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越劇,崑曲,豫劇,黃梅戲,評劇,你喜歡哪個呢?

龍之魂解說


豫劇,鏗鏘有力,有韻味,至於越劇和黃梅戲是小家碧玉型的,有的劇目也好聽,最喜歡豫劇!


船魂422


我今年十八歲,最喜歡聽二人轉。是正宗的東北二人轉,而不是那些下三濫低俗的節目。正宗傳統二人轉非常不錯,也很好聽,二人轉跟其他戲曲不同,二人轉沒有唸白,只要一開腔就都是唱,從頭唱到尾,中途不說一句話。這點比其他戲曲好多了!











韶華傾覆丶淚斷絃


我最喜歡京劇和越劇。特別是越劇,是看了傅全香大師和陸錦花大師的《情探》後迷上了越劇,還有就是範瑞娟傅全香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及徐玉蘭王文娟的《紅樓夢》(唱片版,不是電影版,電影版的唱腔沒有唱片版好聽,而且唱詞少了許多)。京劇是看了史依弘的《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鳳還巢》、《穆桂英掛帥》等梅派劇目和張火丁的程派名劇《鎖麟囊》喜歡上京劇的。其它戲曲就談不上喜歡了。


鼎泰行1102


鄉音嫋嫋廬劇情

那唱著象哭,哭著象唱,拖腔壓板,韻味悠長,且歌且訴的劇種是什麼嗎?

那就是我省的省劇一一廬劇!

我最喜歡聽廬劇.唱廬劇。邊聽廬劇邊學唱廬劇邊散步、或做家務、或工作,都不耽誤。過年過節和三五個老歌們在小區的廣場上聽廬劇、看廬劇、討論劇情、欣賞演員演唱的風格、優點,那是生活,那也是生活的享受!

有年輕人問:老人家沒事幹?哪有那耐心,哪有那閒工夫?

有成語叫樂此不疲。我喜歡呀,所以有時間。

聽奶奶說:小時候的我,最愛聽廬劇一一到了夏天,奶奶們把搖籃搬到村中的老槐樹蔭涼下,搖著孫子,哼唱廬劇,拉家長裡短,手裡還忙乎著紡線捻紗,納鞋補衣.....我好哭,可一聽廬劇就安穩地呼呼大睡,不聽廬劇,就吵人。

廬劇,發源流行於環巢湖沿岸。每年到農曆八月份,黃澄澄的成熟的稻子鋪滿了水鄉兩岸。經歷春播夏管的農人望著秋獲滿滿的勞動成果,喜悅之情洋溢臉上,為抒發高興地心情,放開歌喉來一段廬劇,同時將那充滿抒情的曲調融入到花籃挑、小刀戲、廟會、燈會等地方戲之中,且歌且舞,且唱且說,自娛自樂,好一派巢湖特色的農家樂。遠在他鄉的人們,一聽到這充滿鄉土情調的鄉音,就會產生思念家鄉的感情,而不畏千里萬里的遙遙征途趕回家過年團聚。

浩渺碧波水天一色的巢湖,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西南邊,連接合肥市與居巢區,山水相映,東下長江,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是江淮大地的一顆璀璨明珠。

可在古代,這裡卻是兵家必爭之地。

襟江帶淮,江左勝地;北有淮河天險,南有長江天塹。每當朝代更迭,政權分立之時,這裡就是兵戎相見,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之地:北控秦嶺,南臨武漢南京,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這裡自古民風淳樸中顯剽悍,忠誠裡顯智慧:周瑜,這年輕的東吳都督,出生江左廬江,供職江南東吳水陸大都督,憑智慧膽識擊潰不可一世、兵力正盛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由此可知,那時的拉鋸戰在江淮大地有多殘酷:人們背井離鄉,妻離子散。於是就涎生了這長歌當哭,長哭當歌的劇種一一廬劇。抒發飽受戰亂之苦,渴望統一安定生活願望的情懷。不信嗎?只要你面朝大海,來段纏綿鏗鏘的廬劇,臺灣島內就不知有多少“江州司馬″因此而加劇濃烈的思鄉之情而青衫溼呢!渴望祖國統一,早日回到祖國的懷胞。

我的幾個老哥們,就是廬劇的鐵桿粉絲,它們把廬劇的曲調融入舞蝦子燈的活動中,與時俱進推除出新,用傳統劇種唱出對新生活的熱愛,對新事物的讚美,歌詠美好安定的生活,歌詠幸福。

我最喜歡的劇種就是廬劇。

一代戲劇大師程長庚將廬劇融入八大徽班,在北京創造出新的劇種一一京劇,而成為國寶。

你仔細聽,京劇與廬劇在唱腔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程老師74


本人對以上劇種都喜歡,尤其是京劇、越劇、黃梅戲。其次是豫劇,她的音樂很美,粗獷、有板有眼,比較好學。過門一響,你就情不自禁哼起來了。

崑曲高雅,屬於陽春白雪一類。古典、優雅,一般看不太懂,而且拖音依依呀呀太長。

評劇聽慣了也好聽,但唱腔單調。如劉巧兒這曲,只叫到總是“呀哈”、“呀啊”,沒多大變化。

可能我是外行,又是南方人的緣故吧。

總之,祖國的各種曲藝、戲劇都是國粹國寶,應該極力保留和傳承,千萬不能消失了。

各劇種的大師們辛苦了,向您們致敬!


