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特雷莎·梅卸任首相後還可以回到下議院當議員?

不是初一是初八


特蕾莎梅在本週六眉開眼笑地現身下議院,為約翰遜的脫歐新協議站臺。她還幽默地表示自己站在這裡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令全場鬨堂大笑。梅姨用這樣華麗的現身,宣佈自己以議員身份迴歸英國政壇!




特蕾莎梅卸任首相,怎麼還當起議員?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清楚,首相是由議員中產生。

這是由英國的選舉制度所決定的。英國大選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不同,是選議員而不是選首相。目前英國下議院共有650名議員,每個議員代表一個選區,為該區選民表達訴求。分別是英格蘭533個,蘇格蘭59個,威爾士40個,北愛爾蘭18個,有點類似於我們的人大代表。

各黨派會在大選前遴選本黨英傑分赴650個選區角逐議會席位,主要有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三大黨競爭,其餘小黨可以忽略不計。
【梅姨回到後排當議員】

議員又是怎樣競選?這個選舉方式被稱為“簡單多數”法。三大黨派出有選舉資格的候選人一起競爭,通常是抬高自己貶低對手。大選之日投票,每位選民只能支持一位候選人,看誰獲得最多數就自動當選。這裡有個弊端是:假設某選區A獲得5萬票,B獲得4萬票,C獲得3萬票,總共12萬的選票A並沒有獲得過半支持,但同樣當選。換句話說A只需超過B一票即可,其餘的都是廢票,這樣的民主值得商榷。

最終,三大黨誰獲得議員的席位最多,在下議院就擁有絕對話語權,成為執政黨,執政黨的黨魁便是首相。特蕾莎梅當選的是梅登黑德地區的議員,得以進入下議院。當卡梅倫下臺時,特蕾莎梅參與競選首相,實際競選的是執政黨----保守黨黨魁大位。



概括起來就是:英國公民投票 →決定→ 議會議員→席位超過50%(不夠則組聯合政府)→ 執政黨→黨魁→ 英國首相。因此特蕾莎梅首先是下議院議員,然後競選執政黨黨魁,最後做了首相。她雖然辭去了首相,但議員任期並沒有結束,只要願意她當然可以繼續履行議員職責。

特蕾莎梅沒有像絕大多數國家領導人,卸任後過起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寫寫回憶錄、參加論壇消磨時間。而是選擇繼續當議員,因為她太熱愛政治了,這一生都為政治而活。

從12歲起,她每週末都在保守黨辦公室幫忙做事,耳濡目染。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又加入了有“政治家搖籃”之稱的牛津大學辯論社,立志要當英國女首相。上世紀80年代起,特雷莎•梅正式投身政治,從保守黨基層一步步向上攀登,朝著她的目標前進。



然而,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上任接手了英國脫歐這個爛攤子,人稱“脫歐”首相。深陷困境,無法施展所長,被迫匆匆下臺。相信梅姨仍心有不甘,滿腹委屈,不如以議員的身份繼續留在政壇,貢獻自己的一份熱枕。這難道不值得英國人民尊重嗎?


鷹視國際


這是你沒搞懂英國的政體,懂了就很容易理解。目前世界上行政系統和立法系統關係主要就是兩種,一種是“議行一體”,一種是“議行分離”。

英國🇬🇧就是“議行一體”的議會制君主立憲國家,也叫內閣責任制國家。所謂“議行一體”就是政府總理及政府各組成部門部長都從議會議員中產生,內閣總理既是政府首腦,又是議會議員,一般還是議會多數黨領袖或者議會黨團領袖。

