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港街道:風勁帆滿啟新程

站在“二次創業”的風口,夏港街道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港口保稅小鎮發展定位,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以新氣象、新作為奏響“二次創業”新篇章,高起點打造產業新高地,展示街園新形象,奮力打造競爭力一流的國際化開放園區。——夏港街道黨工委書記 季震

夏港街道:风劲帆满启新程

夏港,因夏禹治水開鑿夏港河而聞名。新中國成立70年來,依靠得天獨厚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夏港這片古老土地煥發新顏、活力無限。

作為臨港開發區的“橋頭堡”“東大門”,站在新起點上,夏港以開展“學習長江勇追夢,二次創業再爭先”主題活動為牽引,堅持港口保稅小鎮發展定位,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優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以新氣象、新作為奏響“二次創業”新篇章,奮力打造產業新高地,展示街園新形象。

夏港街道:风劲帆满启新程

以港興城,產業蓬勃發展

被譽為“中國港口第一村”的長江村,多年前只是長江畔一個貧困的小漁村。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長江村也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中國經濟十強村,鋼材出口至全球10多個國家,遠洋運輸走到非洲,“新長江”產業鏈遍及亞、歐、美、非四大洲……江蘇新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長江村的鉅變也是夏港堅持以港興城、實現產業大發展的一個縮影。充分運用沿江靠城近郊的區位優勢,夏港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全力打造產業發展理想地。2018年,街道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56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規模工業產值358.3億元,同比增長21.6%;完成限上批零企業開票銷售148.89億元,同比增長22.3%;完成限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9億元,同比增長4.5%;完成工業投入51.82億元,服務業投入30億元;完成工商協議註冊外資19251萬美元,到位註冊外資2228萬美元。

一直以來,夏港的產業都以鋼鐵、紡織等傳統行業為主要支撐。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夏港立足創新驅動,以資本相對優勢地位力促產業發展高質量。堅持以智能化改造作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實施以智能化和信息化為核心的智能製造,全力推進製造向創造轉變、速度向質量轉變、產品向品牌轉變。發揮夏港資本雄厚等優勢,以新長江集團、西城三聯集團等為龍頭,重點發展高品質特殊鋼、高性能合金材料、金屬深加工等高端金屬結構材料企業,力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

同時,夏港堅持把項目建設發展作為第一抓手,抓龍頭、補鏈條、建集群,圍繞區域產業優勢打造產業集群,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鏈長、帶動性強的項目,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力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立足港口保稅小鎮定位,以老鎮區為基點,向東提升,大力發展城市地標服務業項目;向南調整,以江南大學江陰校區入駐為契機,重點做好周邊控規調整,發展高校經濟產業群;向西發展,圍繞綜保區發展供應鏈物流等項目,持續推動海岸城商業做大做強,抓好福景園、弘臨大廈的科創園招商引資;向北突破,重點發展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平臺等項目。中心老鎮區,則圍繞老夏港河萬安橋、冰心吳文藻故居、朱杏南故居等周邊文化景觀帶和橙天招商定位,發展人文景觀產業集群,講好夏港故事。

夏港街道:风劲帆满启新程

提檔升級,提升城市品質

投資1億多元啟動的老夏港河整治工程,從疏浚清淤入手,為水流行進掃清障礙,並把吳文藻、冰心故居、吳孝子坊等歷史文化遺蹟串聯起來。如今,老夏港河萬安橋、冰心吳文藻故居等自然、人文景觀已成為夏港一道充滿人文氣息的風景線。

夏港將城市化作為發展的“重頭戲”,推動城市環境變新變美,還通過完善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風貌。以老鎮區為中心加快東進發展步伐,與江陰城市建設擴容、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起來,進行統一規劃、統一佈局;暢通毗陵路、青山路和夏東路等道路建設,加快形成便捷路網;迪卡儂體育超市開業,海岸城購物廣場商業氛圍日隆,橙天嘉禾項目招商全面展開,五星路商業布點“珠鏈”效應凸顯……一批高質量的服務業項目,真正讓百姓在快速推進的城市建設中體會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讓夏港顏值更“高”,氣質更“佳”。 街道全力推進生態建設,以推進“263”專項行動為抓手,堅持不懈推進“減煤”、“減化”、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等專項行動,加大“散亂汙”企業整治力度,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保持鐵腕治汙高壓態勢,倒逼企業推進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生產、生態、生活良性循環。同時,持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深化城市環境優美合格區建設,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穩步推進夏東社區進行垃圾分類試點、環衛所壓濾水處理工程,加快完善建築垃圾處理方案。以做精網格化管理為抓手,把全要素網格要求落到實處,實現“一張網管理,組團式服務”。推進居民自治規範化、法治化,匯聚社區管理合力。

夏港街道:风劲帆满启新程

增進福祉,共享民生幸福

今年3月,夏港樂善頤養中心正式實施“公建民營”,通過融入醫養結合模式,中心進行了醫療設施設備改造,增加了醫療、康復護理服務,硬件、軟件條件得到進一步提升。今年76歲住在樂善頤養中心近三年的劉麗珍說,自從“公建民營”後,不管是伙食方面還是整體的環境、設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我以前配藥都要趕去市區,很不方便,現在這裡就能使用醫保卡,太方便了。”

在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同時,夏港始終以惠民利民為導向,不斷“加碼”民生投入,圍繞教育、醫療、養老等工作,多點發力,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也隨之不斷增強。

深入實施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夏港不斷創新和完善富民增收機制、民生保障機制和基層管理機制,拓寬產業富民渠道,注重就業、創業、產業、物業並舉,完善保障安民體系,完善各類保障標準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長機制,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標準和統籌層次,打造了擁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慈愛金的“五金”農民。

圍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夏港精準抓好服務,不斷織牢社保、醫保、養老、兜底四條保障線。針對百姓關心的教育、醫療、養老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更多夏港人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與市第三人民醫院成功整合,使夏港人就醫不必再捨近求遠;街道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形成了“小病到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嶄新“線路圖”。以樂善頤養中心公建民營為契機,建設“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的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創新抓好一戶多殘、以老養殘等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的幫扶工作,積極探索老殘相助、服務社區的共養模式。加快民間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完善“三社融和”工作方式。統籌推進大病醫療互助基金覆蓋率、城保覆蓋面,拓展文體設施功能,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夏港街道:风劲帆满启新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