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僅43秒,投彈美軍飛機為何能逃生?

尤雅玲


美軍轟炸機能順利逃生,一方面是飛機駕駛員的技術過硬,心理素質極佳。另一方面是按照美軍之前的理論計算,號稱“空中堡壘”的B29轟炸機在投彈後,如果以全速撤離,剛好可以逃離最危險的爆炸波及範圍。但這並不保險,飛機如果出現任何設備問題或者意外因素,都會機毀人亡。因此美軍對參與轟炸的機組人員授予了很高榮譽。

美國投放原子彈其實是計劃外的想法,美軍起初的策略是登陸日本,完成對日本的控制。但美軍在蛙跳奪島的過程中損失太大,美軍原以為精銳已經喪盡的日軍不可能再阻止美軍。結果沒想到缺乏訓練的日軍採用自殺式戰術來延遲美軍的步伐,美國高層為了避免更大傷亡,決定用原子彈實戰。

廣島原子彈和當代的原子彈相比,威力要小很多。但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末日武器。德國和日本的部分軍工人員對核能有一定了解,但始終未能研製出這種毀滅性武器,這是世界之幸。今天的人們應該感謝當年設法阻止和擊毀德日鈾原料運輸船的勇士。美國通過曼哈頓工程首先研製出了可使用的核彈。

剛研製成功後,為了檢測其性能,美軍試爆了一顆,還剩下兩顆。通過這次試爆,美軍基本確定了核彈的逃離安全範圍。通過計算,B29轟炸機只要開全速,以每小時550公里的速度撤離,剛好可以逃離危險區域。這要求機組人員在任何一個細節上都不能失誤,唯有如此才能全身而退。

時間到了1945年8月,機組人員穿著防護服登機執行任務。為了避開日本攔截飛機,美軍採用非常規航線。同時在萬米高空投彈,投彈後立刻以155度的方位掉頭返航。以飛機的速度估計可以在43秒左右飛出8公里左右的距離,最佳安全距離是12.8公里以外。因此原子彈爆炸後,飛機還是感覺到強烈的震動,增加過防護的飛機堅持了下來,最終安全撤出。

美軍飛機的全身而退,其實是和死神賽跑,有運氣的成分,也有技術的原因。日本軍國政府拒絕投降,讓老百姓為自己的頑固買單。幾十年的今天,如何防範日本軍國勢力復甦,是關係到所有人生命的事情,不可不重視。


兵說


首先,給廣島和長崎運送核彈大禮包的機組人員都安全返航了,最多有點顛簸吧。

廣島那顆小男孩,於1945年8月6日在廣島上空550米上下的位置爆炸,投彈的時候飛機高度為9千米,核彈從9000米落到550米,大約花費了45秒的時間,而B-29的最大時速為574公里,理論上它能用這段時間跑7公里的航程,而小男孩的當量只有1.3萬噸,破壞半徑為2公里多,B-29有足夠的時間逃離。

而長崎那顆“胖子”,在8月9日長崎的上空爆炸,爆炸高度也是500多米,投彈高度9千米,中間下落時間約為45秒,這顆胖子當量為2萬多噸,有效殺傷半徑為3公里多,B-29也是有足夠的時間逃離的。

真要說核彈爆炸對飛機有啥影響的話,那就是後來追上來的衝擊波,這個速度比較快,不過B-29是個大傢伙,結構也很穩固,到底是空中堡壘,把機組人員都保護的好好的,也就劇烈顛簸了一陣,然後就好了。

可惜的是由於受到強大的衝擊等因素,機組人員攜帶的膠捲都曝光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就毀掉了。

當然,能被選為承擔投擲原子彈任務的機組人員,本身這些飛行員都是美國空軍裡的精英,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被挑選出來,然後參加頻繁的升空、投彈、爬高、逃離等訓練,投彈使用的模型也是和原子彈1:1尺寸和重量相同的,這一整套動作也是經過了長時間艱苦訓練才達到比較完美的程度。

等到準備執行任務了,飛行員們才知道這一趟是去廣島送禮的。

8月6日上午9點14分17秒,飛機到了廣島上空,啟動了投彈裝置,60秒後,原子彈從艙門裡跌入空中,隨後飛機迅速做了一個155°的轉彎,俯衝向下。

這個俯衝角度,可以確保飛機儘快轉向,同時爆炸點在飛機的尾部方向,避免飛機側翼受到衝擊波的衝擊導致飛機失去平衡,機尾受到相同的衝擊相對安全。而飛機下降了幾百米高度,這也是利用重力加速度,儘量加快遠離爆炸點。

