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百年也難得遇到一個周璇

——張愛玲

1

1920年8月,江蘇常州一戶蘇姓知識分子家庭,迎來一位女嬰的誕生,她長得俊俏,也機靈可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身為常州城的知名教師,父親為她取名蘇璞,璞乃未琢之玉,取其天然、純真之意。

蘇璞在家中排名老二,有一乳名為義官。

自幼被寄養在舅舅家跟著外婆生活。但是抽大煙的局長舅舅偷偷把她拐賣給了上海姓王的人家,蘇璞被改名叫王小紅。

未過幾年,王家出現變故,養父母夫妻關係不合,不久就離婚了。

她又被輾轉送到另一戶周姓人家,成了“周小紅”。

養父吃喝嫖賭,還染上了毒癮,缺錢時甚至打起了周璇的念頭,想把她拐賣到妓院當妓女。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周璇和養母葉鳳珠

關於那段日子,根據周璇自己的回憶:

“養母被迫去當幫傭度日,那個被鴉片燻黑了肚腸的養父竟喪心病狂要把我賣去妓院當妓女,幸虧養母及時搭救,才免去我一場更大的災難……那時,日子越來越苦,往往餓著肚子呆呆地坐著,口水直往肚裡咽……”

周璇11歲時站在乾果攤前,跟著旁邊的留聲機唱歌。清脆、稚氣的歌聲吸引了一眾人圍觀,這其中就包括明月歌舞社的鋼琴師。

周璇被張錦文推薦,加入了黎錦暉創辦的明月歌舞團。

與此同時,也遇見了她的白馬王子——同劇團的作曲家嚴華。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在歌劇《野玫瑰》的主題曲中,她唱到歌詞中“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一句,站在臺下的黎錦暉心有所感,笑稱:“你這句歌詞唱得好,你恰好姓周,改名為周璇吧。”

此後,蘇璞改周小紅為“周璇”。

周璇成名後,在雜誌上自述:

“周璇的名字就是黎先生為我起的。這樣,就決定了我以後的命運了。”

2

周小紅12歲演唱的《特別快車》被錄製成唱片,這是她的第一張唱片。記者在報紙上宣傳:“明月歌舞社裡又升起了一顆新星!”小紅踏出了演藝生涯中最關鍵的第一步。

1933年2月,明月歌劇社在北京大戲院演出,周小紅領唱抗日歌曲《民族之光》,她唱到最後一句“……團結起來抗日救亡,要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引來臺下觀眾熱烈鼓掌,以至於演員們前後謝幕了3回,觀眾方才停止鼓掌。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周璇14歲的時候,她演唱的《五月的風》和《叮嚀》等歌曲被百代公司灌製成唱片,成了流行歌曲。

在上海歌星評選活動中,周璇在上海各大電臺聯合舉辦的上海歌星比賽中,周璇以50票之差排在老牌歌星白虹之後,名列亞軍,並獲得“金嗓子”美譽。從此,她與龔秋霞、白光、李香蘭、姚莉、白虹、吳鶯音並稱上海七大歌星在上海七大歌星名單中。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 與周璇同時代六位女星簽名合照:左三是周璇

風姿綽約的上海灘開始迎來“金嗓子周璇”時代。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著名作家白先勇在《上海童年》中寫道:

“當時霞飛路上霓虹燈通宵不滅,上海灘到處都在播放周璇的歌。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人人口中哼唱的也都是周璇的歌。”

3

1935年,周璇與嚴華對唱的上海民歌《龍華的桃花》被灌製成唱片,並且在電臺播放;這首歌轟動一時,嚴華也因此被譽為“桃花王子”。

事業上蒸蒸日上的周璇,喜歡上了嚴哥哥。

直到嚴華要到南洋一帶去巡演,時間持續一年之久時,周璇按捺不住了。

離別之際,她慎重地將寫滿了自己心事的日記本交給了嚴華,並囑咐

“嚴華哥哥,這個日記本都是我以前的日記,我想讓你看一下,可是你必須答應我,只能出發以後在船上看,這以前不能看。”

