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將軍府

塞外江南詩畫伊犁

伊犁將軍府是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的將軍府。位於新疆伊犁地區霍城縣惠遠鄉境內,軍府設在惠遠城內,惠遠鄉東側,南距伊犁河約7.5千米,東南有惠遠老城。主要建築有軍府大門,將軍府正殿,將軍亭、東西營房、客房、書房等。大門單簷硬山布瓦頂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抬梁式木結構建築。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伊犁將軍府


攝影:南京虎哥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舊址在新疆霍城縣惠遠城內。現城內還保留著將軍府舊址,伊犁將軍府舊址坐北朝南。院內古木參天;廳堂、臺榭、曲徑、迴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瓏的“將軍亭”已修繕一新,佇立在青松綠樹之間。昔日將軍府門前的一對造型奇特的石獅,仍存院內,神態逼真,惹人喜愛。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了準噶爾大小和卓的叛亂,統一了西域。乾隆二十七年(1762)設立了“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是清朝地區最高官職。統轄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額爾齊斯河上游,天山南北兩路,直至帕米爾等地的軍政事務。1764~1777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遠、綏定、寧遠、拱震、塔勒奇、廣仁、瞻德、熙春、惠寧等城,歷史上稱為伊犁九城。1871年,沙俄大舉進犯伊犁,佔領並徹底破壞了惠遠等九城。1881年清政府收復伊犁。1882年在舊城西北7千米處重修了現今的惠遠城。城內有將軍府、參贊大臣衙署、領隊大臣衙署、綠營兵總公署、現事同知和撫民同知衙署等建築。街市繁華,有“小北京”之稱。至1912年辛亥革命,其間歷時150年,共有33人,48人次提任過伊犁將軍之職,其中頗有建樹、影響較大的有明瑞、阿桂、松筠、長齡、奕山等。1884年新疆建省後,此城的重要性大減,地位一落千丈。辛亥革命後,伊犁鎮守使曾駐於此,但昔日景象已不復存在,今其地屬霍城,但尚保存有當年惠遠城的鐘樓和伊犁大將軍府部分遺址。2001年國家文物局投資進行了全面維修。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惠遠古城中心矗立著宏偉高大的鐘鼓樓,登樓遠眺,城內外風光盡收眼底。歷史上,洪亮吉、祁韻士、林則徐、鄧廷楨、徐松等著名謫士們都曾在此地留下輝煌業績。林則徐率民開通水利,鞏固邊防,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將軍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賴。林則徐在惠遠雖然只有兩年時間,但其日記、詩抄、書信留傳甚多。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伊犁將軍府


“人羊犬獅”

在伊犁將軍府的院落中,有兩具樣子很奇特的石獅子,它的頭像羊毛,耳朵像狗,鼻子又高又大又有點像俄羅斯人的大鼻子。這種模樣奇特的石獅子叫“人羊犬獅”,在伊犁河谷共發現十幾具,因史料上沒有關於石獅子的任何記載,當地曾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說新疆距內地太遙遠,當時的石匠沒有見過獅子,他們就靠想象來設計,因當時沙俄侵犯伊犁,伊犁人憎恨沙俄人,為了醜化沙俄人,石匠們在設計將軍府院內的石獅子時,就故意將石獅子設計成了羊頭、狗耳,魚眼、鹿尾,俄羅斯人大鼻子的模樣。用意是蔑視沙俄人,將他們塑造成看門獅子狗。




古城記憶——伊犁九城

清代伊犁九城,以惠遠為中心,猶如眾星拱月,聞名遐邇。一百多年來,伊犁九城對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我國西部邊防及對邊疆的開發與經濟發展都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成為商賈中心,集貿集散地,陸路交通樞紐和對外貿易的窗口。以上九城均在伊犁河北,史稱伊犁九城。河南建有八堡和蒙古營地,與惠遠城互為倚角。這是將軍府從初創發展到繁榮的前期,為今天伊犁的市、縣、城鎮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雛形。伊犁九城,首在駐兵屯田,以解決軍糧問題。隨著農墾事業發展,農產品的商品化,九城商業得到迅速發展,成為經濟、文化中心,貨物集散地,陸路交通樞紐。九城的繁榮推動了伊犁手工業的發展,開始有了冶鐵業、銅業、製陶業、造紙業,煤礦、伊犁河航運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一、惠遠城

18世紀中期清朝統一天山南北後,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設“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簡稱伊犁將軍)。以惠遠城為中心,各類屯墾星羅棋佈,旗屯稻田,遣屯、商屯、民屯、兵屯。惠遠城內,字號店鋪,鱗次櫛比,每當會期,商賈雲集,百貨俱備。洪亮吉“誰跨明駝天半回,傳呼布魯特人來。牛羊十萬鞭驅至,三日城西路不開”。這是對惠遠城商業繁華的真實寫照。