45秒種後,原子彈在離地500多米空中爆炸,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白光,隨後又是一場震耳欲聾的大爆炸,緊接著,整座城市就被迅速夷為平地。

而在長崎的投彈,也基本沿用了在廣島的套路。

限於當時的條件,要投擲原子彈這麼個大傢伙,也只能使用機載人工方式,有很大的風險,甚至可以說是一場有來無回的征程,敢去的飛行員都是勇敢的人,所以他們在執行完任務回到美國之後,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寶貴的榮譽勳章。


雲中史記


廣島原子彈的載機是B—29轟炸機,飛行員是保羅,副駕駛是查爾斯,機組人員五人,穿著防護服執行任務,他們的逃離時間計算如下。

最大速度是574千米每小時,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八二十四,除以3600秒,B—29每秒飛行距離就得出來了,159.444米,再乘以43,等於6856米。


B-29的最大持續巡航速度是550千米每小時,最終的數字是6569米。從實戰經驗看,這六公里的距離足夠逃生了。艾諾拉·蓋伊號在廣島投下第一枚原子彈小男孩之後,日本還是沒有投降。

1945年8月9日,伯克之車號又在長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彈胖子,同樣逃生了!裕仁這才宣佈投降,二戰宣告結束。

B29投放原子彈之後155度掉頭,以最快的飛行速度離開。據當時的飛行員後來回憶說,投放完之後,飛機就趕緊跑開了,雖然已經距離爆炸中心,但還是有氣浪將飛機衝得搖搖晃晃。另外,估計敢扔原子彈的飛行員也不怕死,他們扔自由落體炸彈也沒少死人,但是他們還是面對戰鬥機的截擊一個勁地扔炸彈,這就是當兵的!


吾評武願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期間,美國曾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致使日本投降。那麼,原子彈在投放下去之後,是在距離地面600米的空中就會爆炸,可是,飛機從開始投放原子彈,到原子彈爆炸的這時間,因為只有短短的43秒的時間,為什麼美國的飛機卻沒有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影響呢?它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事實上,美國飛機並非沒有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據但是參與投放原子彈的機組成員回憶,飛機在飛出很遠的距離後,還是被衝擊波追上了,而且還受到了2次衝擊波的強烈干擾。第1次是爆炸直接產生的爆炸波產生的衝擊波,第2次是震波反彈產生的震動衝擊波。這些衝擊波讓飛機產生了劇烈抖動,所幸沒有撕碎飛機。

當然,美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當時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執行投放原子彈任務之前,他們找到專家,進行了精確的計算,以保證飛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脫離危險區域,包括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威脅。最終選用投放原子彈的是美國的B29轟炸機,這款戰鬥機最大的升空極限是1萬米,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這些戰都機一般都可以飛到9千米以上。

然而,在投放原子彈任務中,B29轟炸機一直飛到了1萬米的高空。這對於其他國家的戰機來說很難做到,但美國的B29轟炸機的性能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實戰之前,機組人員還進行一系列的相關練習,特別是逃命。機組人員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場投擲,又一次一次的逃離現場,直到達到最大的逃生距離,否則就重新再來訓練。就這樣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再加上美國專家日夜計算出的精準數據,包括轟炸路線、逃生路線等等,一切準備就緒。

在原子彈投放下去之後,B29轟炸機立刻逃離開現場,進行155度的大轉彎,在短短的43秒的時間裡提高速度,這要求飛行員必須具備極高的操作技巧以及超強的心理素質,在面臨生死的緊要關頭一點都不慌亂,並且還能行雲流水般的完成一系列的飛行操作。

從投放原子彈開始計時,到原子彈爆炸的這段時間只有43秒,按照B29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它完全可以飛行6千米的距離,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瞬間,它們之間已經相差了近10千米。而且當時原子彈的殺傷力不如現在這麼大。

原子彈在爆炸的一瞬間會產生4種殺傷力: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汙染。可是這些殺傷力都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的,當B29轟炸機在飛行了43秒之後的距離已經足夠安全了。並且,當時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為了預防爆炸產生的強光,還特地帶上了厚厚的墨鏡,其他的核輻射在如此遠的距離是對飛機幾乎沒有影響。

二戰期間,在日本廣島投下第1顆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保羅·蒂貝茨是在美國的俄亥俄州的家中去世的,享年92歲。其他2名機組人員還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的紀念活動,那時他們都已經八九十歲了。