在英國你要想成為內閣大臣,你首先必須入黨,加入某個大黨,在黨內崛起後或者黨內認可,就派你參加議會議員選舉,代表該黨去競選某選區議員資格。當你所在的黨成為議會多數黨時候,就看你黨內的人事安排。如果你在黨內競選中當選黨魁或者議會黨團召集人,那麼國家元首就會任命你為政府總理,負責組織領導新一屆政府。一般情況下,如果議員不是議會多數黨領袖,他是沒辦法組織新一屆政府的,他提出的政府部長人選、預算案、徵稅案都沒辦法在議會獲得通過,也就是說你啥也幹不成😊。所以在英國,任命議會多數黨領袖當政府總理已經成了約定成俗的不成文規則。

特蕾莎只是辭去了政府總理職務,但她的議會議員職務依然存在。下議院議員是全國直選產生的,議員只需要對所在選區的選民負責,除非議員有違法犯罪行為,否則是沒辦法剝奪議員職權的。

還要注意一點是,在議會制或者內閣責任制國家,內閣總理辭職往往不是一個人辭職,而是內閣集體辭職。如果議會不重新選舉,那麼就繼續由該多數黨組織新政府,比如梅姨辭職,保守黨推選出新黨首約翰遜出來組織新政府;如果議會要重新選舉,那麼就由該多數黨組織看守政府,直至新一屆議會選舉完成。

手機📱打字好累[摳鼻][摳鼻][摳鼻]




conan888


2019年6月7日,前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因為在“脫歐”問題上難覓知音而不得不宣佈辭去保守黨黨首職務,7月24日鮑里斯·約翰遜接替特蕾莎·梅成為新一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女士雖然辭去了首相職務,但並沒有因為違法亂紀而被剝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因此當梅女士歸隱田園後,按照英國現行法律她仍然有資格參加自己居住地所在選區的下議院議員選舉。而且如果該選區內有人聯名推薦特蕾莎·梅的話,她當選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梅女士當選下議院議員成功後,憑她的政治才能和影響力,要重新創造自己昔日輝煌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特蕾莎梅女士畢業於世界名校牛津大學,1986年當選倫敦市議員成功,1997年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2002年當選保守黨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2010年當選英國內政大臣,2016年7月接替卡梅倫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二位女性首相。特蕾莎·梅任首相期間雖然在“脫歐”問題上惹怒了不少英國人,但它在打擊恐怖主義、降低犯罪率、整頓警隊風紀等方面還是有所建樹的。同時特蕾莎梅女士在反對外來移民方面態度強硬,也使她贏得了一些英國國民的支持。特蕾莎·梅女士在國際上也相當有影響力,在2016年9月彭博世界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上梅女士竟然名列第一。



豐富的從政經驗、較大的政治影響力和不錯的人緣,加上自身堅毅果敢的行事風格,使特蕾莎·梅女士在辭去首相職務後仍然能夠受到不少人的尊敬,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支持或提名她競選議員其實非常正常。不過也正是因為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使梅女士明白政壇搏擊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艱辛。政壇風雲變幻莫測、政敵的虎視眈眈、國民的高期望值都使得梅女士不敢有絲毫大意,往後等待梅女士的會是“錦繡前程”還是“一蹶不振”,那就要看梅女士自己怎麼去為維護英國國家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了。



廣雅樓觀世界


這種現象發生在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大不列顛不足為奇,完全符合英國的政治規範。特蕾莎梅本來就是英國下議院議員。2016年特蕾莎梅接棒前任首相卡梅倫出任英國首相。而當時特蕾莎梅正是以英國下議院保守黨領導人的身份擔任英國首相。當然了,更需要強調一點的是,她同時也是下議院保守黨的一名議員。

英國首相的選舉並不是直接選舉的,而是由英國下院多數黨領袖或者多個黨派組成政黨聯盟的首領出任首相。更簡單點說,理論上只要是下議院保守黨佔多數席位,那麼下議院保守黨內的議員張三李四都可以擔任黨魁,進而出任首相,最主要的是辭職或者卸任之後還可以繼續回鍋,以下議院議員的身份繼續參與政務。特蕾莎梅之所以能夠卸任首相還可以回到下議院當議員,也是這個道理。

