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結束了在湖南江永縣最後一個地點,勾蘭瑤寨的拍攝。繼而,馬不停蹄地朝廣西富川岔山村前進。

下圖是在富川縣範圍的自駕路線,所行走之地點部分已經偏離了常規中瀟賀古道西線的走法。原因:反覆考慮,決定一定繞到保存較為完好的福溪古村和油沐兩座名氣比較大的風雨橋走走。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岔山村

岔山村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明中期是最興旺時期,因山開兩岔,岔山村因此得名。西北兩面與湖南接壤,秦漢時期從中原通過瀟賀古道進入嶺南的第一個入口。

從勾蘭瑤寨駕車至岔山村不需一小時就可以抵達,“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幾個大字醒目地矗立村口。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隆風雨橋,經歷幾百年的風雨,門樓早已破損,新修繕的另一邊門樓,風雨橋的名稱尚未來得及寫上。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興隆橋(當地縣誌記載為興龍風雨橋)始建於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 後經幾次小修。 橋體用大木為梁,一跨飛渡過河,跨度懸空6 米, 兩頭延伸,總長22.09米,寬6.6米,高2.3米,上蓋木板而成。亭由36柱抬梁構架,組 成上為歇山,下為硬山的頂,中間8柱建木樓,樓高3米,兩端封牆開中道門,楚越古道經過此橋。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瞭解岔山村的悠久歷史,必須要走進岔山村中斑駁的古老街道,方可見證其昔日的繁華,感受濃郁的古風與昔日的輝煌。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古老的酒坊、豆腐磨坊、雜貨鋪、油茶館兩旁密佈。該村正大力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竹編藝工、木工藝工、織錦工藝、米酒製作、腐竹製作及油茶、餈粑等飲食文化。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岔山村博物館,展示村民保留的農耕時期的古老瑤耕器物,都是農耕時期瑤民生產生活的物件,有碾米籠、石磨、谷桶等生產用具。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古商業街的另一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漢代隘口遺址。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目前,岔山村正在大興土木,還有一條從岔山村到秀水村長達5公里的古道正在鋪設還原中。

古村的保護是一種使命,而不是大幅度的變革,其作用是使得觀者得以接近並感受到真實的主題環境。

秀水 "狀元村"

秀水村坐落瀟賀古道東南一側,它以秀峰山為中心環山而建。

在這個崇尚自然的時代,使得對秀美的山、水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毛氏宗祠青磚綠瓦,龍脊鳳簷,蔚為壯觀。祠中立有毛衷、毛憲、毛順良等先賢的牌位,供後人祭祀。狀元樓建築雄偉,造型別致。天井池中種有綠荷紅蓮,高雅清麗。大廳正中塑有宋代狀元毛自知的坐相,軒昂俊雅,栩栩如生。

遺憾的是錯過了毛氏宗祠開放時間。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這是位於村口的古戲臺,昔日,逢年過節,村裡都會請來戲班子在這戲臺上唱戲。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夕陽西下,匆匆結束了秀水之行,天黑前一定要趕到下一站的福溪村。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福溪村

