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關寧鐵騎的末日:幾乎個個破衣爛衫,已淪落為和土匪差不多

吳三桂關寧鐵騎的末日:幾乎個個破衣爛衫,已淪落為和土匪差不多

(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即將走向尾聲。

吳三桂軍自潰退貴州後,便糧餉皆無,在鎮遠府,只能每人發五兩鹽作為唯一給養,士兵不得不像土匪一樣搶糧充飢,謂之“打糧”。據鎮遠的老百姓說,鎮遠的吳軍不僅每天都有士兵出去“打糧”,而且對每人須完成的打糧定額還有規定。

吳軍的皮盔棉甲在戰爭中丟的丟,壞的壞,後來又得不到補充,仍有盔甲者已不過十之二三,以至於幾乎個個衣衫破爛,赤足無履者也相當普遍。鳥銃攻擊本是吳軍的一個優勢,但十個人裡面也只有四五杆火繩槍,其餘人身上都僅佩一把腰刀,換句話說,他們不光要餓著肚子從軍,往往甚至還要赤手搏戰。這樣的裝備和狀態別說迎戰清軍了,僅僅打糧都要付出沉重代價,有一次吳軍到九古地方打糧,苗民予以反擊,吳軍作為正規軍都打不過對方,一下子就被殺死了四五百人。

吳軍頹喪已極,在吳世璠調兵遣將時,許多士兵一聽要調往貴州,都口出怨言,說:“若是調回雲南就去,若還調往別處,我們各人取方便吧。”有的將領也公然違抗命令,不肯隨馬寶去遵義。

吳三桂關寧鐵騎的末日:幾乎個個破衣爛衫,已淪落為和土匪差不多

(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

自吳三桂起兵以來,這種將不聽命、兵不從調的局面還從來沒有發生過,士兵們都知道吳家政權已走到末路,私下紛紛議論:“等下回清朝兵馬來,我們大家散去。”

還在清軍到達鎮遠的前一天晚上,吳軍將領就悄悄逃走了,清軍輕易便佔領了鎮遠府城,之後直逼省城貴陽。吳世璠聞訊,除將胡國柱、馬寶繼續留在四川作戰外,急召夏國相等從四川還軍,用以救援貴陽。可是沒等這些援兵到達,清軍已進抵貴陽郊區,吳世璠慌忙偕同吳應麒等乘夜逃奔昆明,其文武百官兩百餘人歸降,清軍順利進據貴陽。

儘管如此,清軍克復貴州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仍在貴州頑抗的夏國相等重新攻佔平遠城,屯兵兩萬餘盤踞於平遠西南山上,又分兵萬餘據守於江西坡。前者還沒費太大事,徵南將軍穆佔與提督趙賴率滿漢兵發起進攻後,很快就大敗吳軍,收復了平遠城,相比之下,打得最艱苦的是江西坡,在那裡,清軍經歷了整個平叛戰爭後期最艱苦最殘酷的一場惡戰。

江西坡山勢險峻,道路就像螺紋一樣,曲折盤旋,繞山而上。吳軍藉助有利地形,以三四十頭戰象為前驅,突然向山下的清軍發起如同暴風驟雨一般的衝擊。清軍無論人馬都被嚇得驚懼戰慄,湖廣總督、綏遠將軍蔡毓榮急忙派正紅旗兵上前督戰,企圖控制住部隊的潰亂狀態,可是他們攔得住人,卻擋不住狂奔中的戰象,於是也只好跟著紛亂躲避。

吳三桂關寧鐵騎的末日:幾乎個個破衣爛衫,已淪落為和土匪差不多

(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

戰爭是殘酷的,其基本法則就是殺人與被殺。江西坡初戰持續了兩天兩夜,戰場上清軍死屍山積,其中真正戰死的只有約十分之二、三,被戰象跺死、爭著逃命互相踐踏而死者倒佔到十之六七。清軍對收斂戰死者屍骨有嚴格要求,但江西坡戰役是個例外,因為死的人太多了,環境又過於雜亂,所以很多並未能夠得到及時收斂,直至康熙末年,農民在坡下鋤犁,尚見白骨成堆。

清軍只能不斷向江西坡注入後續援兵,眼見兵力越來越懸殊,吳軍實在無法堅守,這才棄險西走,湖廣大軍也才得以解除後顧之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