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活好靠的是心態

人到中年,活好靠的是心態

小時候,以為幸福是一件東西,得到了就快樂;長大後,覺得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了就快樂;直到成熟後才明白: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悟了就快樂。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不在於聰明與愚笨、出生和境遇,而在於心態的不同。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切福田,皆由心造。你有什麼樣的心態,過的就是什麼樣的生活。

心學創立者王陽明曾說:“人生慌亂不堪,根源在於得失心太重。”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婦人含辛茹苦拉大了兩個兒子。

大兒子會做油紙傘,小兒子會編織草帽。靠著這手藝兩個兒子也能養家餬口了,但老婦人卻每天憂心忡忡。

晴天她愁,雨天她也愁。

鄰居問她為啥事,她說:天晴了,我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下雨了,我又擔心小兒子的草帽沒人買了。

鄰居說:天晴了,小兒子草帽就賣得好。下雨了,大兒子傘就好賣,多好的事啊。

生活中的許多事,就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如果我們經常患得患失只看到壞的一面,心就容易累。

同樣是半瓶水,消極的人說:唉,只剩半瓶水了;

樂觀的人卻說,幸好還有半瓶水。事沒有變,只是心態變了,人生就變了。

真正的幸福,並不是我們擁有多少物質獲得多少認同,而是看待事物時的心態。

李敖和余光中素來不和,他常常在公開場合罵余光中。

可是,余光中在面對李敖三番兩次的挑釁時,並沒有勃然大怒,反唇相譏,反而顯得很平靜。

在一次採訪中,有記者對此十分不解,便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光中沉思了片刻答道:他天天罵我,說明他的生活不能沒有我,而我從不搭理他,證明我的生活可以沒有他。

一個人當他擁有豁達的心態時,就不會因為別人不中肯的評論而憤怒,也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正如楊絳先生百歲時曾感言: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楊絳先生一生坎坷,經歷了歷史的大動盪和痛苦,到晚年能平靜從容,全靠心態平和,才能活得通透。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人和事,煩惱的根源其實都在自己。

心態不好,就是心太小了。

心態的"態"字,拆開來看,就是心大一點,心如果大一點,心態怎麼會不好呢。

就像一粒鹽放在一杯水裡,水會變鹹;但如果放在大海里,就毫無影響。只有心態足夠大,才能包容一切。

生氣,是因為你不夠大度;鬱悶,是因為你不夠豁達;

焦慮,是因為你不夠從容;悲傷,是因為你不夠堅強;

惆悵,是因為你不夠陽光;嫉妒,是因為你不夠優秀。

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寬容,就有多少歡樂。

痛苦與歡樂都是心靈的折射,就像鏡子裡面有什麼,決定於鏡子面前的事物。

心裡放不下,自然成了負擔。

計較的心如同口袋,越裝越多越沉重;寬容的心猶如漏斗,時常保持清零的狀態,才能輕鬆上陣。

有這樣一個關於情緒的故事,說明了心態對人的重大影響。

一天死神來到一座城市,說:我要從這座城市帶走一百個人。

一位老者聽到後,搶在死神到來前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大家。

然而,當天跟著死神離開的卻有一千人。

老者憤怒地問死神:你為什麼說謊,不是說只帶走一百人嗎?

死神聽後平靜地說:我帶走的只有一百人,可焦慮和恐懼帶走了其他人。

這就是情緒效應。

中醫裡常講:很多病都因氣而生,氣順則百病消,說的也是心態對健康的影響。

一個好的心態甚至可以決定我們的人生。

馬雲說:人的心態決定姿態再決定你的生態,心態好自然會好起來。

心態好,人緣就好,因為懂得寬容;心態好,做事順利,因為不拘小節;心態好,生活愉快,因為懂得放下。

心態好的人,處處圓融,處處圓滿。

好的心態,能激發人生最大的潛能,也是最大的財富。

有的人負債幾十萬就跳樓了,有的人負債上百萬還談笑風生,有的人負債上千萬,還能絕地反擊,東山再起。

到最後,活的就是一個心態,贏的也是一種心態。

保持好心態不僅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

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愛抱怨,日子越過越糟,積極樂觀,日子越來越滋潤。

人是什麼心態就是什麼命。心態好的人,命好一輩子;反之,心態差的人,命苦一輩子。

得與失本就很平常。人生就是一邊得到,一邊失去。

當一個人能夠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活的得失時,那他會得到很多意外驚喜。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

心柔順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淨了,處境就美好了;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

心寬了,煩惱自然就少了,日子自然就順了,人生也就圓融自在了,看得淡了,一切皆釋然。

你若覺得快樂,幸福無處不在;你為自己悲鳴,世界必將灰暗。

順境淡然,逆境泰然。是非常有,不聽當無。

人生長不過百年,生命也不會重來,擁有一個好心態,終能迎來柳暗花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