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這個名字非常好聽,古人為什麼要改為“西安”?到底是誰改的呢?

幻想鄉292


長安沒有改名,今天長安依舊在,只不過叫長安區,隸屬於西安市

長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建立之初,周文王時曾定都於此,築設豐京城,武王即位後再建鎬京,合稱豐鎬。

公元前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鎬京被焚燬,之後繼位的東平王遷都洛邑,史稱“平王東遷”。這個事件也標誌著西周滅亡,東周開始,鎬京隨後也被廢棄。

此後鎬京所在的關中地區被賜給秦人,秦人在鎬京附近的建都咸陽城。需要說明的是,咸陽和長安真的不是一個地方,咸陽在渭水以北,而長安則在渭水以南,不是一個城市,自從秦孝公之後,咸陽城2300多年以來從沒該過名,至今陝西還設有咸陽市,在西安市的西北部。

漢朝建立後 ,漢高祖五年置長安縣,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興建長樂宮,設都於此。兩年之後劉邦又營建未央宮,同年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未央,因地處長安縣,故名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

在整個西漢時期,長安一直是帝國的都城。西漢末年,長安城毀於綠林赤眉起義。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定都洛陽,長安被稱為西京,稱為作為帝國的陪都。

到了東漢末年,董卓霍亂國家,關東群雄起兵討之,為了抵禦各路討伐的義軍,董卓焚燬洛陽,將都城又遷回長安。後董卓敗亡,曹操將漢獻帝迎往許都。

此後的曹魏和西晉都將都城定在洛陽,但長安依舊是作為陪都,地位很重要。到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北魏、北周都選擇在長安建都。

隋朝建立後,漢代修建的長安舊城幾經戰亂已經非常破敗,於是隋文帝在漢代長安城的東南處選了一處新址,重建了一座都城,定名為“大興城”。大興城的面積達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築學家宇文愷主持規劃建設,大興城也成為唐朝長安城的基礎。

唐朝建立之後,唐高祖李淵繼續以大興城為首都,並將大興城的名字改回了長安,但這座長安和兩漢時的長安已經不在一個地方了。唐朝時期的長安是長安城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時期,也是最讓中國人緬懷的一個時期。

唐朝末年,長安再度遭遇戰火摧殘,唐末軍閥佑國軍節度使韓建在控制長安後重新修建了長安城。為了便於軍事防守,韓建放棄了長安的外廓城,將原來的皇城作為新城,這也是長安歷史上最後一次大建,之後的長安城沒有再挪動過。

(長安城變遷)

唐朝之後因為開封無險可守,北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曾想過定都長安,但是因群臣反對而失敗,北宋相繼在長安設立置陝西路和永興軍路。金代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代設奉元路,明代設西安府。

此後清朝和民國都沿用了西安的稱呼,民國時期曾一度重新啟用長安市的名稱,並準備將定陪都與長安,為此還成立了“西京籌備委員會”。不過隨著抗爭的爆發,國民政府擔心長安守不住,於是將陪都定到了重慶,抗戰結束後再度恢復了西安市的稱呼。

不過雖然名稱在不斷變化,但這是都是市級和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的變化,長安城所在的長安縣一直沒有變。長安縣的建制從西漢開始一直持續到2002年,前後共延續2204年之久。

(唐代的長安城以朱雀大街為界,東部屬於萬年縣轄區,西部屬於長安縣轄區)

(到了2002年之後,長安縣就變更為長安區,但長安的名號依舊沒有變)


千佛山車神


我們都知道現在西安在歷史上他也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那就是“長安”。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影響還是吸引力都會“長安”這個名字更加的有名,如果現在旅遊肯定也會有源源不斷的人會因為“長安”這個優美的名字而來的呢!那麼古人為何要將“長安”改為“西安”,豈不是有些得不償失呢?




古人也並不能知道長安這個名字會對後來造成這麼大的影響。那麼是誰改了這個名字呢?



最初的“長安”並不是那麼的出名,我們知道早在秦朝的時候是將都城建在咸陽,後來劉邦建立了漢朝以後,認為秦朝的咸陽的確是一個四通八達,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方,但是劉邦這個人過於迷信,他覺得秦朝定都咸陽導致了秦朝的統治過於的短暫,於是他就在咸陽的周圍找了一個地方定都,這個地方就是“長安”。但是這個地方在歷史上並不是名喚“長安”,劉邦通過一個算命的給他取了這個名字,算命說到:“長安便是長治久安的意思。”劉邦聽了以後變很開心,從此便叫長安。


長安是怎麼改為西安呢?

長安在經過隋唐之後變得更加的繁華,元朝也是想定都長安,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可是他們都沒有想過改掉這個名字,直到明朝時期,朱元璋平定了南方以後,便派徐達等人去討伐北方,徐達攻下奉元路之後朱元璋便將“長安”改為“西安”。這樣西安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

朱元璋為何將長安改為西安呢?