廣西富川縣朝東鎮福溪古寨,以其獨特的唐宋時代的古村落結構,瑤鄉少有的歷史人文景觀而著稱,如一顆古老而璀璨的明珠閃爍在富川的奇山秀水之間。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清晨的時候,是見證反映村民當下生活、工作的最理想時刻,辛勞的婦女在福溪邊忙碌地洗菜洗衣服,有說有笑大聲地交談。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村東古老的門樓上寫著“天澤福溪”4個大字,瀟賀古道遺留的大青石板街從村前而過,長達1000米。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風雨橋下是流過村前的福溪,溪水的源頭無法考證,福溪古寨原名叫沱溪,後因村裡人才輩出,人們認為是溪水賜與的福氣,便改名為福溪村。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鍾靈風雨橋,幾塊人高的生根石參差不齊立在橋頭,給行人出入、挑擔行走造成不便。破“四舊”立“四新”的年月,造反派欲炸掉,老一輩極力反對,他們蹲大石頭邊,保護著老祖宗留下來的生根石。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肩挑重擔或荷鋤或攜筐幹活的村民,不時從這古老的青石板路走過,而他們的生活還持續維持著這種古老狀態方式。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石板街中間或旁邊很多處有天然石,今天的石板街已被磨損並光滑,有的地方局部明顯下陷,不時可以看到禽畜和耕牛行走。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福溪村共有十三個門樓,呈敞開式,立柱、抬梁、屋簷造型古色古香,每一座門樓都掛有進士、文魁、武官等功績牌匾,門樓成為了光宗耀祖的地方。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福溪村歷史上出了5位進士和35位頭上戴有官帽的人士,一塊塊彌足珍貴,官宦恩賜的牌匾透露著它的榮耀與尊貴。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殷廟。整座廟宇皆用質堅如石的古楠、大水杉木、香檀木建成。廟高6.13米,進深21.94米,面寬20.86米主柱和託柱,剛好是120根,所以又稱百柱廟。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與廟宇相依相伴的古戲臺,曾經在暮藹晨曦中,閱盡了香客虔誠的祈禱和歲月的輪迴,戲臺上也曾經是夜夜笙歌,人們聽絲竹悅耳,看透了世間將相和古今賢人之風流韻事。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離開福溪這座七朝古寨,天開始放晴。曠野裡,彎彎曲曲古道上的另一座風雨橋,在視野中變得越來越小......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油沐風雨橋

回瀾風雨橋位於富川縣油沐鄉沐籠村下花園和三園櫟村之間的黃沙河上。

雨後初晴,油沐山清水秀,頗有一點世外桃源的意味,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明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它比馳名中外的三江程陽風雨橋早建300百多年。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回瀾橋下500多米有座青龍橋,兩座橋在當地又稱姐妹橋。從外觀看,回瀾風雨橋雖然建築在前,但是構造比較簡單,青龍風雨橋雖然建築在後,但稍顯複雜。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兩座看起來建築十分簡樸的廊橋,風來雨去,江山都已經幾經易代,它們居然能夠在遠離世外的田野之間,歷數百年而不倒。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當天受到颱風”白鹿“影響,到達麥嶺時風雨交加,此時決定直奔離它不遠的葛坡鎮的深坡老街。

深坡老街

深坡是富川縣葛坡鎮的一個小村。據古籍記載,深坡村的形成始於南宋末年。時任桂林府通判蔣雷發(湖南省江華人)卸任還鄉路經此地,驚歎此處風水獨特,蘊含靈氣,遂選擇在此定居。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深坡曾是瀟賀古道上的一個驛站。古道大約每隔二三十里設置一個驛站,供走南闖北的人歇腳用。有驛站的地方總是比較繁華,所以深坡現在雖是一個村,但在過去是一處街道,如今當地人仍習慣稱它“深坡街”。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深坡街幾乎每個小巷都出人才,巷口的門樓掛著歷代嘉封題匾不計其數,可想而知當年人們該有多麼榮耀。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村中還有歷代建立的書房10多座,保留完好的還有五座,較著名的有“恕堂書屋”、“汲古書屋”均建立於清咸豐末年。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深坡古村落主要以三鑲石板街為主,全長800米,據文物專家考證,三鑲街為該村中過進士才能鋪設,從史籍中可以互相印證。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古道的交通作用早已淡化,繁華成為過去,深坡由古道而發跡,也因為古道“退出歷史舞臺”從熱鬧的街道迴歸到了寧靜的小村。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富川古城

富川縣城,也走到了秦所築陸路“新道”的終點,同時又是水路的起點。軍隊、商賈、百姓終於不用步行,可在此下水坐船前往賀州,甚至直接出海。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古城和碼頭,位於縣城以南約15公里的古城街,那裡現在已經是一座水庫,老古城已被龜石水庫淹沒。

在瀟賀古道上——廣西富川縣

隨著時代的變遷,你也許想象不到;在這茫茫的水面下,竟然沉睡著一座曾經繁華,風光的古城。

至此,從瀟賀古道起點湖南道縣,至陸路最後一站的廣西富川古城街,剎那激情做火種的4天古道之旅隨之結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