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陸全境解放的最後一戰在這座海島上打響!

FM1036福建新聞廣播

福建東山島位於閩、粵兩省交界,與大陸有500米寬的海峽相隔,為海上交通的咽喉,是閩南沿海的屏障。在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閩西北邊遠的幾個縣城後,東山島是福建為數不多尚未解放的地區。

以較小的代價解放東山島

東山島守敵為國民黨新編第十七軍第五十八師。根據平潭、廈門、金門渡海作戰的經驗,1949年10月,中共東山縣委等深入沿海各地,發動群眾,千方百計徵集船隻,組織青年支前。部隊吃糧困難,當地群眾把自己吃的大米讓給戰士們吃。東山浯田莊是個不足50戶的小村,因為部隊需要馬料,村民克服困難,不到1小時就交了2000斤馬草。

(解放軍攻打東山島)

向東山島進軍的途中,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31軍91師受到沿途群眾的熱烈歡迎。為了支援部隊,群眾主動搶修道路,有一個縣就有10多萬民工參加支前。為了順利攻取東山島,人民解放軍還進行了五次渡海作戰演習。

當一切準備就緒,蔣介石又派一個團到東山增援。為了抓緊戰機,不讓這批敵人站穩腳跟。1950年5月11日,人民解放軍發起攻打東山島的戰鬥,先在漳州古雷、雲霄等沿海一線,以數十門大炮,對準東山島的軍事目標,發起猛烈的轟擊。隨後,兵分四路從詔安、雲霄等港口駕船飛渡東山島,直撲敵人陣地,敵殘部除部分乘船逃走外,其餘人員全部被俘。

(解放軍渡海作戰)

12日拂曉,戰鬥結束,人民解放軍以傷亡極少的代價,取得重大勝利,共俘敵20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至此,除金門、馬祖等島嶼外,福建全省均告解放。

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辦公室副巡視員鍾健英:

解放東山島是人民解放軍渡海戰鬥中的成功範例,由於吸取了攻打平潭、廈門、金門的經驗和教訓,解放軍以較小的代價一舉解放了東山島,對於盤踞金門、臺灣的國民黨軍隊,起到重要的震懾作用。

艱苦鬥爭,解放福建

東山島解放後,金門國民黨殘敵陷於孤立。1953年,蔣介石不甘失敗,調動陸、海、空軍和傘兵部隊萬餘人,於7月15日晚由金門起航,分三路在東山島登陸。不料,金門守島的公安80團在民兵和當地群眾的配合下,對登陸之敵進行了英勇的抗擊,守住了陣地。由於解放軍增援部隊及時趕到,登陸的國民黨軍隊支撐不住,紛紛登船逃跑。

(解放東山島,解放軍登島)

解放福建的過程中,中共福建地方組織和人民武裝進行了艱苦的鬥爭,共消滅國民黨正規軍10多萬人,福建的人民武裝也發展到2萬多人,黨員萬餘名。全省各族人民,特別是老區人民,為福建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共支援糧食4000萬斤以上,柴草6000萬斤左右,船隻3000條以上,許多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