西安的意思就是西邊安定,當時元朝的統治者覺得西安始終是漢人的都城,所以並沒有加以重視,忽必烈讓自己的兒子去長安這個地方鎮守,並賜封號“安西王”,長安位於元朝統治的西邊,但是由於後來安西王叛亂以後,朱元璋便將長安改為西安,意思就是西邊安定。其實朱元璋當初也是糾結是將長安改為西安還是安西,後來朱元璋還是將長安改為西安。



不知道大家是更喜歡長安這個名字還是西安呢?歡迎發表評論


司徒歷史


長安是首都名,西安廢都千年,已經配不上長安大名了。北京如果不是首都只能叫北平。南京應該改金陵。不過是現在不講究罷了。名過其實不是好事。叫西安就挺好的,坐鎮大西北。


文武一帆風順


現在有很多人常說:“三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五百年中國看北京,千年中國看西安。”

西安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城市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西周文王建都於此,稱豐京。又讓他兒子在灃河對岸修建鎬京,此後合稱豐鎬。到了西周幽王,就是那位烽火戲諸侯的昏君,被遊牧民族犬戎殺了,鎬京也被毀。故此周平王遷都到商的舊都偃師附近改稱為洛邑。到漢劉邦建都於此改稱長安,長安這個名字就開始影響中國歷史一千多年的時間。當然有些人可能較真一些,不應該算上東漢以及之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實東漢時期也僅僅是把政治經濟中心遷往洛陽,長安依舊作為宗廟的文化和祭祀中心稱為為西京,並未廢除。而南北朝的西魏和北周依舊建都於長安。長安在這段時期還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到了隋唐時期就更加輝煌了,隨著大運河的開通,南方的經濟作物可以支援北方,長安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成為了大唐對外貿易的窗口,盛極數百年。可惜過度的開發,導致了長安周邊環境的嚴重破壞。再加上整個地球氣候的變化,400毫米降水線的南移,關中地區長年乾旱,糧食供應已經完全需要南方漕運支持。長安的經濟地位急劇下降,洛陽鄭州一帶作為政治中心反而在經濟上更加便利。所以趙匡胤定都到了鄭州,捨棄了關中的政治地位。同時期西夏王朝建立,關中地區就成為了北宋與西夏之間戰略緩衝區。進一步加速了長安的衰敗。但此時的長安也不是沒有自己的風采,作為千年古都,其文化地位難以撼動。西安著名碑林形成於此,後來又有全真教誕生於此,等等。

改稱西安則是朱元璋的功勞,由於其戰略位置的突出,關中地區的穩定可以確保漢中、四川、湖北、河南、山西的地區的安全。廢都長安的作用不可忽視。元朝後來將關中地區稱為奉元,就是強調其對中央政府的重要性。朱元璋對此也是認識深刻,將自己的二兒子封為秦王鎮守於此。至此以後,西安就逐漸從中國的政治舞臺中退出。明清時期均只作為西北門戶來看待。而任何以為被封到西安的官員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中國的政治。西安因其地理位置而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軸心毋庸置疑,沒有那個中央政府敢忽視西安的存在。

當然西安這個名字沒有長安那麼大氣,有偏安一隅的嫌疑。但是,從全國的政治重心來看,西安地處全國中心地帶,是東西的交通要道,是連接南北的重要關隘。作為國都確實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然而作為政治中心來講,反而成為了限制條件。自五代十國之後,南方經濟體系愈來愈發達。整個中國地區的經濟中心已經移向長江中下游地帶。到北宋時期,整個大宋的商業經濟體系必須依靠南方經濟支持才得以繁盛。北方農業經濟根本不能支撐北宋政權一百多年對遼夏之間的民族戰爭。更別說關中以西的經濟作用了。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商業經濟體的戰爭成本要遠大於北方遊牧經濟體系。最終趙構在權衡利弊之後,不得不捨棄整個北方領域。此後南方經濟體利用海上絲綢之路,就一直獨霸中國經濟體。直到朱元璋一心想要恢復整個農業經濟體,故而採取禁海壟斷官辦貿易。北方農業經濟才得以恢復生機,國家政治中心才得以回到北方,北京才能安穩的成為國都。後來清末民初時期以上海、廣州為核心的南方經濟體再次發力,再此使整個國家的經濟中心南移。形成現今的南強北弱,東快西慢的經濟格局。故而西安對於南方的影響力還是太差。若作為政治中心,其控制力還是差強人意,尤其是沒有火車的時代。也是漢唐盛世之後總會出現長期分裂割據時代的原因之一。


王曉強30


歷史上作為國都的長安,是取長治久安之意,是皇帝美好的願望。而唐之後的長安不再作為都城,大明皇帝朱元璋封自己的二兒子為秦王坐鎮長安,意在安定西北各省,遂改名西安。


二先生583


問朱元璋,朱元璋改的。


HELLO59002932


朱元璋改的,


上上籤25100179


改回長安最好!特別是萬止鹹合併之後,兩方均可接受的稱謂。


田野愚夫


西安是安定西北的寓意,長安是長治久安,表明了不同時期的國家狀態不同,沒必要改名字。況且,西安還有個長安區,說改名字,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太大了,牽一髮而動全身,實屬沒有必要。


Roboer


西京是不是好過西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