2017年6月8日,英國議會選舉之後,下院一共650名議員,其中保守黨佔318席,工黨佔262席。這兩黨所擁有下議院將近90%的席位,毫無疑問英國下院政治博弈的主角就是保守黨和工黨。特蕾莎梅,和英國現任首相約翰遜都來自於保守黨,這才能夠相繼擔任保守黨黨魁,按部就班的出任英國首相。

換言之,如果約翰遜能夠抵抗得住來自保守黨的阻撓和打壓,順利解決英國脫歐問題,那麼可以繼續擔任首相。否則的話還可以像特蕾莎梅一樣,坐到下議院大廳後排繼續當議員。

特蕾莎梅是繼撒切爾夫人之後,英國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也是一個為實現英國有協議脫歐而兢兢業業,殫精竭慮的領導人。只不過英國脫歐是事關英國多方群體的利益,再加上反對黨工黨的阻撓,最終導致特蕾莎梅黯然下臺,淚灑唐寧街10號。如今特蕾莎梅也已經走出陰影,重拾信心回到英國下議院,和現任首相約翰遜共同努力實現英國如期脫歐。特蕾莎梅是英國脫歐的犧牲品,同時也是脫歐亂局中一個最值得點讚的人!


明空奕奕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瀏覽支持。同時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不是回去做議員而是本來就是議員,不過當了首相,現在不當首相當然要回去做老本行。

這裡就必須談一談英國的內閣制度和美國式的三權分立制度在運作上的一些區別。

英國的內閣制度下,議會集立法行政和司法最高權力於一身。包括首相在內的各個大臣都是從議員當中形成的,本身並不獨立於議會。說到底,英國的內閣政府實際上是議會中一部分議員組成的受議會委託進行行政管理的機構。首相不是直接由民眾選舉產生。要成為首相,需要帶領所在政黨或者政治聯盟在議會選舉中獲得過半席位,從而取得組閣權。各機構的主要負責人也就是大臣,都要從本黨或者政治聯盟當中的議員當中選取。在議會並沒有進行重新選舉的情況下,如果原來的首相辭職,則由其所在政黨重新推舉新的首相。從司法層面上看,英國下議院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最終審判權,歷史上查理一世死刑判決也是由英國下議院做出的。時至今日,英國下議院依然有權推翻英國最高法院所作出的任何判決。因為從法律層面上講,英國議會的審判權高於最高法院。

美國式的總統制模式下實行三權分立,國會政府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間是一種對抗性的權力關係。美國國會的所有議員都是由選舉產生的。但是議員本身不會兼任美國政府的實權職位。一旦當選,原則上就要辭職。至於美國副總統,因為在政府當中並無實權,所以在充當了美國參議院的議長。美國的總統是由民眾通過間接選舉的方式產生的,副總統與總統是一同參與選舉形成的。美國的各部部長由總統任命,和議會並無關聯。參議院擁有人事審查權,但一般不會主動駁回總統的提議。最高法院的法官實行終身任職制度,除非去世或者主動辭職,以及因特殊原因而被彈劾,不能主動強迫其離職。當出現空缺以後由美國總統指認新的法官。

回到英國原首相特雷莎梅本身,其實她並非通過選舉方式而取得首相職位的。前任首相卡梅倫因為公投脫歐成功而引咎辭職。她以救火隊員的身份出來接替首相職位,但最終還是沒有能夠處理好此事,不得不黯然下臺。無論是在哪一個階段,她本身都擁有議會的議員身份。這個身份是選民通過選舉的方式賦予她的,從權利角度上看,沒有人能夠在無理由的情況下剝奪她的權利。只要不辭職,那麼完全可以按照政治運作的原則,保留身份直至到下一個大選之前。如果下次大選繼續當選,她還可以依舊保持議員身份。


zyb38537240


是議員的任期還木有過期還有效,所以還可以上班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