嚴華打開一看,欣喜不已。巡演之後,都顧不上看看風景就急匆匆地返回了。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兩年後,1938年7月10日,嚴華和周璇在北平舉行婚禮。

不久周璇便懷孕了。但是由於工作辛苦,過度勞累,結果流產了,周璇心理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女強男弱的婚姻,在我們這個時代都會面臨諸多挑戰,更不要說那個時代了。

婚後的兩人都忙於工作,夫妻感情也慢慢的變淡。

隨著自己和丈夫的事業差距越來越大,收入差距也有點大,嚴華把作曲收入全部算在內每月也只有450元,而周璇每年要拍好多部電影,每部電影的報酬都在2000多元以上。

對嚴華這個伯樂、引路人,周璇恐怕真沒嫌棄過,但她越來越紅,賺的錢越來越多,嚴華嘴上不說,心裡未必會沒有波瀾。

兩個人的分歧和誤會開始產生。

有一回,“影業教父”之稱的柳中浩為了搶進度把電影早點拍完,竟把劇組人員鎖在攝影棚中,不讓出來。

嚴華心疼妻子,前去交涉,結果兩人越講越激動,槓上了。周璇覺得嚴華的所作所為讓自己很沒面子,也惱他控制慾太強,兩個人開始產生間隙。

當時的報章媒體,一直宣傳週璇和男演員緋聞,還將嚴華描繪成“外表斯文、內心兇惡”的直男癌,指責他吃軟飯,還動不動對周璇拳打腳踢。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周璇與嚴華

周璇和嚴華的婚姻亮起了紅燈,終於發展到1941年的某天,擔心被嚴華鎖在家裡不能出來,周璇索性住在了電影公司,一氣之下的嚴華,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警告逃妻”啟示,聲稱周璇捲款而逃。

周璇登報回擊:“璇非婢妾,何能堪此侮辱?”

破鏡終難重圓,1941年7月23日,雙方正式離婚。

4

周璇離婚後,在上海劇藝社邂逅了那個讓她心動的男人——石揮。

石揮是公認的戲痴,紅極一時,有“話劇皇帝”之稱。連曹禺先生本人看過他的戲後,也笑嘆一聲:石揮演得比我寫得更好。

處於事業巔峰期中的他,甚至說過一句很狂妄的話:

“我上場前要觀眾盼著我,在場上要觀眾看著我,下場後要觀眾想著我。”

石揮深深吸引了周璇,兩人慢慢互相吸引,開始密切交往。

在石揮的邀請下,兩人合作了一部電影《夜店》,雙方將演技發揮到了極致。

在拍攝的過程中朝夕相處,周璇婚變之後本已熄滅的愛情之火又重新燃燒起來,她對新來的感情既興奮又恐懼。

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來信請周璇儘快回港履行拍戲的合約,周璇決定去香港拍電影,在臨行前匆匆和石揮訂立了婚約。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石揮贈給周璇的照片

由於長期分居兩地,各自忙於工作,聯繫自然不多。

然而關於石揮的緋聞都已經傳到的在香港的周璇耳朵裡。

隔閡的產生,致使周璇不斷質問石揮,得到的卻都是一些敷衍 。

而周璇的抑鬱症,就是在這段時間被診斷出來的。

周璇曾經回過一次上海,與石揮見了一面,不過她話還沒出口,石揮就以周璇在報紙上說的“決不與圈內人配成佳偶”來反問她…..

兩個同樣高傲的人,一旦開始互相較勁,感情自然也是談不成了。

經過一陣難堪的沉默之後,石揮拍膝而起,長嘆一聲,效仿《亂世佳人》中白瑞德向郝思嘉告別的一個動作,轉身離去。

5

周璇在香港拍戲期間,經紀人徐小姐將綢布商人朱懷德介紹給她,朱懷德溫文爾雅,戴著金絲邊眼睛,給周璇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據說,每逢周璇拍戲,他都到片場,給周璇端茶倒水。甚至於,周璇上下樓梯,朱懷德都要上去攙一把。