二、塔勒奇城

清軍進駐伊犁時,原準噶爾人的寺廟房舍已毀於戰火,乾隆二十六年(1761)阿桂奏準,在“塔奇奇河修蓋小堡一座,……以為屯兵居住之處”。根據塔勒奇山而定名為塔勒奇城(在今霍城水定鎮)。是清代伊犁九城修築最早,規模最小的城池。城高1丈,周長1裡5分,3座城門,均無名。嘉慶七年(1802),北面展築40丈。嘉慶二十一年(1816),東面展築30丈,共3裡6分。屯鎮守備駐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置倉員1人。塔勒奇城周邊是重要的農業區和貯糧地,大批解甲歸田的綠營漢族士兵,布哈拉人的後代——維吾爾人、來自內地的遣犯都在此拓荒屯田。引人注目的是乾隆四十二年(1776),清政府由雲南遣送來安南人930人(今越南人)移居伊犁,被安置在塔勒奇城東南地方。至今人們把這裡稱南地。咸豐年間又有廣西太平天國失敗士兵移居伊犁,安置在塔勒奇城西,故又稱西地。

伊犁將軍府


三、寧遠城

為了安置從南疆遷移到伊犁屯田的維吾爾族農民,乾隆二十七(1762),固勒扎築建了寧遠城(今伊寧市),城高1丈6尺,周4裡7分,4座城門,東門景旭,西門環瀛,南門嘉會,北門歸極。起初,乾隆賜名安遠城,後改稱寧遠城。在“城外東北隅半里許,沙阜土丘建平定準噶爾後勒銘伊犁前後碑二通”。寧遠城設有阿奇木伯克等管職,專管維吾爾屯田事宜。

伊犁將軍府



四、綏定城

綏定城(今霍城縣水定鎮),地名烏哈爾裡克,是元代通往中亞、西亞要衝。乾隆二十七年二月(1762年3月),由參贊大臣阿桂奏準並修築,是年7月竣工。乾隆帝賜名為“綏定”。“城高1丈7尺,周4裡3分”。4座城門,東門仁熙,南門利渠,西門義集,北門寧漠(北門後來封閉)。伊犁將軍府最初就設在綏定城。綏定城駐紮的主要是綠營兵,城內設有總兵衙署、遊擊衙署、守備衙署、千把外委衙署等。此處還有巡檢衙署、糧員公署、軍器庫、倉房等,南門外有教場1處,並建有兵眷房600多所,其規模相當龐大。城內駐馬步兵300名。綏定城是果子溝到伊犁的交通要道,建城之後官吏雲集,商業興隆,成為繁華一方的都市。



五、惠寧城

乾隆三十年(1765),因清政府從西安抽調攜眷滿州官兵2204名,組成滿營駐防將兵,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伊犁將軍明瑞奏準築建惠寧城。該城高1丈4尺,周長6裡3分,4座門,東門昌輝,西門兆半,南門遵軔,北門承樞。乾隆三十六年(1771)設惠寧滿營領隊大臣1人,倉員1人,同年,綏定城巡檢移駐惠寧成。惠寧城內設有官學8所,義學1所,旗磨房11所。

伊犁將軍府


六、廣仁、瞻德、拱宸、熙春四城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十六,由於“伊犁屯田綠營官兵三千,現今改駐眷兵,需建城池兵房……。請於塔爾奇溝口外之烏可爾博爾蘇克、東察汗烏蘇、霍爾果斯、巴彥岱等處” 分別建城,並定期兩年竣工。乾隆四十五年,正式開工築建廣仁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乾隆二十九年,設伊犁直隸廳,委任同知。乾隆四十五年改為撫民同知。至此伊犁九城建築中華,其以惠遠城為中心,各城拱衛惠遠大城,成為衛星城。

伊犁將軍府


(一)廣仁城

廣仁城(今霍城縣蘆草溝鎮),地名烏克爾博羅素克,在惠遠城西北90裡。乾隆四十五年(1780),將軍伊勒圖修築,城高1丈3尺,周長3裡6分,四座城門,東朗輝,西迎灝,南溥惠,屯鎮左營駐之。設遊擊1員,守備1員,千總2員,把總4員,經制外委6員,額設外委6員,馬步兵各300名。

(二)瞻德城

瞻德城(今霍城縣清水河鎮),地名察罕烏蘇。“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無過察罕烏蘇,可建一小城”道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將軍伊勒圖主持修築。瞻德城城高1丈3尺,周長3裡6分,三座城門,東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鎮右營駐之,營內設都司1,守備1,千總2,把總4,經制外委6,額設外委6,馬步兵各300。城內主要建築有,都司衙署,守備衙署各1所,千把外委衙署18所,軍械庫各1所,兵眷住宅600餘所。

(三)拱宸城

拱宸城(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62團團部),又名霍爾果斯城,地名霍爾果斯。乾隆四十五年(1780),將軍伊勒圖修築,城高1丈7尺,周長3裡7分,有3座城門,東門寅輝,西門遵樂,南門綏定。屯鎮參將駐之,是年置巡檢1人。《新疆圖志》載:“伊犁綠營攜眷官兵至霍爾果斯營駐拱宸城”。霍爾果斯營設參將1員,守備1員,千總2員,把總4員,經制外委6員,額設外委6員,步馬兵各350名。

(四)熙春城

熙春城,地名哈喇布拉克,維吾爾語“黑水泉”。在惠遠城東北80裡。這裡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東距寧遠城10裡,西距惠寧成10裡,乾隆四十五年(1780),伊犁將軍伊勒圖在此建城。城高1丈,周長2裡2分,東、南、西三座城門,命名為覲恩、凝爽、歸極。設屯鎮都司1員,設都司衙署1所,千把外委衙署9所,本營倉廠1所,軍械庫1所。陝甘各標營調攜眷兵3000人來伊駐防,其中300名攜眷漢族官兵來到哈喇布拉克地屯墾戍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