小史坑


(廣島原子彈爆炸紀念廣場)

二戰廣島原子彈名字叫“小男孩”,小男孩被扔下去了,日本廣島人的災難開始了。丘吉爾稱“小男孩”為“憤怒的基督”。

“小男孩”從扔出去到爆炸,僅僅43秒,投彈美軍為何能夠逃生?畢竟“小男孩”將方圓14平方公里內的建築物六萬幢完全摧毀。

其實,投彈美軍飛機能夠逃生屬於正常,如果逃生不了,那就是意外了。

投彈美軍提前的準備

這一項“偉大的任務”是有一個小組完成的,負責人叫蒂貝斯上校,這個小組叫“509”小組。

為了這個任務能夠順利,小組人員訓練了10個月,直到1945年8月5日,大多數小組成員才知道他們的使命。

在之前,他們反覆演練投彈和掉頭,他們不知道為何要重複演練,只有一個人明白情況,那就是蒂貝斯上校。

不斷地訓練,目的是兩個,第一是如何準確投彈,不僅要考慮“風和日麗”的情況,也要考慮氣候變化的局面,隨著練習的增多,漸漸熟能生巧,他們可以應對各種情況了。

第二是考慮如何投彈後撤離,要以最快速度撤離投彈點。經過反覆磋商、計算和研究,最後他們的策略是,投完彈後,迅速掉頭155度(無法做到180度),俯衝下來,看似飛機高度下降300米左右,但離開的速度增加了。

他們練習最多的就是B-29轟炸機,自然他們要使用的也是B-29轟炸機。出發前的日子裡,飛機上所有不必要的重物全部被去除,除了能放原子彈和必備的物品外,再也沒有其它。

那個重要的日子終於來了。

投彈美軍的現場情況

1945年8月6日早晨,6架B-29飛機起飛了,所有的美國高級政要在等著下一刻發生的事情,是順利還是坎坷?沒人知道。

裝了原子彈的飛機是44-86292號B-29型,主駕駛是蒂貝斯上校,副駕駛是羅伯特劉易斯,除此之外,飛機上還有一個人,他是柏森斯上校,他是幹什麼的?技術專家。而且,柏森斯上校是做好了“死”的準備,一旦失敗被抓,必須自盡,否則技術或消息會洩露。

另外五架飛機,三架隨時報告天氣情況,兩架負責偵查。另外,這五架有保護中心機的職責,必要時可能需要殉國。

8月6日,凌晨2時40分起飛,中心機被臨時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這是蒂貝斯母親的名字,這意義很特別。

7:30分離目標不遠了,開始為投彈做準備;

7:35兩架保護的偵察機離開;

8:00機上所有人員帶上了厚厚的墨鏡;

8:16分,原子彈被投出彈艙。

下一刻,飛機一個155度的轉彎,然後趁勢俯衝,快速離開,43秒後,日本廣島相生橋以西100米的島病院上空600米,發出白色的劇烈閃光,然後傳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音。城市上空出現巨大的蘑菇雲,還有幾百根火柱,廣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在閃光、爆炸、火海後,離爆炸點方圓14平方公里範圍,建築基本被摧毀,死傷無數。

美軍投彈飛機成功逃離了嗎?逃離了,即使如此,還是感受到了第一波衝擊波,飛機震動少許。

投彈美軍飛機逃生計算

首先我們得明白,投彈飛機為何要掉頭?因為投彈後,原子彈由於慣性作用,還會向前繼續,如果飛機不掉頭,勢必拉開的距離有限,因為飛機走,原子彈也在往前往下走。這樣就逃不出災難了,只有反其道行之,才能活命。

其次,我們得知道一些重要參數,轟炸機B-29最快時速為574公里,達到最快可能有點難,我們加上轉彎減速,再加上重新加速,我們時速估計為500公里,那麼一秒速度為0.16公里,43秒是6.86公里,看來和14公里還是很有差距。

這個原子彈的衝擊波速度是350米/秒,到達飛機43秒處,衝擊波到達需要19.42秒,這個時間,飛機可以飛3.2公里左右;衝擊波繼續向前,到達飛機63秒處,衝擊波需要8.57秒,這段時間,飛機可以飛1.37公里;衝擊波繼續前行,到達飛機71秒處,衝擊波需要0.62公里。後面就基本接近了,不再算了。也就是說,飛機飛出6.58+3.2+1.37+0.62=11.77公里時,衝擊波好像快到了,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