很快,周璇就淪陷在他的甜言蜜語中。

只可惜,這一次,周璇是“被小三”了。

年近三十的周璇特別渴望家庭的溫暖,就相信了朱懷德的話,兩人同居了,還把自己的積蓄交給朱懷德,讓他去做生意。

周璇作為當紅明星,不明不白的身份總不是個長久之計。正當她準備公開戀情的時候。

“我是有太太的!”朱懷德說。

周璇幾乎當場就昏倒了。朱懷德在騙取了周璇的感情和全部錢財後,逃之夭夭。

此時醫生診斷她得了“精神分裂症”

萬念俱灰的周璇本想一死了之,卻發現自己已經懷上了朱的孩子,無奈之下,只得獨自產子。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周璇與朱懷德

高曉松曾在節目中講述了周璇從香港回到內地落魄的樣子,讓他非常痛惜。

“在深圳河邊,好友趙丹接回了已經不認識的周璇。當時周璇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洗過澡。所有的衣服都粘在一起,一層一層,而且還大著肚子。

趙丹把周璇安置到賓館休息。周璇洗澡都無法洗,趙丹用顫抖的手將周璇身上的衣服一點點剪開,那種情景不忍直視。”

一代歌后,首席影星,竟然落魄成這個樣子。

周璇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幾經周折,終於找到朱懷德,卻被質問:

“這孩子恐怕和你自己一樣,是領來的吧?”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和平鴿》劇照

1951年安排她主演了電影《和平鴿》,周璇扮演一個護士。在影片拍攝即將結束時,有一場獻血的戲,周璇聽到“驗血”兩個字時,像一道閃電刺破 了她脆弱的神經,她全身顫抖哭喊起來:

“驗血!是你的骨肉,就是你的骨肉!不信可以驗血!驗血!”

朱懷德因為詐騙周璇的財物,被上海法院判處7年徒刑,死在監獄中。

6

周璇精神錯亂的時候,她的身邊又出現一個男人——畫家唐棣。

周璇生病期間,唐棣一直悉心照顧著她,他們很快同居,周璇懷孕了。

周璇的閨蜜黃宗英,最後以詐騙罪和誘姦罪,將唐棣告上法院,在眾說紛紜中,周璇一直相信他,並竭力為他辯護,但事實卻非她所願,他最後被法院判處三年徒刑。唐棣被定為詐騙罪的原因是他自己供認了從周璇那裡得到兩根小金條和舊幣1200萬元。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周璇的精神受到刺激,病情又加重了。出於配合周璇治療的目的考慮,唐棣暫時被保釋了。

周璇生下她和唐棣的兒子周偉後不久,唐棣再次被逮捕。

唐棣入獄後,周璇精神再度受到了嚴重打擊,黃宗英趁機將她送進精神病院,自己控制了周璇的全部家產。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1957年,周璇的病情逐漸穩定了,發病次數也減少了,即將康復了。當時的《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等媒體都對周璇的情況做了詳細報道。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大眾電影1957年的報道

她在《上影畫報》上刊登了一封公開信:

“親愛的觀眾:我的病已經好了,快要出院了,就快要工作了。我一定在黨的培養下,好好拍電影,感謝觀眾們對我的熱愛和關懷。”

民國“金嗓子”周璇:多次被拐,14歲成名,終在精神病院英年早逝

周璇在精神病院住了六年,終於要出院了。全中國的歌迷和影迷都非常期待聽到她的歌聲和電影,然而就在她公佈復出消息後不久,一場從天而降的腦炎奪走了她的生命。

1957年7月19日,周璇突然患中暑性腦炎,發高燒一連幾天昏迷不醒。

當她醒過來時,拉住老友的手,用顫抖而虛弱的聲音說:“我的命真是……太苦了……一直見不到……親生父母……”

1957年9月22日,飽經苦難的一代歌后周璇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年僅37歲。

用嚴歌苓在《金陵十三釵》裡寫過一段話來形容周璇:

心太軟的人,快樂是不容易的,別人傷害她或她傷害別人,都會讓她在心裡病一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