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加電子煙陷“刷單”疑雲,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何時了?

近日,有消費者向本刊反映,懷疑雪加天貓旗艦店存在“刷單”操作的嫌疑,而這可能只是電子煙品牌“刷單”操作的冰山一角。

實際上,除了刷單以外,產品危害性大、虛假宣傳、缺乏監管等問題一直與電子煙行業的發展相伴而生,電子煙行業究竟如何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999元的電子煙套裝疑似“刷單”

被懷疑“刷單”的,是雪加天貓旗艦店銷售的一套電子煙套裝。

本刊瀏覽雪加的天貓旗艦店發現,這款電子煙套裝售價達999元,在雪加的電子煙產品中售價最高。在電子煙套裝普遍售價為300元左右的當下,這款電子煙套裝著實引人注目。

商品頁面顯示,這套月銷量達2965套、累計評價633條的產品,獲得了消費者100%的好評。然而,評論區裡沒有一位消費者曬圖評論,追評數量也只有2條。


雪加電子煙陷“刷單”疑雲,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何時了?


雪加電子煙陷“刷單”疑雲,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何時了?


▲該電子煙套裝沒有一位消費者曬圖評論

在雪加天貓旗艦店的貨架上,這款電子煙套裝是該店的銷售冠軍,總銷量達5174件。然而,與雪加另一款銷量相當的電子煙產品相比,這款售價999元的電子煙套裝評論數量僅為其三分之一。


雪加電子煙陷“刷單”疑雲,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何時了?


▲該電子煙套裝評論數量僅為另一銷量相當商品的三分之一

天貓後臺數據顯示,這套電子煙套裝表現良好的銷量情況從9月12日開始,而在10月7日戛然而止,直接歸零。


雪加電子煙陷“刷單”疑雲,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何時了?


▲該電子煙套裝的銷量在10月7日直接歸零

根據天貓的相關規定,通過刷單獲取的商品評價,將無法“上傳商品照片”。同時,系統一旦發現刷單情況,相關商品會受到流量降權、限流的處理。因此,不排除雪加電子煙套裝突然歸零的銷售量是系統處理的結果。

另一方面,天貓後臺的電子煙品類銷售數據也側面證明了雪加的電商銷量可能存在水分。數據顯示,在9月27日-9月30日連續四天內,銷量數據出現了極其平均的分佈狀況,每日付款人數均為75人左右,支付件數約為223件,平均每人每天購物數量保持在3套左右。


雪加電子煙陷“刷單”疑雲,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何時了?


▲該雪加電子煙套裝銷量數據分佈極其平均

電子煙行業野蠻生長何時了?

實際上,除了線上流量造假疑雲,雪加的線下出貨數據也曾遭到質疑。在今年7月的新品發佈會上,雪加曾宣稱其產品出貨量從4月的1萬套增長至7月份的80萬套,增速驚人。然而,根據AI財經社隨後向業內人士求證獲悉,這份出貨量數據亦不真實。不過,在商業數據受到質疑的情況下,雪加仍然已經獲得A輪數千萬美元的融資。

目前,大部分消費者是通過線上渠道瞭解到電子煙品牌,各大品牌也都在主流電商,包括京東、天貓、有贊開設品牌店,一條圍繞電子煙線上流量池的灰色產業鏈早已十分完備。

根據燃財經此前的報道,一位電子煙品牌從業者在接受採訪時就坦誠地表示“刷單是不可避免的”。許多品牌對刷單的操作流程已十分熟練,為了避免平臺發現,更常規的操作是“補單”,即“先成交幾單,再摻雜一些刷單。”而購物節活動期間更是品牌刷單的“重災區”。該從業者表示,在“618”購物節期間,某些電子煙品牌的數據注水問題就尤為嚴重。

電子煙行業高毛利、高成長空間的誘惑,或許是創業公司雪加“數據作假”的重要原因。目前,電子煙行業成為資本熱捧的“風口”,迅速進入紅海競爭階段。這也意味著,成長速度正成為眾多電子煙品牌的命門,一旦在數據上表現出增長“失速”的跡象,就有被資本拋棄、擠下牌桌的風險。

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的規定,“刷單”行為是違法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十七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刪除消費者對其平臺內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的評價。

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實際上,電子煙本身成分、功能和效果的模糊,也是電子煙行業混亂髮展的主要誘因。在一些電子煙商家的宣傳中,電子煙無毒無害,甚至還有幫助戒菸的功能。然而,這些可能都只是商家的一面之詞。

有研究機構研究指出,電子煙同樣含有多環芳香烴、多溴聯苯醚、尼古丁和甲醛等多種傳統香菸含有的有害成分,其中甲醛含量甚至是傳統香菸甲醛含量的40倍。今年7月,世衛組織發佈報告指出電子煙“無疑有害”,應當接受監管。

長城證券的研報顯示,中國菸民數量佔全球吸菸人數的近三分之一,但電子煙滲透率卻遠低於歐美國家,僅為0.32%。在國內,電子煙已經成為一個十分擁擠、也亟待規範的行業。在野蠻生長速度下,一些不規範的市場行為最終會影響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亟需出臺與電子煙銷售和監管相關的國家標準及法律法規,以規範電子煙行業的發展,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生命健康權益。在這之前,消費者切勿聽信電子煙商家的一面之詞,而是要通過各種渠道瞭解電子煙的危害,謹慎選擇和購買電子煙產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