因為,還有原子彈往前下行過程中43秒所走的路程呢,如果和飛機一樣的速度,那就是6.58公里,但達到這個速度是不可能的。我們取一半,這是有可能的,那就有3.26公里了,這樣加上11.77公里,飛機離爆炸點距離就達到了15公里左右了,此距離,衝擊波的速度已經變得很小了,飛機因此安全了。

當然,這是我等非專業人員的粗略測算,離精確值還有距離,但可以肯定的是,專家們早已算出,爆炸時投彈飛機已經基本處於安全位置了。

“小男孩”投彈飛機,在投彈前已經做了大量的練習和準備了,而且專家們也早已算出了安全的可能性,只要不出現重大失誤,逃命是沒問題的。


藍風破曉


1945年8月6日,對於美國B_29轟炸機駕駛員,保羅.蒂貝茨上校來說是終生難忘的一天。因為他要執行一項史無前例的重要任務,那就是駕駛B_29轟炸機,攜帶一顆命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去轟炸日本廣島。

講真這可能是有去無回的任務,畢竟這是人類第一次投放原子彈,之前從沒有實際操作過,有的只是些實驗數據和模擬訓練。要不是二戰中日本一意孤行,負隅頑抗不投降,我估計美國不會投原子彈。

換言之,日本給了美國實彈演習的機會。

8月6日早上8點,蒂貝茨上校駕駛著轟炸機進入了廣島上空(他是從天寧島起飛的)。9時14分17秒,上校通過遠視儀對準廣島一座橋中心投下了原子彈。



43秒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廣島市瞬間陷入一片火海,6000多度的高溫,把一切化為灰燼。這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在廣島投下後,導致約14萬人的死亡。

當時人們很疑惑,原子彈從投彈到爆炸僅43秒,14萬人都被炸死了,為何蒂貝茨能駕駛轟炸機死裡逃生呢?

首先說明一點,事後蒂貝茨少校不僅毫髮無損,而且還活了92歲(2007年11月1日去世)。

我們來看看當事人蒂貝茨上校是怎樣做的呢?當原子彈出倉落入空中的那一刻,蒂貝茨猛拉飛機右轉操縱桿,飛機來了一個155度的大轉彎。直白說就是猛然掉頭。



為何要掉頭?科學家是這樣給蒂貝茨講解的。轟炸機以時速650公里飛行,原子彈投出後有一定的慣性往前飛一段距離。這時蒂貝茨和轟炸機要做的是掉頭往反方向跑,離爆炸點越遠越安全,這好比扔出手榴彈要遠離爆炸點一樣道理。

155度掉頭是飛機最大承受極限,假如180度掉頭有可能造成飛機折斷。(180度掉頭是最理想的角度,但是技術不允許。引自蒂貝茨語)

此時因掉頭的原因,飛機下降了300米。蒂貝茨急忙拉動爬升操縱桿,飛機很快升了起來,飛機高度保持在1萬米左右,再飛高點一方面技術不允許,再就是投彈會發生誤差。

當時隨機的還有原子彈技術專家帕森斯。來之前上級下了命令,“不成功便成仁”。二人都隨身攜帶著氰化物毒藥。

蒂貝茨操縱飛機的動作一氣呵成,這得意於他平時的訓練。


查閱當時美國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一顆原子彈安全半徑是16公里。

我們來計算一下飛機離爆炸點的距離:1萬米等於10公里,轟炸機時速是650公里,換言之,B_29轟炸機一秒能飛出180米,43秒時間通過計算能飛出7740米,即7.74千米(公里)。

10公里加上7.74公里等於17.74公里。換言之,飛機在投彈43秒後就飛到了安全半徑,所以當爆炸時,飛機只感受到了輕微震動,衝擊波早已成了強弩之末。

結語:其實大家不用考慮蒂貝茨和飛機的安全,只要正常發揮,人機是沒有任何危險的,更多的是心理因素,這就好比楊利偉第一次登月一樣,考驗的反而是心理素質,畢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需要的是勇氣!


