劇藝人合流,促成了京劇的形成。

五、川劇


川劇是西南地區影響很大的一個劇種,主要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大約是清朝中期的時候形成的,是一個多聲腔的劇種。川劇中最拿手的絕活是變臉,我們經常在一些節目中看到變臉的絕活,其實就是出自川劇中。

六、粵劇


粵劇是我國南方影響非常大的一個劇種,它在廣東、廣西、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很流行,由於東南亞的華人中有很多是廣東人的後裔,所以粵劇在海外的華人圈子裡也經常有演出。尤其是東南亞,還有專門的粵劇團。

七、皮影戲


皮影戲是我們經常在民國電視劇中看得到的一門藝術,據說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曾傳至西亞和歐洲。由於很多人都知道皮影戲是怎麼一回事,就不多介紹了。

實際上除了這七個劇種外,還有很多劇種都挺有影響力,不過相比於這七個劇種略遜一籌,也就不再說了。


魏青衣


《愚昧無知》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各族人民在自己的文化領域裡不斷完善提高,形成了天南地北各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戲曲藝術,百花齊放 ,爭奇鬥豔,各有千秋。為繁榮中華戲曲事業作出貢獻。但是歷史的記載不可抹殺,更不可扭曲。人有長幼,戲曲也然。有的戲曲歷史悠久,上可追溯到炎帝之時,近只有短短的一二百年,如襁褓中的嬰兒,如:京劇,越劇。豪放粗獷的秦腔起源於古代先秦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秦腔表演技藝質樸,粗獷,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一個吼字 如同陝西的漢子,頂天立地。《春秋筆》《八義圖》是其代表劇目。細膩婉約的崑曲,原名崑山腔它是中國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瑰寶,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是其代表劇目。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五大,十大,皆虛幻。歷史定論才是真!


一滴水1118


除了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這五大劇種之外,還有許多劇種也各有特色且深受人們喜愛:崑曲,秦腔,河北梆子,山東呂劇,山西晉劇,廣東粵劇,四川川劇,湖南花鼓戲,東北地方戲(唱蹦蹦),滬劇,紹劇等等。


張永科38


曲劇非常好聽啊!《卷蓆筒》百聽不厭啊!

其他的還有滬劇等聽不懂歌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