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道崇村:“老爸茶”有了新喝法


海口道崇村:“老爸茶”有了新喝法


2019年1月1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志願者正在進行“益老爸茶”宣講。新華網發(蒲曉旭 攝)

“為什麼黃繼光、邱少雲敢於自我犧牲?那是因為有信仰!”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村委會副主任吳海山站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禮堂裡,用方言給村民們講故事。

故事裡,一群老鼠提出要給貓脖子掛上鈴鐺,以躲避其追捕。提議雖好,卻無一願犧牲自我而為之。吳海山說,這便是“沒有信仰”。

吳海山的聽眾,是圍坐在三張大圓桌前的村民。村民們喝著“老爸茶”,聽得津津有味。這是10月18日道崇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開展“益老爸茶”宣講活動的一幕。

道崇村位於海南島東北部,距海口市中心38公里。明末清初時,有村民陸續到此建房,自發規劃成為一個小市井。該村從明代崇禎年間開始產生至清代道光年間取名,故名“道崇村”。

在海南,年長者被稱為“老爸”。多為老人光顧的大眾茶店也被稱為老爸茶店。遍佈在長街小巷的簡易茶館裡,一壺澄澈的茶水,聚集起男女老少,或評說世道,或竊語家常,繚繞著獨特的海南文化。

瓊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利用當地這一特色風俗,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益老爸茶”宣講活動。在老爸茶店、公廟、房前屋後或田間地頭等村民聚集場所,發動轄區有威望的鄉賢、致富能手等,用小故事講大道理,用身邊事講新政策,以“接地氣”的方式宣講理論政策。

吳海山進行的宣講,正是這一活動在道崇村的落地。

“在喝茶聊天中插入話題,就不會顯得唐突,效果也比較好。”瓊山區“益老爸茶”宣講項目負責人蔡於樹介紹,宣講內容圍繞瓊山區委託高校教授編寫的口語化、鄉土化的宣講教材。在活動實際開展中,群眾除了能聽到理論政策,還能知曉身邊的好人好事,獲得一定的農技知識。

道崇村村民趙積富說,老爸茶宣講對他及時掌握國家給予農村和農民的政策幫助很大。

道崇村村民梁昌學也聽過多場老爸茶宣講。他說,自己長年外出打工,近些年回村務農,原本種果樹該施多少肥,樹長大了該如何修剪,打什麼農藥,他都不掌握,聽老爸茶宣講,填補了其知識空白,對種植蜜柚的他幫助很大。

老爸茶宣講還對梁昌學的思想認識有所啟迪。“以前我愛發脾氣,在聽過一些身邊的好人好事後,很受觸動,思想也有一些轉變,覺得不能隨意打罵小孩,更要尊重和孝敬老人。”梁昌學說。

18日,在道崇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吳海山進行宣講的大禮堂正在進行裝修,禮堂對面,一間被粉刷一新、點綴著水墨畫的牆壁上,工人們正用毛筆書寫著“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幾個字,這裡今後將成為“益老爸茶”宣講的固定場所。

截至目前,瓊山區共有包括吳海山在內的34名“益老爸茶”宣講員,已開展宣講60餘場。“‘益老爸茶’宣講為傳統的老爸茶店增添了新元素、新養分,加強了群眾感情聯繫、素養提升。”蔡於樹說。(新華網 蒲曉旭 趙葉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