秉燭讀春秋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二戰末期,美國和日本的奪島戰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到了1945年,經過了萊特灣大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基本已經報廢,不能作為一支戰場力量而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人發明了各種自殺戰術,就包括了臭名昭著的“神風特攻隊”。

在硫磺島、沖繩島等一系列戰役中,日軍逐步學會了聰明的戰術,他們不再將狙擊美軍的重點放在灘頭陣地,而是放在了島的縱深處,往往挖下了縱橫交錯的地道,和數不清的各種碉堡,再加上日軍本身頑強的作戰風格,美軍基本在奪島戰役中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

如硫磺島戰役,美軍傷亡達到了28000多人,沖繩島戰役美軍傷亡達到了7.5萬多人。根據美軍當時的估計,如果要攻佔日本本土,估計美軍要付出100萬美國大兵的生命為代價。

美軍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決定對日本投放原子彈,迫使日本儘快投降。

原子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投放在了日本的。

第一顆原子彈投放的過程

1945年8月6日,三架美軍B-29空中堡壘轟炸機出現在了廣島的上空,這三架飛機中就有一架攜帶了原子彈。

根據計劃,美軍選擇的投放地點是京都、新瀉、廣島、小倉,長崎是後來加上去的。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美軍最終選擇了廣島。

當天上午8時,3架飛機進入了廣島上空,此時廣島的眾多居民並沒有進入防空洞,因為對於美軍的轟炸他們習以為常了,於是很多人都出來仰頭觀看這3架飛機。

9點14分,1架裝著原子彈的B-29轟炸機對準了廣島的一座橋的正中,投放了這顆重達5噸的原子彈。在投放原子彈後,飛機做了一個155度的轉彎,並且向下俯衝,降低了300米左右的飛行高度。45秒後,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了,當時立馬就發出了令人炫目的白光,廣島市中心頓時發生了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上空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蘑菇雲,把廣島市炸成了一片火海。

這次爆炸直接就造成了方圓14平方公里的地域內有6萬多撞房屋被摧毀,成千上萬人當場失明,其中散發出來的放射性物質使很多人在20年內相繼死亡,直接負傷和失蹤人員達到了5萬多人。

美軍飛行員如何逃離

首先為了保證任務的執行,執行這次任務的美軍人員都是經過了層層選拔最終確定的,其中也不乏各個飛行隊中的王牌飛行員,如保羅.蒂貝茨,從1938年開始擔任飛行員以來一直都是公認的美國最好的飛行員。

其次是為了確保任務的執行,之前他們進行了多次的演練。這些參與原子彈投放的飛行員在1944年底就開始了專門的訓練,只練習原子彈從飛到目標地點到投彈到逃離等全部過程,反覆演練了無數次,訓練課目也十分單調:可載10噸炸彈的彈艙每次只裝1顆炸彈,但投擲這顆炸彈時,炸彈飛行距離要超過9000米,彈著點距目標須在300米之內

再次就是對執行任務的轟炸機進行了改裝,使其更為輕便靈活,同時也拆除了所有的重武器,使其能夠更加適應任務的執行。

為了說明當時的投放情況,我畫了一下當時的投放路線圖,從圖中可以看到,當飛機完成原子彈的投放之後,由於慣性原因,原子彈會繼續往前飛行一段距離,而此時飛機要掉頭155度反方向逃離現場。

155度的反方向逃離,是經過了精確計算得出來的結果,因為如果掉轉方向達到180度的情況下,且是高速飛行的情況下,飛機容易發生解體。

而在掉頭155度的情況下,飛機也可以得到最好的保護,畢竟原子彈爆炸後是衝擊的機尾,而不至於會衝擊到發動機。

同時當原子彈從機艙脫離後,會在空中飛行大約45秒鐘,這段時間經過這樣的路徑逃離現場是足夠了的。當然機組人員在此之前也反覆演練過了,他們的操作的心理素質都是最一流的,各種動作精確無誤,從而保障的任務的順利執行。

當然有了第一次投放的寶貴經驗後,第二次投放就更為順手了,只是同樣的事情再做一次而已。

戰後飛行員的態度

戰後很多人問過哪些參加了任務的飛行員,面對著如此的殺戮是否後悔過,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沒有後悔。


如投放者柯克,他當時知道自己的任務將是毀滅一座城市,也知道數百萬人會犧牲,但是他果斷的做了。在死前,柯克說了這麼一句話讓人感到心酸:當年日本在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我看到了很多小孩和婦女的遭遇,所以我投下原子彈的時候就沒有後悔,因為日本人該為自己的事情付出代價。

執行任務的機組人員也都知道美軍在奪島戰役中付出的慘重傷亡代價,他們也知道如果不投放原子彈,日軍頑抗下去,不僅是更多的日本人,更多的美國人也要為此喪生,因此他們也認為自己執行的這項任務是光榮的。


