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婚姻絕非男女的真誠結合,而這才是婚姻的立制之本

培根:婚姻絕非男女的真誠結合,而這才是婚姻的立制之本

當男人們手邊擁有更能滿足其墮落意願的方式時,婚姻幾乎就會被排除。因此你會看到,無數的男子寧願選擇一種放蕩而骯髒的獨身生活,也不接受婚姻的束縛……一旦他們結婚,婚姻對他們只是一樁買賣,要麼是為了聯姻,要麼是嫁妝,要麼是生命……絕非男人與女人的真誠結合,而這才是婚姻的立制之本。

——弗朗西斯·培根《新亞特蘭蒂斯》

培根:婚姻絕非男女的真誠結合,而這才是婚姻的立制之本

史鐵生說:我知道有一位性解放人士,他公開宣稱他愛著很多女人,不是友愛而是包含性且大於性的愛情,他的宣稱不是清談,他宣稱並且實踐。這實踐很可能值得欽佩。但不幸,此公還有一個信條:誠實。(這原不需特別指出,愛情嘛,沒有誠實還算什麼?)於是若惱就來了,他發現他走進了一個二律背反的處境:要保住眾多愛情就保不住誠實,要保住誠實就保不住眾多愛情。因為在他眾多地誠實了之後,眾多的愛人都衝他嚷:要麼你別愛我,要麼你只愛我一個!於是他好辛苦:對A瞞著B,對B瞞著C,對C瞞著AB,對B瞞著Ac……於是他好荒堂:本意是尋找自由與和平,結果卻得到了束縛和戰爭,本意要誠實結果卻欺瞞,本意要愛結果他好孤獨。他說他好孤獨,我想他已開始成人。他或者是從動物進化成人了,或者是從神仙下凡成人了,總之他看見了人的處境。這處境是:心與心的自由難得,肉與肉的自由易取。這可能是因為,心與心的差別遠遠大於肉與肉的差別,生理的人只分男女,心靈的人千差萬別。這處境中自由的出路在哪兒?我想無非兩路:放棄愛情,在欺瞞中去滿足多向的性慾,麻醉掉孤獨中的心靈,和做愛情的信徒,知道她非常有限,因而祈禱因而虔敬,不惡其少惡其不存,唯其存在,心靈才注滿希望。(《愛情問題》)

培根:婚姻絕非男女的真誠結合,而這才是婚姻的立制之本

心與心的自由難得,肉與肉的自由易取,的確如此。

想起村上春樹的一篇短篇小說《獨立器官》:五十二歲的美容醫師渡會是個鐵桿獨身主義者,不結婚,也不同居。但時不時同女性幽會,而且幽會期間一旦對方流露結婚意向,當即閃身退出。然而,一個比他小十六歲的已婚女子讓他墮入情網、不能自拔。而比這更讓他崩潰的是,那個女子既不想嫁給他,也沒有回到自己的丈夫身邊,而是與一個比她小的男人私奔了,以往對他說的全是謊言。他一生的實用性追求,最後失敗得如此徹底。不管是愛與不愛,他的追求都幻滅了。最終,他絕食而死。是渡會還不夠了解女人嗎?還是,對於人性,他至死都不願懂。 或者是說,渡會死於自己的選擇。

培根:婚姻絕非男女的真誠結合,而這才是婚姻的立制之本

那個女人的方式,就是他曾經一貫的選擇。

愛情,是有排他性的。但是,人的慾壑難填。

培根:婚姻絕非男女的真誠結合,而這才是婚姻的立制之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