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影》裡的“沛傘”火了,但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怪異的兵器

《影》火了,觀眾都不僅被張藝謀的才華所驚歎,更是被鄧超精湛的演技折服,不過在我看來,《影》的大火除了這兩人之外,還有一點不能忽略,就是電影中境州使用的那把叫“沛傘”的兵器,我相信很多觀眾對電影裡使用“沛傘”大戰的那兩場戲意猶未盡吧。無論是境州和楊蒼單挑那段,還是田戰率領士兵攻佔境州城那段,都非常的引人入勝。

張藝謀《影》裡的“沛傘”火了,但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怪異的兵器

“沛傘”形狀似傘,傘面全由刀片組成,可攻可守,可近戰可遠攻,是境州為了破解楊蒼的刀法而特意打造的兵器。這把兵器的造型相當怪異,傳言是張藝謀特地設計打造出來的,歷史上並沒有這把兵器,可以說張藝謀是這把兵器的開創者。

張藝謀《影》裡的“沛傘”火了,但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怪異的兵器

但是說到造型怪異的兵器,“沛傘”應該算不上鼻祖,早期的電影中就有專門介紹一種稀有兵器的電影,那就是來自1975年上映的邵氏電影《血滴子》。相傳血滴子產自雍正年間,雍正皇帝為了加強統治,命人打造了“血滴子”來武裝自己的暗殺部隊,專門暗殺那些反對自己意見的大臣。“血滴子”造型神似一個燈籠,頂上連著一根鏈子,用以操縱“血滴子”內藏的刀鋒,控制“血滴子”的人趁人不備將其罩在頭上,撥動機關即可輕易取其首級。

張藝謀《影》裡的“沛傘”火了,但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怪異的兵器

本來傳說的已經神乎其神了,電影中更是進行了誇大處理,據其電影介紹,“血滴子”練大成者可在百步之外取人首級,這是什麼概念?如果一步按0.5米計算的話,百步可是有50米的距離,這麼遠的距離,你扔個標槍都不一定能扔這麼遠,何況是造型笨拙的“血滴子”,而且扔到是一回事,還要保證“血滴子”能準確的罩到敵人的頭上,從理論上來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藝謀《影》裡的“沛傘”火了,但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怪異的兵器

不過電影顯然不打算考慮牛頓的感受,電影裡的雍正皇帝看到“血滴子”的威力之後,就找製作“血滴子”的人,讓其挑選12名精銳加緊練習使用“血滴子”,而且這個練習也很沒有章法,就是一群人一人拿一個“血滴子”往木頭人的頭上扔,扔上一拉鍊子木頭人的腦袋就被切掉了,這練習速度,簡直是神速,沒幾天,這個人挑選的練習“血滴子”的人就能隔牆套住木頭人的腦袋了,我很好奇,在沒有視野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的。

張藝謀《影》裡的“沛傘”火了,但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怪異的兵器

但是電影終歸沒有比較計較太真,何況這還是一部有超過40年曆史的電影了,說這部電影更多的是讓大家瞭解一下歷史上關於“血滴子”這種兵器的傳說,因為這個兵器實在是太過於匪夷所思,比之“沛傘”是有之過而無不及,畢竟沛傘好歹還是拿在手上的兵器,“血滴子”就徹底是傳說中的兵器了。

張藝謀《影》裡的“沛傘”火了,但歷史上還有一個更怪異的兵器

那麼,你覺得“血滴子”這種兵器如何呢?相對於“沛傘”是不是更加具有傳奇色彩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