老威觀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這事,老梁覺得咱把背景先簡單了說道說道,然後咱來解決題主的問題。

小鬼子仗著自己的個頭都超過了一米五不到一米六,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撅著個屁股在亞洲這嘎達上躥下跳的禍禍人。

打遍亞洲無敵手啊,那叫個得意,先是蹲在大華夏東北地界,撩撥毛熊,結果一個諾門坎戰役把個小鬼子給打服。這不轉過臉來又來撩撥美國佬,搞了好多小飛機跑到珍珠港那嘎達開始下蛋蛋,這頓蛋蛋下的,把美國佬的艦隊砸了個人仰馬翻。

小鬼子那叫個得意,結果把美國佬惹毛了,一艘艘的航空母艦往小鬼子家的地頭上開,倆人打起來了。

話說這小鬼子也確實不白給,那叫個死懟,美國佬也損失慘重,這不就有了雅塔爾會議,想讓毛子抄小鬼子的後路,後來這事是談定了,老毛子答應出兵抄小鬼子的後路。

美國佬先前的大哥現在的小弟英國佬,知道老毛子的德性,所以私下裡一合計,這事雖然定了,但按照毛子的習性這事有點懸,所以讓美國佬還是整個兩手準備出來,備一手。

這預備的一手就是曼哈頓計劃。這曼哈頓計劃其實早在1939年八月的時候,愛因斯坦給羅斯福的信中提了那麼一鼻子,就是製造原子彈。

羅斯福琢磨了快倆個月,也就是十月十九號的時候,這才下決定,投入人力物力搞這原子彈。

這一傢伙下去,光搞這玩意的人員就超過了十三萬,花的錢那叫個嘩啦嘩啦二十億美金,這些錢您要是還算成2014年時候的美金,這就翻翻成二百六十億美金。這事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個國家的三十多個城市參與其中,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員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就這事整的及其保密,1945年的時候副總統杜魯門接替了羅斯福的總統寶座這才知道,美國再搞這事,你說這保密工作整的嚴實不!

到了點上三顆原子彈就準備齊活了,一曰瘦子,另一曰小男孩,三曰胖子,排排坐個頂個的帥氣。

“能用不?”“能!”“那咱就試試?”“沒問題!”

得,1945年七月十六號,這抽籤一樣就把瘦子給抽中了。一聲巨響,美國西部所有人從家裡跑出來瞅,沒辦法這東西聲忒響了,那放出來的光,人們還以為天上多了一小太陽呢?

杜魯門知道這事後開心壞了,轉過頭來就瞅老毛子。

“我就知道!”杜魯門生氣的說道。沒得法子從雅爾塔會議的二月到現在的七月都小半年過去了,老毛子一點動靜都沒有。

而小鬼子這頭,蹲在小鬼子那破島子上,大力宣傳啥集體玉碎,一幫軍國主義過了頭的傻大個還要拉著哪天皇小子玩殉國!

“不教訓教訓你們,你就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吃了是糊了心是吧!弄死你們!”

得,在杜魯門的強烈建議下,這小男孩就被提上了日程。

題主的問題

可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咋把這小男孩給扔到小鬼子的地頭上?

有人說:“裝導彈上,打過去!”

“玩哪?沒那東西!只能裝飛機上投過去。”

這飛機必須符合這麼幾個要求,第一,載重量要大,畢竟小男孩的體重就有四噸,您空間得大點,別太擠了,惹小男孩不高興,沒到地給耍脾氣不是。第二飛行高度要高,畢竟你這是往小鬼子家裡飛,雖然他們的高射炮就是個擺設,但也不能小瞧不是。第三,速度要快,別介小男孩已經爆了,您著小飛機還沒飛出騷擾範圍,那叫得不償失。

得,這B——29轟炸機這就進入了挑選目錄裡了,這飛機有著空中堡壘的稱號,是美國佬家裡最先進的轟炸機了,各項要求都符合。

主駕駛保羅,副駕駛查爾斯,兩人帶著五個人,前後七個人這就組成了一個機組,登機開工!

首先一幫人保持了無線電緘默,把那防護服整上,護目鏡戴上。

瞅那架勢有點有去無回的感覺,大傢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死又一年,死了不就那啥朝天嗎?”

每人胸口上畫了一個十字,相互眨巴眨巴眼,這就起飛了。

保羅把飛機開到了萬米的高空中,估計這就到了地了,這才從空中往下壓,透過了雲層。

廣島地頭上,小鬼子一排接著一排的木板房就已經映入眼簾。

“打開後倉門!”