125173750627


我喜歡京劇。

國粹京劇流派紛呈,有生、旦、淨、醜行,講究唱唸做打,手眼身法步。

生行又分小生(包括文小生和武小生)、鬚生(也叫老生,有文、
武老生)。京劇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是程長庚、余三勝和張二奎所創的老生表演的三個流派。後來又出現了譚鑫培、汪桂芬和孫菊仙為代表的三個老生流派。再後來,就是著名的“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和奚嘯伯。

現在京劇界,唱老生的領軍表演藝術家有於魁智和王佩瑜。




小生流派有餘振飛、姜妙香、葉勝蘭和葉少蘭。

京劇生行流派分為:

譚派——譚鑫培(老生),

孫派——孫菊仙(老生),

汪派——汪桂芬(老生),

楊派——楊小樓,李派——李春來,

高派——高慶奎,劉派——劉鴻聲,

蓋派——蓋叫天,言派——言菊朋,

餘派——餘叔巖,麒派——周信芳,

馬派——馬連良,葉派——葉盛蘭。


旦行分為:花旦、青衣、老旦、刀馬旦、閨門旦、彩旦(丑旦)。


旦行流派有:

陳派——陳德霖(青衣),

王派——王瑤卿,梅派——梅蘭芳,

尚派——尚小云,荀派——荀慧生,

筱派——筱翠花,程派——程硯秋,

黃派——黃桂秋,張派——張君秋。


旦行中“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世人矚目。

現在京劇界旦行的領軍人物是唱程派的張火丁和唱梅派的李勝素。


淨行簡稱“淨”,也叫“花臉”。淨行分銅錘花臉、黑頭花臉和架子花臉。淨行中有金少山、郝壽塵、侯喜瑞、裘盛榮等。

淨行流派有:裘派——裘盛榮。


醜行又名“小花臉”或“三花臉”。凡是醜行都是在鼻樑上用白粉塗一個粉塊,這白粉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方形、元寶形或倒元寶形、棗核形等幾種。

京劇的醜行最早的當數“同光十三絕”中的劉趕三和楊鳴玉,還有後來的劉七。


清雅綠菊


我最喜歡越劇,其次是現代京劇,再次是錫劇,最後是黃梅戲。這些都是我們大中華的國粹,在年輕的一代人中間必須好好的推廣,讓他們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





農村淼淼媽


喜歡豫劇。豫劇唱腔或高亢嘹亮,如常派的《拷紅》;或低婉深沉,如馬派《穆桂英掛帥》穆桂英向佘太君陳情不願掛帥的哭訴,讓人柔腸百結。最能體現豫劇聲情並茂的經典劇目,如《朝陽溝》、《花木蘭》、《穆桂英掛帥》、《大祭樁》、《七品芝麻官》等等,中國人早己膾炙人口,耳熟能詳,河南電視臺以豫劇為主打的《梨園春》欄目,更將豫劇在國人中間推廣到家喻戶曉,甚而至於傳播到海外,曾到臺灣、香港、新加坡、奧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作巡迴演出。可以說,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域,基本上都可以聽到字正腔圓的豫劇。


豫東的雲


劇種只是地域性的存在形式,叫地方戲。如京戲,晉戲,呂戲,秦戲,滬戲,豫戲,川戲,紹戲,也可稱京劇,豫劇,秦腔,評劇,川劇,晉劇,黃梅戲,越劇。都是形式,關鍵是好的劇目,這才是我喜歡的,比如八大樣板戲,當時就移植成多種劇目,故,好的劇目是我喜歡的,而不是劇種。😂😂😂😂👏🏻🙏🏻


笑看人生202712927


我最喜歡的還是越劇,雖然不看字幕聽不懂,但是它那委婉悠長的韻味,且歌且訴的曲風非常好聽。尤其是老一代越劇藝術家徐玉蘭,王文娟,給我們帶來越劇(紅樓夢)(梁祝)~~等很多優秀劇目的代表作,各個都深入人心難以忘懷!

黃梅戲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劇種。黃梅戲的唱腔,通俗易懂,更好聽!主要唱段還能跟著哼上那麼幾句。特別是以前和現在,在這批優秀的黃梅戲領軍人物中,如馬蘭,黃再芬,吳瓊的表演中,把人物刻畫的更是生動完美!尤其(女駙馬)(天仙配)~~等代表作,百聽不厭!

京劇是我最早接觸和認識的劇種,尤其是文革時期,(沙家浜)(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杜鵑山)(龍江頌)(海港)(平原作戰)八個京劇樣板戲,每一部裡面的唱段我幾乎會唱百分之七十的唱段。有的經典唱段至今還不忘!因為那個年代家家都還沒有電視,每天只能聽廣播。但是隻要打開廣播,每天輪放的就是這八個樣板戲!

尤其文革時期又都停課,娛樂場所幾乎沒有。看個電影是當時最大的消遣和娛樂了。天天聽廣播,跟著唱樣板戲等於天天聽課了~~所以從那以後我也漸漸的喜歡上了京劇!

崑劇,豫劇是我最不太喜歡的,可能跟地域省份有關係~~平時從來也不關注。對它的瞭解更少。

總之,很多劇種都是我們的國粹,文化領域的精髓來更好的傳承和光大很重要!所以好的文化劇種,它不但能給人們精神文化素養裡帶來一種痴迷和意境,也能帶來一種更好的情操和陶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