“打開後倉門!”

“扔!”

“扔!”

一幫人沒有一句廢話,單調的重複著命令,小男孩呼嘯著就從後倉門跳了出去,急不可待的衝向了大地。

保羅想起了那幫子穿白大褂的傢伙們一遍又一遍的囑咐。

“記住你只有四十五秒的時間!”

“為啥?”當時的保羅還嬉皮笑臉的問道。

“四十五秒你逃不出十三公里,你就完蛋了!”

“哦!那你繼續!”保羅收起了笑容。

“你必須調轉頭一百五十五度,這飛機能開多快就開多開!玩命的逃吧!”

“為啥?為啥要掉頭?為啥不直接往前飛?掉頭要浪費時間的!”好奇寶寶保羅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似的,問個沒完沒了。

“你上過初中的物理嗎?相對靜止知道不知道!”

“上過!哦!天啊!我明白了!”

咋回事呢?老梁在這裡解釋一下,飛機如果以500米/秒的速度往前飛,這個時候您如果從飛機上丟下一個物件無論大小,由於慣性這東西也會以500米/秒的速度往前飛。您如果想要擺脫這東西,用最快的速度離開這玩意,就得和他的方向相反飛行,物件向前500米/秒,您這飛機向後500米/秒,這飛機離開物件的速度就會變成1000米/秒。

那麼有些朋友就要問了,這為啥掉頭一百五十五度,而不是一百八十度呢?

非常簡單,騎過自行車沒?騎過!那好咧,您就以最快的速度去騎這自行車,然後當速度達到最大的時候,一百八十度來個大轉彎,咋樣?

摔不死你,老梁和你姓!這事老梁小時候就整過,整個人當時就飛起來,飛到了一石子堆裡,撞的一腦門大血包,小心肝“哐哐哐”的跳,這輩子都不敢騎那麼快嘍!

所以天空中您要搞個一百八十度,這可是在五百米/秒的情況下玩,這飛機的堅固度他可就撐不住了,很可能直接就散了架,飛行員保羅估計就得整飛機的方向盤玩了。

而且這時候還有一個好處,飛機的屁股丟給了小男孩,那小男孩發怒,弄出哪大光球不至於傷害到飛行員的眼睛。

“明白了嗎?”

“整明白了!”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問了,咋不弄個定時開關,定個時間點,讓這小男孩自己個爆炸不就得了,弄得這麼緊張。

大傢伙想一想,就這原子彈都是急急忙忙搞出來的,您弄個定時開關,“哐”砸地上了,一不小心這開關壞了,沒爆。得小鬼子白得一原子彈,咋整?

所以這小男孩就被設計成了一大號的手榴彈,您這一拉弦,他就已經進入了爆炸狀態,到了點就炸!

距離地表五百五十米的時候,小男孩這就炸了,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一萬三千噸TNT烈性炸藥的威力,七萬人當場就被吹成了灰,十三萬人核輻射掛了。

老梁盤算了一下,咱南京大屠殺是三十多萬人和這一比,小鬼子這幫人死得少了點,他這真不是個事。咱南京這地是被小鬼子一刀一刀捅死的,小鬼子那刀都捲了刃,而且開心的就像是自己個家裡放炮仗一樣。

所以有人說小鬼子這顆原子彈死了多少多少人,美國佬咋的咋的!老梁就不愛聽,拉倒吧你!

算了,咱接著聊,小鬼子那八岐大蛇附體的天皇小子,正蹲在馬桶上和外邊的大臣聊天,這小男孩“咣!”的一聲就把天皇小子給蹲了馬桶裡了,沒辦法動靜太大了。

杜魯門瞅了瞅感覺不過癮,這又把那胖子弄出來。三天後,查爾斯(就那小男孩的副駕駛)作為主駕駛這就把胖子給丟到了長崎上頭。

又一次的把天皇小子整到了馬桶裡邊了,您說這事天皇小子沒事就和這馬桶過不去,得,兩下就把天皇小子直接就整哭了,要死要活的就把那些個想要搞啥玉碎的玩意塞大牢裡了,無條件接受投降。

老梁就覺得這小鬼子咋就不能在撐會,也許就能瞅見第三顆原子彈丟東京的效果了,也不會有現在的那安倍賠錢貨上躥下跳的搞事情了。

至於後來有媒體問保羅:“你有良心上的譴責嗎?畢竟死了這麼多人?”

“沒有!真沒有!俺過的小日子吃嘛嘛香,幹嘛嘛利索!讓你們嫉妒了吧!畢竟俺乾的這事是為了全人類著想,這幫東西你不給他們來點恨的,他們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而且俺也是為他們著想,畢竟美國大兵上去了和他們開戰那死的可不止這點人嘍!”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飛行員:5.4.3.2.1 投彈!我去!加油門快跑啊!

二戰美國使用B29投彈,當時採用的是空爆,飛機在萬米以上高空投彈,原子彈帶著減速傘向下落,所以速度並不是很快,飛機有足夠脫離時間,當原子彈在400米空中自動引爆時,飛機已經飛出很遠,只是受到些顛簸。

最驚險的是前蘇聯的5000萬噸當量“大伊萬”,飛機投彈後立即全速脫離,引爆時已經飛出上百公里,但依然受到衝擊波的強烈衝擊,險些被震散了!




戰圖菌


美軍對廣島的原子彈轟炸總共出動了7架B-29轟炸機,其中到達投彈區的飛機有4架,投彈後這4架飛機都成功逃生了。

1945年8月6日凌晨2點45分,裝載原子彈的“埃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從提尼安島起飛。隨後,兩架擔負測量原子彈威力和拍攝爆炸情況的B-29轟炸機也相繼起飛。

這3架飛機的全體機組人員,每人攜帶電焊工護目鏡和氰化物膠囊,前者用於成功投彈後保護眼睛,後者用於行動發生意外時吞服自殺。

在此之前,另有3架擔負氣象偵查的B-29轟炸機,已經分別飛向日本的廣島、小倉和長崎,這三座城市的其中之一將成為投彈目標。

早上7點10分,抵達廣島上空的那架氣象偵查機向“埃諾拉·蓋伊”號發送偵查報告:“廣島上空能見度良好,雲層覆蓋率30%,未遇戰鬥機攔截,高射炮火稀疏,建議優先轟炸第一目標廣島。”然後這架B-29轟炸機便離開廣島返航。

接到報告後,“埃諾拉·蓋伊”號那3架B-29轟炸機在硫磺島上空回合,隨即以品字隊形向廣島飛去。

這期間,“埃諾拉·蓋伊”號上的軍械專家帕森斯已經完成了原子彈最後幾個部件的安裝,最後留著的一個電路則在7點50分飛經四國上空時接通,原子彈隨即進入待爆狀態。

這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重4.082噸、彈長3.05米、彈徑0.711米,裡面安裝了兩組非常精巧的電子設備。其中一組設備能保證原子彈在投彈後15秒內不會爆炸,另一組則能保證原子彈不會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爆炸。

8點10分,3架B-29轟炸機進入廣島上空,飛機上的指揮官命令全體人員穿上防彈衣,準備好護目鏡。3分鐘後,指揮官下達準備投彈的指令,投彈手開始通過瞄準器尋找瞄準點(廣島市中心太田川上的T形相生橋)。

同時,擔負測量原子彈威力任務的B-29轟炸機,也做好了投擲測量和數據傳輸儀器的準備。另一架擔負拍攝爆炸情況任務的B-29轟炸機,則尋找合適的拍攝角度。

8點14分,“埃諾拉·蓋伊”號猛然打開彈艙,原子彈“小男孩”被投下了。

當時飛機的飛行高度為9700米,預計原子彈投彈後的爆炸高度是560米,這過程中約有43秒的時間間隔。根據測算,飛機投彈後至少需要飛到距離爆炸點12.8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確保安全。

由於原子彈投下後具有一個慣性向前的速度,那麼理論上飛機180度掉頭向反方向飛是最快捷的逃生方式。但是在43秒的逃生時間裡,如果飛機進行180度掉頭需要耗費很大的時間,剩餘的時間不夠飛機逃到安全距離之外。

根據事先的測算和演練,“埃諾拉·蓋伊”號在投彈後立即以60度傾角進行155度轉向,加速向遠離爆炸點的方向飛行,並在逃到安全距離之外後馬上減速。因為在12.8公里以外仍會受到爆炸衝擊波和反射波的影響,降低飛行速度能夠減輕飛機受到的衝擊。

原子彈爆炸的威力也被投擲的測量儀器記錄了下來:蘑菇雲上升到15000米高空,衝擊波的時速高達60千米,爆心溫度高達30萬攝氏度,7000米範圍內的空氣都是灼熱的,廣島上空大氣層翻騰了15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